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6)  鸡蛋( 1)
|

楼主 |
发表于 2015-12-24 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节 一个既是罗马又是基督教的帝国之形成
+ K; s9 w9 `9 H1 Y9 d. J4 [: S2 |3 @' v1 Y& s
随公元4世纪的进展,罗马官方和旧的宗教的联系告终了。公元313年,当时是帝国西部皇帝的君士坦丁大帝(约公元280-337年)和帝国东部皇帝在帝国东部会晤,发布了后来所称的“米兰敕令”。它其实是对帝国高级官员的一系列指示,命令他们停止对基督徒的迫害,并准许基督教和帝国其他宗教一样享有同等的地位和权利。+ k/ F8 m7 w2 u4 K0 p: j8 r
1 `3 U$ d: Q3 B
“米兰敕令”表面上对各种宗教平等看待,但它的字里行间已经显示出对基督教的偏袒:* S1 O! h# {: u1 \2 {( [+ i# R) S
% c, g! H! m) B" o
朕,君士坦丁奥古斯都和朕,莱西尼乌奥古斯都……为公众福利和安全殚精竭思,认为敬神是公众福祉中的头等大事。为此特允准基督徒和其他各宗教的信徒,可以自由敬拜各自信奉的神,从此,天上诸神对我国君主臣民将普降恩惠。
9 b+ I5 v! D5 f$ z# ` Q
; S5 ^% C7 v# S( M) q [' |1 p 先前所发限制基督徒活动的指令,现在予以撤销。任何人愿信奉基督教,可以自由公开从事活动,他人不得骚扰……其他宗教也享有同等自由活动的权利,本规定不存在对任何宗教的偏袒,以利于举国太平。[25]0 B2 d: Z" r" q4 s1 C) e& o- |
7 p& j4 g1 w; M2 q& H+ I! \5 y& | 继此之后,基督徒被没收的财产,予以发还。购买了这些财产的人由政府偿还他们的损失。基督教不仅和其他宗教有平等的地位,而且基督教会还拥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新成立的基督教会趁此机会,极力扩张;其他古老的宗教团体则渐渐没落。与此同时,政府的措施又对老的宗教团体加以限制:
! K* v- Q3 h: R8 S2 S+ `* j: t% o& M3 g4 J) o% Z2 P
任何人,不论出身或地位如何显贵,都不得利用贱民或穷人作为向任何地方、任何神灵的献祭。也不准用火、酒或香料献祭……如有违犯,按叛国罪论处。[26]( z) P) n3 F8 q c+ x- o: f
5 {: r$ _. \4 i
除此之外,对新兴的基督教则给予许多特权,如公元313年,君士坦丁皇帝敕令:
( w8 ?) [+ S9 g( C s2 h N3 {
$ f( e) y `9 h4 H( a 各样事情表明,先前认为敬拜天上至高之神将危害国家是无稽之谈。相反,恢复敬拜至高之神,给我国带来神的祝福。凡献身侍奉神的,应当得到报酬……兹决定,在普世教会侍奉神的神职人员,免除一切公差;对他们敬神的活动不得干扰。须知他们敬拜神的活动是降福国家的最好活动。[27]
6 m6 f1 F3 m, [8 I$ ~3 v' ?! G5 f; D s1 }5 l h/ z5 k
最后,至少故事是这样说的,君士坦丁于公元337年临死之前受洗,成了基督徒。[28]历史学家们对君士坦丁受洗成为基督徒,究竟是出于政治需要,还是出于真正的信仰,迄今没有定论。但当时社会倾向于基督教化,已成不可阻挡之势,这对皇帝自己的决定,当不会没有影响。[29]' T5 @- Z( E0 M, M! }% a9 Z
7 |+ s- L+ b; e1 S' ?9 M
