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1)  鸡蛋( 0)
|
http://www.oc.org/web/modules/smartsection/item.php?itemid=4072
0 } w- s6 r7 X# a- d% F+ c6 y. F5 x4 @6 _3 c Z) G8 [, e
据近日媒体报导,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一股“白领返乡潮”正在悄然涌动。3 [' v h* u) P" \$ @- o
% U% u/ a: l$ S! t, Y8 R% ~/ }$ o: c
这些一线城市,是无数莘莘学子向往的就业之地。他们踏上列车,涌向这些城市,试图用青春的热血与激情,开创自己的一方天地。而如今,这些70後、80後,都已到了、或过了而立之年。他们在大城市中,面临著房子、子女教育、工作压力、供养父母等问题,不得不考虑返乡。
% H: h# Q7 B) w9 q/ S* C, a2 b L k) o9 ]( L1 m2 O
大城市一路飙升的房价,让白领们疲惫至极∶“难道我们拼命工作,就为了房子吗?”很多白领认为,打包回老家,是一个无奈却现实的选择。从本质上来说,这是一种被动的选择。) Q W" b* p" R; {4 h8 q- d
0 t5 Q9 d0 x N2 m# ~. F: R# j) V5 h
经济危机下,大城市的工作机会相应减少,尤其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要在大城市找到满意的工作,非常不易。据笔者了解,大部分非名牌高校的应届毕业生,目前在上海、北京的工作待遇,仅能使他们“立足”而已──薪水的很大一部分用来缴了房租,其它仅够支付生活开支。这就是所谓的“月光族”。万一碰上失业或意外,还要靠父母接济,做“啃老一族”。有的乾脆向同学、朋友举债度日,而成了“蚁族”。
) j& n U8 M7 a6 W5 m, ^; _3 r2 u' w5 m
可以活得更体面
& B& g" R1 S: a! ?0 \8 b+ Y: }# J9 ] r7 k5 E
与其游离在都市的边缘,过著漂泊无依的生活,宁可选择逃离大城市,回到故乡,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有些人已在大城市打拼多年,事业、家庭都有稳固的基础,甚至在大城市拥有房产,也选择了归乡。. t( X/ s0 e' q4 _* B0 ^
6 j; f9 }3 v+ z4 w笔者的一个朋友就是如此。他去年辞了令人艳羡的工作,卖掉房子,举家从北京搬回成都。他说∶“我在大城市奋斗几十年,起早贪黑,承担巨大的工作压力,不过就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面子。如果我继续在北京待下去,几十年之後,我可能买得起更大的房子、更好的车子,但如果我在二、三线城市,却能很快地拥有好房子、车子、票子。我为什麽要耗费这麽多年,做本来只需要三、五年的事呢?”
9 Z' _! O, \! s3 y* X' `. k+ ~7 c1 ~4 ~5 l4 N( e! ~3 u
他道出了很多归乡者的心声。在大城市高房价、高消费、高压力的情形下,白领的优越感、归属感、安全感齐齐消褪。中小城市优越的生活质量,成了吸引白领返乡的重要因素。
0 v+ R& |0 h/ @3 r% t. z& H
4 I: ~0 E+ Z3 E7 J这些白领,在大城市或许难以施展拳脚。但一到小城市,熟悉的人际关系圈,加上在大城市练就的承受力,很快就会让他们崭露头角。他们不仅会有稳定的工作,工作的节奏与压力也降低不少。加上相对低廉的房价、物价,他们能更快就过上原先梦寐以求的中产阶级生活。而且,不做房奴,无疑让他们觉得活得更体面,更有尊严,生活品质更高。1 ?- q- h- p4 S
- T5 H8 d5 t, _6 @. Z. @“乡”也不是容易返的 ; x4 U; L- v# u+ @9 N
. u+ U- u/ i7 E" V! [中国的一线、二线城市,与许多小县城的差别是巨大的。所以,白领返乡有利於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白领返乡所带来的人才流动,促进了相对落後城市的发展。但是笔者预计,白领返乡不会形成一股真正的、长久的浪潮。选择归乡的白领,只是一小部分。大部分人仍旧选择留在一线城市奋斗、买房安家。- |2 F8 g5 o# Q, d1 b) C
) d* T3 W5 M- b' D4 w: V+ `为什麽他们不选择返乡呢?笔者采访了几位在上海艰难度日的外来白领。他们有的回答,是因为感情因素,男朋友或者女朋友选择了大城市,为了感情只能坚持,“在这里可以相互取暖”。有的则说,是因为没地方去,在家乡也没啥过硬的关系,回去也只能找到待遇差的工作,还是“人下人”。4 i# h3 Q+ T# W' P6 F8 S
! x4 P: f: \3 o+ O还有人说∶不甘心!毕竟出来了,不混出点人样回去,让人笑话。更有人回答,家乡是个小地方,又破又烂,再怎麽盖楼也比不上大城市的一角,人的素质也差。所以,压根就没想过要回去。也有不少人回答,虽然他们不打算返乡,但是他们愿意离开一线城市,到二线或者三线城市去。, A# G2 p: m' W7 i. G+ P
" L$ r: K1 B3 n$ S/ B. S6 o. Q& B$ G
看来,这“乡”也不是容易返的啊!
