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677)  鸡蛋( 0)
|
不看100幅宋画,怎懂中国美术!: y. V" t" a6 [: S) ^/ p
7 X# L- J$ L$ C9 F4 o8 t+ q宋人绘画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极至。宋人画家深人自然,以自然为师,写生之专注之仔细,对自然物象穷尽其理,严谨求实,凝笃精神,常常是物我两忘、自由无羁的忘我精神状态。宋人对待写生是主体精神的高度集中,以心驰骋,心与物游,心灵完全释放;宋人非常重人品、重修养;宋人画宁静肃穆,没有一点燥气,作画时心平气和,静心滤照,胸有成竹。宋人搜书搜画,对物象刻画精工细致、巧妙,有笔有墨,技艺高超,观宋画,使人舒意、畅神。一苦心孤诣深入自然推易元吉。
$ X0 C5 }( y; q2 `( W- h3 L/ k) j
3 C4 \( B9 } L9 W/ s7 A人物卷
- O0 L+ X9 T" f9 X0 {" @
2 J5 Y1 ^, ` q8 {; g+ V2 a3 b! q% {1 W$ V0 i
山 水 卷
" w8 e& u; y- V+ ~& p4 r在整个中国绘画传统中,最独特最辉煌的成就正是山水画。而宋代艺术最突出的成就,就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山水画。
* E! T5 u4 N. f/ v' ^; a6 [
! [7 N" k4 l! y0 t0 q& t7 v, f0 M& ~2 K+ Y* J9 y
▲ 《万壑松风图轴》 北宋 巨然 200.1cm×77.6cm
( Y+ K5 H. B9 D+ j0 t. |% \现存于上海博物馆
v! q% d4 r. r4 g《万壑松风图》以水墨为基调,罩染清淡的黛青,景色葱郁氤氲。以全景高远式构图,体现出水深林密的意境。
2 [8 S; Q# |- M/ b
9 `- P9 v0 ~" n8 I6 n6 ^* J0 Q5 C! N: s% }% c: r6 L0 r
▲《读碑窠石图》 北宋 李成 绢本水墨 126.3cm×104.93 ~0 S4 d% ]! l8 W( P) i
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5 G9 w$ m8 m+ J
% ?) o8 P. e/ h5 Q# G! h/ ?
' j- }" x( Z, x: x% \
8 C- V' P8 A2 ]2 Y% e4 \: m此画是李成与人物画家王晓的合作,画家在寒林平野中描写了几株历尽沧桑的老树和一座古碑。从这件作品中不难看出,李成艺术的“气象萧疏,烟林清旷”无不与他企图展示其敏感而丰富的内心世界紧密相关。) p: N& ~6 L5 C: u
) g9 T4 h, ~; f$ j0 Y% |" x2 `$ u- W# Y7 Z* P
+ [& z0 m5 f5 D( X0 [* W5 T. p" l; \# O7 s▲ 《溪山行旅图》北宋 范宽 绢本设色 206.3cm×103.4cm
" u4 ^$ [% z7 @- y( ]7 _ c7 s8 p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1 `, P5 N. n8 [: d3 B2 r! q( `; U- x
范宽发展了荆浩的北方山水画派,并能独辟蹊径,因而宋人将其与关仝、李成并列,誉为“三家鼎峙,百代标程”。在用笔上多采用“雨点皴”,再施以“抢笔”,在刻画北方山水的风骨方面可谓得天独厚。
; j7 w+ q- A% J, y! R
* m% H: g' u. |% B2 c
% A( ^+ e: [! m! K) g# H8 m' m8 c- L$ g
▲ 《春山瑞松图》宋 米芾 轴 纸本设色 纵35厘米 横44厘米. ^5 P6 q' d) |( Y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7 |' S* h# H9 k) T$ G
' a( M7 y% T, A* i
米芾,祖籍山西太原,后迁居襄阳(今湖北襄樊),世称“米襄阳”。其画擅山水,出自董源,天真烂漫,不求工细,多以水墨横点,人称“米点皴”,而其山水面貌多云烟变灭之景,人称“米家山水”,在中国山水画中别具一格。3 z; K1 c8 w7 J. g* G
! T/ P, S# @! A; |6 \% K; o7 s
* e# J v8 q# e# S! [6 q* M: k, B2 O
▲ 《溪山行旅图》北宋 郭熙 绢本设色 24.5cm×25cm