上面提到的“灵知”,亦即内在的启蒙,只有在与生命中必经的灵与肉、善与恶的分裂抗争之后,才能够获得。这种观念深刻地影响了早期基督教。它更强调个体的责任,而不是根据沉闷的权威准则生活,正在发展的教会权威体系对这种观点并不友善。事实上,灵知的观念被宣称为非正统、甚至是异端。许多历史学家提出,在这个时期,作为早期教会特征的男女平等主义也消失了。[30]
1 Q0 q6 ?' ~; ?' t, ], O: k- h% D0 Q$ |* x8 w; V& r/ D! T8 ~
与此同时,基督教会内部的激烈纷争也很快出现。特别是耶稣的神人二性和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的观念,都成为激烈辩论的问题,因为许多人不能接受这些观念的神学和哲学基础。在皇帝眼中,教会内激烈争论,由此引起争斗甚至分裂,对社会和国家都起消极作用。因此,皇帝不时亲自出席教会的会议,希望教会内部分歧可以平息,但基督徒之间的分歧,往往很难平息。教会领导人企图打击教会内“持不同见解的基督徒”(所谓“异端”),铲除他们的思想。对此,皇帝也予以支持。公元325年,君士坦丁亲自出席在尼西亚举行的尼西亚会议(Council of Nicea)。君士坦丁的同时代人,撰写《君士坦丁传》(Vita Constatini)的传记作家尤西比乌(Eusebius),在该书第3卷,第6-10节写道:
2 e- V1 b$ X% ]& k; ]- n `* V7 e7 Z! E2 f- q: F X$ j
君士坦丁召集了这次总议会,邀请所有的主教们参加……从欧洲、非洲、亚洲,不同地区、不同省份来的人,容貌不同,思想更不同……参加的主教有250多人……为的是平息教会内的争论。
: w+ }4 ]2 X( o a* i9 B( i+ V
$ P; s% |3 o+ b1 u n! j 尼西亚会议发布了著名的《尼西亚信经》,表明与会各地教会已经取得一致,言归于好。教会靠国家援助,试图建立一个正统教义,使公众的宗教信仰规范化。教会普世会议的决定往往强调是一致同意的。[31]这些做法都帮助建立起一个金字塔式集权的社会关系。
( k0 r6 F' [; X+ k/ N" |5 ]6 z7 ?+ G U
但是,正由于教会的领导体制排除讨论的任何可能,所以争论难以平息。公元381年,狄奥多西(Theodosius)皇帝颁布决定:1 f: W9 A' W: M5 f
* N" B A" N* z7 o. [ 我们(皇帝自称“我们”)的旨意是一切臣民都应信奉由使徒圣彼得传给罗马人的神圣信仰。按照使徒的吩咐,我们应当信奉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的神。兹命令,凡这样信奉的人得称为大公基督徒(Catholic Christians),除此之外的其他信仰都是异端。他们聚会的地方不得称为教会;参与其中的人,都受神谴责,因此也同样被我们谴责……
) A6 X, K- D4 Q {. ?1 p3 { r+ x0 \% C5 E
各种异端,诸如富廷派(Photians)的瘟疫、阿利安派(Arians)的亵神说法,还有罪恶的都诺敏派(Dunomian)以及各种小教派……一律取缔,不准传播。[32] t( j. }) G) m( i
. g v! _9 s6 m% b 君士坦丁的政治决定,使得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民众顺从政府号召,渐渐都改信新的信仰。社会上层也有愈来愈多的人,无论是出自信仰或为了保持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也接受了新的信仰。[33]结果是,基督教掺进了许多旧的“异教”文化的成分,例如希腊罗马的修辞学、哲学和艺术中的主题与表现形式。最后,甚至基督教的历法和敬拜圣徒、圣物,都带有许多旧日异教的色彩。
7 Z) v+ }) k! G! j9 n% r8 Q( u7 Z: Y
