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73|回复: 2

独生子女之迷

[复制链接]
鲜花(70) 鸡蛋(0)
发表于 2010-7-12 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新浪财经讯 《时代周刊》7月8日发表Andrea Stern的署名文章,探讨了当下夫妻双方只想要一个孩子的问题。
9 K  e2 S- R: X9 t0 v1 n1 G3 ^' Q  C' c4 n+ F. L! W+ }
  以下是评论文章摘译:2 o( ^" r" W" Z1 X" E' m6 `9 ]! }

. k4 C1 e3 K, w* \/ ~# `  本期缩减版的《时代周刊》封面文章分析了当下夫妻双方只想要一个孩子的问题。文章认为,经济环境的确是影响夫妻是否要更多子女的重要因素,此外,认为独生子女人格缺失的习惯观念也是影响他们决定的因素。作者以自身例子证明,凡此种种观念都不值一驳。
0 _+ r+ I3 \" O6 S9 ~# Q+ W, z
: H3 J& f% N" e% m  本文作者Lauren Sandler肯定地认为自己家庭有1个孩子足以。Sandler只想让那些年轻的最低收入者认识到,按照美农业部的公告,每个普通婴儿成长到上大学前的抚养费用已高达28.61万美元,且此费用在这次衰退期内再次上涨。最令Sandler想了解的是,是否还有一般家庭仍想要第二个孩子。! E7 m$ V- F# S, o6 r4 |

1 l2 k- ?4 p0 w- a! |. j  据重要的生殖健康研究机构古特马赫研究所(guttmacher institute)的家庭政策部主任Larry Finer称,这次经济衰退极大地重塑了妇女养育子女的愿望。该机构发现,参与调查的64%的妇女表示,她们在此种经济状态下难以承受养育子女的负担。有44%的妇女称,她们因经济形势所迫打算减少,或再次推迟养育子女的计划。这种情形同样出现在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期,当时独生子女家庭比例猛增至23%。据全美健康统计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Health Statistics)数据,独生子女家庭的数量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几乎翻番,比重达20%,这还只是在此次危机前的统计数据。
! M* b6 X  U2 v7 _( w3 p$ G  q' n2 g( s
  根深蒂固憎恶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的观念主要是源于史上形成的与公众关系的问题。独生子女一般被认为是被宠坏、自私和孤独的难以适应环境者。没有家长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处于这种境况。然而,自上世纪70年代起,对了解独生子女人格特征的研究推翻了这种观念。作者Sandler本人对自己无兄弟姐妹并不感到孤独。人们因此无需对仅有一个子女感到担忧。
& B0 j* t. m& c% q7 p- {5 B
# t( N( c4 R( k7 \  提出独生子女处于孤独形象的第一人是120年前创建美国首个心理研究实验室的Granville Stanley Hall。他至今留存在世的最有影响力的大作是1896年发表的研究论文《非同寻常的儿童(Of Peculiar and Exceptional Children)》。论文中把一系列独生子女的古怪言行描述为持久性难以适应环境者(permanent misfits)。学界和专栏作家等知识界也热衷于传播此结论,即无法预期独生子女能像有兄弟姐妹的儿童那样,具有相同的调节能力来度过一生。5 t$ {/ A8 ~, _; i7 E: b" P

' D3 r# x8 W: ^4 ~  只有到了德州大学奥斯丁分校的教育心理学和社会学教授Toni Falbo的出现才打破此结论。她在1970年代开始对中美两国的独生子女进行大量调查,从成千上万的样本总结出规律。Toni Falbo与助手25年前还对从1925年以来的115份研究独生子女的论文进行了荟萃分析(meta-analysis)分析,由此对独生子女在调节、特性、社交习性、成就和智力上的发展结果进行评价。这些论文通常表明,从研究考察上看,独生子女与其他儿童并无区别,除了他们和头胎子女,以及仅有一个兄弟姐妹者在智力考察和成就上的得分更高。
, m7 P0 \9 U) B1 q8 \" l6 p& C- Y$ u' V8 r0 Y& H+ r3 K2 z- ~
  人们假设独生子女被宠坏的部份理由是,无论父母给予子女何种物品,他们都是一人独享得到的全部。研究家庭规模与子女素质专家Judith Blake在其大作《家庭规模大小与成就(Family Size and Achievement)》中认为,独生子女为何能在社会经济范围取得更大成就的原因能够简单地陈述为,他们不存在资源会在兄弟姐妹中稀释的环境(dilution of resources)。无论父母的收入和职业为何,他们都会在唯一的子女身上注入更多时间、能量和对他们未来投资。
9 B5 p$ T& m0 P" |$ f' ~. M* x" ?3 O; d# u. I: A
  然而,还需要了解的问题是否存在独生子女会过度放纵自己的惯性思维。作者Sandler就此询问过德州大学奥斯丁分校的心理学家Carl Pickhardt。他认为独生子女言行不会受到更多约束,他们会受到更多保护。但这并不意味以上惯性思维正确。独生子女会得到更多关注,得到充分发展自己的抚养。但这不等于自私。总之,父母介入到这种程度是好事。这种关注会成为自尊和成就的动能。同时,任何事情总有两面性,它们会形成儿童的个性。
9 C" |3 V8 G  V2 F' ]( {4 o% V) f! P  W' K: V" Y7 A
  在谈论养育更多子女时,为人父母者总应问自己两个问题。首先是这样做是否会让子女更幸福,其次是这样做是否能让父母更愉快。据2007年进行的一项调查结果发现,每3个被访者中有1人相信,婚姻主要目的是给成年人带来彼此都能感到的幸福和满足感,而非传种接代。需要在孩子们能够给父母带来的快乐和父母为照顾子女付出的牺牲之间取得平衡。  o+ q* P! U8 \$ P' \$ G0 U, D+ l
; \- f2 z; D6 J: ]
  对于因工作无法分身的人群,他们在主动照料子女上实际花费的时间会更少。人们难以再像以前那样每天能与子女玩耍数小时。另一方面,父母为子女们耗费了大量精力,他们开始退缩,想回到拥有自己生活的阶段。因此人们自然会意识到独生子女是两者间最简单的平衡方式。
# v, X, t# u0 l
3 y. |! h7 x% m2 Z* n9 R  文章作者Sandler认为,家庭和现有子女的幸福取决于父母对已有子女的热爱和试图拥有更大规模家庭的快乐现实。若人们最终决定不再要更多子女,父母们就应尽责地把他(她)培养成人。(皖东)
鲜花(7) 鸡蛋(0)
发表于 2010-7-12 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kankan
鲜花(62) 鸡蛋(0)
发表于 2010-7-12 18:49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7-19 20:36 , Processed in 0.112500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