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122)  鸡蛋( 0)
|
移民加拿大的利弊早就收到大家的关注,随着近期加拿大移民政策的收紧,很多计划移民加拿大的人开始重拾移民加拿大的利弊问题,究竟去加拿大移民有哪些好处,又有哪些弊端呢?下面就来看看关于移民加拿大的利弊大讨论。
4 u3 l/ v- \7 i$ T& P) R% x7 e
8 O4 [# }4 d9 F; C 移民加拿大的利弊大讨论:0 o' ]0 [- {! f4 a" R& G
/ D8 D/ O( H3 ~2 U+ D, L1 p- G
移民加拿大的好处:
0 a$ a' O" b5 `" K
% z4 [ U4 C4 k9 q! K 自然环境非常美丽,这是大多数新移民对加拿大的第一印象。当你置身于雪山碧海之间,徜徉于湖光山色之中时,你都不敢相信,世上竟会有这样的“人间仙境”!2 H2 Q! n5 K; } }6 j7 I
$ X0 \8 { y1 l: p* R, v
位列七大工业国之一的加拿大能在经济高度发达的同时保持这么美的环境,不简单。其最主要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地广人稀。加拿大国土面积相当辽阔,达9,970,610平方公里。按国土面积计,她是仅次于俄罗斯联邦之后的世界第二大国。从东面纽芬兰省的圣约翰到西面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维多利亚,横跨七千多公里。您如果想来一次从大西洋横跨加拿大全境到太平洋的旅行,那么乘飞机需要飞行七小时;驾车走高速公路,昼夜不停您需要跑七天。这么大的地方只生活着3000万人,平均每三人就占有一平方公里的土地,对环境的破坏自然就少了,许多地方还是未受明显干扰的原始状态。二是加拿大人的环境保护意识十分强烈,认为环境一旦遭到破坏想再恢复是太难了。正因为如此,许多人都在致力于环境保护工作,大家都尽可能回收和使用各类再生物品物资,政府的环保法令也非常严格。加拿大人很为此自豪,颇有点“谁不说俺家乡好”的味道。最近发布的2000年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报告说,加拿大已经连续七年蝉联“世界上最适宜于人类居住的国家” (世界排名第一)这一美名了。今年的调查涉及174个国家人口的生活状态,包括医疗、生活期望值、教育和收入。在总体排位上,前十名为:加拿大、挪威、美国、日本、比利时、瑞典、澳大利亚、荷兰、冰岛、英国。
9 i. K" Z. Q \. F' j6 d E, M; d, v, U
谁不想生活在山清水秀的地方,谁愿意前年才遇上了洪灾、去年又遇上旱灾、今年竟遇上了沙尘暴哇?
+ _8 v# h; [/ @- W/ w$ |
1 y& `* t" ]3 }% ] 移民加拿大的弊端:
3 m; F8 r/ L- `6 b" D8 J
" C, N1 u! D0 C8 V5 b 自然环境再美能当饭吃吗?新移民来到之后,一年半载找不到工作是常事,这时如果在他面前提“环境美”之类的话,他非跟你急不可。这不能破坏,那不准开垦,连修地铁因为要经过一片树林,都有那么一大帮子人举着牌子死乞百赖地挡在推土机前抗议,不就是砍几棵树嘛?平时上班挤不上车你们也抗议,现在扩建交通线路你们也抗议,我这市长(一激动,假冒了市长一回)还怎么当?又说这里生意不如在香港、在大陆好做,如果我也象在香港、深圳一样遍地起高楼、开工厂,东建一个工业园、西建一个开发区,你们还不得把我扔到太平洋里去喂鱼呀?想在这儿继续象在香港、深圳、上海那样倒地皮、炒楼花,找来钱快的生意,没戏。1 ]- s( ^' G! o+ p; Q0 @7 \! I
3 Z, p. h1 S6 j K Z5 p
