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70)  鸡蛋( 0)
|
如果你想要知道银行类股的命运,想要知道为什么美国银行可能会带累整个行业,乃至带累经济,那么你就必须改变自己的思考方法,关于银行在一个国家当中究竟是如何运作的思考方法。
s3 }/ l* Z2 ]' n S; _+ R( Z) @9 Y4 X% U$ m J$ H# j
我们往往会认为,华盛顿和华尔街是彼此分开各自独立的存在,后者是私营的企业,而前者是规则的制定者。! a( s- w+ }5 a" n
+ N2 R& [, l, j- ?" D% ~# ? 可是,有了这场金融危机,有了之后的救援行动和“改革”,银行和政府看上去已经愈来愈盘根错节了。不,简直不是盘根错节的说法能够形容,他们本质上是一个实体。左腿跛了,右腿也走不动。
! q* _. Q+ f# v# s' [5 l
5 q3 v# f% ]! {* [- { 其实,和我们愿意承认的相比,美国的银行业更与中国的情况相似,唯一的差别是,美国的更糟。至少,中国管制下的金融体系还能够按照预定的功能运转,而集权化的决策还能够按照一个更大的计划行事。
8 b1 Z- n2 @/ K. A/ p# h& ?7 `: E; C* r( B
在美国市场上,根本就没有规划可言。相反,立法机构、监管机构和银行业本身的彼此争夺和倾轧已经使得整个系统运转艰难。议员们希望在安抚银行业的同时安抚自己的选民,而鉴于两方面的利益天生就是互相抵触,这显然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监管机构要显示自己的力量,证明自己存在的正当性。银行家则一心想着赚钱。9 \* J) c1 D7 @
$ Z: E8 T: ? N& `0 G5 h. T
经过了1930年代的银行业改革,这一系统尽管并不完美,但是基本上还能够运转下去。可是,从政府开始提倡居者有其屋,房利美和房地美相继诞生以来,负责任的政府与私营银行业之间的关系就被渐渐破坏掉了。9 C/ T+ p* W5 }! B. R1 R
+ o7 A: Y4 ^4 J6 v/ n/ m
在过去三十年间,银行逐渐变化为政府的一部分,而且事实上是很有控制力的一部分。这过程当中,我们犯下了许多的错误,而真正大错特错的,莫过于在克林顿政府时期废除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填平了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业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
6 {9 t! U% D5 w8 J& S, B
3 f/ S+ G7 e/ @6 L0 W9 X( X2 a 这一举动造成了两个巨大的问题:首先,一些巨大的,所谓大到不可以破产的实体出现了;其次,一些对于经济体系而言至关重要的资金,比如抵押贷款、存款和退休储蓄等等,都被用作本钱,去参加赌博式的运作。
' E; ?$ a6 q. k- f
" T* I7 y# n" n# H3 j 我们所创造的,是一个高度依赖银行业的系统,而这些大银行偏偏又是运作非常糟糕的。后来的救援行动,其实就是一份自供状——我们承认,这个国家的财富和命运与那些银行的财富和命运其实是一回事。
. Z0 r' F; a5 h6 P* @9 z' Y6 G0 f
$ G6 N. {8 Z: s9 ^; j# D# M 接下来,我们的又一个至关重要的错误使得原本已经很可怕的局面愈加恶化了。我们原本应该正视现实,承认这些银行已经成为了政府的一部分,但是我们却继续假装他们依然是私营的机构。他们“归还”了救援资金,融资的方法是发行股票,欺骗股东。# t% P' |* z) I Y0 k; }$ h
" [' ]% | `, O" a
目前,我们已经看得很清楚了,其实2009年年初正是将那些太大而不可以破产的银行国有化的最好机会,一个承认现实的最好机会:大银行实在是至关重要,因此将其交给那些能力有缺陷的人去管理是不可以的。美国银行(BAC)和花旗(C)应该被政府接管,至少也要迫使他们一直保留着救援资金,直到他们的局面稳定下来。. n4 E6 G# d" ^
) k Y$ R1 X: m8 k7 Q 现在,我们知道,至少在美国银行的问题上,大错已经犯下。政府、交易对手和投资者都要起诉这家银行,要他们为自己销售的抵押产品承担责任,而且他们因为接手了Countrywide和美林,还要为收购对象当初的行为负责。4 a8 y0 t v1 i/ [; ^
1 ?5 Y$ P( M7 c7 ^, P( i5 k' A 这些诉讼将耗去美国银行数以百万计的金钱,而且必然会迫使他们采取更加极端的措施,因此其实是很愚蠢的。短短两年之前,政府还在倾力援救这家银行,因为它对于国家经济系统至关重要。可是今天,政府却在起诉这家银行,似乎任何结果都不会对信贷和经济造成伤害了。7 V$ M! g/ s$ t- _5 y
3 c) N0 I6 U! t 中国人可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他们的政府运作虽然有着种种瑕疵,但是他们至少在一点上是正确的,他们理解银行对于经济规划的重要意义。我敢打赌,中国绝对不会因为银行做了政府规划者批准或者默许的事情而起诉他们。
, I% O+ G" h* ] \1 J7 ]( H7 u; F$ X( z, o
现在我们已经清楚地看到问题所在了。坏消息在于,华盛顿依然拒绝承认现实,华尔街也是一样。好消息在于,多数投资者都已经有了直面现实的态度。他们已经重重惩罚了银行类股,而他们这么做显然是有着充分理由的。
6 ~; x- o0 t: K
6 z1 v" ?5 h: f4 C) H2 [ o 政府官员和银行家必须承认危机有多深重,明白他们一同协作是符合大家利益的,而在此之前,我们所深陷其中的麻烦是不可能得到解决的。& d( d: ]( R- D9 |7 N* _2 c
9 p' s! u/ i" D/ }0 c! [ 法律责任一直是高悬在银行头顶的利剑。他们将不得不储备大量现金,来满足资本要求。他们将不愿意放款。不要以为这只是美国银行一家的问题。通过衍生产品与交易协议,所有的银行都盘根错节缠绕在了一起。如果一家银行出现了麻烦,其他银行也必然会呈现出骨牌效应的后果,就像我们在2008年所看到的那样。我们只要看看欧洲的连锁反应,就知道,这世界和那时相比根本就没什么实质性的变化。
! I! A. n# q# w$ d/ o; w$ B. q# e0 q0 ]& G% J% w
要解决问题,就不能再做猜谜游戏了。政府应该承认,这些大银行对于经济系统太过重要,因此必须为他们的资产负债表提供明确的担保。华盛顿应该抛弃前嫌,对银行系统实行大赦,要他们不必再纠结于自己当初导致了金融危机的那些实践,不必再担心因此受到财务上的惩罚。
+ M8 a) e3 s' M7 P4 O) }* b. J( H/ }$ v; H5 w
这听起来似乎已经有些社会主义的味道了,确实如此。可千真万确的事实是,我们已经走到了这一步。当然,有的人还可以继续逃避,继续不承认,但是投资者却是不可能当作什么都没发生的。(玉祥)
6 q2 I: E. ?! Z; h- |, `
. c) \0 K' F5 d! P9 J: n% z' K" 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