1 o% C- U. l( F( P0 W$ z d6 W) _ 由此形成世界史上前所未有的一种局面:围绕地中海周围的广大地区,连同欧洲的一大部分,都信奉一种宗教。这种宗教还不是多神教而是信奉一位看不见的人格神。它所强调的不是理性而是信仰。人类所发明的任何事物,如果教会领袖认为它与信仰冲突,便被判为“异端”,除非它能以某种方式被纳入基督教的神学系统。2 y6 F, F* R: i' v, O; T" j
( F9 {' |$ T: w! a$ L 基督教会的新领袖们也极力摧毁旧的各种宗教在社会上还拥有的各种权力。罗马皇帝愈来愈明显地全力支持基督教,作为他们实现文化一元化的政策。公元357年,罗马帝国西部的最高统治者康斯坦修(Constantius Augustus)告诉他的臣民:" W$ j! ]/ B# O6 P. e/ i
% m+ N' n2 E# Z. b: F* v& }# Q
禁止任何星象、通灵、巫术,各种魔法也予以禁止。占星者、魔法师等类人……今后不得再从事此类活动。民众不得再求仙弄鬼。[34]: P9 ?; [/ G! j! T0 P5 \# [# ^& t$ Y
, ^2 a& ^1 U. Q2 h9 R8 o
当然,这类活动并不因此而消失。倒是有些基督教神职人员自觉不自觉地接过从前巫师、术士的行当。这是因为老百姓对他们不能理解的自然力量,要想沟通以至驾驭,需要找能够沟通的人。
; X* W2 D/ o' k5 e1 ?7 n, g& H$ t+ @) d
在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之后,表面上,人们的日常生活都是遵照教会的规定来安排的。实际上,旧文化中的许多因素都适应了基督教的标准,而被重新接纳,以顺应文化一元化的帝国政策。这在公元386年和公元392年帝国敕令中清楚地表现出来:. \- Q- w* V1 `: R9 H, R6 Y3 t& r
; j8 }, C; ?, t1 l# a' E! Q
在太阳日,我们的祖先把它称为“主日”(君士坦丁于公元321年制定),一切法庭诉讼活动都应停止。在主日不得追索欠款……一切竞技活动也应当停止……以便大家都专心追随基督教律法的奥秘。[35]3 u" f, y, G2 Z0 c3 _
9 u3 B8 E* F! m+ Y( a6 S 这时的皇帝都已受到基督教会的教导,对旧宗教的残余势力也愈来愈严酷。这样做往往不是出于宗教观点上的反感,而是因为这种小教派向政治反对派提供一种意识形态,构成对社会稳定的威胁。公元395年及其后,都曾发布过以下的命令:
0 g! R; \. T' D; O
$ Q, O3 l4 u6 R8 ~/ g 任何地方,凡神殿、神龛中仍有神像,仍有异教徒前往敬拜的,应一律夷平……建在城镇的神殿,应予没收,改归公用。一切神坛都予摧毁。[36]
p/ q) e6 s \" y3 `6 O& x8 D E8 u- \, B @6 v, i
公元425年,皇帝发布的诏书足以表明,自君士坦丁决定支持基督教以后,1世纪的变化有多么大。基督教取得全面的胜利。一切背离正统基督教的思想都遭受压制;皇帝还毫不含糊地支持罗马主教--他因是使徒彼得的继承人而在基督教会所有主教中居于首位--成为整个基督教国的精神领袖:
. i; r+ I- z; h5 B" ~
. n$ c* m, U( t. E 我们命令,摩尼教徒、异端分子、分裂分子、星象家,以及反对公教信徒的各种教派,不得进入罗马城,以防他们与各种犯罪分子勾结为伍。对那些不听从教皇,在教会内制造分裂的人,应予特别警告,以免他们毒害普通百姓。[37]
6 Q- F, k/ {0 ]2 s. V K9 h0 u5 \2 ?" N2 j! f% o' I
这份诏书也表明:尽管教会获得了各种权力,它仍然未能强制每个人都接受基督教的控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