9 `9 d9 d$ c+ l辽宁省博物馆藏
* ^( g+ c7 O' P2 y2 s4 U- O" F5 C7 T: q' ?6 Q
# e) p# ^. G5 e8 T/ Q3 ?; Y7 T
此图淡彩画岸壁溪桥、杂树、途中行旅。画上无名款,梁清标题鉴定为郭熙之作。此画在画风技法上虽然接近郭熙一派,惟笔简略而不经意,与郭熙严谨灵活的意趣有别。5 A- _1 B0 K$ P. K
: H) t/ }+ V A8 L' a' ^" o, s
/ J, t$ i7 D; J3 A1 l/ v! [; W* Y, M. O6 z' {5 x! R5 G0 G1 {
▲ 《早春图》北宋 郭熙 绢本水墨 158.3cm×108.6cm
9 v2 Z: [8 ^) s)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3 [1 w7 t0 t. Y2 @7 _
; ^* u! I1 v4 C8 i1 {
此画表现出冬去春来,大地复苏的细致的季节变化。在章法上兼有高远、深远、平远,层次分明。画上有清乾隆皇帝御题诗:树绕岩叶溪开冻,楼阁仙居家上层。不籍柳槐间点缀,春山早见气如蒸。' O$ z3 {* k& K. `
- ]9 R! \- x t) H7 `$ U. i' ^
0 R; [- W( g' Q0 O; i* b
. r0 T; C' A* N9 w
▲ 《万壑松风图》宋 李唐 绢本双拼 188.7cm×139.8cm
3 \5 z# E# D2 u
, Q. C1 k0 d$ T此画构图满实,有一种威压的力量欲突出画面,用浓墨重色画万松深壑,高岭飞泉,云雾峦嶂,山石作大斧劈皴,气势雄厚之极。* s; }1 d2 L0 T; ^9 E7 a9 u+ ^
, {4 F) y! P. `- u1 j5 O3 g: K
; | D! ^4 Z" L# Z* F. h# D w0 |# a) K, {0 d; A. w; G8 a
▲ 《秋窗读书图》宋 刘松年 纨扇 绢本设色
) w% }& Y- S! D) j" }/ G+ f$ G0 X$ W1 b2 N6 c3 t3 B
这是一幅构思构图颇为讲究的秋景图。画家是以赞美的情绪来描绘秋天景色,平稳的构图增强了画面的寂静感,而红叶与青松的对比用色,微波荡漾的湖水,又在寂静中增添了活力和情趣。
+ b- ~- ~' o# U7 r. O6 M" t A8 C( o
【下图请横屏查看】
1 k9 ]' |5 y! U. j: `! H: }6 C+ A) T$ [5 v. z# X
1 @+ C/ O8 V, z) F
1 s( X7 @* i5 P9 Y( q
▲ 《西湖图卷》 宋 李嵩 纵26.7厘米,横85厘米,
0 N; l9 U4 e. s上海博物馆藏
1 q! v3 k) j% D S6 }" r6 ?2 `
3 v& u9 w( G+ C《西湖图卷》是中国宋代画家李嵩的国画作品,这幅西湖图未必是自古以来描绘西湖笔法最精湛的画卷,但却是最能说明古代西湖全貌的作品。工笔画虽比不上水墨写意,但作为人肉照相机,李嵩做到了。
6 [$ @ l6 V/ k% N6 g% j( Y7 ?5 K, Q) H) p$ x5 }7 }
. ^% N" p @& E) F: t/ W y' i9 |* F1 F$ C6 L
▲ 《仙山楼阁图》宋 佚名 绢本设色 纵26厘米 横27厘米* v4 g' {4 z4 @ x# T
辽宁省博物馆藏
9 Y; t& O4 f% j5 ?% i$ g1 @( D& y& m9 V3 h0 \
此图重彩画楼阁、奇峰、云树、仙人跨鹤。清代梁清标题签定为赵伯驹之作,但从画面的画法用笔和构图立意来看,却不似赵氏风格,应是民间画师的作品。《石渠宝芨》著录。+ H7 T; Z: D! W+ {0 d% [' B
3 ^2 v: e( n D
+ m2 t# @" j/ t+ X8 D7 S
/ I. f6 T* B5 _▲ 《寒江独钓图》 宋 马远 绢本水墨 26.7cm×50.6cm+ D( f$ ~# t& ?8 R! y8 P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w, T: {& W( S: g% o: r: G3 n
: Q( ^6 [+ w- t$ k' U
《寒江独钓图》只画了漂浮于水面的一叶扁舟和一个在船只上独坐垂钓的渔翁,他身体略前倾,全神贯注,或许此时正有鱼儿咬钩?由于钓者坐在船的一端,故尔船尾微微上翘。四周除了寥寥几笔的微波之外,几乎全为空白。然而,就是这片空白表现出了烟波浩渺的江水和极强的空间感,更突现出一个“独”字,衬托了江上寒意萧瑟的气氛,从而更加集中地刻画了渔翁专心于垂钓的神气,也给欣赏者提供了一种渺远的意境和广阔的想象余地。4 i; {% V0 `. z2 k