看惯了高楼大厦的人乍一来到加拿大,看到温哥华、多伦多等世界名城的建筑,你会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与香港、深圳、上海、北京等城市相比,仅就建筑而言,这些加拿大的大城市近乎于乡村,其田园风光虽美,却少了几分大都市的繁华。7 k. u! A2 `, g# D! Q
" q, d# C% F/ c* ~1 x5 b
对于靠双手、大脑吃饭的技术移民来说,没有工作—–稳定的经济来源,就算是住在”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国家”,时间长了,时不时也会体味到下了地狱般的恐惧,尤其是在加拿大经济持续徘徊在低谷、失业率长期徘徊在6~8%的现实下。
0 P M% ~* c1 o8 W; K; M
3 T( D2 u. }# L6 w 如果您是到加拿大享清福来了,那确实是找对了地方。如果您是到加拿大求事业、求发展来了,那就未必。很多人都觉得在这里干得没有在中国大陆、香港、台湾来劲,要不怎么有那么多人回流?那么多“太空人”(专指为兼顾生意和保持移民身份频繁地在加拿大和港台之间穿梭飞行的人士)?又把为了保持移民身份而不得不呆在加拿大叫做“坐移民监”?“监”者,牢也,呆在那里面,恐怕不是什么乐事吧?2 Y6 J- }2 r; r/ j/ r) J
5 k2 `+ p& P" I$ [ 移民加拿大的利弊大讨论第二回合
3 V" U: u }+ ]2 `% J6 f0 s# m7 Z/ v2 v" [5 K( h
移民加拿大的好处:* o1 Y, s" ^: O" z- H
3 b% Z: k0 S! w0 W: e 加拿大有良好的教育体系。在加拿大,任何公民或落地移民,只要年满五岁,都可以选择居住区内的公立学校入读。从五岁开始的幼儿园到十七八岁毕业的高中,十二年的免费教育,真的是所有费用全免。如果你需要为孩子储存上大学的费用,只要每年存入银行固定户口两千加币,政府每年就贴补你四百加币直到孩子17岁。这叫做“教育基金”,当然这笔钱必须完全用在孩子上大学上。此外,升入大学无需参加什么“全国统考”,只要通过高中的毕业考试,想入大学受教育,就算家里没钱,也可靠政府提供的助学金或学校颁发的奖学金,还可以申请低息甚至无息的学习贷款来完成学业。学生们在无压力的环境下得到高尚而完善的教育。0 [0 S/ i& |4 O
6 Y/ Q6 v' h( [ o 对移民来说,想在加拿大上大学或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学费要比以海外留学生的身份去读书省很多钱。有了移民身份,学费与加拿大公民的待遇相同,只相当于海外留学生的学费的约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没钱读还可以贷款。如果工作了一段时间又失业了,政府还贴钱给你去培训或读书呐。
1 u8 D! k6 Y, K% ?3 ~& v8 I# T- U
+ z+ ^- j1 O& j& r- F 加拿大的文凭在全世界都得到承认,而中国的文凭出了国门就不吃香了。如果想在国外得到一个很高薪水的职位或得到较高的社会地位,没有一个被广泛承认的文凭是不行的。& N' W5 R; ?2 B7 n6 o6 A
# z' I% w/ e0 m2 X
移民加拿大的弊端:
* q }; S0 s4 _; e/ f' X
S7 S6 r7 C( ]* Q6 G 加拿大有良好的教育?要我说,加拿大的教育体系是不错,可教育质量太差,尤其是中小学!你看他们的小学生,上课尽学些啥?玩游戏、捏泥人、做手工,而一个中国的小学生学的东西能顶他们的中学生。坏就坏在这里的学生没压力,老师、家长都不给学生压力,洋人可不会教孩子:“小二郎,小二郎,背着书包上学堂。不怕太阳晒,不怕风雨狂。只怕先生将我骂,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这里的孩子是玩得撒欢的时候不怕太阳晒,而风雨狂的时候法律规定是不用上学的。哪位先生要是骂孩子,那就等着吃官司。没有学问又怎样,每年有十几万技术移民来帮没学问的洋人打工。这里的老师的责任心也是令人不敢恭维,绝没有为您的孩子补课这份“闲心”,对学生完全放任自流,还隔三差五地罢工,为了涨自己的工资福利而误人子弟也在所不惜。这里的小孩子在商场里偷糖果、上公共汽车不买票、抽大麻也是屡见不鲜,更有甚者,十岁出头的小孩就敢成群结队地打劫商铺、偷汽车,还敢拒捕、跟警方“赛车”。
