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0)  鸡蛋( 0)
|
原民国教导总长傅增湘孙辈为近3万件文物的回属再次对簿公堂
8 {" d5 I& }! @' G4 J% ^" E( P _% F f 上图为引起傅家财产纷争的以253万元拍卖的红山文化古玉龙钩。(材料照片)
% q N. V! s2 j4 q8 Q9 h; O8 p 傅增湘
! \1 E% b- o, W' Y# k 两块古玉的拍卖竟然引发了尘封半个世纪的家族财富之争——这个家族就是光绪戊戌年进士、民国教导总长傅增湘的傅氏家族。昨天,傅增湘的孙辈为了近3万件文物的回属对簿公堂,财产价值之巨难以用数字权衡,堪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大遗产纠纷案件。- ]* |- g9 T, l4 w" j
事件回想
) ?& [, Y: ^7 ]) {' ^; x( Z 傅增湘家谱
4 `4 Q* K! f5 w' M “八五协议”分割财产天价古玉拍卖3 M1 K9 r" w+ L4 u/ z' q
再次引发遗产纠纷( ]8 \2 \. u2 Q5 s
想要明白故事的来龙去脉,重要捋清傅增湘的家谱。傅增湘是光绪戊戌年进士,授翰林编修,曾任贵州学政、直隶道员、直隶提学史。民国时,任教导总长、徐世昌大总统参谋、故宫博物院图书馆馆长。“五四活动”因支撑北京大学学生和校长蔡元培而被迫辞官,从此脱离官场,潜心珍藏古籍、字画、文玩、校勘古籍等。
7 g. i7 [" \! ?. ?5 {0 H 傅增湘一生养有三子二女,暮年只存二子,长子傅忠谟、三子傅定谟。傅定谟先于傅增湘病逝,遗下二男二女四人,分辨为傅嵩年、傅钰年、傅颀年和傅延年。傅增湘去世后,傅家由长子傅忠谟掌管财产,还是一个大家庭,没分家。依附祖产,傅家仍过着优胜的生涯,直至1966年文革抄家,几万件文物被抄走。1971年国家开始逐步归还傅家财产,1974年傅忠谟逝世,傅家的财产由傅忠谟长子、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傅熹年掌管。从此,宗子和三子的儿辈开始为了如何分割文物展开了将近20年的诉争。3 }6 i7 }4 _$ G2 l+ w
“八五协议”分割财产
; y8 d) \! h, ], J' R! u 据原告之一傅延年先容,1980年6月23日,傅熹年写信给在外地工作的大堂弟傅嵩年,信中告之文革抄家所有文物等已被红卫兵毁灭,只返回一些破衣烂衫,太阳城娱乐,祖父财产只剩房产一处和变卖祖父宋元版书籍的余款存折一份,共1.4万元,并请求傅嵩年带着其他堂弟妹的全权委托书到北京与他商议祖产分割。1980年8月17日,傅嵩年带着弟妹的全权委托书到北京切磋并签署了祖遗产房产和变卖宋元版古籍余款的分割协议。这是傅家第一次进行析产。* [- o% q- [1 n7 s! V5 |2 h
然而,傅嵩年等堂弟妹发明,国度返还的文物和财产并不像傅熹年信中所说那样少,感到上当,四堂弟妹便于1983年向西城法院起诉傅熹年五兄妹侵吞祖遗财产。庭审时,傅熹年向法院反应,还会有大量财产退还。法院遂以标的不清、无法分割为由,要求四堂弟妹撤诉。
" n0 M1 W8 _2 U3 S& b# V 1985年3月22日,傅熹年再次主持财产分割,两房共有7人加入,并签订了协议书,双方称之为“八五协议”,固然傅钰年既没有出席也没有授权,但是名字仍被写在了协议书上。傅延年表现,该“协议书”的核心是:1974年退还的古籍、祖父遗产之外的玉器、铜器、金银器属于傅熹年为首的一方,傅熹年为继承祖父的学术,“少量”留存祖父的书籍和文物,其他文物,如书籍等归傅嵩年一方。依据这份协议,傅家两房分割了4000余件家产。' ^+ @5 _+ u- G; ]& N5 \9 X
