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300|回复: 4

中国商业哲学的精神资源1~4 (连载,未完待续)

[复制链接]
women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7-4-4 23: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中国商业哲学的精神资源1~4 (连载,未完待续)0 e! X9 `7 _8 N1 t4 N1 Q

" W$ }$ i' q. W. U阅读决定了思维,思维决定命运。梳理中国人商业阅读的12个标志性符号,就是梳理20年来的中国商业阅读史,建构中国商业伦理背后的精神底蕴,也是考察中国企业现实生存状况和未来命运的重要线索。     这里,我们只总结中国本土的精神资源,因为它们跟我们同根同源,水乳交融,也更能照见我们的来路,照见我们自身的真面目。这里面可能有糟粕,也会有精华,但谁都无法回避——我们就是在这样的奶水中长大的。
; V$ ]- Q# d2 t# y. x' }================================================
=
8 a% \& b6 o6 R
1 N- c- P7 A) m, |" R
中国商业的历史太短,短的无法形成自己的精神底蕴,理论支撑,伦理构架。稍纵即逝的机会和追求财富的天性,都让时不我待的中国商人们只能先干起来再说,毫无经验的他们,只能胡乱地从自己的目力所及之处寻找可资运用的管理资源,从中寻找前进的启示,寻找应对自身的管理技能缺乏的技巧。80年代后期,中国商业刚刚起步,我们学习胡雪岩,学习他在政商之间左右逢源;后来我们学习孙子兵法,那个时候可以一招制敌;再后来,我们学习韦尔奇,据说他是最伟大的CEO;再后来,我们学习狼,学习藏獒,学习三国,学习晋商,学习解放军……2007年,你在学习什么?, e& z/ c6 V# U
=================================================
. A8 I* D% g' c1 O0 K, t( i$ C* ^符号一 胡雪岩与管理 ) @7 E% d& O" h$ ^$ i! {
# W, f4 }5 L7 x. P4 v' Y* }: m; y
胡雪岩是中国商界最早的精神偶像,在八十年代的特殊历史情境下,没有完善的商业规则,行政权力决定着企业的成败,商人们只能仰权力之鼻息,博取权力的欢心。红顶商人胡雪岩,游走于政商之间的机巧和智慧,成为那个年代中国商人纷纷效仿学习的对象,也是八十年代的中国商界唯一可以找到的经验来源。世易时移,随着各种制度的逐渐完善,随着政治权力在商业活动中的逐渐退出,对于官商勾结的打击不断加大,胡雪岩这一符号的影响力在中国商界的衰退,是很自然的事情。但先别忙着抛弃胡雪岩,他的那种在残酷现实下,竭尽所能,闪展腾挪,发现机会,找到生机的执著和方法,对于任何时代的企业家都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 l5 U2 l1 K( W, v9 _1 [5 Y6 ~* S
=================================================
1 ?1 ]9 W! N2 N  {, O3 h9 g符号二 孙子兵法与管理
& a) R% c+ A3 D& Y! z7 H; a3 {7 A6 z; t4 D/ l2 U* k2 ?
把商业看成是战争的企业家大有人在,尤其是中国企业家对此情有独钟,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思维模式下,中国最古老也最有影响力的孙子兵法,成为企业家们的救命稻草,就不足为奇了。不仅在中国,国外的管理学者和企业管理人员也很重视孙子兵法的研究和运用,而且他们的对孙子兵法的理解和运用,已经超过了中国人。
9 W' H3 f$ x& g. l=================================================
; v+ n' O. y4 f! _符号三 资治通鉴与管理% l1 d/ b8 Y2 l- U( Q
) ~0 n0 T8 X1 F; s/ T
中国人最早最有影响力的管理读本,至今仍被许多企业家奉为宝典。中国人从来把治国跟管理商业组织当成是一回事,向往老子所说的“治大国若烹小鲜”的境界。但是,今天的商业环境跟古代比,已经有了太大的不同,可以让古人举重若轻地管理一国的经验,在今天可能已经不够用了。毫不夸张地说,现代企业所面对的环境,比古代帝国所处的历史环境复杂了很多,除了任人用事,征战杀伐外,现代社会所塑造的独立自由的个体,企业所面对的全球化冲击,瞬息万变的新技术浪潮,以及消费者复杂多变的个性化需求,加速度般的增长压力,都是过着田园牧歌般生活的古代人所不曾面对的。企业家需要认识到这种区别,一部《资治通鉴》,并不能包打天下。
5 }3 N$ d( m" T=================================================& L7 N; s6 i" }" U8 ?1 _% g7 t& O
符号四 历史名人与管理
9 `) r+ \2 `+ J9 y1 S' `( s

