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541)  鸡蛋( 13)
|
本帖最后由 FrankSoccer 于 2012-11-12 19:19 编辑
$ E& c0 O- z% K, G( T+ ^" q( ]9 _3 m3 {: b9 u/ E; H
净瞎扯。
/ W1 i, x+ i1 j$ {9 f, f1 N+ [ R) l: R5 P% l
抗美援朝时美国人英国人都带了坦克,这次是党没让他们带炮弹?, w* U5 D, g1 A- U2 |6 o
) d. {# j, ?* _4 B2 h7 c
# r, O& U. @0 c, Z) F8 ~
u2 M7 }6 u' M. \1 v% m$ @这段是打美国坦克的: @- c& u+ c+ W9 }, a7 C- x: D
s Z! ^1 u& G# n: {& w
" H( f( L+ R# D8 N抗美援朝中的志愿军反坦克作战
! a) ^0 V( n' O6 N; S% t) x: O& f9 E( D+ ^
时间:2012-9-11 来源:互联网 我要评论(0)
$ V& f+ ^2 u$ `8 p: v2 ~8 D% |9 k/ ^4 F# Z) h& I
发生在朝鲜古直木里地区的反坦克战斗,是志愿军灵活运用90火箭筒,痛击美军坦克的一个典型战例。
j3 r# Z, n6 r; b) ?" F: M" s' `' ]0 f5 t' G# Q
发生在朝鲜古直木里地区的反坦克战斗,是志愿军灵活运用90火箭筒,痛击美军坦克的一个典型战例。
; C7 _/ b: N1 ?3 K, ?- F$ q7 l- A" }) s0 v
1952年6月,志愿军第12军31师91团在官岱里以西古直木里地区担负防御任务。古直木里勺文登里的地形基本相同,也是一个谷地,志愿军在谷地的两侧设防。谷地宽约200-900m,纵深约3000m、谷地中央有公路通向我防御纵深。这一地形便于敌人同时使用多辆坦克向我纵深突击,同时也便于我在谷地中设置反坦克阵地。
8 ^. H) \% ?8 N* c, o* h
$ C d) A' s1 k$ f 91团为了充分发挥90火箭筒打坦克的作用,重点做好了以下2项战斗准备工作:
# z8 U& I9 @0 b# w% c8 H: v% [
; n& U, p/ p+ k } 一是构筑反坦克“网状”阵地。团在谷地内构筑了以堑壕和交通壕为骨干,以射击掩体和各种隐蔽工事为核心的3道反坦克网状阵地。每道网状阵地内堑壕、交通壕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并与山脚两侧的坑道、掩体相连接。每道堑壕5—6m处有一个小拐弯,每40—50m处有一个大拐弯。每个大的拐弯处构筑一个射击掩体和一个弹药室,弹药室可存放90火箭弹2发或无坐力炮弹4发。每隔70—80m设有一个小坑道,可以躲避敌人炮弹。这样,当敌坦克进入我网状阵地时,反坦克武器射手能够迅速从坑道中出来,沿堑壕、交通壕秘密地绕到敌坦克翼侧或侧后,占领堑壕、交通壕拐弯处的射击掩体,在近距离上,从不同的角度射击敌坦克;情况不利时,又可以迅速隐蔽地转移阵地,使敌人难以发现和捕捉。
+ C5 a* z0 J9 L* A" p8 E
1 V4 e9 w R, @$ m8 W' C1 i 与此同时,在阵地前和阵地内设置了反坦克雷场,挖掘了坦克陷阱和反坦克壕等工事,以迟滞和限制敌坦克行动,为各种反坦克武器创造打坦克的有利条件。
; b. [$ g# X! C( c6 o* a, ^) R' Y# k4 Z' V& h9 I$ B' Q: ^, |
二是合理部署兵力。团部为团属无坐力炮连及团第1、2营的无坐力炮排配备口径57mm无坐力炮8门;为第2、3、4、6、8连的90火箭筒班配备火箭筒10具、高射机枪1挺、重机枪2挺、轻机枪2挺、步枪16支,集中编成团反坦克队,部署于谷地反坦克阵地内,由无坐力炮连连长统一指挥。, D5 g8 a( H9 G, w
/ P4 ~* U) ^" i7 v- v1 f
每个反坦克武器班由2个反坦克武器组和1个突击爆破组组成。每个武器组由射手、副射手组成,以火箭筒或无坐力炮对抗敌坦克;突击爆破组主要是携带冲锋枪、反坦克手榴弹、爆破筒等,负责掩护武器组行动,消灭坦克内的逃敌,并抓住有利时机以手榴弹、爆破简、炸药包炸毁敌坦克。这样每个反坦克武器班都具有火力、爆破、突击能力。! V: ?* S) o! [- k6 v6 r6 L
: d" B; @1 v& t* d 6月13日上午,战斗打响后,李伪军步兵第7团首先向古直木里东侧的官岱里方向发起连续攻击,遭我前沿防御分队的坚决阻击,攻击受挫。14时50分又以美军坦克第1.40营的24辆M-46“巴顿”坦克为先导,引导伪军两个步兵连,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成—路纵队向古直木里发起猛烈攻击。$ P+ D G: V3 V' k% K
