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59)  鸡蛋( 0)
|
武汉封城超过了两周,确诊数字持续上涨。
# Q* b2 `; S M. G+ I
' T* `+ _( I2 m# w7 i截至北京时间2月7日零点14分,目前中国确诊28141例,新增3694例,疑似24702例,新增5328例,死亡565例,治愈1357例。* Q! Y* J1 d" E: P7 O5 C" ^
9 I( r2 ^: A" b- \% b, Z' J一场疫情,像一个巨石砸入我们原本平静有序的生活,一时间,沉渣巨浪翻涌。- V! B: L; P/ r3 K
8 n# j8 g+ X9 E. k3 B$ \) s
今天清晨,国际卫生组织(WHO)通过官方推特网页,非常罕见地面向全球悼念了一位中国的普通医生的辞世。
+ N3 z+ E9 ]1 P- `1 \2 [; a" \5 u# q R1 c9 N1 m
他很年轻,只有34岁,武汉大学04级毕业生,有着怀孕的妻子和未出世的孩子。6 J0 K# j K$ e
0 j9 z/ p: U' d2 k) ~. t7 e, v, K他的名字叫李文亮。* t+ `7 o K4 p7 S
& P" ^, U$ x" }- p( W5 J1 N" G' o
! e/ T( i& D$ f0 T4 z6 g
5 l! ^% y, h+ \% y6 v
2019年12月30日,他向外界发出防护预警,而被称为疫情“吹哨人”。
) H* B4 ?* Z/ S: I2 G! U5 Y) L
2 M4 @8 E2 [. q3 \) d. Z" q+ ^1月8日,李文亮接诊了一位年长的青光眼患者。第二天,这位患者就开始发热,并出现了肺炎症状。
l. s4 y' t" n
, S0 f5 f& ?, l) L- l) z通过CT,李文亮高度怀疑这位患者患的是一种新型肺炎,并及时发出了预警。只是那个时候,他还未曾预料这种名为“新型冠状病毒”的恶魔将在未来的数日内,席卷全国。
& T8 w1 y9 ?: D( a' S8 R }5 L9 E5 i. `. D$ F' U
1月10日,李文亮开始咳嗽,随后病情加重,并住进了重症监护室。
% D0 u' s+ a6 l2 A! Q, L9 \; Z
7 z: k* }& q4 @: j: x1月31日,仍在病床上接受治疗的李文亮通过社交媒体讲述了他被公安传唤的经过。: H! ^$ A" F/ B2 Q7 r
, Y; }9 ^4 |% r2 b9 o& A
4 f u% G/ a$ l* \( e1 a. u
/ a6 z2 E0 m E8 j2 q" w他还上传了一张武汉市公安局下属派出所让他签字的训诫书的照片。
# w. `% X9 N: v7 [& s
; o" n+ x6 i, A# `0 c0 J
3 o l C5 s$ B' p$ J
. E! Z& i, b8 x+ k5 O [" u再后来,李文亮的父母、怀孕的妻子也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并被送进了医院。
+ ]+ r( I: B3 Y6 J" B! _& U+ Z; s5 J- Z" N8 Y! d K
1月20日,中国终于承认病毒疫情的严重情况,随后实施武汉封城。# F6 g. d% F1 n
0 v% m" j2 a6 e1 Y- i这场由他首先发声的疫情,终会散去,但他却再也无法看到。
1 T- O1 s+ b0 {1 d- r# r2 f& V* I! `' c$ t6 W. F$ E2 y" s0 s' m
, V, n" [- K, A/ a" U: z! ^今天凌晨,最早公开武汉疫情的“吹哨人”李文亮医生去世,年仅34岁,留下妻子和未曾谋面的孩子。
7 p3 M: d* r, a& Q7 l& I( c" n, Z, [* d+ N* W+ c p
下面的这张九宫图,现在看来,您是什么感受?" _* n; k2 n- ~9 k: S6 Z) V
3 h0 s) L: X6 S# r! z
/ K3 K" c5 l8 I" M- E& v9 l
1 V3 v+ I0 n" x, u: u1 J0 O& ]昨晚,不少媒体很忙。
- q. G; ?* \. o3 l8 g4 X0 r: t; P4 V9 Y l! k- N" C5 L9 a
听闻当李文亮医生被推入ICU进行抢救时,不少编辑就已撰好了悼念文字,只等抢在第一时间发布消息,赚取流量。! i* D" j9 H! v* E
* ~8 r; i$ p% J, M# q- z2 Q- F7 Y
在李医生去世前3个小时,就已经有媒体爆出了悼念文字。其敬业精神和新闻敏感性,着实令人叹为观止!
8 H9 r& _: w0 [6 d/ }! k
5 }) K0 D6 \+ m2 d为众人报薪者,竟冻毙于风雪。
9 @- x( g% b% ^4 t; I人间不配,愿一路走好。" W& f( Q" R! z' a
7 J. ~. N" l, z- 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