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A# z( }0 u2 r! _可现在真的不同了,我的工作和生活都开始相对的稳定,最主要的是我的家里多了一个新成员——八月。自从儿子八月出生后,母亲就很积极的要求过来帮我照顾他,当然我也需要老人帮忙,也想就此机会让母亲适应一下加拿大的环境。我真的希望她能喜欢这里。母亲对八月如获至宝,宠爱有加,转眼八月一岁多了,母亲对加拿大的感觉还是不冷不热,但我能看出她也许会为了八月而愿意长期留在这里。 : D! C% R n" p4 B
3 Z% g6 t. M5 D: O0 b* X! C两年前我曾有个一次看急诊的经历, 当时是心慌,心跳过速,结果在医院等了四个多小时连护士也没见到。在漫长的等待中, 我的情绪稳定,也得到了足够的休息,心跳也渐渐的平和下来,最后自行打道回府。之后我和母亲谈到过这次经历,也许是没亲身经历,母亲也没太在意。其实我当时挺害怕的,担心一旦医生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我会不会就……之后我回国一次,我在回国的购物单上列出的第一条就是常用药品和急救药品。 / ^5 _( |' O# u8 c q; M, V6 Y+ Q9 d' ~' S- ~- {) W
去年十月的一天, 我和八月莫名的上吐下泻,我还感到恶心,腹痛,四个小时我几乎没离开过卫生间,儿子也是频繁的换尿片和裤子。下午,我开始预约医生,对方让我们第二天过去,可我担心八月,就再三和对方强调孩子的症状,结果对方同意让我们下午过去看医生。在诊所里八月一直在哭,我也被折腾的筋疲力尽,看着孩子难受的样子母亲安慰他说:“不哭了, 吃点小药宝宝就好了。”一个半小时后我们见到了医生,医生问了一些问题,巧合的是,前一天我和八月都吃了同一种东西,而老公和母亲却没吃,他们也没事, 医生就此判断是食物引起的不适,他没有给我们开药,只是说,回去多喝水,多休息,因为才发病一天, 还要再观察几天。0 F) u; [. y" `3 z6 `2 ?; Y
" q/ [9 Y; C: \5 I7 S
短短的十分钟我们被打发回家了。路上母亲很不理解为什么不给用药。我只能给她解释:“是药三分毒,医生怕药物会减少体内的抗体。”母亲还是不解, 生病都能自行康复还研制药品做什么。我真的希望我和八月没那么严重,过两天就好了。真的很难受,到家后八月不吃不睡,就喝点粥,母亲守着他,哄着他,心疼的不得了。我也浑身乏力,不等看医生了,我找出了国内带回来的专治病毒性痢疾的药, 同时也给八月吃了小孩专用的思密达。 2 Q% Y6 c" J" C$ o& z3 @/ e4 R6 ?& g ?8 A# U
三天后,我感觉好多了,至少不再腹泻, 肚子也不疼了。可八月的症状却没见好转,看来小药对他没起作用,我自然也不敢给再吃了。这几天孩子逐渐消瘦,母亲也跟着着急上火,正打算再去诊所时又赶上个星期三(closed),等吧!第二天一大早我就预约医生,下午到了诊所后又等了一个小时,这次八月的嘴唇发干,头一天夜里也没有pee,母亲一直在旁边嘀咕, 让他给孩子开点药吃。这次医生听完我陈述后,可能也觉得有点严重就决定给开些药,医生边写处方边说:“不用担心,我给你的是非处方药,不含抗生素,没任何不良反应。“ 7 N# L# G5 M; L! m: S5 P- S 5 y$ N4 |1 w; f) I+ Z& ]七天后,八月又活蹦乱跳了,可母亲却开始沉默了。她总是不理解,如果是在国内,吃点药,打点点滴,两天就能好的病为什么在加拿大要用两个星期,病人难受,家人着急,搭着时间,搭着精力。 % c7 W& _. r; j, W$ x7 f9 @, j! W5 Y2 i) M
一天,母亲和我谈话:“不移民了,我老了,随时都会有个小病小灾的,我可耗不起这漫长的预约,排队,观察。现在不是有那个超级签证吗,给咱弄一个,身体好的时候我就过来看看八月,身体不好的时候还是国内方便。” % m% l) z. k0 A* J+ s' ~#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