/ \) T$ K8 k9 D* U
6 x4 I- a6 R* v9 o: i6 i5 U8 X2 G围城内外互相羡慕 - p* Y: z* M" E9 @) s
6 e) ?0 I) a8 k7 e3 n8 Y即使返乡了,并不代表返乡者,都能如己所愿,一切顺遂。
/ l; l2 M, Y+ f) t2 @
' |" q/ C1 {0 X: J' Y! j就如不能适应大城市的快节奏、高压力,很多返乡的白领也发现,他们无法再适应那曾经熟悉的小都市或乡村的生活。小城市或乡村的闭塞、低效、各种资源缺乏,职业空间的狭窄,消遣、休闲方式的单调与枯燥,文化的荒凉与破败(比如有些地方,除了攀比,就是赌博、搓麻将等),归乡者心理的落寞与失望,等等,都是不能忽视的问题。所以,被经济大潮挟裹、抛起又抛离的70後、80後,又面对著“回不去”的尴尬。. f- T- M4 m8 ]" `6 ~" ~ o
$ j- m: ~* M) H+ r+ z) \4 _4 l
家乡,回去与不回去,都同样艰难。回去,需要重新定义生活;不回去,面临的是生存的艰辛。这就像围城,在城外觉得城内好,城内却羡慕城外。所以,总有人背著包裹加入大城市的人潮,又总有人羡慕小城生活惬意,选择归乡。: k* _9 L2 l& i. Q3 O' D7 F
" j- s9 C( w* \% O, |6 L基督徒的思索与选择 ) A6 Y* V7 I# _6 n
0 j B8 }4 F3 Y/ N$ V* u& n! R# R; u( q
基督徒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笔者在上海,采访了一些80後基督徒。其中有一对是来自内蒙的新婚夫妻,他们无房、无车、无存款,目前与人合租一间10平米左右的房子。他们的房间内陈设简单∶一张床、一个衣柜,一把凳子──真正的“裸婚”一族。# O6 \5 r- k. E E& |5 B2 |2 L
; J; F: Y$ _9 H+ v7 Y- U$ _7 b
妻子刚刚怀孕,两人觉得有些压力,“想租个更好的房子,毕竟快有小孩了。”“那为什麽不考虑贷款买房呢?”笔者询问。“在上海这种地方,我们是不可能买得起的,也不想让自己承担那麽大压力。再说租房挺好的。圣经教导我们,不要太看重物质。”那位年轻的妻子笑呵呵地回答。- r: f2 }3 c0 P1 G" d/ c
8 [# Y3 i: a' u! v: ^
另外一对年轻的情侣,面临著女方家长要求“先买房子再结婚”的压力。他们同心顶住了这压力∶“父母无非是希望我们幸福。我们会用实际行动证明,没有房子一样可以幸福。重要的是彼此相爱!”
3 A- g+ r# \# l+ q; n8 |2 f# _! D/ Z7 A
还有一对名牌大学毕业的高才生,他们选择了在上海买房定居。我问他们“房奴”的感受如何,他们回答,房子不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所以感觉没什麽,买得起就买,买不起就租。生活还有更多值得关心的内容,比如教会、传福音。
$ j& X9 Y; W: r' s; l8 X3 `% A4 G3 R) H
也有一对80後夫妻,刚刚卖掉了上海的房子,准备返乡。“生活品质是需要追求的,但有一些其他的原因,吸引我们回去。白领返乡,我们认为重要的是投身其中,不管在大城市,还是小城市,都成为影响文化的力量。” a' A2 n6 }# K5 b5 q ]. _) A
0 p! Z( ?3 V, I/ b$ V* a还有一个未婚的女孩,她说归乡与否不重要,甚至结婚与否都不重要。但如果她结婚,对方必须和她一样信仰基督。
" i; I6 C7 R" }" F1 k% L/ O' Z2 C+ C& s" Q9 ]: ~6 e- w
你的心在哪里 ! N4 O" y! T: k* ^
+ n; k/ z( ?# y# C% P9 N. `这个调查带给笔者一些思考。诚然,任何人都不能脱离现实问题∶大城市的快节奏、高房价,是不争的事实。而小城市的相对闭塞、文化萧条,也是客观存在的。那麽,能不能有一种力量,帮助我们超越这些困境?例如虽买不起房,仍旧可以在出租房,过著贫穷却幸福的生活?或者,在小城市能够忍受寂寞,不艳羡大城市的精彩,且不被世俗文化吞没?
" t) q+ }8 Q7 R8 j' H9 ]- n
. f% L8 q- K8 ]* s2 I: _, o0 ?% q9 s不管如何,有一点是确实的,回乡与不回乡,似乎不在於客观环境,只在於自己的心。因为“家”不是一个地理或空间名词,而是一个心理名词。你的心在哪里,你的家就在哪里。漂泊的人,可以天涯四海为家;而在衣食住行无忧的人,家,也可能是永远构不著的地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