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70)  鸡蛋( 0)
|
陈茗屋,又名推之,亦作退之,著名篆刻家、书法家。往来东京与上海之间。曾任上海青年文学艺术联谊会理事兼书法社副社长。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秦汉会(日本书法团体)会长。
& A8 |$ q% H; f' h. f, [6 V( U □茗屋, E& x; W0 X* q
冈山县的县府是冈山市,在新干线上,交通极为便利。那里的后乐园是日本三大名园之一,处处透着人工的美,颇可一观。
6 _0 \7 B; N8 d. T; T# l5 t 该市有一位画商,其人已老,把他过去从中国收得的三百余幅油画让给了一位华侨画商。油画的作者都是当时中国美术院校的年轻教师,一二十年过去,作者大多成了名家,甚至大师。
! N: j' z# g. { 此番,那位日本人想把一副徐悲鸿的奔马,让给我的朋友,那华侨画商。
I* g4 Y; p* E 日本人说,画是从徐悲鸿家里买来的,亲手付予,是上世纪50年代初期的交易。说徐悲鸿还挺高兴的。) N f' g! G/ M! }5 U
我根本不相信。
, P! Y) ]* `: W, Z$ f 上世纪50年代,徐公贵为中国美术学院院长,地位和经济状况均非昔日蒋碧薇时代可比,还会在家里卖画?可人家言之凿凿,还是从徐悲鸿手上接过来的。 W* o, _7 E3 A9 s
我非常好奇。正巧朋友携四百万日元现金邀我一起去冈山,要我看个究竟,帮他拿最后的主意。实在是抬举我。7 j0 O0 [: q; R; N2 E4 [. W+ J
其实我对于鉴定徐画十分外行。大概是因为听我侃过一幅徐马的故事,误以为我对徐马深有研究。+ l3 O- B. M' q9 |2 }# X- c2 l
那是文革以前遥远的往事了。
. I3 t" w$ s5 W% U% { 师兄张翔宇是张书旂的嫡堂侄,他家有一副徐公画赠张公的奔马。托我邻居老伯代为装池。 h) B% M. c9 @- d/ G0 ]
邻翁爱而借挂了半年之久。我三天两头到邻家观摩,对那幅画熟悉极了。7 D# v5 L" Y* r
张师兄的尊大人是老革命,他的老同事继邻翁后又借去欣赏。不料,那位借者后来自杀身亡。7 c' r/ j' d- P( Y( y5 N% S0 m
文革以后,张伯父向借者的遗孀索还。那位夫人说,老头子说是你赠送的啊!
. n3 w- X8 B$ a( p) j 故事就这样结束了。4 I8 r: F! f8 p& |* S x) k% q6 x
说来是巧。冈山的那幅也是一匹马,比张家的略小一点而已。
' q. m1 @# `! b, m5 a" T" V 冈山画商在他的事务室(办公室)里接待我们。1 o4 i5 _# o$ t6 x
事务室在住宅的底楼,办公桌上一部电话,桌旁一座复印机。日本的个体户、一般的商人大都如此。
M, R) y1 H) u0 w" W" B/ Z) P 徐悲鸿的画裱在一块木板上。奔马一匹,单款,铃“东海王孙”印,画在皮纸上。笔、墨均好,虽然气韵略感欠缺,反复察看,我看不出有什么破绽。但是那方“东海王孙”,总觉得和印象中的很难重合。那方印章我不知道作者是谁,普通,并不精彩,从没引起我的兴趣。因为徐公经常钤用,所以略有印象。记忆中,此印颇规矩,“东”的左右对称。画上的那方印的“东”,现粗犷相,左右大异。
% s: o. T; u7 g4 h7 d2 |5 b 仔细观察,纸张并未在装裱过程中被拉长致印章失真。
+ o \$ s5 E5 C% s# w' f8 \. { 在旧画中,尤其是绢画,因裱工失手,印章被拉动失真,时有所见。这张徐画中的“东海王孙”,长方形,上下左右均方方正正,没被裱坏,是印章本身存在问题。
! w! n# X' u7 t7 Y 如果有一本徐悲鸿画册,找出那印对比一下,便可大白。
2 I1 {, ]- ^* x( b+ } 老画商翻出画册,我很快就找到“东海王孙”。请其在复印机上放大复印,一对照,完全不同。/ |6 e; q: l# Y
徐悲鸿会不会把一幅没有钤印的作品“卖”给日本人,让日本人去刻一个假印钤盖?我觉得不可能。真是徐悲鸿亲手交予的?我不得不怀疑。
) b; E1 M; C0 W# M8 | 朋友犹豫了。付了一百万日元定金借去北京鉴定。# p+ ~& g! I% g; V. M% _8 L
不久,他打了一个电话给我,说北京一位四十多岁的女士是研究徐画的“第一双眼睛”,据她说,画也是假的。/ `0 ~# x2 ~ b6 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