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70)  鸡蛋( 0)
|
作者:牧涛
& ?' Z. F7 d# u) _$ c
2 u* d3 y: j7 M加拿大人都知道温哥华房价失控上涨、“竞价战”频发,可是本月发生的一起案件,则将这种火爆的行情上升到了另一个高度:一位买家由于不肯照经纪建议跟风出价,竟然和对方展开骂战,而且还受到了死亡威胁。
0 L, x; _" W7 f! b5 N+ g
& V9 R) r8 P2 \* g/ d7 p据本地英文媒体《环球邮报》报道,温哥华市民A先生(报方应要求隐去其姓名),计划在入夏前买幢房子。他找到一位华人经纪杨女士,杨女士则委托其助理陶小姐带着去看盘。
1 ?( f, C( K2 [: e陶小姐给A先生看了一套位于该市著名豪宅区格雷角(Point Grey)的房屋,叫价428万。A先生很满意,准备拿下。可这时候陶小姐迟疑了,表示428万只是“纸面价格”,是房主故意叫低价,引发竞价战的,A先生想要拿下这幢房子,就得加钱。
) }2 d3 t5 [- s' ]/ f“那我应该加多少呢?”/ b: A* H4 S- Z, J$ k9 \% |4 M+ @7 m
“一百万。”4 X6 k3 f* [8 a' { ?5 Z/ U% E( h
A先生立刻一头恼火。他意识到,自己陷入了房屋炒家的圈套了,于是就将陶小姐说了一顿,说她“疯了”,想像炒股一样炒房。房子是买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温哥华就是被你们这帮人弄糟了。你们如果想在房市里炒作我没意见,但是至少你们要交税云云。0 L* O$ v0 J1 H' k9 ~* U
对面的陶小姐也是火冒三丈,两人开始对骂。最后A先生要求陶小姐的上司(杨女士)给他打电话来道歉,否则就向税务局报告。
3 Z9 P6 P; u& Y6 {1 Y就是这句话,给他惹来麻烦了。
4 _! |/ b1 a6 `两个小时之后,杨女士打电话过来,用普通话对A先生及其家人进行死亡威胁:问A先生是否活腻了,敢不敢说出家庭地址,还说她“上头有人”,是在哈尔滨玩黑社会的……
% q; }+ s! [4 ~6 ?6 g) S# }& }$ _A先生多了一个心眼,在杨女士打电话来的时候给录了音,而且当晚就报了警,可是警方没有什么反应,直到第二天晚上才来。A先生又是一阵火冒三丈:要是杨女士跟我玩真的,我这时早死八回了!警方则不慌不忙:那你去住旅馆好了。
2 N' u( R% O/ n, c被警察搞得无语的A先生,将自己的遭遇捅给了《环球邮报》。
; e, n+ S4 ^' G) ]. o《环邮》采访了当事人之一的陶小姐,后者则表示自己很“冤”。她说,现在温哥华买房竞价很正常,可是当她提出竞价的时候,A先生变得非常烦躁,不愿意加价,并开始破口大骂。她挂了电话之后,A先生又再打过来继续骂人。7 \4 O( [! @3 Z* }9 q9 T) R
报纸试图又采访杨女士,对方电话没有人回应。
4 O- g$ M7 U# O9 Z% j: ~记者继续深入调查,发现虽然没有直接的证据显示杨女士是一名房屋炒家,但是她代理的房子在过去的短期内确实曾频繁转售。就拿A先生看中的这幢房子来说,在今年已被转售了一次,卖方经纪人正是杨女士。在买家入住后5天,这幢房子又上市了,而杨女士还是卖方经纪。交易记录还显示,同一个投资人曾在去年至少还炒过一幢另外的房子,三个月内收益25万元……8 w' i' ^: c1 Z: r4 b
目前,A先生已向BC省房地产局发出投诉信,后者在上周三联系到他,并要走了电话录音。6 Q( o; X( A2 Q2 r- ~* i+ n @9 b5 v
面对着记者镜头,A先生对先前的遭遇心有余悸。他说,我买房只是为了自住,不是想像买股票那样(炒房)。即便在中国,政府也会打击这类炒房现象,我不知道加拿大当局为什么还不动手。
) M: u( m# ]8 c( K2 F9 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