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12)  鸡蛋( 6)
|
5: F& g) `, g8 V% @8 F" p1 d7 b, a* ~
, }6 y$ Z% g! ?+ v4 `! o [5 U* |
这首《我的歌声里》,是曲婉婷的成名作,曾经在中国的大街小巷广为传唱。
- X3 `% d) s' q+ }7 @0 G$ ^" R! T: C, V3 u( Q( i3 M1 W& \
这本也是一首不错的歌儿,温婉的钢琴声奏出了美妙的旋律,当钢琴声缓缓落下,曲婉婷颇有“欧美味儿”的嗓音出现了:“尽管你我是陌生人,是过路人,但彼此还是感觉到了对方的一个眼神、一个心跳和一种意想不到的快乐。”
* i8 l* y8 A* N' U, c, S% r p* [
0 q. b4 g: _# L) |$ a3 ?. a% ?2 D7 X只是不知道,你美妙的歌声里,是否也有过东北下岗工人以及他们的妻子、孩子和老人们的悲欢?" ?2 k/ e$ P) H
( L2 a7 J+ k# w3 W: b0 n
是否哪怕有过那么一秒,他们在零下三十多度的千里冰封中“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最后选择自杀的惨戚身影,也曾存在在你深深的脑海里?1 H2 T0 C/ R7 \, c. G5 m+ a
# x4 _/ E9 k" F; t6 {2 p& R1 U
也许从来都没有:他们命如草芥,他们的全部身家也许还不够作为“音乐人”的你买一架漂亮的钢琴,他们不配进入你的贵族世界;就连那个被你口口声声称之为“英雄”的母亲,和你的荣华富贵比起来,也是同样的不值一提。9 A) t* n5 J a. q( g
2 P8 V2 J% S3 O- q
你的“英雄”是自作孽,死有余辜。那些“下岗潮”里哈尔滨土地上的亡灵和家庭,何其无辜?尔今,三十个亿、三百个亿……也再买不回他们本不该那么凄惨和绝望的人生了。
7 R1 t% M1 J2 U; D1 c0 u1 z5 o8 c& h/ z; D4 Q. J }: t1 ?
在这个故事的最后,用@罐头辰的一段话作为结尾吧:
' u& y3 _$ n. k2 m) Z- g6 h9 r
8 G, t( g' @, b1 s+ s" E! d3 h
2 d4 j$ [9 k7 [7 S+ r- \+ E* d; ?) I& i
“我希望法律可以满足你的愿望,让你那连工人们保命钱都要贪的母亲,能在黄泉路上,见见那些绝望的老人和孩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