5 n8 S  o* m+ R# C/ d9 P1 h向古代的杰出人物学习处事应变之道,是中国人的古已有之的传统,也是中国人最熟悉有效的心智成长的方式之一。因此,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成为当代中国商人们学习效仿的对象,成为人们汲取智慧的源泉,获得前进勇气的偶像,就不奇怪了。不夸张的说,从古至今的杰出人物,几乎都已经有了从现代管理学的视角去解读的书籍或文章。编者想强调的,仍然是这样一个观点:管理没有对与错,只有合适不合适,他人之灵丹,可能对你来说就是毒药,时代已经变化了,环境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盲目的直接拿古人的经验来运用,而不去考虑这种经验当时所面对的环境与条件,其结果很可能南辕北辙。
鲜花(1) 鸡蛋(0)
发表于 2007-4-5 01:34 | 显示全部楼层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7-4-6 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在加拿大经商呢?
women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07-4-7 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商业哲学的精神资源5~8 (连载,未完待续)

老杨团队 追求完美
中国商业哲学的精神资源5~8 (连载,未完待续)
$ i, O5 E( O5 @: j& S4 Q8 ^5 k: c阅读决定了思维,思维决定命运。梳理中国人商业阅读的12个标志性符号,就是梳理20年来的中国商业阅读史,建构中国商业伦理背后的精神底蕴,也是考察中国企业现实生存状况和未来命运的重要线索。
# y7 Y4 r, |5 b    这里,我们只总结中国本土的精神资源,因为它们跟我们同根同源,水乳交融,也更能照见我们的来路,照见我们自身的真面目。这里面可能有糟粕,也会有精华,但谁都无法回避——我们就是在这样的奶水中长大的。8 z: p5 O' x( t
中国商业的历史太短,短的无法形成自己的精神底蕴,理论支撑,伦理构架。稍纵即逝的机会和追求财富的天性,都让时不我待的中国商人们只能先干起来再说,毫无经验的他们,只能胡乱地从自己的目力所及之处寻找可资运用的管理资源,从中寻找前进的启示,寻找应对自身的管理技能缺乏的技巧。80年代后期,中国商业刚刚起步,我们学习胡雪岩,学习他在政商之间左右逢源;后来我们学习孙子兵法,那个时候可以一招制敌;再后来,我们学习韦尔奇,据说他是最伟大的CEO;再后来,我们学习狼,学习藏獒,学习三国,学习晋商,学习解放军……2007年,你在学习什么?   T2 o4 f" p* G9 D9 h* O1 V
================================================/ i6 a) q4 E/ L7 R) z
符号五 佛道儒与管理! E8 d2 D8 c0 @' w7 m
" S& B2 B. D! e! G" b
佛道儒,是中国人受影响最深的思想,两千年来,一直在塑造着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和心智构造,甚至成为我们的潜意识的一部分。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仁爱,佛家的核心思想是善,道家的核心思想是道法自然,无为而治。这些思想如何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运用,也许永远不会有整齐划一的规范,运用之妙存乎管理者的内心,但至少需要有一些指引性的参照。和中国式管理这个话题一样,管理学界对于从佛道儒学中开掘现代管理的思想资源,仍然停留在肤浅的猎奇和只言片语的引用,是很功利化的,没有一种现代视野下的观照和融会贯通后的创新。1 c5 E1 t' w& f4 @
================================================& c. H( `5 c- R* e: i' m& j
符号六 商帮与管理 " W) u& [  ~, }% T$ a

