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1)  鸡蛋( 0)
|

楼主 |
发表于 2006-2-9 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成上海企业有意聘用香港专才
' f6 ^* P6 [/ o3 }. f
1 [! `2 s8 T9 A0 {9 q
6 d! _' t# T# G% I0 U) C; _& X4 X. Q, G' x( `9 f
$ ~, j4 C. W1 s+ q- [. X6 O1 v/ e1 Z' y. |# I% w- c/ x5 x. J [8 g
! s5 l3 C) |+ V+ y一个有关上海企业会否愿意聘请香港专才的调查报告刚於上星期公布。数据显示,有一成的上海企业有意聘香港专才,其中主要是三资企业及民营企业。是次调查由香港专业人才协会联同 《上海人才周刊》 及上海仕加易泛亚人力资源有限公司,以及北京与广州人才机构合作进行。在率先公布的上海调查结果中,受访的企业中,有10.17%有意聘请香港人才,表明上海企业对聘请港人仍持谨慎态度;有意聘请港人的企业中,民营企业占38%;外商独资企业占20%;中外合作或合资企业占36%。
- x# v( I, W! z- m% `, ?% j4 s) `8 P" j
& A' D9 h0 q0 S: ]( [* f
) x& Y& d! ^# T! V9 ]2 u' V& t& G: q; g# c0 u& x
2 x3 c+ ]4 d8 _
$ a6 M2 A0 v' E: X) x5 b4 c( W上海企业所需人才集中在金融、证券、会计、保险、法律、市场服务、物流、贸易、资讯、旅游、酒店管理及行政管理方面,其中贸易及零售占32%;运输及物流占14%;传媒占10%。调查结果显示,上海企业最看重香港人的管理能力及专业知识,其次是语言能力、工作态度及工作经验,对薪酬方面考虑较少。 ; Z J6 h- u5 P! r, p4 d
& U4 G! k- |& B9 h# p9 o5 i, D; |
! f: |9 k, B( {( f& f- Z
' r# c, f) z7 g- E" A7 B ?% I1 H! f$ k7 z; u( Z
1 c* C8 K; @4 ?+ n$ G& T
: t5 w3 f1 k& c7 s" K7 I3 n n' x0 v! y
+ t7 ^8 Q' ]: \
3 Q7 j& ~' X# Z3 l# ~ |' l8 T8 L7 V+ W8 ^
2)外资企业最爱哪类型人才?
1 h( F: ]' X5 ~# x( N* ?8 `4 X, ]3 ]2 [- M
% e- v% |4 E7 q7 m1 _+ b2 Z
3 J4 [3 x9 l! g6 }9 Y5 `: P0 \0 F5 P- O( V, j G4 T
- \1 N: s7 X: o
: T5 h5 U- P! e5 w6 M1 G. W) o( A上月底,杭州市举办了第三届外企人才招聘会,吸引了博世电动及摩托罗拉等90多间外资企业,向全国公开招聘机械电子等20多个专业共1,500名专业技术及管理级人才。其中,懂业务及善经营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以及有专长或经验的高级技术工人,都是外资企业的 「抢手货」。
1 V' p* L- S' \9 ~
% P5 g1 o! m8 ~" m: J4 R# m' Y7 S: `. l3 r$ K0 [% b0 Q( t7 |
" J& j; M' W q% r; }4 F) f! V5 i
: s3 y$ D* r3 m# W& k: J6 _( W5 z# H% A) S2 x7 F
$ |5 @- U% J, a2 T7 o9 k
招聘会上,不少外企单位都欲招聘具二至五年工作经验及一定知识结构的高级技术人才。对此,不少外企的招聘人员说,很多技术职位往往需要透过 「时间」 才能培养出专业技能,这不是学校教育或几个月的社会实践可以代替。因此,具有工作经验,以及良好外语水准、电脑技能及专门资格证书的中高级技术人才,将成为外企急需的人才。
