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84|回复: 6

王阳明《传习录》经典20句,无障碍秒懂心学第一奇书!

[复制链接]
鲜花(677) 鸡蛋(0)
发表于 2016-10-23 23: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王阳明《传习录》经典20句,无障碍秒懂心学第一奇书!!7 m5 J& c$ J8 |0 Z; u. g( `
9 y" i# S" @/ C
王阳明是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和教育家。他一生文治武功俱称于世,被誉为“真三不朽”者,其思想贡献尤其卓著。其良知心学远承孟子,近继陆象山,而自成一家,影响超越明代而及于后世,风靡一时而传播中外。
6 C6 k6 ]2 w9 L9 j% [
/ y* y) I$ D5 M5 G. Y. F$ g“明代理学的根本精神在阳明,阳明心学的根本精神在‘良知’。而集中体现王阳明良知精神的著作是《传习录》。”因此,要想了解王阳明,首先必读《传习录》,以领悟其思想精华。
; `% \# d: C) a; C$ B! M5 G
5 J% e1 a) [5 y6 b《传习录》是中国明代哲学家、宋明道学中心学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的语录和书信,分为上中下三卷,主要包含了王阳明的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的重要资料。( y. K1 s7 `9 c: s7 o% g0 U" M& Y0 f+ h

  |; i3 I4 ^; b% }4 K《传习录》堪称“心学”第一书,是我们读懂王阳明,感悟心学大智慧必读的一本经典。' `  `4 h; {, P/ y

5 U& `* `3 J. [) ^: r$ H& k+ D谦虚其心,宏大其量。. M3 S7 W5 L6 V3 s6 I
  N) Q- V6 ]* r0 ]8 U" g9 s( n+ F
解析:《周易》中说,天道亏盈益谦,地道变盈流谦,鬼神害盈福谦,人道恶盈好谦。天地运转不息,人不断前进,靠的就是“谦”之道。
+ ]* t# R$ ~% B
& }4 m5 j/ S% t0 A! k谦虚,不是虚伪的客套,而是一种永不满足,永远前进、自强不息的态度。而宽大的胸怀,不仅是一个人成熟、大气的表现,也是我们处理好人际关系的一个绝妙法门。- \# c7 v) W9 v. z' E) X

( v( ~- V& v- q4 Y: p6 n) J, V, Z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 V+ @& y9 T3 y8 H( O& b$ E/ w; L" d2 z4 w
解析:人都会犯错,因为犯错是我们走向成熟和成功的必由之路,但一定要善于改过。从孔子到王阳明,都强调改过,孔子盛赞颜回“不贰过”,同样的错误不犯两次,这已经是很高的要求了。
: u0 B- v/ @2 y; \0 S0 |' y9 I/ @( D% `  q! x
对于自己的错误,要严格对待,及时反思改正。对于别人的错误,只要能及时改正,我们也要懂得宽容。; q8 S) |2 f3 }  g

5 e$ U7 W4 C- @/ [
, @% m! \% K* t5 g3 R6 c人胸中各有个圣人,只自信不及,都自埋倒了。
3 v' P+ X- l& Q$ s6 J% A6 V( W$ M( l& T8 u- k/ n+ U4 b) {& x, n
解析:这句话有三个层次的含义。第一层是说,人人心中都有个圣人,人人皆可以为圣人,为尧舜。
5 L) i/ b# I3 a- b+ |7 i3 A* h, Z1 l8 x
第二层是说,人要成为圣人,必须反求诸己,向本心里致良知,寻求万事万物之理。   \9 G/ {7 T1 Q. \

