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327)  鸡蛋( 0)
|
五行性理简称为“五行性”。人是禀五行之气而生,木主仁,火主礼,土主信,金主义,水主智。人的元性是具备此五常之德的。然而由于气禀所拘,物欲所蔽,致使光明澄澈的元性受到污染,不得复明,故有禀性气质之偏。如人的性格有急、缓、智、愚、明、暗、达、滞、清、浊、薄、厚,等等之不同。所以常人的五行性不是逆就是克,阴盛阳衰,不仅环境不顺,命运多乖,且可疾病缠身,痛苦不堪。凤仪先生发明性理疗病法,便是根据五行性理,使人的心性转逆为顺,化克为生,拨阴取阳,从而愈病。如能达到五行圆转,既可修身又能齐家,可使人的精神境界臻于至善。
3 C. D0 `) T# T5 s7 S' h, G' G* B9 @: ?, b+ p1 L+ L( z! S
五行性理,性是指人的性格与气质,理就是规律与法则。“性理”是用五行的道理说明人的性格与气质的阴阳消长变化的规律。先生明道之后深悟五行之理,教人掌握五行性理及其变化的规律,要认识它,驾驭它,使之按正常规律运行,便可掌握自己的命运,改变自己境遇。在治疗疾病方面,可通过五行性阴阳消长的道理来探测人的躯体脏腑疾病变化的情况,并可自我调节,自我平衡,拨阴取阳,可使疾病不药而愈。多年沉疴,由此霍然而愈者,不胜枚举。
3 ^3 { ?0 O% R; g9 D) E' C. g- I( _7 x: g4 d8 v1 K
五行性的阴阳消长之变化,可由人的面形、体态、气色、声音以及气质的清浊中观察出来,(与《内经·阴阳二十五人篇》不同)。先生在性理疗病的实践中,发现恨怨恼怒烦及贪妄不平之心,是危害身心健康造成疾病和破坏人我关系的主要因素,这乃是属于五行性中的阴面。其阳面则为纯洁善良光明之德性。(这里所讲的阴阳是心性中的阴阳,不同于中医学生理、病理上的阴阳)。人之五脏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先生说:“恨怨恼怒烦是五毒,怒伤肝,恨伤心,怨伤脾,恼伤肺,烦伤肾。”五毒是人的气禀性,化除五毒,即是“化性”,此乃五行性理学说的关键。
/ s- c5 L- c6 e3 {$ _. \
- @+ \9 P' t; t& _! I: ?6 Q, | 凤仪先生说:“人的命都是好命,只因人的性不好,才把命闹坏了。”所以他特别强调人要化性。五行具体在每个人的心性中不是单一的,而是五行具有,但各有所偏,主次各异,阴阳悬殊,并有生克顺逆,相互制约的复杂关系,因而形成了千差万别的性格与气质。5 c J$ g9 Y" s: k1 U6 }1 B
0 D+ N2 i8 y6 N% u, a9 @ B
凤仪先生说:“常人的禀性都有所偏,偏于火的争理,偏于金的伤人,偏于水的淹人,偏于土的欺人,偏于木的不服人,如能多加省察,自可走入正轨了。”
5 w1 N! \& ^, j3 s% m- d" V) O. v# z9 @7 z
五行表现在性、心、身三界中,不好严格划分,尤其心与性,总是彼此关联、相互制约的,而身又受心性的支配。所以每一行在三界中的作用,是无法截然分开的。如阳木仁德,既含藏在心中,也体现在性中。阴火在心和性中都表现为急躁。又如阴金虚伪在性和心都有突出表现。阳土宽宏大量,心胸开阔。在心和性中也都会体现出来。如此等等,不好严格区分。只要在日常实践中,自己掌握重点,分清主次,按五行的道理,严以律己,灵活运用就可以了。
: F# ^$ V' B- E5 h" K9 h4 N5 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