“当时没有财产清单,我们再次信认为真,后来发明,傅熹年一方至少侵吞了85%的遗产。而且有继承权的兄弟姐妹没有全体到场,因此‘八五协议’应是一份无效的协议。”傅延年这样认为。
+ @. l6 r! r: e" i 天价古玉拍卖
( ~% |0 s! E1 X) L! p- m& U3 L; w 再次引发遗产纠纷# K1 K0 C5 N1 H" x% ]
被消除在“协议”之外的傅钰年却是第一个发明“问题”的。傅钰年爱人告知记者,2003年,他们偶然得知傅熹年拍卖了两块古玉,分辨为傅家家躲的古玉龙钩、兽首虫身坠,这两块古玉拍卖价钱高达385万元!此时,傅钰年才从傅嵩年等人处得知了“八五协议”。傅钰年认为,伯父一房的子女隐瞒了包含大批古玉在内的巨额祖产,侵略了包含她在内的多人对祖父遗产的依法继续权,于是在2005年向市一中院起诉,请求析产并分割祖产。
% a: n; p% E1 q% R 案件焦点集中在傅家到底有多少文物?市一中院从西城区档案馆调取了当年落实政策发回财物清单,出人意料的是,清单足有200多页,涉及到2万多件文物,包含古籍1.2万多册、玉器、铜器、字画等,其中不乏张大千的西园雅集图卷、启功画册、黄宾虹扇面,还有北魏至唐宋的拓片77张……据业内人士先容,守旧估量这批文物价值至少几个亿。0 P: z6 `6 ?: Q0 F, L) a5 i4 [' a
这份清单颁布后,原被告阵营产生明显变更,两房对峙之势再次形成。傅嵩年、傅延年批准傅钰年重新析产的诉讼恳求,而傅熹年一方则予以谢绝,傅熹年宣称,有1000多件财产已经灭失。面对账目上的空缺,傅熹年还称:“回还的是父亲傅忠谟的财产,不是祖父遗产。”对此,傅钰年以为,傅家自傅增湘始,一直没分过家,不成文的履行着宗子治理制,因此,无论是傅忠谟还是傅熹年,都只是财产的治理者,而不是所有者。1 z) g3 p, G& q& C" w( `; d
经过四年的审理,市一中院认为案件已经超过诉讼时效,并认定“八五协议”有效,驳回了傅钰年的诉讼恳求。(起源:北京日报)
3 _# @1 ] L! r2 v, d2 @3 \' L 庭审焦点
) ?# r8 l0 P* O+ C 继承案还是析产案?, j$ l5 C; g$ g
“八五协议”是否有效?傅增湘到底有多少财产?4 Q- z* h8 W3 f% C, G
不服一审讯决,傅钰年、傅嵩年和傅延年一起向市高等法院上诉。昨天,案件在十一法庭公然审理。傅嵩年、傅钰年爱人和傅延年作为上诉人悉数到场,傅熹年一方则只有代理人出庭应诉。. m5 M) C d0 w5 m9 N
“正确地说,我们这个不是遗产继承案件,而是析产案件。”庭审一开端,傅钰年的律师就先为案件“定性”。律师认为,傅家三代从没有人提出过火家,因此孙辈都享有继承权基本无须法律确认,现在须要法律确认的是到底如何分割遗产,所以本案不受诉讼时效限制。
6 k9 G C$ k/ A( k$ j 对此,傅熹年的代理人保持以为案件属于继承范围,其认为,依据继承法第8条规定,继承权纠纷提起诉讼的期限为二年,自继承人知道或者应该知道其权力被侵略之日起盘算。但是,自继续开端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不得再提起诉讼,菲律宾太阳城娱乐。傅增湘于1949年10月逝世亡,假如主意继承遗产应该在1969年10月条件出,现在早就超过了诉讼时效。
9 T& H( z, o$ v; z. O 针锋相对的,傅钰年律师也引用了《最高法院关于贯彻履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看法》,表示“继承的诉讼时效按继承法规定。但继承开端后,继承人未明白表现废弃继承的,视为接收继承,遗产未分割的,即为共同所有”。律师认为,由于傅家履行宗子户主制,所以傅增湘或者傅忠谟逝世,其子孙辈没有自动表示废弃遗产,就应当视为继承,所以傅家不存在遗产纷争。9 p8 G% c4 O3 }8 R, o9 ?
