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 C1 M; ]' N' J2 P" U/ Y$ H: j 考虑到钾肥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以及中国对钾肥的进口依赖程度,为维护粮食安全,面向全球进行资源收购、增强整体农业资源资产储备,是中国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都不应放松的方向。 ) B+ O' S# Q6 F* d5 Z, a0 |' d/ r9 z4 k, d
就全球钾肥资源储备而言,中国在稍早确实错过了最好的时候,既冷落了有意上门的卖方融资者,也没有在全球钾肥供大于求、供应商甚至要限产来维系价格和利润的时候,把握时机。但在全球粮食市场进入阶段性紧张、钾肥的舆论价值重新火热的当前,中国是否应该在这个时候,和必和必拓扭在一起、高抬价格,值得审慎商榷。 5 ]% j" x: V( {7 r3 ^7 g2 O O$ z3 o. b. E1 ^2 y3 o
从重视国内资源同时积极储备国际资源的关系看,中国应冷静对待国际收购,把国有资本积极投入到国内钾肥资源开发,以及相关的铁路运输等钾肥运输力建设上。在国内的钾肥资源中,运输力是非常关键的一环。面对国际市场风云突变,回避外部竞争高峰、多做内功建设,就显得相对比较合宜。4 P G d' T/ y7 ~# A3 H3 g
! b% P) Q/ o" P! E+ m 必和必拓在铁矿石贸易上,诚然给了中国的进口商们不得不防的印象,但是国内铁矿石的价格难题,其实和中国自己的进口资源垄断机制也有关系。国际卖方可以说是占据了卖方优势的同时,更加利用了中国国内进口垄断和存在两个铁矿石市场的体制问题,得以漫天开价。以必和必拓的过往表现,它今后会凭钾肥领域的垄断能力,给买方出难题,这可以理解。不过同样是卖方的加拿大钾肥公司,2008年也把钾肥价格卖到了天价数字上,再加上中国国内的进口资源垄断问题,中国农民也只落得叫苦连连。 0 V! l+ Y, k5 I5 r ! {. ]! x/ U+ G& G+ H i! k, [0 E 如果必和必拓和加拿大钾肥公司作为卖方的实际差异有限,尚不能缓解国内对必和必拓敌意收购的紧张,那么考虑到当前报出的收购价格事实上已经很高,中国参与收购还会把价格抬向更高,即使最终成功竞标,意义也相当有限。 . i4 q: d# S9 N- R1 C : F) F* |8 f4 h 如果同样进行巨大的投资,此时在国内的钾肥资源和运力建设上进行投入,投资回报比例和成功意义则会更大。诚然,中国不能太过简单化,把必和必拓收购加拿大钾肥当成是引诱中国上钩的做局来看待,但是中国也不应该忽视此时和必和必拓一起,哄抬市场的负面效益。况且,必和必拓的收购,并没有得到加拿大钾肥的认可。) x% S6 z: ?7 c6 e" K
6 J; y0 F0 p$ h2 ~0 f
由于加拿大钾肥拥有中化化肥超过20%的股权,还有意见担心也许今后将换作必和必拓,成为中化化肥的股东,而中化化肥几乎统管着中国绝大部分的化肥进口。可真正需要思考的问题在于,如果钾肥的卖方巨头成为中化化肥的股东,会影响到中国的进口价格和进口利益,那么股东是加拿大钾肥公司或是必和必拓,之间的区别又在哪里呢。关于外国卖方巨头是中化化肥股东的事情,并不是新问题。如果是问题,那么回购中化股份就可以,不需要以参与抢购加拿大钾肥,来防止必和必拓渗透中化化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