; Z$ ~- X8 d: u! U近年来,商帮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智慧源泉被重新发现,晋商、徽商、浙商、津商、京商、温州商人,商帮并不是中国历史上的独特现象,一地之生活环境,必孕育一地之人文基因,近代以来,中国商业的地域特性尤为引人注目,从晋商、徽商,到现在的温州商人,既是独特的历史机缘早就了他们,他们也创造了独特的历史。对于这些商帮的成功经验的学习和总结,是现实而可靠的选择。
4 T/ F3 \1 a2 z! q0 u  u" A================================================
! D+ U) s$ _* o% I- K. P" f; b) [* \符号七 四大名著与管理
1 m, `. _+ J" t
9 Q( k0 U8 @9 j9 T2 o1 b8 r: x; Z" M四大名著对中国人精神生活的影响是巨大的,《三国演义》更被人们视为谋略之书,几乎集中了中国人的所有智慧,在一个管理学者或企业家的眼里,《三国演义》简直就是管理百科全书,不论是战略、用人、管理、竞争,都可以在书中找到许多的经验和教训。在成君忆写出《水煮三国》之后,中国人对三国的兴趣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实际上,成君忆的解读更像是企业的买壳上市,拿三国的故事,说自己的道理,但这种貌合神离的写作形式,却赢得了普通读者的极大认同,导致这本书销售超过200多万册,加上盗版书的数量更是惊人。此书更引发了中国出版业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跟风潮,从此这种“戏说”、“歪说”、“强拉硬拽说”、“指桑骂槐说”的写作形式,成为管理图书领域最流行的写作方式,于是,《红楼梦》《水浒》《西游记》无一幸免,出现了各种版本的“麻辣”“红烧”“爆炒”名著,一时间,泥沙俱下,烂了大街。也许,现在是到了我们告别这种戏说的方式,回归原著,回归每个人自己的解读的时候了,经典之作,它的价值只有自己亲自体会,才能明白。 ; }& a2 a- g8 e% d: V3 X9 g
================================================2 ]; ~. t# R) u& U+ @! {1 o
符号八 中国式管理 ' m" Y8 T+ \0 G- [
% J) e0 ]* K& P" C
中国式管理这一概念由台湾管理学者曾仕强提出,但并非他的独创,之所以最近几年这个概念广受关注,是因为西方管理思想的强势入侵,而在中国商界对之进行囫囵吞枣的拿来之后,却发现那些五花八门的概念和理论无法解决自己的现实困惑,于是想到从本国的文化历史传统中寻找应对现实难题的智慧。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观察,人们对中国式管理的寻找,也是近年来中国人重新认识传统文化的大潮流的一部分。从目前的探讨来看,管理学界对中国式管理的探究,还没有达到一个令人满意的水准,没有取得令人耳目一新的成果。而在实践层面,企业家们对于所谓中国式管理的运用,大多仍然是个人崇拜、威权统治、愚民政策等等那些我们血液里天然流淌的伎俩。近年来,许倬云、成中英、杜维明、肖知兴、曾仕强等人对中国式管理进行了探索,但大多是对于理论的探讨和论述,而鲜有可付诸实践的操作性指导。我们坚信,延续5000年的古老文明,其内部一定有可供现代人习用的管理智慧,我们有理由坚信,这一课题上的探讨一定会带来丰硕的成果。前提是,我们必须真诚地对待我们的传统,对待我们祖先的遗产。管理学者必须真诚地对待自己的研究,而不是为了沽名钓誉,企业家们必须真诚地对待自己的企业,而不光是为了追求近在眼前的利润。
women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07-4-8 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商业哲学的精神资源9~12

