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70)  鸡蛋( 0)
|
欧洲的百姓也许还没做好心理准备,就已经被卷入了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的历史洪流。, V7 S5 P$ J0 ]+ W
0 y% S& g6 e; @# T& @6 k0 i
欧盟老大德国刚刚推出了为期4年、总额逾800亿欧元的财政紧缩计划。5 s# {" C4 O& w* a j
( w) S" h* Y, @- B9 W
实际上,在上周末的G20财长与央行行长釜山会议中,包括美国和欧盟其它成员国都在督促德国应该继续经济刺激措施,扩大支出,以支撑当前经济复苏态势,并减少本国出口顺差。+ }: B6 U/ h" g1 g* K9 R$ l
) @* x% `8 f" `9 k( f: U: b, |" s
但凭什么你先撤,要我掩护?
- D1 N! y5 D8 h/ j# j2 d% G
( ^ w7 L3 j R" `( L0 X 德国总理默克尔心里早就打定主意:德国要先求自保、激流勇退了。理由也很充分:德国人不能生活在入不敷出中。
$ G* z/ @3 v3 H7 q# \: R
( a/ b3 D: @2 j I* f 德国政府如此大幅度削减开支,不过是针对明年赤字要升到GDP的5%的势头(2009年德国赤字占GDP的3.1%)。不过,比起那些赤字占GDP已经超过10%的欧盟成员国,这点入不敷出实在不算什么。
+ M) z9 m0 ?% o" _8 p+ b. ?/ S1 E. V4 d0 u
在德国之前,爱尔兰、希腊、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和英国已经分别拿出了大规模的财政开支削减计划,不过它们基本都是在债市警钟长鸣后的迫不得已之举。它们的紧缩潮加在一起都抵不住德国一家的浪头高,出手就是800亿。有人感叹:默克尔真是德国铁娘子!
: M4 U) q& s5 ^; \6 J9 a: g% D G7 j- m' `! S
除了裁减政府雇员,针对国内航空旅行和核电业开征新税,默克尔还希望能争取最迟在2012年开征针对全欧洲的金融交易税,用惩罚金融业的方式拓展财路。
" ^* {" R9 F# z1 B! e& F" Z
V# c% T8 H+ U# K! e) U) } 就在同一天,英国首相卡梅伦在伦敦发表了一个充满“紧张”气息的讲话。他不同寻常地警告国民,英国将实施自二战以来最大幅度的紧缩措施,该削减计划将影响到每一个英国人,而且对于英国经济、社会以及国民生活的影响力将持续达几十年。
7 }) L. e0 R% E- X7 A, L0 J, O. x3 N) { s7 P" k9 ^0 Z
一位工会领导人说,这个讲话令人不寒而栗。- U# X9 D9 |* ]- ?0 U
2 U2 n9 A/ m4 @ s& L$ @# U) G
卡梅伦说,接手政府后才知英国财政赤字比预期的更糟,这迫使他做出这样的重大决定。他强烈批评前工党政府“挥霍”导致英国背负高达7700亿英镑的债山,5年里需要支付的债务利息是700亿英镑。+ g0 T/ a/ z5 n, |9 J
8 N) R9 d/ |+ ] ]
他举例说,现在每个英国人缴纳1英镑税款,其中10便士就需要用于支付债务利息。
! c; x. y% x1 \3 h* u
5 j+ ]" r; q! V+ H" u 据说英国新政府将模仿加拿大的做法,大刀阔斧砍赤字。加拿大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曾削减两成公共开支,在三年里止住了财政赤字。
" ~. o( ]; c% T7 V2 y7 t Y" c0 ~: |$ I* K9 Z! D4 R' X' U
英国的公共开支大改革将意味着社会福利被大幅削减,在正式预算案于6月22日公布之前,财相奥斯本8日将就英国公共开支改革的方案做出说明。卡梅伦提醒说,他的政府要让“单身母亲和50岁以上的人重新回到劳动力市场”。另外,上周英国已经把对中国和俄罗斯的国际援助项目全部立刻叫停。) M/ a; C0 ^* R7 b9 ?( t
7 O% L `/ ]% R2 ]9 V+ f" m
这位上任刚满一个月的首相想通过各种渠道征询公众意见,以期最低限度地减少因裁员和降低福利导致的罢工和示威活动。
& T2 f" ~, G6 R# y2 l! y! T4 w$ R; c6 a0 o" m: \
在出手拯救了银行业之后,政府现在陷入了自我救赎。政客们期望说服公众,现在是为过去不可持续的生活模式付出代价的时候了——像其它一些已经在这样做的国家一样——要做好共度时艰的心理准备。
# w2 ~0 z: A( T! P1 x
- L: P& \# H2 K9 Y& D) _ 几乎可以肯定的是,欧洲人过去几十年已经习惯享受的有充足福利保障的生活方式,可能就要一去不复返了。7 ?3 \3 W! W3 G" |5 K- g
4 u0 L: b' k! D6 ?( o. u 而未知的风险在于,这些严厉的削减计划会对欧洲经济目前徘徊在0.2%的脆弱复苏带来什么?$ N" }1 [5 s- ^/ t9 u, v, ^
0 k3 d a4 e% u2 l& a' X
(作者为本报伦敦特派记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