- H' g7 B$ J: n# K
, [9 d0 D6 m( H% H/ P/ k8 l0 [ 到了加拿大,我由衷地怀念中国的教师的那份无私与伟大!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先让小孩在国内的小学把学习(还有品德)基础打牢,来加拿大上中学,然后升入大学,那倒是很理想的,东西方的教育优势全都利用上了,同时各自的弊端也全消除了。
F# V Z- Q5 w" l
4 w4 \# _* I$ A6 K v2 @ 移民来读大学、研究生?还半工半读、勤工俭学?听起来不错,但您得先参照中国足协的“体能测试”标准测测自己的体能和毅力。能在课堂上跟下来,晚上一两点钟能做完功课睡觉就不错了,哪儿还有体力和精力去打工。学费低是不错,但要求的水平可不低。先不说别的,有几个中国学生的英语水平能比得上当地的高中生?攻下托福600分的人,到了这还是“聋子”、“哑巴”。我极为钦佩那些正在国外大学里念书的中国学生,非常用功,但其中的辛苦只有他(她)们自己知道。没有“头悬梁,锥刺股”的精神,那大学的门,就算你进去了,也不一定出得来。7 Q& Z3 `' v# a+ k- \3 S4 j/ r. \
" A# w- J' a$ C" @; C4 ?
近年来,因为华人移民越来越多,华人子弟大多读书用功,学习勤奋,成绩明显高出当地学生一筹。在上大学的时候光从成绩上看,当地学生很难和华人子弟竞争,结果导致当地人(主要是白人啦)“民怨沸腾”,以至于某政党在竞选中其候选人公然在演说中说移民抢走了本地人的上大学的机会。大学校方,尤其是加拿大西部的大学,也只好采取暗地里照顾“自己人”的手段来拉那些不如华人用功的本地学生一把,怎么个照顾法呢?那就是在收到入学申请表时,只要看到申请人的姓氏是亚洲人的,就撂到一边,等“自己人”招够了才予以考虑。这已是教育界公开的“秘密”,反正加拿大没有统一的大学入学考试制度,录取谁不录取谁,没有公开的、统一的标准,就算你知道当中的“猫腻”,也无可奈何。: }" }3 ?( a5 C2 b8 d" c9 r1 S) P
& ?( R4 |& W7 H" ~7 y$ L0 @
. u. {+ p& {4 Y0 c1 J& b- H2 U* q; r+ K! g5 ]/ `$ [
移民加拿大的利弊大讨论第三回合# ~! O2 d: J+ Y6 c
7 ^6 ^* I, b3 R( N! e
移民加拿大的好处:
1 x5 q3 d7 i0 D; M# `
7 }$ y- W' i O1 u u6 f 加拿大的社会福利和保障制度非常完善,是儿童和老人们的“天堂”。儿童有牛奶金和日托补贴,子女从出生到十八岁,除高收入家庭外,每个家庭每月均可以得到联邦政的儿童福利金,以帮助儿童的成长。每人每月85元,7岁以下再加17元,再根据父母的收入的高低有所增减。只要提出申请,从孩子移民入境的第二个月起,钱就直接打到父母的银行帐号上。老年人就更幸福了,年满六十五岁的退休人士就可以领取退体金和养老金。对于老年人,哪怕他(她)一生从未工作过,政府每月也有800-900元的生活费发给他(她),还提供非常便宜的住房,看病、吃药全免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政府提供一种小电动车,充足电走一整天没问题,街上经常能见到驾驶着小电动车的老人家逍遥地这里去那里去。还有专门的公共汽车可以承载轮椅车,司机会把公共汽车的车身降低,让轮椅车直接从人行道上进入公共汽车里。全社会都对老人和小孩关心备至。
