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 a! C1 Y/ a" K8 W6 Z5 _ |9 ^ 其次,是理性至上、科学万能的观点的束缚。“神在哪里?如果你能证明给我看看,我就信!”这是我以前与传道者辩论常持的“王牌”论点。现在我传福音时不想也受到同样的挑战。我们很多人认为科学是万能的,只有被科学证实的事物才真实可信;理性是最可靠的,只有理性判为合理的事才可以接受;神的存在既不能用科学方法加以证明,又不合理性,因而难以相信。我过去以为这种逻辑、观点是无庸置疑、天经地义的。现在才知道这种观点并不正确,是受了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的影响。 ; X8 x% l$ }3 q! a& d+ s* G: O) F
8 t$ i( e; g7 V4 a8 [5 |) \5 h& r3 U
人文主义竭力抬高人及其理性的地位,把人看作是宇宙的中心,一切要由理性审视以决定去留。科学主义则过于夸大科学的作用,把科学方法当作检验客观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些是不符合实际的。科学不是万能的,其方法和自身都有局限性,对灵性世界更是鞭长莫及。神超越时空、超越万有,是科学无法企及的。所以科学既不能证明神,也无法否定神。神创造了宇宙,科学则是去研究、认识神创造的宇宙。在这个层次上,神的创造与科学是和谐的。科学研究的对象是自然界的受造之物,神则远在自然界之上之外。基督教信仰不排斥科学,是涵盖科学、超越科学的。 - Q2 V0 |9 n0 N. U. M% x! I8 l. i+ |6 R% A5 W
至于人的理性,也不是那么靠得住的。有人说过:“如果我们真要用理性来思维的话,一件确定无疑的事就是,人的理性十分有限。”一个人如果有幸活到一百岁,掐头去尾,真正精力旺盛、思维敏锐的时间只有五、六十年;如果再去掉睡觉、娱乐的时间,一个人真正能用于学习、工作的时间不过二、三十年。在这样短暂的年日里,一个人能到多少地方、经历多少事物、能涉及多少领域、能钻研多深呢?与浩瀚的宇宙相比,与今日爆炸的知识相比,一个人的认识算得了什么呢?再者,人犯罪後,其理性也受到玷污。有人说,“人是合理性动物。”这是说,人明知作了一件错事,仍要用理性编出一套理由为之辩解。 % k* b& U# b2 @$ X( f) _
* C& l5 s/ |% T. T0 F
按科学主义的实证观点,只有人的五官或藉仪器能感觉的东西才可信。但是,人的感官是很有限的。人眼可见的,只是可见光这一部分,波长太长、太短都看不见;即使在可见光范围内,太大、太小、太远、太近的东西,肉眼仍看不见。我们的耳朵也如是,频率太高、太低的声波都听不见。何况人的感官自中年后就日渐衰退了呢。我们使用的仪器,与浩瀚的宇宙相比较,也是极有限的。以如此短促的人生,这样有限的感觉、思维和创造能力,如果我们硬要充当宇宙万物乃至神的仲裁人,硬说在我们的感觉以外没有客观实体的存在,就显得不够明智和过于武断了。人们常问:“科学能证明神的存在吗?”我的回答是:“科学不能证明神,因为科学太有限。”但我总可以列举许多神存在的证据。我也可以反问:“科学能证明没有神吗?”人们恐怕很难有肯定的回答,最多不过说:“因为我五官感觉不到神。 ”可是这充其量是“存在就是被感知”的唯心主义命题,连唯物主义都算不上啊!关于科学与神的关系,在第五章〈现代科学与基督教信仰〉中还要专门讨论。 % e K4 m/ z- Q6 {: T6 i/ O$ e 2 p+ O/ a5 Q7 _7 n! l- n+ h4 a% g) o3 S 最后,我们要有谦卑的态度。《圣经》多次严厉批评人的骄傲。耶稣在登山宝训中列举了几种福份,名列首榜的是“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太五3~11)。因为骄傲的人充满世俗的智慧,不能明白属灵的事,反倒以为愚拙。“世人凭自己的智慧,既不认识神,神就乐于用人所当作愚拙的道理,拯救那些信的人;这就是神的智慧了”(林前一21)。 * M. l% s; d0 V# n
) T8 p1 z/ M$ F! U
有人说,骄傲的人的眼是长在额头上的。这种人总爱居高临下地俯视一切,因而永远找不到神。因为神远远高于我们,只有谦卑地仰望才能看见。要做好一件事,工具一定要用对。看东西要用眼,听声音要用耳。要找到神,也必须有正确的途径。“神是个灵;所以拜他的,必须用心灵和诚实拜他”(约四24)。正像收看电视,无线电广播必须调准频道一样,我们只有真诚地承认自己的不足,真诚地求神启示我们,真诚地用自己的心灵与神的灵共振,才能与神相交、契合。 , Z) @0 e1 O L7 {
' h) ^, I! h d4 X4 C3 K 恐怕没有人愿意骄傲;可我们常常已陷入骄傲而不察觉。过去,我虽从未读过《圣经》,连《圣经》的目录都未看过一遍,却断言《圣经》不可信。这不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而是自恃有知识、理智,自以为真理在握的骄傲态度。我们认为没有神,但周围有许多同样聪明、有才能、智慧的人却相信神。如果我们不去了解就断言对方错了,那我们就可能失去认识真理的机会。相反,如果我们能认真地反省,去掉骄傲,谦卑下来,我们才有可能找到神,找到永生之道。“耶和华的眼目,看顾敬畏他的人和仰望他慈爱的人”(诗卅三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