 鲜花( 59)  鸡蛋( 0)
|
* V9 X* {% p, X2 I! Y% E! u3 |. U' p# L
自从上周传出猴痘病毒入侵加拿大的消息以来,该病毒便在加拿大境内迅速蔓延。据加拿大公共卫生署(PHAC)的最新数据,目前加拿大境内已确诊15例感染猴痘病毒的患者,均来自魁省。
' c7 b* _7 ^4 r/ w) u
3 N, s) B. o* m' a: o, C不过,安大略省卫生官员通报了3例疑似病例,BC省也有疑似病例,猴痘病毒很有可能已经扩散至加拿大其他省份。联邦卫生部长让·伊夫·杜克洛(Jean-Yves Duclos)声明称,更多样本正在运往国家微生物实验室等待检测,预计接下来加拿大会有更多确诊病例。
% L( C" A V4 a' _7 T3 ^3 c4 P( `) O1 i7 X% z; K; ^5 B
据多名卫生官员对加拿大境内病例的溯源分析,魁北克最早的17例疑似患者或与美国首例患者坐飞机前往蒙特利尔市会见友人相关。而这些30-55岁之间的男性患者可能因为发生了男男性行为导致了进一步的传播。此外,25日公布的一名多伦多疑似病例曾接触过来自魁北克省蒙特利尔市的友人。
( W* b9 \; I$ \) k# {) f- t, j% p6 d+ T0 n
蒙特利尔卫生官称多数患者有男男性行为' e9 x3 x. v0 _; Z" }
% |# r x: z2 Z5 z
: k. H* g& n ]8 t5 m该分析的简化版为:美国首例→飞往蒙特利尔市传播→扩散至魁省(疑似性行为传播)→扩散至其他省
' q2 u7 A9 j( a; M2 M
) E, n3 ^5 L5 Y% P猴痘传播途径* D, [2 a9 u% o+ g- z& i! B9 ?0 [
( o2 A4 } n6 n- v3 |世界卫生组织近日发出警告,称本次猴痘爆发的主要原因很可能是男男性行为。一些专家将此归咎于近期欧洲混乱的同性恋骄傲(Gay Pride)派对活动,西班牙、德国等国家的官员均对此表示认同。
4 a) G$ @- F+ o3 v$ D, b
u' g- J6 O1 z1 q加拿大联邦疾控中心(CDC)指出,猴痘病毒主要通过亲密接触感染的人、动物或物品传播。它可以通过体液、脓液、血液等,接触皮肤损伤处、呼吸道、眼口鼻,从而进入人体。
& |" t; @4 s& N$ ~' f' F& V( c! ~3 E8 [$ u
因此,不仅是性行为,若长期面对面和患者接触,也可因飞沫传播导致感染。安大略省的卫生官员还表示:“考虑到猴痘与天花的相似性,它也可能通过空气传播。”! F5 \1 H" ]& e( V
: L8 P8 `" v! M# i4 ]( _
加拿大采取措施防治
; y. d9 ~" r5 k8 |, m) m9 _( D* @. L, |1 J. e
首席公共卫生官谭咏诗(Theresa Tam)表示,目前境内确诊的病例还不多,若猴痘疫情恶化,加拿大可能会考虑订购针对猴痘的疫苗。
5 B4 }$ t# l- C/ U9 h* ~2 O% z
现有的治疗方式为调用加拿大联邦政府存放于国家紧急战略储备中的天花疫苗和其它药物。6 c$ k, C% _5 v0 X& }2 Q/ A
0 ~, }. _2 F% H至于防范方面,为杜绝进一步传播,患者在医院必须被安置在有负压通风系统、隔绝空气传播的病房内。如身上长有水疱,必须用纱布包裹患处防止渗液。与其接触的医护人员被建议戴上N95口罩、医用手套、眼部护目镜。1 x. p3 U |$ P' w2 \4 E- X
7 C p/ I# i4 X# i; {魁北克省还建议,所有密切接触者最好自我监控症状并居家隔离21天。4 U7 D( Z+ l0 E7 g) i
8 v" E" I2 P+ t$ b3 x8 nCTV News介绍,为避免感染,建议加拿大普通居民也和周围的人保持安全距离,勤洗手、在拥挤的环境中佩戴口罩——像极了我们防范新冠的措施。3 @( O# u# t$ V; @2 h
8 d2 \" w! v* }' ~
美国纽约、波士顿等多个地区的专家也建议居民外出佩戴口罩。% a# H! g- N8 z+ n% t
0 O; B% l5 L( N0 V* I9 l+ |世界卫生组织高威胁病原体团队负责人理查德·佩博迪(Richard Pebody)还提醒道:“注意个人卫生和进行安全的性行为(戴套)能遏制其传播。” {/ B4 c, \% |" p3 A W" V8 h4 ~. ^
2 J/ Q3 W2 \3 X) }; [1 W
全球爆发迟早会发生, D( E* x3 L* m7 C8 r
% q8 ], C- N# [+ S; `2 |- e- U
猴痘病毒在不到几周的时间内已传遍了全球19个国家,据24日世界卫生组织(WHO)最新统计的数据,已有131例确诊和106例疑似。$ }$ u" H" W3 m# d& @+ e7 I/ M3 r