中国商业哲学的精神资源9~12 0 E# L- u3 Q) v/ h; u
阅读决定了思维,思维决定命运。梳理中国人商业阅读的12个标志性符号,就是梳理20年来的中国商业阅读史,建构中国商业伦理背后的精神底蕴,也是考察中国企业现实生存状况和未来命运的重要线索。 ( s) m4 S9 y! \$ M0 V' F, t3 g4 U
    这里,我们只总结中国本土的精神资源,因为它们跟我们同根同源,水乳交融,也更能照见我们的来路,照见我们自身的真面目。这里面可能有糟粕,也会有精华,但谁都无法回避——我们就是在这样的奶水中长大的。
% G' {# Y2 z1 v$ k- D9 x=============================================1 \1 Z- V& ~) Z
符号九 从历史看管理 : I! `1 s1 M2 j- d  U
- z5 Y5 m! o) o
光华管理学院最先于2004年秋季推出了“从历史看管理”的系列课程,当时,他们的广告语让人怦然心动——“讲民族精英为商之道,评帝王将相齐家治国,悟现代企业管理精粹”,可以说开风气之先,率先看到了西方管理思想与中国情境的存在着一定的“水土不服”的问题,率先意识到了在中国历史智慧中开掘现代企业管理的精神资源的必要性。随着台湾学者许倬云的系列著作的出版,国内管理学界和企业界对从历史看管理这个话题的关注和讨论达到了高潮, 同时也确实引起了人们对这个话题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中国人对管理学理论的接受过程,与100年来我们对西方思想和观念的接受过程惊人地相似,我们要继续面对“中学为体”和“西学为体”的选择和挣扎。有答案吗?也许从现代的那些杰出的学者和知识分子身上,我们可以发现一些端倪,他们都是深谙传统文化,又对西方思想有深入的了解,真正做到了贯通中西,也因此呈现了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一个文化的黄金时代。所以,中西结合,融会贯通,才是我们的出路。 9 j5 {/ W4 M: G* F- _9 L1 @( @
=============================================
( G9 `7 M8 K0 f. d: S( {9 L符号十 动物与管理
' v# P3 m! ?; Q! |! D+ ^0 H3 A3 D5 z( s. L
最初是华为的任正非在企业提倡狼的精神,很快就有《狼图腾》的突然畅销,由此引发了诸多以狼为主题的大量励志书的跟风,终于星火燎原,中国企业纷纷打造“有狼的风景”。据说中国人太过温良恭俭让了,天性中缺乏一股子狠劲,在对敌斗争中不够凶恶,因此企业需要培养员工的狼性,还要具备藏獒那样的对主人的绝对忠诚。在企业家自身缺乏对企业的管理能力,缺乏战略眼光,缺乏前瞻思维,缺乏解决现实困境的有效方法时,首先想到的是把员工变成绝对忠诚的、杀敌不眨眼的恶狼。但是他们往往忽略了,员工的愚忠和盲目服从,把他们都变成了只知道执行的工具,会极大地扼杀员工的创新精神和责任意识, 可以取得短期的成功,但却丧失了企业长期发展成长的创意源泉和动力。
8 ~; x; ~) F$ @- Z=============================================
5 f7 V5 v- |" y9 z" _4 A符号十一 红色管理学
2 y0 \# ~3 E% i, M4 m/ |5 O& s6 L0 `4 b& G+ B1 J
以李东生、张瑞敏、任正非、王石……这些人是中国第一代企业家中的标杆人物,他们都或多或少地深受毛泽东思想的影响,成为他们精神世界永远也无法抹去的一种底色。《论持久战》之于李东生,毛泽东用兵之道之于任正非,军人出身的柳传志、张瑞敏、王石,在思想深处都烙着与毛泽东有关的烙印。历史的吊诡总让人惊讶,在很多人以为毛泽东已经远离了的时候,他却已这样的方式提醒着人们他的存在——是他的思想,构成了支撑中国标志性企业发展壮大的内在动力,20年来,他一直没有离开。新世纪到来之后,商界又兴起了学习他的思想和方法论的热潮。同样的,中国***以农村包围城市,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其强大的组织能力、执行能力、团队战斗力、学习能力、社会动员能力,以及思想政治宣传能力,都受到了管理学界和企业界的广泛的关注。而在中国的企业家们看来,解放军成为了绝对忠诚、高效执行、系统、团队作战、无往不胜的完美象征,无数企业家希望将自己的组织塑造成解放军这样的组织,用《向解放军学习》这样的图书作为员工培训教材的,甚至包括明基这样的具有国际视野的企业。 ! J' B8 E$ h. h" k( K
=============================================0 G; D. y7 v; r! C$ z3 s5 ^
符号十二 小说与管理 ! ?% I$ V3 m2 ?9 r% ^
5 i, H9 y& A# k* L/ W; p0 w) W
最初是香港的梁凤仪,199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了她的三部著作财经小说,但时代使然,当时的大陆商界并未对其给与多少关注。商战小说的真正兴起,应该是2003年出版的韩国《商道》,之后是2004年的《狼图腾》2005年的《藏獒》,《灰商》2005年,直到2006年《圈子圈套》《输赢》,再掀财经小说的阅读高潮。商战小说的文学性,和它所教授的商业知识、职场智慧来比,哪个应该成为主角?文学化的表述手法,在向读者传达严谨的管理学理论时,会不会产生某种失真?会不会误导读者?财经小说会不会像其他出版领域一样,在一哄而上中,泥沙俱下,良莠不齐,最终倒了读者的胃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9-19 22:55 , Processed in 0.166018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