/ `, J7 ?. P( [% E
6 C9 R7 V0 _7 e& N+ X4 ^; Y" a
( f3 K, b& ^( ~) H5 y
▲ 《水图》(局部) 宋 马远 绢本设色
; a9 Z7 b* h, y1 D$ _9 o+ N% g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a2 L' b2 Y" r& @6 d
6 B' ?2 L; F3 r' ]) }
. p1 a2 V3 q0 O3 e. c9 f& s, o2 S( J$ c
▲ 《水图》(局部)宋 马远,绢本设色0 i9 I: a! b" O1 N- j. O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h8 X, {$ o( N8 g: z3 ]! l
3 l- ?6 C, \. U" S
8 |1 @- n3 N+ d- d& S) H2 f1 T' d; p) E5 |7 J7 ?$ ~
▲ 《华灯侍宴图》宋代 马远 绢本浅设色 125.6cm×46.7cm
. b. b7 k. W3 _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V$ b) J; a% w5 O! n- C, R( v. G0 q4 K/ `# z0 W
《华灯侍宴图》有御题的一首长诗。这首长诗描写晚宴的情形,此画即是表现晚宴的情景的。整体上给人以气势纵横,雄奇简练的印象。( S0 ^3 g" \& P0 Z8 f" `/ b
8 A% p% H) L$ f+ K9 {3 w: V
3 ?( ~" r X. ^- y' J
7 i1 `# C/ m! o) j4 _+ Q4 m5 A▲ 《雪滩双鹭图》宋 马远 绢本浅设色 纵60厘米 横38厘米6 [+ d5 C5 }8 n( ~; J
- p2 O, E& R/ Q- k% r. ^; M" \
. V8 B- B' c+ b
画面以雪景为背景,值得注意的是,整个画面表现出大雪天的寒气逼人,一片宁静,而枝头上的两只跳动鸣叫的小鸟,则使之显得静中有动,增添了生机。: P2 L2 U6 @9 O; I
i' I9 i, R% I+ A; L
# G! n9 {* \; ^9 L" ~+ i5 v
& ~- H+ S! t; U3 i▲ 《山水十二景图》(局部) 宋 夏圭 绢本设色
( g% M# ?7 V* K; A* `7 @/ B美国纳尔逊·艾京斯美术馆藏
9 S$ A/ X7 \/ U
6 Q5 H7 i8 |+ L+ u l6 ~【下图请横屏查看】
8 S& Z3 C, C) W9 a2 g" N" I4 f4 w# t, `! ~3 W" @
9 q/ r: ~+ K6 d▲ 《荷香消夏图》 宋 马麟 卷绢本浅设色
5 b$ T, t6 j) P
% E: h; G% }8 S$ J' q+ Z$ `. D; K: \- O) {/ ~# o8 A
- A( j5 N% \4 d4 k0 J
▲ 《临流赋琴图》宋 夏圭 纸本设色
% ^6 M( ~# j$ H: o/ z. D. k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m, k! [5 W1 m- F Z4 n0 {6 {
- t+ ~% H( h. P* k: t$ {
夏圭在进行山水画创作时, 善于用焦墨皴擦表现淡无而雄秀的景色, 用类似焦点透视的平远法布局, 大面积的使用空白, 极简约地在空白中描写远山和对岸的空旷隐约, 形成空旷秀雅而又空灵的神韵。
8 |! s" Z% s# z$ D; Z6 X( c, r! q' H; E! @/ t" \$ q* J. K1 J6 b
z1 o0 M9 }' S! s" G: |
1 D9 ]4 `( i, [2 S# l
▲ 《梧竹溪堂图》 宋 夏圭 绢本设色 纵23厘米 横26厘米. y, L A, T4 H' X+ Y$ t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z! Z5 X; q8 z& }6 x' b& N( ~% s' | H# m' G- ^
图中描绘山居景色。在极其逼仄的尺幅间,画家运用的构图的繁简对比和表现手法的虚实映衬,反映了极为丰富的物象与艺术内涵。0 c7 g8 m6 N- L* \0 v
& w8 K5 x+ {" R9 V
链接:http://mp.weixin.qq.com/s/Ujek2O9wGxjigfol8kMJ0Q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