* c) O* g( O& B5 P7 ^# L
0 I6 u+ L3 A" V' S. ]5 A6 E: V0 Q
0 F. l+ B$ ]( @ X- v: {( f: ?
8 d$ o+ {$ e {- m; Z* M5 `: x. M7 Y6 z e; ]4 ]+ e. |
4 T5 G6 p7 D' m! b" Y- `5 ~
, n' Y# j& d9 Y4 [9 N8 A* e杭州市人才市场有关负责人表示,是次招聘会传递了一个十分强烈的市场信号 ──「成熟」 人才最抢手。前来招聘的外企大都希望招聘者能立即上任,这点难免令很多应届毕业生感到失落,像来自浙江林学院外贸系的同学表示,原以为经过四年的专业教育,已经具备了较好的素质,可是在职场上,仍然败给只有职高或大专学历的人,究其原因,是因为缺乏实际工作操作与训练。另一位应徵者亦表示,虽然具备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但外企要求的往往是相关的实际工作经验,而且要求很高,在求职市场上看不见自己有任何优势。
/ ?# ?; t t( Y2 i% _( H" K3 a: H" W
9 W' z& W8 i E
# L+ L! [0 c" d( C. W: Z7 ?" P$ H$ p
0 ]% h/ D% w9 Z) h; S; k. P: @9 l9 I2 q
! p! ^, ]) T- @9 y. B
( ^) T' ^1 X2 s+ z$ U( j
& y# o; g* e; A' _! z, N9 o* \$ g8 d1 P. r' M
- V7 F. Q$ K* A& O3)南昌出现熟手技工荒 2 |" D( U- E& M9 b$ @
$ c. j1 I" ~5 @; Y
' }3 h4 P$ Z& j
4 J- F# {) i: n6 a4 s( f2 K3 E: w1 x/ c U% J6 E
8 P5 ^' M& ~; R. D) ^( t9 X
- f/ j" U4 z/ Z4 J! `2 U在南昌,竟出现了6,000元人民币月薪都没人做的工?!南昌一间建筑材料生产企业,三个月时间才招请到两名技工。很多在南昌的企业在面对这个 「技工荒」,都显得一筹莫展。近年来,南昌制造业发展迅速,技工紧缺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很多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中、初级技工,而可以帮助企业进行技术提升的高级或以上的技工更是极度缺乏。南昌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培训处处长表示,预计这类短缺人才的人数,明年将突破2万人。统计显示,在南昌市一些工业企业中,有60%以上缺乏高级技术工人,40%以上欠熟练的技术工人。很多企业在招聘技工时,最多只能聘请到需要人数的一半。 % S# J! F+ A! g# e1 P
2 z L. v) |. s1 k0 Y) H
" u+ k7 w5 R* M% [, S
1 I. |2 O$ d% @' q8 W6 t
1 ^' ?( ~4 o6 i* k$ A" K
, z8 ?8 `- H8 J8 _6 n2 ^* ^" z
% m& S' A1 l7 C' S" q
南昌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职业培训中心认为,造成目前南昌技工紧张的原因包括:第一,原有的老技工年龄大,能操作的技能亦十分单一,很难适应现代制造业发展的需要;第二,很多企业在过往的日子因过分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对企业职工的培训,培训设施严重不足;第三,技校及职教等院校的专业设置跟市场接不了轨。此外,技工待遇偏低,导致高水准的技术工人不断流向周边发达地区。近几年,南昌市熟练技工的流失人数远远高於引进人数。
; V) k4 Y3 X! m; y4 _4 U8 l0 ?/ x" ?& j; ?2 {8 C! r7 V
. c7 E3 R8 X8 E
, g" K9 y% }0 U& j, |; C& k! L1 q
, @8 G. L" ^& I; E
# M" J" `% ~1 n$ O% z
* ~ Z# r4 @/ m, v# h
0 A1 g9 T, b B0 w9 k
+ h- A# |4 J5 W0 |/ o* E$ w1 T+ s( E; V$ q
' _. d/ s" q/ f& c. ^4)欠缺标准化专业人才难跟国际接轨
* u* D, }8 W5 p% F: r
) l2 o- \/ F& T1 }/ I# ]/ k
2 J1 n n* h: x9 ?4 S% s; e6 e: T2 O
& l1 t; Z; `- `- p- {) J* O
