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0)  鸡蛋( 0)
|
良妻十载唤醒植物人丈夫 只因当年一句话(组图) 河南商报! m; h8 c$ p1 g6 G. ]4 Q& ~
, N' v/ h; \7 Z3 b& j
核心提示:7 t; J, q% l5 \+ v+ `% ?/ P
34年前,空军某部飞行中队中队长王茂连和“右派”之女赫清芳喜结连理。
6 l- b0 k* ^$ J9 H( v6 v* \0 M/ E1 F; g
20年前,王茂连脑部疾患逐渐显现并日益严重,时年36岁的赫清芳一手拉扯着两个幼子,一手搀扶着丈夫,踏上了漫漫的求医之路。& b9 A) D; _ @0 T$ U! G* t6 l- g
* m: y- W% v: X& a% ]0 A* u6 ~# t0 c 1996年3月起,王茂连因多发性脑梗塞全身瘫痪,成了植物人。
9 {/ G0 R% y9 D8 p4 i+ H0 H
0 v2 s; V3 P( j v/ | 近十年来,赫清芳日夜值守在丈夫身边,洗澡、理发、输液、打针,每天重复着简单而繁重的护理工作……% `. v3 b7 _% s! n% c
7 d, q. J% Z+ G1 M) b
如今,王茂连的头脑已经清醒,肢体已经有了知觉,而且还能和来客“打招呼”……9 l' [+ i7 A- H( b3 [3 s% ^, q! Y* Y1 b
1 Z% J. p+ q5 y 10月8日,记者来到位于省城淮河路39号的省工商银行干部学校培训中心家属院。2 L0 L+ P% S# r) I
8 z; ~' x9 s: ]) F6 n! T
穿过一片挂满尿布和被褥的草地,记者来到了赫清芳的家。在一扇玻璃窗前,王茂连静静地躺在一张小床上,见到有人来,他的右手微微地动了一下,赫清芳侧过脸告诉记者:“这是他在向你们打招呼。”
8 L2 X+ ^) h. `. \3 R; o1 g
6 F2 t/ n, I: f/ p& W+ S+ P9 x
2 k1 \, n( A% Z9 D赫清芳十年如一日精心护理丈夫' |" v, Q6 [# N8 k. j G: ~" h2 x
! R$ v4 g; l. ?) r
“这辈子他非我不娶”
6 w% d$ h+ O! q# g+ ^9 ~2 Y& J! {9 B8 t
1944年6月,王茂连出生在信阳息县东岳乡王茨林村。1960年,16岁的王茂连因学习成绩优秀,被空军第四航空学校预科班选中。消息传开后,每天给王茂连说媒的人踏破了门槛。王茂连的父亲动心了,问他怎样,内秀的王茂连始终不说一句话,因为在他心中,藏着一个害羞的秘密。
3 B' N9 k U: Q' ^ m" A! G) Q0 a& L) T: x$ i0 N; h* d4 J
王茂连的舅舅当时在息县邮电局工作,寒暑假里,他大多数时间都“进城”在舅舅家里度过。当时赫清芳的父亲是息县商业局局长,和他舅舅关系很好,就是这样一层关系,王茂连很偶然的“认识”了赫清芳,说是认识,其实也只见过一面。但就是这一面,让王茂连深深地“记”住了赫清芳。+ }0 B: o4 K# `5 Y
8 ?5 J! x9 j3 l: h# i
1970年,已担任空军某部飞行中队中队长的王茂连回家探亲。在王茂连的一再央求下,他终于在回家的第二天“秘密”见到了爱慕已久的赫清芳。然而令他做梦都想不到的是,面前的赫清芳面容消瘦,双眼无神,与自己梦中出现无数次的形象相去甚远。短短的一面,王茂连没说几句话,赫清芳则一直流泪:原来她刚从信阳师范学校毕业当老师后,父亲被打成“右派”,本不富裕的家也被抄得一干二净。
4 z9 }8 {6 S+ g6 X! F
3 L, w$ B8 d. B" V& c 想着昔日的邻家才女几年不见成了路人避之不及的“右派”之女,王茂连疯了一样跑到村口,对着村口的老榆树一阵猛打,殷红的血流在树上,也流在他的心里。第二天,王茂连给父亲扔下一句:“我这辈子就认定非她不娶。”然后就提前归队。7 l5 {* j) f7 X) i' Z0 O
! h' G. c, W- P7 r8 J1 E 1971年,王茂连冲破层层阻力后如愿和赫清芳结婚。3 y3 J# E0 R* H6 W% D' X- m

1 i# o" M. k8 ~+ W( S ) K) K- ?, U0 M
赫清芳十年如一日精心护理丈夫
) G8 D* i& O6 X+ e5 M% {
d) E6 b! A# m. ~ “砸锅卖铁,要为他治病”/ o8 V5 Z3 g/ X/ A& x- \ R3 b
7 Z7 E$ h, M$ x) i, E
结婚后两年里,王茂连在部队,赫清芳在老家,两人的感情在平静如水的日子里通过书信愈加浓厚。1973年11月,他们的大儿子出生,赫清芳带着儿子随军到天津。1979年“七一”,他们的小儿子出生,但谁也想不到的是,一场灾难正在向他们袭来。/ S# z) B: s' @
4 M% d& q) H6 G; W. s
1983年6月的一天,王茂连突感身体不适,舌头僵硬,双手抓不住东西。在随后的一年多时间里,这种情况频频发生,一次比一次厉害。1985年,王茂连转业到郑州,但此时的他,工作稍微繁重一点就会感到头晕眼花,这时,他的病情才引起夫妻二人的重视。跑到北京一检查:脑梗塞初期。+ y1 {, U0 z% o' |* Z