2 n8 W' @" z3 y7 H8 U) M9 ?' c0 ^
当敌坦克推进到我前沿阵地东北侧时,遭我纵深火炮拦击,敌步兵被迫脱离坦克,单独向官岱西山接近,而坦克则倚仗其自身优势,疯狂地向谷地猛冲,但没前进多远.第1辆坦克就被我反坦克网状阵地前的反坦克雷炸断了履带,顿时瘫痪在公路上,后面的坦克见事不好,迅速从公路转向谷地东侧山脚下的沙河,小心翼翼地向我网状阵地机动。1 e; U% X# e+ ?) P" D- K' T
: }' G& v. K5 F" y: W
15时45分,敌3辆坦克越过我反坦克壕,向第1道网状阵地接近。面对这一情况,我布置在敌坦克当面的第2连火箭筒班迅速占领阵地,团属无坐力炮连第1排也利用堑壕、交通壕快速向前移动。当其中的第1辆坦克突人我阵地,第2、3辆坦克还在后面30.50m处时,第2连火箭筒班的第1火箭筒组准备接近第1辆坦克的尾部,协同无坐力炮排夹击敌第1辆坦克。但该坦克马上发现了我第1火箭筒组的行动,随即停止前进,调转车身,妄图以火力消灭该组人员。我火箭筒组灵活地利用堑壕隐蔽转移,并迅速装弹射击,与此同时,无坐力炮排利用敌坦克转移火力的有利时机,从敌坦克后面向其射击,敌坦克在我前后夹击下被击伤,车内5名乘员企图跳车逃跑,这时,位于火箭筒翼侧的突击爆破组迅速出击,击毙敌2人,抓俘敌3人。2 x5 |' t+ _* S
+ r2 `. d6 i9 x8 _
就在第1辆坦克挨打的同时,2连火箭筒班的第2火箭筒组也迅速利用堑壕跃到敌第2辆坦克的翼侧,依托堑壕的拐弯处,在距敌坦克不到30m的距离上,突然向其射击,当即命中坦克炮塔和履带之间并起火燃烧。位于敌第2辆坦克侧后的第3辆坦克发现我第2火箭筒组后,乘该组还未来得及转移之时,向他们碾压过来。第2火箭筒小组迅速躲开敌坦克的碾压,利用弯弯曲曲的堑壕,在其坦克的侧后占领射击位置。就在该坦克到处寻找目标之时,第2火箭筒小组的火箭弹已击中敌坦克的履带。该坦克乘员有的跳车逃命,有的掉转炮口向我第2小组射击。此时,该火箭筒班的突击爆破织一面消灭逃敌,一面对坦克实施爆破,第3辆坦克被彻底摧毁。
6 }* \ K; P/ l) N$ ]0 H. q; ~2 x& n% l5 T1 H+ e& e' O
敌人冲在前面的4辆坦克被击毁后,其余坦克再也不敢贸然前进,遂即停在290高地以东沙河两岸,以猛烈火力向我反坦克网状阵地射击,企图以火力摧毁我掩蔽工事,杀伤我人员,准备再次发起攻击。这时,我反坦克火力分队由于火箭筒射程近,阵地内又无坚固了事可依托,为争取主动,指挥员立即命令部署在第1道网状阵地上的两个火箭筒班和无坐力炮排,利用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堑壕、交通壕隐蔽迅速出击,大胆接近敌坦克,主动攻击敌人。此时,美军第5辆坦克距我前沿阵地最近,并位于我2连火箭筒班当面。该火箭筒班迅速向第5辆坦克隐蔽机动,在距敌坦克50m处占领了射击阵地;同时,无坐力炮手也在该坦克200m内的有利地形上做好了射击准备,两个火器小组远近配合,很快收拾了这辆坦克。
5 U, `# g( N" m% w* {* t, E& J: w0 A4 O$ S4 U! F7 D. d5 r
顽固的敌人为了抢回在我阵地内被击伤的坦克,在其他坦克火力的掩护下又出动了5辆坦克,快速向我阵地冲来。我火箭筒班和无坐力炮排抓住这一时机,利用工事掩护,给敌坦克以突然袭击,又击伤敌坦克2辆,并击毙弃车逃跑的敌坦克乘员2人,生俘敌副连长1人。另外3辆坦克仓惶逃跑。
2 _4 l. [, F$ u0 y5 E/ W2 s8 }$ e0 B8 o" x: N
志愿军反坦克武器分队的猛烈打击,使敌坦克再无还手之力了。17时零2分,剩下的十几辆坦克突然施放大量烟幕,借着烟幕四处逃窜。同时,向官岱西山进攻的敌步兵分队也全部被我防御部队击退。至此,古直木里地区的防御战斗胜利结束。90火箭筒分队和无坐力炮分队仅以耗弹19发,轻伤2人的代价,取得了击毁、击伤敌M—46”巴顿”坦克6辆,缴获坦克1辆的赫赫成绩。) R; T" X3 o- D! b: j% Z7 V
z4 f" z* a$ |9 p* K 抗美援朝期间90火箭筒在各个战场上大显神威,制服了猛兽般的敌坦克,重创了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坦克部队,对扭转当时战场的被动局面,夺取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