" n. B5 z, d) w# Z( M u! [$ O W C( h7 h, }' X. n
对失业的人,政府发给失业保险金,还提供免费培训和助学贷款,直到你重新找到工作为止。
6 z0 v5 d$ r/ @1 z
7 U* i9 i8 y' D. h1 G4 I. A 移民加拿大的弊端:
' W& N- a" Q0 {& E$ K& d0 d
' z* ?$ |& h7 {9 y- L2 E0 I4 y y 没错,加拿大的确是儿童和老人们的“天堂”。但这只是“上联”,“下联”是:加拿大是青年和中年人的“战场”。俗话说得好:“羊毛出在羊身上”,孩子们的福利好,那是因为当爹妈的没少交税;老人家无忧无虑,那是因为年轻时已经为社会贡献了全部光和热,要不然,就是别的纳税人在进行“爱的奉献”。加拿大是出了名的“万税之国”,一个人的收入最高要被扣约50%的税。加拿大的福利政策,说到底是“杀富济贫”的政策,是“有加拿大特色的XX主义”。
* Q7 y% c* V) R2 W, i9 F
: w7 t+ ?: r4 Z 而且,老而无忧的先决条件是:你在拥有一份工作后按期缴纳政府养老保险费用,并且从年青时开始进行注册退休储蓄计划,即每月从工资中划出若干存入固定户口进行投资,待退休后再逐月动用这笔钱,否则到年老时仅靠政府发放的养老金是不够用的。* W* A/ h4 j8 G" F8 j
. X7 v- r1 v' r& N* f" m/ ^. S
另外,很多福利新移民并不能享受,比如,托儿补贴的规定就对新移民很不利。按移民部规定,新移民入境时要带够相当于半年的生活费用(12000-15000元)。这样,刚来的人就无法申请托儿补贴,因为你是“有钱人”,没有多少加拿大人有上万元的银行存款,他们可能夫妇俩都工作,贷款买房子、买汽车,就是银行里没存款,他们反而可以申请托儿补贴。这笔托儿费是非常昂贵的,每月费用会在六百加币以上,新移民家庭未必能承受得起。如果有五岁以下的儿童随父母移民,则家长不得不考虑在三四年以内有一方全职照顾孩子。老年人是有养老金和退休金,但那要在加拿大住够十年以上的人士才有资格领,新移民是轮不上这样的好事儿的。) W5 T: a8 e: k1 n' U. n% ^
1 Y( y. X c2 n2 y: Q, G4 a6 ]5 ^
至于失业保险金,可不是什么人失业都可以领的。是有条件的,一要工作够一定的时间(目前的要求是累计工作九百小时以上),而且是全日制的工作。二、失业的原因只能是雇主因为生意不好、需要裁员等原因而解雇你,自己辞职或因为表现不好而被老板“炒鱿鱼”是不能领失业保险金的。再说了,这失业保险金可领取的时间也不过就只有几个月至一年不等,每月发放的数目也有上限,一般为受雇时工资的50%左右,最高每月不能超过500元左右。' R% C, g* }( m0 R2 B7 C
! Z5 k/ ~! i$ i0 D! o
等您看到2001年8月16日的加拿大《星岛日报》的这篇报道:0 A2 V% t) @& V U, D1 C" A3 n
; D1 i9 v- G. T1 s" R 加国三百万人吃不饱
" @: N, @; M2 ~% j
5 P% \0 v, z- `* R4 w 加通社多伦多十五日电 加拿大统计局研究结果显示,近三百万名加拿大人感到“不一定有食物落肚”因为他们当中有人会吃不饱,或胡乱塞点东西下肚,又或担心能否有足够食物。
" t/ g: n' g; C6 M' N; o
; s9 D' K* [- F5 Q# R8 C, y 该份周三发表主要参照九八年至九九年全国人口健康调查所得数据的报告指出,许多受上述情况影响的是十八岁以下孩童。+ Z4 c' S; h& n, L+ n5 c3 n
# x5 [* \9 D2 O 报告称,近二百五十万名加拿大人在十二个月的受访期间,因为缺钱,至少有一次吃不饱或吃不好。另有五十万人则担心会因为没钱,以至吃不饱。
" t5 s. c# o( x$ U8 W" `4 C5 T6 [. z
