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70)  鸡蛋( 0)
|
作者:牧涛$ C6 f T9 k% k8 |0 S7 H) d0 _) R, [
* f/ L& S- I) A$ G2 F, I
长期以来,多伦多公校系统中存在着一个很大的“不平等”:由于位于富裕社区的公校集资金额远远超过贫穷社区的公校,那里的学生可以享受到更好的教学设施和有丰富的课余活动。随着本市社区贫富差距扩大和未来的教育拨款不足,这一“不平等”也在与日俱增,并引发了教育学业内的担忧。 v. a) a' s) X* s4 D! v
1 @$ v. w/ s1 A( {% z3 a1 g
8 q O4 Q: G$ j* @6 I
* N( u0 k! o7 g据本地英文媒体《环球邮报》统计,在2012-13学年,多伦多公校每名学生的平均集资额为149.53元,这个数据包括了除安省政府教育拨款以外的所有资金来源,如来自家长会的筹款(parent council fundraising),学生费用(student fees)以及学生实地考察旅行费用(field trips),还包括多伦多教育局对一些低收入社区的学校的额外津贴(extra TDSB funding)。 `+ p2 R. X4 {% `7 ~8 A# F" o
$ F$ _ a1 O8 V" b2 W然而,每个学校能获得的集资差异非常大。在2012-13学年,本市一个富裕社区的公校可以从每个学生处获得多达900元的集资;而在一些低收入社区的学校,每名学生的集资金额只有3元,最高者和最低者之间竟有300倍的差异。; J# O2 Y/ H: m- k; x y0 n* T6 p% z
0 X6 D( C8 f5 b7 c8 g: T
本市的一些名校,其实都是集资大户,例如位处Mount Pleasant和Lawrence Avenue East的富裕社区的Blythwood公立小学,每年可以通过游戏筹款和披萨午餐会等方式从每名学生集资近700元,而在另一所名校John Ross Robertson公立小学,每名学生的集资金额超过500元。可是,位于一个新移民社区的Thorncliffe Park公校每名学生集资金额只有45元。
& g! J" I9 ~4 `! p9 D E
0 W! C; Q6 [$ V. b1 \0 O) |# U非营利机构 People for Education 的执行理事基德尔女士(Annie Kidder)表示,加拿大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所以学校筹款额的不同也凸显了这一社会的差距。目前,很多学校都是学校是依赖集资增加它们的预算,集资不足将直接导致经费不足。 : W- e7 J% ?: [+ D, r6 s, O
1 O9 h; }6 R" \
目前,安省政府对学校的集资金额并没有限制,同时有关如何花费集资款的指引也存在灰色地带,并允许校方利用集资款改善教学手段,以及购买尖端的教室设备,而这通常是由公费资助的。于是,在集资金额多的学校,学生就能享受到更好的教学设施。例如,在一些富裕社区的公校,每名学生可获得多达900元额外教育费用,他们因此可以在学校里享受新操场,并且有许多课外活动,还有机会见到一些科学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6 p7 R- W/ ^* [
1 o& V. w5 ?! M; x+ u多伦多公校教育局(TDSB)副总监基思科(Carla Kisko)坦言,各个学校集资额差异巨大,这一问题已经引发巨大关注,但是教育局对此无能为力。
* M. i7 l9 B S* Z7 j" c I, E0 Q) s- c+ i9 K. f$ O5 l
不过,长期以来教育局一直都在努力解决这一差距。例如TDSB有一个综合考察家庭收入、父母教育程度和单亲家庭比例的学习机会指数排名,而排名垫底的150所面临最大挑战的学校,每年都可以通过贫民区模范学校计划(Model Schools for Inner Cities)计划获得额外资助。此外,对一些有着特殊需求的学校,教育局还提供了平衡津贴。 , A& q1 \4 Q( o- m) E
; u9 q) t, p3 Z( R( _
4 ~' U& m; F! n4 g2 }( n. j) S1 ^8 f2 b9 c% @! I, c2 c
6 Y1 A) n: z0 B/ f9 m只是,这些帮助丝毫无法弥补公校之间的巨大集资差距,因为富裕社区学校随便写一封信,就可以从家长那里募集到数十万计的资金,而教育局的平衡津贴同它们比起来,显得如此微不足道。
, @/ u' o# B4 w7 a+ e; {; [7 q0 Y/ s1 V* i) t' R# h9 A6 ~. g
3 u$ L3 ?! A& m+ w4 M) G+ x7 l# l6 e/ F7 p8 x! d, @, S
解决集资差距问题的方案之一,是将集资款集中并进行再分配。例如在美国俄勒冈州的波特兰市,如果一所学校每年集资超过10万,必须将超额部分的三分之一上缴教育局,进行重新分配。基思科透露,多伦多公校教育局在过去也曾考虑采用类似的策略,但是由于校方担心平均分配会导致捐款数量减少,这一想法最终不了了之。 ) ^/ m' E. ~' R: ]
9 [6 s* l; v$ [0 z+ @: m9 Y. y% E6 I业内担心,随着省府面临巨额财政赤字,未来的教育拨款不足,学校将越来越依靠集资来维持它们的预算。日后,家长可能需要捐出更多的资金,才能保持子女在学校有丰富的学习活动,而那些低收入社区的学校,恐怕只能靠削减教育质量来维持了。 $ N$ g3 }! Z. q5 Y7 ^ Q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