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19)  鸡蛋( 0)
|
中国计算机高材生的英语之痛 我大学生不如印度?
' \8 O, j3 n4 B8 _8 R* E9 q. P0 ]& M
# Y% R: \" T- w1 ~2 Y0 p$ c消息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1 }1 b/ g9 D. Y# u, F z. h3 ~% H c2 G/ ~/ v
国际先驱导报特约记者陈尘报道 “这是胡说!”10月9日,当张艺看到网上一条“中国高素质大学生稀少,人才缺乏有碍经济增长”的新闻时,不由得骂出声来,作为北京某著名高校计算机系的高材生,他实在是对这种说法深恶痛绝。 " |' F6 `+ U4 ]& C- I; r. ~
何况,这里面提到与中国学生做对比的印度大学生,这几年在软件等IT行业颇出风头,已经成为全世界皆关注的一个现象。 ) d( e/ s7 V) B! V
7 H) m+ d6 }' m6 ?! \
日前,英国《金融时报》公布了咨询公司麦肯锡(McKinsey)的一份报告称,中国缺乏训练有素的毕业生,这可能阻碍中国的经济增长以及发展更先进的产业。
6 L) |) q% |3 M* T$ Q7 `" h1 S( Q5 _! T
报告表示,中国大学生缺乏应用技能,英语水平低下,“只有10%的毕业生拥有去外企工作的技能”。这一点,正是深深地戳到了不少中国学生的痛处。
( |/ B# z c5 V0 n; e4 ]2 V+ M5 s( f
高材生的英语之痛 3 z7 j& }$ l; A9 p
# H5 Q. z+ }9 G! ~3 j6 L
1 y8 f6 y& O5 s6 L' O$ o
胡晓还记得,他从国内一所顶尖高校自动化系毕业时,曾经想法颇多,因为自身专业成绩非常好,他想,这次一定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 " S0 k$ h+ L) d0 D7 e( x
0 U- Y$ f7 Q; t t# D
谁料第一个面试的外企就狠狠地打击了胡晓,这家著名的国家跨国公司声明并不太注重学生的专业背景,而是更加注意发展潜力,但是胡晓仍然凭借自己敏锐的反应和在学校社团培养的良好组织能力赢得了该公司招聘人员的重视,进入了最后一轮的总裁面试。
2 R L# H! F) |
! P2 R! S9 M5 R3 ]“他说第一句话我就傻眼了,”令胡晓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眼前这位中国人竟然用英语向他频频发问,而胡晓只能红着脸嘟囔“Sorry…… Please pardon……My English is very poor……”当他5分钟后“晕头胀脑”地走出那间办公室时,他听到那位总裁对着电话说:“以后英语交流能力的考查应该提前,不要让我再浪费时间了。”
; p! B! L* |/ a" | M) h
( `- `7 k( L3 [& [! L: O* S那家公司的人事主管曾经非常遗憾地告诉胡晓:“我们知道你的能力很强,但是我们公司的职员在日常办公中经常需要用英语直接和美国总公司联系,或者处理公文,所以我们实在没有办法接收一个缺乏基本交流能力的职员。” 6 B5 C Z& z. k6 {% R( c z
2 {7 A. W6 F% ~) q受到第一次打击之后,胡晓并没有灰心,他想,一些专业对口的企业可能会更加看重专业能力,不会仅仅因为英语而让他这么难堪。
$ |/ a2 o; r, |9 i7 z- v H+ z7 v* X. b. f5 U! m; a- m
结果在接下来的两个月中,胡晓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打击,“有一家公司是让一群人讨论一个技术方案,这个我本来非常有优势,但是他们给出的材料都是英语的,所以我只能一边慢慢看着,一边听着旁边专业比我差很多的人在那里胡说;还有一家公司的招聘人员更加直接,问我有没有托福成绩,不到600分的他们根本懒得安排面试……”
0 m1 w2 d& I* V7 S8 Z
, g4 P; x4 C1 M) d: h+ [几个月后,胡晓决定和一家国有大型企业签合同。即使现在想起当年非世界500强不去的豪情,胡晓还是略微有一些遗憾,“如果当时英语多练练就好了。”
8 X& u3 H F$ S2 A6 ~# t0 ~1 [+ l0 l, f/ j, F
令胡晓没有想到的是,以他为代表的一批专业能力优秀,但是语言能力不够的中国学生已经引起了麦肯锡的重视,麦肯锡在报告中指出的数据是:中国每年新培养出约60万名工程师,是美国的9倍。然而,在中国160万名年轻工程师中,只有约16万名具备为跨国公司工作所需的实用技能和语言技能。10年后,中国将需要7.5万名具备某种国际经验的经理人。中国目前仅有约5000名此类人才。 2 W: n- Z' R' f% G0 A
8 \8 M" `7 X3 Z; g8 }# g4 M麦肯锡还毫不留情地拿邻国印度来和中国学生对比,在他们看来,英语熟练的印度学生明显更加具有竞争力。
( K, Y8 h, v$ S( \: }
9 }( r6 b+ Q8 w+ h7 J+ `中国发展受限于英语?
# @) S, k/ ]/ q- M' a" D
3 y, u3 `% @3 r$ [! b0 Q6 _9 e3 u q
如果英语能力仅仅是一个学生就业的问题,这份报告也许还不会引起这么大关注。
- C. x2 ^& N, T" u& b
" }& R5 w, I! F* B% z! b麦肯锡从两国学生英语能力的比较得出的一个结论是:印度掌握英语的程度更高,这一点将使印度比其竞争对手中国在实现技术雄心上更胜一筹。言下之意,因为人才优势,印度将获得对中国的产业优势。 / Q) T: r% L3 ^; m) f0 P
- w* G, N3 g/ m" A- a% a
一个已经得到多方关注的例子是印度的软件外包行业,目前印度已经成为最大的软件外包中心,原因就在于印度技术人员比起欧美的技术人员工资低廉,比起中国的技术人员又具有语言优势。“软件外包其实门槛不高,只要有人就可以了。” 一位业内人士介绍说,“不过现在中国很多新兴软件外包企业发展不好,确实和与国外同行交流不畅有关,中国技术人员工作能力没有问题,工资也不高,但是软件不像纺织品,不管说什么语言造出来的全世界都可以穿。” 6 o& m1 D, S; h: @1 K
1 C3 q9 i/ K4 T8 s) C: c5 o/ X
一位外资金融机构的人事高管也证实,“现在我们招聘应届生的时候经常是业务强的英语不好,英语好的不懂业务,这很让人为难,因为金融是一个全球性的业务,必须要求熟练掌握英语,但是这个行业又非常专业,我们不能招一群英语专业的人来吧。”他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尽量考虑一些专业背景的“海龟”,“但有时候发现,有些人在英国呆了两年都还说不流利英语,真是莫名其妙,这种人肯定不善于与人沟通交流,我们怎么可能录取呢。” 0 `1 s3 l0 \$ ]. j/ x: R
' ?1 d! }- u, Y' L1 q2 V+ W" T
如果麦肯锡的报告结论属实,那么中国将有可能因为人才问题而无法发展最新的产业以及应对迅速扩张的外资,中国和印度多年来的“龙象之争”,竟然会输在英语教育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