& X0 p& u' A6 L' N* l/ x第三个层次是说,人心中的“圣人”为自身不当的行为、观念所掩埋、所遮蔽,人若要成圣,则必须除掉这些遮蔽本心的行为和观念。
- E6 p9 }0 y; F& R- J" y3 s
' A3 M/ ~5 L" H7 J# U3 K3 a( N
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r8 X, {9 }" }: [- q
& i: u  e" k) C7 m
解析:我们自己以为懂得了一个很好的道理,但却未能付诸行动。王阳明认为,原因只有一个,你只是知道了这个道理,却并未真正用“心”去体悟它。
7 m. u5 K1 U- _
1 ]! `$ y% z! U2 M( u$ p6 } 无独有偶,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无人有意做恶,恶只是来自于无知。王阳明这里虽然没说恶,但观点与苏格拉底却是一理。, |+ r9 U  Z& [7 x
2 d/ k8 H0 x" A( t- q; t% l% V" i
根据这种观点,一个人如果真的知道了什么是好的、善的,那他一定会去做。如果他没有付诸行动,原因只有一个:他并未真正认识到善;同样,坏人作恶,原因也是对于善的无知,或者没有真正认识到善。 ; q* F+ H* K8 G
0 q/ W0 i/ j3 F" j9 C0 q3 J& q
人需在事上磨,方可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1 l$ g1 V! P2 H$ _/ f5 Y! i
3 Z) y, X! m8 x: ?3 }2 x 解析:有个学生问王阳明,安静的时候我感觉很不错,思想清晰,可一遇到事情就乱了阵脚,为什么?6 G+ j( M) f" w" ?: G% X5 L

9 A8 h2 e0 v" s' W3 z9 Q 王阳明说:“这是你只知道静养,却没有下克己的功夫。这样一来,碰到事情就乱了阵脚。人应该在具体的事情上磨炼自己,才能站得稳,才能静亦定,动亦定。3 D% m+ f8 g* f

5 i* e+ [1 Q/ x2 A3 M7 c 人必须在事上磨炼,在事上用功才会有帮助。若只爱静,遇事就会慌乱,始终不会有进步。 “那静时的功夫, 表面看是收敛, 实际上却是放纵沉沦。”; A/ ^1 L3 |+ {) `! ~' C
# N& c6 P! l1 M5 m
学须反己。若徒责人,只见得人不是,不见自己非。若能反己,方见自己有许多未尽处,奚暇责人?1 ~/ n( p# Y' |- x* Y
! c# y6 ]: s) ~5 m4 b( r+ ~3 w  Q
解析:有位朋友经常因为生气而指责别人。王阳明告诫他说:“学习应该反身自省。如果只去指责别人,就只能看到别人的错误,就不会看到自己的缺点。若能返身自省,才能看到自己有许多不足之处,哪还有时间去指责别人?
! \; s7 A: e: p( U; `
3 c" ^/ j1 J! n7 K7 U2 B( k 舜的弟弟叫象,象屡次想害死舜,但舜还是照样疼他。王阳明说,舜之所以能感化象的傲慢,最主要的就是舜不去看象的不是。如果舜坚决要去纠正象的奸恶,只会看到象的不是,而象又是一个傲慢的人,肯定不会认错,舜又岂能感化他?” 这位朋友听了这番话,甚感惭愧。
8 Y2 N- X/ p$ O8 C! }: j
8 R" E, S5 B6 Q1 ~, N虚灵不昧,众理具而万事出,心外无理,心外无事。
4 B# u& _5 K; A+ i9 k- R, _# ^
- U& t. C) c( ? 解析:虚灵原指宇宙世界最初的一种朦胧,混沌与原始的状态。从人的角度来说,虚灵指人的返璞与归真,体现出一个人人的真,善,美,它多以一种境界,风格而存在。在王阳明这里,虚灵大概与良知意思相通。# l  h+ {! J6 }

' a. N/ K+ q5 }1 ?" `- G" f 这句话的意思是,当心达到“纯是天理”、“虚灵不昧”或者说“致良知”状态的时候,也就是一个人的心达到非常寂然、专一、虚静的时刻,那么万事万物的道理就会自动显现。所以说,心外没有理,心外没有物。一切外求者,都是在缘木求鱼。; C! |) j6 v8 g# I

( l( l2 x5 r% U7 k6 x7 N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p6 @1 [, l0 U5 t
/ Z+ B+ k4 s% s" R6 I: q
解析:心本来是没有善没有恶的。 有善有恶是你的思想在活动了。知道善知道恶是一种良好的知道。有好的作为及去掉恶行都是基于对事物的理解。) }& d, p$ E6 n' V
" Q, Y# \0 V# z. t
王阳明将“心学”精华凝成这4句话28个字。他认为“良知”是心之本体,无善无恶就是没有私心物欲遮蔽的心,这是“天理”,在“情感未发”之中,是“无善无恶”的,也是我们追求的境界。+ R; B. b) Q( o/ o$ y5 J6 o