6 I" J& M: e% A3 D3 Y! x1 R7 f 加拿大统计局高级分析员兼该报告首席撰写人车珍纳(译音Janet Che)在渥太华表示,一直以来 ,只知道有这种问题存在,但未能掌握实际数据,这是首次可以藉著全国性数据,深入了解国民担心食物问题的程度有多大。* \ U. o" `) T+ p
$ k# l+ F5 @% g* W+ Y6 y 调查是以因为缺钱以至引发下列情况中任何一项,去界定某个家庭是否要担心食物问题,包括担心未能用有限的金钱购买足够食物;未能吃到所想吃的有营养或不同款式的食物;或根本吃不饱。
1 W- ~% r* E! u1 Q9 }4 N5 U4 W
- l$ J) S$ W& J5 L* q1 P$ j 该报告从逾一万七千名分布全国的受访者的回应资料掌握极为有用的数据。该批要担心食物问题的家庭须要对食物质量降低要求,亦可能有时要挨饿。换言之,有关当局可能有须要重新制订紧急食物供应政策,或提供有需要人士的基本食物需求。
( ^4 z$ E6 ^$ l; t% p5 f! ~- t$ {* {/ ^/ u
报告指出,十八岁以下的加国儿童有百分之十四生活在要担心食物问题的家庭中。不过他们未必营养不足,因为该类家庭中负责照顾孩童的成年人,宁愿自己少吃一些,也要让孩子吃饱。" |+ J- E% x8 U2 y8 ~
/ j" J: e B P1 C- g
加拿大儿童保健学会的洁妲(Karen Kidder)对研究结果未感意外。她指出,现今的家庭要面对多项挑战,务求食物房屋两者都有保障,但许多时就要为保障某项需要而舍弃另一些要求,如果要住得好一点的话,可能就要在吃方面节省一些。
, k" w+ o; |2 U( X. i# l/ U# b7 p
# K8 z: ]7 p, x, N* L9 F 该批担心食物问题的受访者中,百分之十七表示自己的健康情况一般或欠佳,百分之二十一表示至少有三种长期性的健康问题,而接近三分之一表示情绪低落。2 J' k* M0 c4 @' @$ Y% D
' S- e* s$ }* H' o3 \) s6 ?4 Y
报告指出,营养不良的人较易生病,复原也慢,亦经常疾病缠身,住院时间较长,结果医疗开支相应较大。
4 C& H* _& a; T: V( x/ E; \# A5 C9 o0 l& U* y
统计局发现,在该批担心食物问题的的家庭中,有五分之一的个别人士在接受调查的前一年要向食物库求助,其中百分之三十一至五十四是孩童。- q0 R0 d% i: s- N3 W: M
) n' d' f: T( E
调查发现,九八至九九年收年入少於二万元的家庭,要面对不同程度的食物不足问题,百分之十二表示,所吃的受到限制。
: K j7 ^: m* w+ C! L# e) ]$ _4 y3 O$ ^5 g1 j2 t" E
近三分之一的单亲母亲家庭都要担心食物问题,只会有程度不同,其中百分之二十八表示,食物不足够。
- P0 ^# I" m2 _. Z/ b# P3 I( d
" S# Z) ^; z" P9 V6 A) x 全国反贫穷组织副主管卡普表示,统计局的报告证实该组织长期以来从全国低收入家庭所搜集的资料绝对真确。如今政府终於愿意严肃对待这问题,积极搜集数据,期望联邦政府在未来的财政预算中有一定的回应。
& z% h3 Y# P# J+ I+ [* ?+ Q! t9 p
( H1 y& d) `$ x2 B3 `8 Z 您有何感想?您不会不知道加拿大总共有多少人口吧?三千万人口当中,竟有三百万人吃不饱啊!
2 X1 O) F5 F. K$ T
( p5 M9 c" u" q: f6 ] 我们当初来的时候,也跟您一样天真。好在挨饿的人当中极少有华人。 |
鲜花鸡蛋windplum 在2012-12-15 13:01 送朵鲜花 并说:除了EI MAXIMUM,送朵鲜花鼓励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