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2)  鸡蛋( 1)
|
加卫生部长再度为中国辩护:他们没有隐瞒疫情!0 `, k+ N/ x+ _4 D+ Z- \' {/ V
- Y9 h6 C+ E/ R% u1 i周日(9月13日),加拿大联邦卫生部长凯杜(Patty Hajdu)再度为中国政府针对新冠肺炎的处理方式辩护,称中国并未故意向国际瞒报感染数据。
& \- s# v0 {1 Z1 s& s3 T! k, I! ]- a( |" X% e8 T8 L! u2 R
Health minister continues defence of China's handling of coronavirus case data - National Globalnews.ca
' o) o# W! X- F0 k5 p7 G5 B$ n4 k5 |' j9 i. O
据本地英文媒体Globe News报道,联邦卫生部长凯杜是在周日早些时候,接受该媒体的访谈节目The West Block时,阐述上述观点的。 ' l' o# V; c- C, ~5 c6 e; h* _
8 p7 b/ C$ T" E. B3 ?) Z
节目主持人斯蒂芬森女士(Mercedes Stephenson)问:回顾过去,你认为中国是否诚实地向国际社会以及加拿大分享了有关新冠肺炎风险性的情报? ' H* A6 b0 I+ s
* G& o$ S. Q ?( U9 L8 s凯杜说:“很早以前,中国就提醒世界卫生组织注意一种新型冠状病毒的出现,而且还分享了该基因的测序结果,使各国能够迅速进行检测,以便在本国3 G- |7 u$ @. D% G5 Q( J
+ I$ e+ C% R% C发现这种病毒。”
5 P7 L7 U# M$ E3 _) p/ L& T, o. D4 N# n% v4 q
她接着说:“我理解数字低报的现象当然在全世界引起了注意。然而,随着疫情来临和我们看到数字激增,当局很难掌握在一定时间内有多少人患病、有
2 q! l# n) P( X* @ ], S! n
- e. d. E- p" E7 u4 H多少人因此产生不良后果……诚然,每个国家都应该努力做好统计(感染)数据,但是当我们处在危机中的时候,是很难进行全面核算的。现实的情况. b. x# I) a+ {, N& {
" F* ]+ C, w" K
是,漏报(感染数字)是在全世界出现的情况。”
2 m0 Y n& v) S' \% I; |! S
1 R: e: s, Y' r数据指,中国的人口有14亿,其染病案例总数约8.5万人,死亡4634人,这些数字在几个月内几乎没有变化。相比之下,加拿大人口约为3700万,有超
8 P* g. Q! r3 P, j& t+ U5 _
- D3 ~* d' M- @, @& h) M/ O过13万宗病例和9000多的死亡数字。重灾区的美国人口3.28亿,则有640万宗病例,死亡超过19万人。 ! R5 R0 J* @/ N1 J* ~, K
6 Y) H V7 r1 B. r; x5 w! T3 [斯蒂芬森又问凯杜:“那么,你认为中国并没有故意隐瞒感染数字,只是‘犯了一个诚实的错误’(指统计出错)吗?” # \! |; m2 ~. Y4 E5 H; j
, \; Q8 Z6 g+ I% J7 a5 \! m1 z凯杜则回答,她不打算猜测。“从加拿大的经验和作为卫生部长的角度来看,这真的很难理解。我可以说,当所有事情同时发生时,这真的很难,尤其是" v6 p& g2 w4 l8 i; x, `; H& {
% o, H% F# E8 b. E4 ?3 m6 p" e2 U
取决于你可能拥有或可能没有的旧数据系统。因此,我想说的是,世界现在需要共同努力,我们需要确保我们充分合作以打败新冠状病毒。” * V! b, h' f8 d+ L* M1 e: C
" u4 C. A& o5 g7 x$ t据悉,这已不是凯杜第一次为中国辩护。今年4月,当记者询问凯杜关于中国是否在初期隐瞒疫情,以及加拿大是否能相信中国提供的数据,凯杜称没有
, X9 q$ l; t/ A1 Q# A$ y/ ~$ a( {, R8 {: b j8 W4 Q2 Y0 ], I @( l
证据表明来自中国的数据有任何造假,并指责记者“你的问题会助长许多人一直在互联网上传播的阴谋论。” 7 t, p# a4 x2 _! @: O
. I9 t& \- Z& P% u凯杜支持中国的观点,遭到反对党猛烈抨击。周日,联邦保守党健康事务评论员加纳(Michelle Rempel Garner)说,凯杜一直为中国辩护,凸显她在因
/ g# X" y% e8 B6 G" D' g% R% b' i" ^0 ~8 L' J4 h
应疫情管理上的问题,并引发民众对她的能力产生质疑和不信任,而这是现任的政府急需解决的问题。 0 _* e: r- s1 n. S/ P, z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