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1005)  鸡蛋( 11)
|
不久前,外某曾报道2010年中国白银进口额创下历史纪录,净进口量达到3500吨。一年内,中国白银净进口量比2009年激增近4倍,总进口量更达到5159吨,增长15%。昨日,又有数据显示,今年2月份,中国的白银进口量达到了245.6吨,这个数字虽不及去年同期的260.6吨的水平,但从价格角度来看的话,需求额却是几乎翻了一番,因为去年2月份国际银价仅为15美元/盎司左右,而今年2月份,国际银价却在疯狂的刷新历史记录,并曾达到34美元/盎司的水平。
, c2 V' w2 A2 h2 g& b+ M# a1 v9 r3 X% R6 l( p) d! ?4 f
% a) G5 n+ v1 Y6 W% S1 H+ q
. x0 [9 t5 w/ A3 I3 r- D2 H/ Q% y 换句话说,中国对于白银的需求,并不会因为其价格的走高而出现大幅度的动摇,反而对市场而言,中国在30美元/盎司以上同样对白银充满兴趣。
% N2 f( I& u* p+ W/ Z. I4 O- v, G! H# F4 N5 m4 s& ~6 n
- ^7 t& V- B9 C" @$ T' p
# |% l y$ M+ c3 u+ j$ O 这个庞大的需求的背后,自然还有三万亿外汇储备的支撑,由于美联储的宽松政策,美元急速下滑导致了持有巨额美元的国家面临着亏本风险,此前,这些国家为了对冲美元贬值的风险,职能不断的购买美国发行的国债,但美联储总是故技重施,继续买下去一定是自寻死路,因此,从去年开始,这些国家开始寻求外汇储备多样化。
7 e2 \3 ^: v$ q' G5 S0 ~. z) C7 V' H
0 ?2 i' K8 `* s! y
( e1 u# C4 B$ n8 y- T+ v2 }, S 起初,欧元债务是一个看上去还算不错的投资,但好景不长的是,欧债危机的爆发令欧元也不再是安全稳定的代名词,最终,这些国家也只能将目光转向。而去年六部委增加商业银行黄金进出口额的政策也正是完成于这样的背景之下,这也从侧面证明了中国这样的国家从去年就开始走上了以贵金属对冲美元资产风险之路。
' l5 p F! _. ~( m9 A* w3 [' B( i' E$ n' |7 Q W: W* O
1 r; o4 \9 N6 W3 g% S1 q0 f2 s' ?! G9 ?
昨日关于伊朗收购白银对冲美元风险的新闻也不会再令市场惊讶,而根据《金融时报》的消息显示,卡塔尔的主权基金不仅已经涉足黄金市场,连同白银市场也有所参与。如果连同报道外还未出现的国家,那么今年一季度贵金属市场淡季不淡的情况就能够得到合理的解释。
6 C2 L1 Z- k, G' B* o$ \4 v* c
/ M f* ~- |; R; m9 A
9 n& G& ^8 M, F q F( Y$ {2 t# |4 p7 E
而主权基金对贵金属的热情势必也建立在美元信任度之上。从当前的情况来看的话,美联储还不会恢复美元的信用,但QE2将于今年6月到期,如果届时美联储有意退出宽松政策,那势必对这些寻求贵金属规避美元风险的国家造成策略上的影响。那么此时可能会迎来一轮贵金属需求上的动荡,从而导致价格的较大幅度变化。+ J; {% w7 `: F4 l9 e) [
8 m- s& @& B5 v2 I: s( I( t+ ?
( |2 S& ~- P x) q, J% r( Z e+ k
8 o% T" w. v- }& ^' V0 a# z: e
只是当前由于日本的灾难,全球货币的发行状态还不会有所改变,这也会刺激各国加大贵金属的进口,从而为贵金属价格带来坚实的支撑。在此基础之上,贵金属价格在短期内很可能不会出现大规模的抛售动作,因此部分回调行情也很可能是由于获利回吐而导致,在投资的角度来说,6月前应都是回调买进为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