( Y5 q d$ E* V7 K/ s. \0 Q9 NWHO负责人表示,今年猴痘在全球范围内的爆发是不寻常的。不过,目前疫情仍然可控——只要全球尽早采取措施控制的话。' Y3 o0 D9 w1 K z, R5 b
1 |. a9 F O7 E/ c0 ^2 a: p& F( g全球传染性危害防范主任西尔维·布里安德(Sylvie Briand)说:“目前确诊的病例很可能是冰山一角。正因为如此,我们应该一起努力,不要雪上加霜。”' i' w3 n5 M, ^' H
' S1 v, ~; v1 W2 i& E但一些欧洲的科学家对猴痘疫情走势并不持乐观态度。他们认为,人类对天花类病毒的免疫力越来越低,这可能会使猴痘席卷全球。
; b* N/ R, o! W2 z' n' X; ^. ^' W8 a3 H. }
爱丁堡大学免疫病理学家内尔·马博特(Neil Mabbott)教授称:“全球只有50岁以上的人群是唯一有猴痘病毒抗体的群体。这些人都曾打过天花疫苗。”
; M9 }1 I* E5 i7 P3 d3 U- r+ k* P0 [9 b4 g
来自巴黎巴斯德研究所的罗穆卢斯·布雷班博士(Romulus Breban)更是一针见血,“全球猴痘疫情大爆发将是迟早发生的事(waiting to happen),因为全球免疫几乎为零。”0 b( O* I6 Y7 f" |9 O- k
& ^, F9 c+ q( ]6 O5 @& ]. g! p4 I
因此,现在的当务之急或许是开展新一轮的疫苗接种运动——天花和猴痘疫苗能给人体提供持久保护,一针能管长达数十年。
4 i" {6 S9 B5 L! m* A" ~
9 Q- B. X4 a5 B: l感染会出现这些症状
' ~6 ?* S8 b4 y. ]) s$ m3 {
+ B* \$ _1 p6 s" D历史上的大爆发中,猴痘患者的平均死亡率约在1%,但针对不同人群以及感染的不同菌株,其死亡率也不同,对于幼儿来说,死亡率最高能达到13%。
3 |2 k7 j- w; y' p! D4 c
! k* ?: j3 y7 z5 d$ |" d( ^因此,猴痘病毒也不可小觑。
. {, k4 `( b+ }1 ^5 ?+ I7 y/ |' J; a, r4 U4 \
专家警告,有下列症状的患者需要密切留意自身状况:发烧、头痛、肌肉酸痛、背痛、吞咽困难和淋巴结肿大、打冷战、疲惫、身上长水疱等。9 \, X& l* H, y( u- g& _/ _1 u9 v1 s
1 i) k8 c+ y1 f! u+ [
一些专家甚至贴出了非常清楚的“痘痘图”仅供参考。
6 A8 F5 E$ J3 }: |5 q, V, B, k
' R. L6 U$ Y# S+ w6 H+ z+ a尽管大部分的患者可能只是经历“一场小病”,但一些曾经感染猴痘的患者却分享了更加恐怖的经历。4 t+ {" p8 J4 M, x$ l
% n. {# ]3 i" n& P
美国博士自述:差点失去拇指
# l. K8 L5 ?1 E. T* o4 C
# V* w% o) f6 `4 M, i* z) l9 U美国威斯康星州一名退休的兽医分享了他在2003年感染猴痘的经历。他说:“身体感觉像得了流感,浑身都有破损的伤口,而且大拇指上的水疱令我极其痛苦——我一度以为我将失去拇指。”
: A1 D7 H2 c7 b L
$ M Z/ u9 V3 j3 E* F科特·扎斯克博士(Kurt Zaeske) 是一名兽医,他当年因在养殖场照料生病的草原土拨鼠而感染——这是一种进口自西非的动物。! J, t* u9 k: Z0 P# k" ~1 S. g
; S# `" c: N" @6 T9 y) m他称,发病最初只是发烧,头晕目眩、恶心想吐,整个人疲惫不堪——扎斯克博士笑称,“症状甚至有点像现在的新冠。”几天之后,他的四肢乃至全省开始长疱疹,疱疹不断肿大随后又溃烂,令人非常痛苦。; M7 `3 c% X' K: ?
1 h$ H }4 ^3 Y U* T2 v' F% v& |好在他及时就医,医生在给他注射抗生素并隔离观察几周后,扎斯克博士幸运的康复了。但是养殖场里许多土拨鼠已经死亡。3 [. p$ b; t; m
* W. t. R7 s2 \; N& l% @% C
正如一些专家的数据分析:猴痘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导致严重疾病,杀死10%的感染动物和人。
/ C' V+ a# l! L, V" e* r& G
, }: q# X9 i9 _: l目前,我们对于猴痘病毒的了解还并不多。但通过接近3年的新冠疫情,我们所有人共同的感受就是:一定要遏制猴痘疫情的蔓延,要吸取新冠的前车之鉴,不要再惹出一轮新的全球爆发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