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约翰大学(Saint John's University)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中叶,美国圣公会在中国上海创办的一所享有盛誉的高等教育学府,是在华办学时间最长的一所教会学校,被称为“东方哈佛”。1952年各院系被分拆并入其他各高等院校,原校址位于今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 - k. Y7 \2 B! d P圣约翰大学创建于1879年,原名是圣约翰书院(Saint John's College),是由美国圣公会上海主教施约瑟(Samuel Isaac Joseph Schereschewsky)将原来的两所圣公会学校培雅书院和度恩书院合并而成,办学初期设西学、国学和神学三门,用官话和上海方言授课,1881年学校的英语老师卜舫济牧师(F. L. Hawks Pott)开始完全用英语授课,这是中国首座全英语授课的学校。1886年年轻的卜舫济出任校长,时间长达52年,对圣约翰的发展發揮了很大的影响。$ t3 C. M) ]+ A3 r: B* M
1892年起学校正式开设大学课程,并且将英语作为最重要的学科教授。1905年,圣约翰书院正式升格为圣约翰大学,并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注册,大学设文学院、理学院、医学院、神学院四所大学学院以及一所附属预科学校,成为获得美国政府认可的在华教会学校。此时的圣约翰已经初具规模,拥有了一座礼拜堂(聖约翰座堂)、一座以创办人名字命名的中国式教学楼“怀施堂”和另一座用庚子赔款所建起来的“思颜堂”(纪念学校的第二任校长颜永京牧师)。1913年,圣约翰大学又开始招收研究生,1936年开始招收女生,后来发展成为一所拥有5个学院(原来的4所加上后来的农学院)16个系的综合性教会大学,是当时上海乃至全中国最优秀的大学之一,入读者多是政商名流的后代或富家子弟,而且拥有很浓厚的教会背景。学校直到1947年才向國民政府注册。6 J! e. E% Q( \6 }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圣约翰大学曾将学校迁往公共租界里的南京路,与沪江大学、东吴大学、之江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五校组成上海联合基督教大学,但后又于1940年迁回原校址。学校的办学经费除了来自学费的收入外,也有教会和其他社会捐款。# n& D K$ A$ ^9 @' ^& s8 C8 o
圣约翰大学是首个将西方教学风格引入中国的学校,除了极重视英语以外,也十分强调宗教、体育和课外活动。校内的体育设施完善,这里还诞生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支足球队,圣约翰大学足球队。其他的学生组织、活动也十分多,包括许多十分活跃的左派学生团体,曾十分活跃地参与了五四运动等政治运动。 q& N) ^0 z, S: u* n圣约翰大学拥有许多著名的校友,曾对中国20世纪的历史进程起到过重大影响,其校友多活跃于中国商界、政界、外交界、教育学术界和医务界,知名的校友包括了顾维钧、宋子文、严家淦、林语堂、荣毅仁、邹韬奋、周有光;法学家史久镛;外交家施肇基;政治家俞大维、俞鴻鈞、鍾士元、鲁平、钱李仁;教育家張伯苓、孟宪承、张建邦、马约翰;作家劉以鬯;作曲家瞿希贤;实业家刘鸿生、吴舜文、经叔平、宋子良、宋子安、孔令侃;建筑学家沈祖海、张肇康、陳從周;宗教人士丁光训、邱励、徐诚斌;經濟學家蔣中一;科学家錢紹禎、萧孝嵘;电影制片人邹文怀等人。著名建筑师貝聿銘则为聖約翰大學附屬中學之畢業校友。http://zh.wikipedia.org/wiki/%E5 ... %E5%A4%A7%E5%AD%A6_(%E4%B8%8A%E6%B5%B7) . S' b7 _- s2 h V3 i7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