; e: i' m: _, q" W+ n4 |8 g 而当人们产生意念活动的时候,把这种意念加在事物上,这种意念就有了善恶的差别。# q: I4 E9 h, g9 u
当恶念抬头时,人的判断往往会出现错误,也就是“意之动”出现了错误,即不能正确地分辨善和恶,把恶当作善,把善当作恶,那么他的“良知”也会出现错误,从而“格物”也会误入歧途。这时就要反求诸己。
0 A: O% q7 n' M0 a& {! ~4 J, H3 L' V/ V8 b
努力使自己的心回到无善无恶的状态。回到无善无恶的状态了,才能有正确的良知,才能正确的格物。只要格物致知来达到一颗没有私心物欲的心,心中的理其实也就是世间万物的理。
( E8 _7 H/ o, U, @; \/ g8 O& [& c+ A9 S! _0 e
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工夫说闲话、管闲事。
' m; W, Z( Z- h% E1 V1 D' `) M) V+ h+ f( L+ w
解析:心里有致良知、止于至善的信念,就如同心上的疼痛一样,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反省自我,存善念、行善事,这样一来自然就心无旁骛了。
/ U# o) x1 L# [5 N+ S7 l$ f: b2 B
- E; H, c" r7 q; M1 r0 P善念发而知之,而充之;恶念发而知之,而遏之。( ~; h9 F9 `. K+ A. l
; ^. C6 C; J. \' M
解析:善念萌发之时就要认识到去扩充它;恶念萌发之时就该意识到去遏止它。认识、扩充、遏止就是志,这是上天赋予人的智慧。
* r9 P* c% I- f( h4 Z  I" o' M/ B4 |
+ r; ]5 q& N" Z% Y5 d  _ 古人讲,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意思是顺着自己的恶念去行动很容易,就像山崩一样,一下子就爆发出来,不可收拾;而顺着自己的善念去行动,就像登山那样困难,需要持之以恒的信心、毅力。9 q. ^3 R6 I2 l5 Y
/ F3 a% S' \* }
所以在这里,王阳明告诉我们,当自己的善念萌发的时候,要善于及时发现,并将其放大,最终成为善行;当恶念萌发的时候,更要及时察觉,尽早将其遏止。王阳明说这就是圣人修身之道。; ~2 V! e3 J* @6 |  ~& Y  O
( p# n9 ~" L. J
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 t( I2 O) G6 L( V% a, i/ J7 q! A# J% U" F
解析:一个‘傲’字,是人生最大的毛病。身为子女的傲慢,必然不孝顺;身为父母的傲慢,必然不慈爱;身为朋友的傲慢,必然不守信。, V( \" V! d, ]6 g! d  }+ }! ^
" I" Z; C  N: [! m2 o  Y  k% j
阳明先生说:“人生之大病,只一傲字”。“傲”与谦虚相反,与人交往不屑与人为伍,学习上蔑视他人,似乎自已远远超乎于知识之上。所以,阳明先生告诫人们:“谦为众善之基,傲为罪恶之魁。”2 @5 M& w) W" [2 }/ N# m; Q
* W( y: h+ R1 `, r) [( W3 v  G
这良知人人皆有。圣人只是保全无些障蔽,兢兢业业,亹亹翼翼,自然不息,便也是学。2 H+ c! \( R7 H% c
8 m% ^* K& o$ b) r2 y; H
解析:王阳明继承了孟子思想中的精华,他说良知良能人人皆有,圣人和愚夫身上都有。圣人只是保全它而不让它遭受任何蒙蔽,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良知自然常存,这也是修习。! q9 A7 |4 P. I0 t/ n, E

  ?) ]" I- H3 q人心是天渊。心之本体,无所不该,原是一个天。只为私欲障碍,则天之本体失了。/ X7 L- ~% ~. F
心之理无穷尽,原是一个渊。只为私欲窒塞,则渊之本体失了。如今念念致良知,将此障碍窒塞一齐去尽,则本体已复,便是天渊了。) B; Q9 C% ~- i8 L