8 ~( J1 q; K1 f7 t2 t
9 Y3 L5 U3 F5 h. t# F; A万事皆有准则。ISO9000、ISO14000及OHS18000等这些质量管理标准经常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是,现时国内的标准化人才,不论是素质还是数量,都不能满足入世后全球化的需要,令很多企业被置於国际标准之外。 9 q F) [" j4 y4 Z& j, B5 q$ g
0 t& F3 l. @& Q
/ o# O* X8 e& w5 v7 q2 l7 Q$ w* l7 p, s( b% O) E( B% z5 c) |
+ ` v% y; D& H6 g$ y7 e
' @" Q1 s$ [3 j) @0 v
( r2 l- ]" F& X标准化专业人员是指:能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独立承担企业各项标准化工作的专业人才;能够参与国内国际标准化活动,并能主持企业重大标准化项目开发、应用及课题研究;能进行标准化专业谘询及服务的专家人才;能组织建立企业标准化管理系统,领导企业标准化整体建设、实施、应用及推广,并利用标准化理念提高战略决策、经营管理水准及成效的高层次技术经营复合型管理人才。
8 ~+ \$ e# U4 a* P9 k+ \% q" @7 P+ }
7 K: F$ ^$ H5 {# J) y% i/ z" x- u+ g6 v8 o& W1 @
1 P( B+ G5 X% H, C1 i
, I% l" _/ V: I, X( C9 U+ v
7 I; j+ W) @2 \" u6 b9 p H从 「注册标准化人员培训评价项目筹备组」 了解所得,目前任职於各大上海企业的标准化从业人员只有寥寥少数,且缺乏专业知识,高校亦没有开设相关专业。随著大批有经验的资深人员退休、转职及分流,人才断层情况正在浮现。上海要在这方面有所突破,必须增加这方面的培训,以及开启标准化人才标准体系。上海职业经理人评价委员会、市人事局任职资格评价中心及上海市标准化研究院已联合推出注册标准化人员培训评价项目,评价合格者将分别授予 「任职资格证书」、「专家证书」 及 「经理人证书」,并被录入专业标准化人才资讯库,证书注册工作将在 「中国职业经理人网」 上进行。目前各项筹备工作已经完成,培训评价将在3月全面策动。
9 F5 Y4 q: U& j. d( a
% @9 R* ]* l/ b! B7 F+ r8 T) ~- O; g# l- N& P4 H8 Y3 X+ g
8 C9 ~+ K6 e7 z% b/ F
$ \4 Q% S; c8 d3 K
4 l5 M/ \ u( p, [+ t
8 \, c2 t- P$ l/ M0 t* l* }6 B |) }* O1 @: Z P% {
9 Y2 Z9 y2 R7 h- ]
" n# f6 X }$ `$ D7 c2 \0 g, C% k0 e. M7 J5 S$ e$ `
5)打造高技能 「灰领」 人才的困难 2 ?# \! ~* K0 C$ ]: F( d
! F' F6 I0 U; L# t; y& M4 V$ C3 V6 X
3 |; p$ k w) L) ?6 U
% n& h/ w0 j$ c" z. K! h+ a. i3 z4 z. ?* r! y
7 g1 L, Q$ I6 \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近日公布,中国计画在未来三年培养50万被称为 「灰领」 的高技能人才,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服务业及其他技能含量较高的职业。有专家指出,三年内培训50万人能否成事,还看有关方面及市场能否解决以下四大困难。 ?8 o% F, b G5 \7 S6 F
7 U/ n. C4 S( D& N* F" Q& E
7 j4 X% ] A* A& p `4 U" w2 x* x( C4 K! x" V1 z* W7 l( g
5 o' n1 I2 @' o# k
+ q( u) _- g0 E6 X2 d7 B
- |. N6 v: X1 W, D& K$ v7 [传统观念制约人才发展 W6 Z9 M% H5 I L0 O4 c
$ n: V0 S9 g5 C6 E. e# g
& B: q0 o* D# ?有技术总监指出,过去即使你在专业技术方面身怀绝技,但如果手中并没有实际权力、身分及地位,依然会遇上不平等对待。曾经试过与企业管理部门的人一起接待客户,结果客人只主动地跟穿著西装革履的企管部门同事说话及交换名片。已经是管理层的他,现在会用表格及图文形式把技术创新带来的效益向上汇报,这在10年前是没有领导愿意花时间看的。
* ]0 N7 f; V, p+ }" n+ R
4 f& K: G2 O( b; B3 o: y* R8 Q9 G( t1 |