8 V" D: W) o/ i3 @3 f2 R$ u' B 北京、上海、广州、南京,凡是听说能治病的地方,都留下了赫清芳消瘦而单薄的身影。1987年底,赫清芳在从南京回郑州的火车上听说北京有个老中医能治疗丈夫的病,他们再次回到北京。腊月的北京,滴水成冰,赫清芳一手提着单薄的行李,一手搀扶着丈夫,挨家挨户打听老中医的住处。凌晨2点多,赫清芳终于找到了老中医的家,但为了不打扰人家,夫妻二人硬是在零下十几度的寒风中等了4个多小时。
y- m4 N' H4 ^/ |5 s: J2 _, d# ~9 I
三年多时间,赫清芳带着丈夫跑了全国十六个城市,行程6万多公里。1988年4月,王茂连的病在老中医的治疗下已大有好转,于是他们回到了郑州,看到两个儿子,赫清芳抱着儿子哭了一声就晕倒过去。0 _+ d/ o* o4 J6 o% S/ _
5 H- z9 m# t7 V% b C% m. ` 屋漏偏逢连阴雨。1989年,王茂连的老母亲在烤火时不小心引发了火灾,老家房子被焚烧殆尽,老人也被烧伤。消息传来,病情刚刚有所好转的王茂连受到了沉重打击,病情急剧恶化。
6 j L/ s W" J1 V* O
1 I, j4 l1 f- u, E1 y d( s7 d W# J 就这样,赫清芳一边工作,一边给丈夫治病,照顾两个孩子的衣食学习,生活非常清苦。“当时有很多好心人劝我,说还年轻,再走一家吧,我就对他们说‘砸锅卖铁,我也要为他治病’,谁再这样说我就跟谁急!”“不管你‘睡’到什么时候,我都伺候你”' V' m* ^" R! M$ b; O
, A, @, J' M c+ _& G2 U& g 1996年3月7日,王茂连因长期得不到系统治疗,加上营养不良,脑部部分器官萎缩,又一次住进了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现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然而,就在当天下午,王茂连不慎摔倒在卫生间里,昏迷不醒。抢救了6天,医生告诉赫清芳,即使王茂连醒来,可能也是全身瘫痪,变成植物人。
% z+ g$ M) K/ Q) \8 d
9 i3 G+ D0 t- o: I0 t+ A 1996年5月2日,王茂连在昏迷了56天之后,睁开了双眼。但任凭赫清芳怎么挥手,王茂连的眼珠始终一动不动,医生的话成了现实。“我没有哭,我就在心里默默地说,‘茂连,不管你睡到什么时候,我都伺候你’,到今天都9年了。”赫清芳说这句话,语速很慢。
/ o5 z6 S4 T% I; W% y
7 ^- W+ G2 g% e' d9 K. G5 O9 V “刚回来的时候,他天天得输液,我就想着那也不是长法,就买来婴儿米粉插上胃管喂他,一天五次。刚开始他很难受,喂完一顿饭,他眼窝里那泪呀看着我就心疼。后来慢慢适应了,我就想着咋给他增加营养。试着把青菜剁碎煮烂混到米粉里喂他,不料有一次晚上喂他的时候,一粒芹菜稍微大了点,呛得他半天都没缓过来。我慌了,跑到邻居家打了急救电话,那天下着大雨,从晚上8点多,折腾到第二天早上,回来给他准备午饭时,我站在公交车都睡着了,到了终点站,司机才把我叫醒,我一看,坐过了五站。”
& g5 }1 [ ], U3 {3 a9 |( l% R C( j
那次之后,王茂连的肺部就经常发炎,一发炎就高烧,本来每天就得打针输液,一高烧,输液量就激增,最多的时候一天得输十几瓶。医生不可能时刻都在身边,赫清芳就自己学扎针,刚开始经常扎得王茂连两只胳膊青一块紫一块,她自己也累得腰酸腿疼,往往王茂连刚睡,赫清芳就也在他的床腿边睡着了。
$ t' Z' W3 P7 i
i2 s! ?1 h# X9 m6 b; b8 q8 f 但这也并不是让赫清芳最难做的。“他大小便失禁,每天排便时,我得用自制的小木棍一点一点往外剜,再不行就用指头抠,我知道他排不出来一定很难受。”说到动情处,赫清芳总默默地看看丈夫,“人家说香蕉能帮助消化,我就一嘴一嘴把香蕉嚼碎后再吐到勺子里喂他。近十年了,我嚼东西嚼得现在看见嚼过的东西就想吐。”1 t" G v7 i: W# Q+ g5 ]' |
) Z, @% y+ l" D! [& x- H/ C “我是他的妻子,这是我该做的”
+ [1 K; }, d! y+ V j7 `# B3 y* w% U5 e' ?0 r& B& y
二十年过去了,七千多个日夜像流水一样在赫清芳给丈夫四处求医和喂饭的指缝间悄然流过,岁月爬满了她的鬓角。天怜爱,地动情,被医生判了“死刑”的王茂连,近十年来一直静静躺在床上的植物人王茂连,如今,在赫清芳无微不至的照顾下,在赫清芳的爱和温情的感召下,他的肢体已经有了知觉,右手也能轻微活动,瘫痪初期必须使用胃管进食的状况也已经彻底改变。而同样让赫清芳欣慰的是,两个儿子都很争气,大儿子已成为某单位的业务骨干,小儿子也已在2003年考入英国一名牌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X9 M0 y3 }3 j1 v2 z7 x
9 |3 `, ?) P9 y! Q2 m
“老王病的这么多年,同事和领导以及社会上的许许多多的好心人都对我们全家帮助很大,我们真的很感谢他们。照顾茂连这些年,我没啥说的,我是他的妻子,这是我应该做的。”赫清芳动情地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