! {) [& o' o' D5 V* d解析:人心是天渊。心的本体无所不容,本来就是一个天。只是被私欲蒙蔽,天的本来面貌才失落了。心中的理没有止境。本来就是一个渊。只是被私欲窒塞,渊的本来面貌才失落了。如今,一念不忘致良知,把蒙蔽和窒塞统统荡涤干净,心的本体就能恢复,心就又是天渊了。”5 _) l4 B* y5 g! `  q/ L5 L7 h
+ F$ Y, y2 N, R; n3 g# F
人的心,性与天原为一体,天所包含的一切也同时是心所包含的一切。天的属性就是人心中的本质的内容。所以,心只有一个,天只有一个,知的本体——天也就只有一个。. d) F' Q4 Y  m( @

( _0 e- M' _& N只要晓得,如何要记得?要晓得已是落第二义了。只要明得自家本体。若徒要记得,便不晓得;若徒要晓得,便明不得自家的本体。
$ _  M/ I0 {! R( u: X! [! u& v" C1 i1 l* n5 w8 d
解析:有位朋友问王阳明:“读书而硬记不住,该怎么办呢?”
; x5 E) }) ?5 h* {. W) f! Q( k' i, x+ G, j0 M  X. t/ L
王阳明回答说:“只要理解了,为什么非要记住?要知道理解已是次要的了,重要的是使自己的心本体光明。若仅求记住,就不能理解;若只求理解,就不能使自心的本体光明。”
9 D0 z8 e* m: J6 o0 _0 y4 ?1 O
4 L6 n; G8 X( N1 m5 m6 C6 T王阳明说,读书的目的在于发明我们的本心,就是“致良知”,而不在于记住一个词,一句话。不在于如何去记住书本,而在于如何用书本上的道理启发自我。8 X! t% c$ t* G3 A
9 t* }, B. b8 v: S
良知是造化的精灵。这些精灵,生天生地,成鬼成帝,皆从此出,真是与物无对。
; ?( v9 n( }1 [$ d5 j3 I" V. m# g 人若复得他完完全全,无少亏欠,自不觉手舞足蹈,不知天地间更有何乐可代?
# \$ @$ R7 i0 q! J
& ^; f/ q4 K+ {4 R; Y& Q解析:良知是造化的精灵。这些精灵,产生了天和地,造就了鬼神和上帝,所有一切都由它产生,任何事物都不可与它相比。人若能彻底恢复良知,无一丝缺陷,自然就会手舞足蹈,天地间不知还有什么乐趣可以取代它?”4 `6 z( a: P! J) j5 `4 c  f
( `0 u' ^  X0 O/ q3 O3 _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5 B! Q8 {5 N' E5 p) o
% {) c0 G5 l' \$ n解析:王阳明在给儿子的家书中说,“凡做人,在心地;心地好,是良士;心地恶,是凶类。譬树果,心是蒂;蒂若坏,果必坠。”心是根本,心就像果实的蒂,蒂要是坏了,结出的果子肯定不成熟而坠落。! B) b6 B8 j/ [% g- v/ J

/ m  H$ u' L1 ^3 W7 g6 }! C: i做人、做事最重要的就是“养心”、发明本心。一个人内心恶念盖过了善念,就要做起坏事来;一个人内心不安稳、不安定,也无法做成事情。王阳明这里用种树作比喻,告诉我们,我门的内心是我们修德、做事的基础。
1 c( f' u- m& j
8 F/ `+ D, a* b- @: w
2 `  I. h) ?/ w' t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ECr91KABSdzDGqxS#rd9 {0 f/ x; T+ k7 M  R

' V& v. d: Q3 t. j: G2 ]9 X' G# P# a; d2 ^

: Y, U( e) v' F- U- e3 z6 N( N
- o5 l9 s) Z+ B
5 \, B0 ?7 G, J
$ J& R4 i" w! G* {感恩岁月,赐你我一纸古韵书香,一起感悟心学大师的心路历程!
鲜花(646) 鸡蛋(0)
发表于 2016-10-24 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经典20句
鲜花(646) 鸡蛋(0)
发表于 2016-10-24 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鲜花(646) 鸡蛋(0)
发表于 2016-10-24 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 追求完美
鲜花(677)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4 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鲜花(677)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4 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鲜花(677)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4 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4-4-29 07:46 , Processed in 0.162671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