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 O, L& g6 Q; K& t- T 佛经宣讲,慈心、悲心等任何善念,都无法从根上祛除烦恼,只能暂时压服。小乘里有这种说法,如果对某人生起贪心,可以观其为白骨。生嗔恨心时,可以用慈心对治,希望他们获得安乐。生起其他烦恼可以用观呼吸的修法对治。一名学佛修行人压服粗大的烦恼并不难,通过慈心、悲心、喜舍四无量心等,可以暂时压服一下。比如有些人说,我一心念阿弥陀佛,也不生烦恼。那么你念的阿弥陀佛是世俗谛的阿弥陀佛,还是胜义谛的阿弥陀佛?如果是胜义谛的阿弥陀佛可以,如果是世俗谛的阿弥陀佛,那只是暂时不生烦恼而已,但并不等于断除烦恼!如果遇到对境时烦恼还会生起来。1 S) v$ P/ W) q" q' l& b
0 O8 l2 ~2 O. c ^& w
因此,这些都不能从根上祛除烦恼!要从根上祛除烦恼,要对治我执,就要靠无我和空性的智慧。世人常把概念中的我,把所执著的我,错认为是独立存在的、恒常的,错认为昨天的我、今天的我都是不变的,把五蕴执著为我,事实并非如此,五蕴不是我! ! U" n* X0 f" R8 ]7 x6 p 8 z1 R. S7 f+ N. h
五蕴是多法,起码是五种不同的法,五蕴是迁变的,前后变化,关于这点现代科学也已经阐明。宏观世界的变化来自微观世界的变化,如果没有微观世界的变化,不可能有宏观世界的变化。所以五蕴是刹那当中变化的法,它不同于我们执着的“我”。“我”是我们假立的,它并不存在,只在我们分别念面前存在,一旦明白这个真相,相续中产生了无我的智慧,我执就没有立足之地了。 R* u+ ]( i4 h$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