6 h' ? O' p8 h3 i1 I
! a- ~, _, t' _' x4 D9 }
2 d( |* v2 R" a9 l! ]8 f
% Z" l8 m5 s! g( G% i有大学教授亦指出,「灰领」 人才短缺的最大原因是观念问题。因为中国人历来存有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於人」 的观念,重学历轻技能,好像只有脑力工作者才是人才。由於社会关注财富而不是劳动,这也影响了大学生的择业观念。
3 i" a3 |5 O: Y, u
: D/ z# T0 F2 S: c. S8 b# x/ r& p7 O9 ?) k$ X
. o$ |% |9 o: E: B: Z# j: w
/ d/ R- u, R( N( p4 r! Y# |, n% o3 g9 A) A3 O
6 }) U) m" O* P" J5 x( \; O. f用人观念没有转变
W- i) g* v$ }+ z& I; _: j( S) D+ y5 D
p8 U7 V: H x" K1 E0 I
企业招聘人手时仍然存著错误观念。不是大量招聘不具备从业资格的人员,就是过於著重学历,如汽车维修技术岗位宁愿聘用非专业的本科生也不要汽车维修专业的高职生。几年前,某职业高中曾主动向某著名汽车公司推荐学校的毕业生,但这家公司表现得很高傲,表示只对清华及北理工等名校毕业的学生感兴趣。后来却因为急於用人,无奈从该职业高中请了一批学生,这才发现找对了人,之后该企业对这所职高毕业的学生照单全收,初入职已获得3,000元人民币月薪。
- r5 U( U% r+ j- y- y' \
8 e. z5 N4 k X& ^4 W `6 n- J" e) d- g( r! G
: |+ \1 c9 w: a& ~1 R4 X+ X0 W6 A% t, m; ]) V
+ ~$ q1 }9 p: Y" F( e! F2 f: }
2 S# v, p* v, @5 J" A7 w* Q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主任亦表示,人们可以不重视职业技术教育,社会可以鄙薄技术技能人才。但当遇上生产及消费有迫切需要的一天,大家才会发现技术技能人才的大幅度短缺,到时他们的工资及待遇将大幅度上扬,可能远远超过大学毕业生。
0 m {' X* f% \/ _' B `( Z! M
% W: w; V! D! i6 A: `, l2 m! p/ h2 L2 s9 W" Q* s
* R6 h6 L4 f+ P
7 q# u; d4 h0 l% c' z& t, ]
! D( }% E) w( \7 J1 M9 K1 L8 o1 v
人才培养有待重视
/ _& S0 l3 G. V9 Y' }8 R0 b s$ K9 m: w* O7 i* P8 U
3 [9 {8 P; M: K1 ]& [「高学历热」 已导致 「老总好找,蓝领难求」 的现象。在深圳,找一个好钳工比找一个博士生还难;在浙江,一家企业以年薪73万元人民币聘请懂模具制造的高级技工,最后要在日本才找到适合的人才。国家对於高等教育的投入远大於职业教育,让中国的职业教育难以独当一面。 0 T* V" J3 R$ X5 }7 n
. G- Y' K+ i7 P. k4 C5 z6 R
' Y# Z9 M2 \1 ]! n9 t企业最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但目前企业开展的技能培训主要有岗位培训及职业资格培训,复合培训所占的比重最小。而且现行的教育体制注重书本理论,忽视实践操作,并不符合 「灰领」 人才的培养要求。
6 `3 Y& C+ p0 Q9 X
- t' j8 Y( b4 T( T7 v8 ~7 W& ~+ ~& U: s% ]& ~6 j% T! `/ r2 k
0 k% p5 {8 ?. n+ n, q' u6 @
7 k( J; W( D- E2 D. f/ z' ~. M# e
' _' D* m8 n9 q+ b
& t$ m5 N6 }% i
政策力度不足
8 N4 |; K; S0 V* b) c! J2 m
9 m) s0 [( X5 E- R h
7 V# i9 O! I0 D0 l( ~% t一方面,媒体不断报道高技能人才的短缺;另一方面,高级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及收入待遇还有待提高。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指出,双证书制度及国家职业资格框架体系的确立,虽然打开了职业教育的新思路,但仍未完全解决工人的成长通道问题,技师及高级技师的地位及身分不明,不论他们有多出色,仍然是工人。企业用人观念及相关人才的政策扶持仍然有待改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