“八五协议”是否有效?
( Z, p, H8 b1 t4 i; a: f2 k 傅钰年固然没有参与“八五协议”,但名字赫然在列,这样的协议是否有效。一审时,傅熹年提出,傅嵩年和傅延年对傅钰年构成表见代理,所以协议有效,法院也认可了这个说法。代理人说明说,表见代理是指行动人虽无代理权,但由于本人的行动,造成了足以使善意第三人信任其有代理权的表象,而与善意第三人进行的、由本人承担法律成果的代理行动,因此傅嵩年构成表见代理的法律要件,“八五协议”应当有效。
2 L) r+ @3 `+ l" Z5 S j5 M 昨天庭审时,傅钰年的爱人对这项判决十分不满。“傅家共有11个子女享有继承权,但是加入‘八五协议’的只有7个人,有两个人明白表现废弃继续,但是傅钰年没有。”傅钰年爱人说,傅钰年当时没有往北京,也没有授权兄弟代她与会或签订协议,假如别人假冒她签字的协定都能有效,这样的判决怎么能让人佩服?傅嵩年和傅延年也作证说,确切没有得到授权,协议不应当生效。) o" X: ^, s* r L
傅熹年的代理人不批准这种说法。“依据以往分割财产或者诉讼来看,傅嵩年都是傅定谟一系的代表,所以傅熹年很轻易以为‘八五协定’也由傅嵩年代理。”- k1 D W8 G5 a' t' T! V4 q
傅增湘到底有多少财产?% @8 N0 N0 N9 [, d/ z
案件的重中之重就是傅增湘到底留下了多少遗产。傅延年称,傅增湘逝世后,给傅家留下了宏大的家产,还留下了财产的清册和账本以及日记,这些都由傅忠谟夫妇所掌管,他们往世后,即为傅熹年掌管。“一审时,在我们的请求下傅熹年供给了部分复印的日记,但残缺不全,可能爷爷留下多少财产只有傅熹年知情,他不说,将永远成为一个谜团。”傅延年说,仅按市一中院调取的清单算,傅熹年已经侵吞了大部分遗产。
) B' p& l: |2 i# M* _3 w% W$ |5 ^, m 傅熹年的代理人表示,日记大部分毁于文革,并不是傅熹年故意隐瞒本相。对于发回的财产,代理人认为,其中大部分属于傅忠谟,傅嵩年等人原来就无权继承,而且据傅熹年称,1169件古籍和文物因各种原因灭失。 s4 @6 Z( N: ? B+ S2 V
“傅熹年何许人也?他是国度文物鉴定委员会的主任委员、中国考古协会理事、国务院全国字画鉴定组成员、国度古籍收拾出版计划小组成员,在文博界被认为是巨匠级的人物。一位巨匠级的文物专家,竟然在傅家析产案诉讼中莫名其妙地‘灭失’了1169件古籍和文物。‘灭失’的文物去哪了,总不能一句‘忘却了’就轻描淡写一笔带过吧?”当天庭审在傅延年一番充斥讥讽的答辩中停止。今天,该案还将持续审理。4 R2 ?+ S) ~9 J- m* C& ^. p1 G: Y
傅颀年寄语:
3 P, z) Y0 [2 e! x 看垂暮之年达成和解
- g+ x* J% k6 \' ~/ H 固然身为傅嵩年的亲妹,傅家最小的女儿,但傅颀年并没有跟随亲兄弟,站到上诉人一方,而是和傅熹年一起成为了被上诉人。昨天,她并没有亲身出庭,而是让儿子代为宣读答辩状。这份答辩状与其说是为案件而写,倒更像一份对双方的寄语。截取部分内容如下:- ~) E& [9 e; p" X2 G( M- @
“由于家庭关系不睦的原因,傅熹年等人始终不愿直接面对傅钰年,在签署协议时也写得清明白楚是‘傅熹年为首的七人代表傅钰年等四人签署协定’……基于上述事实可见,傅熹年作为共有财产的保管人和领取人以及众人的长兄,没有自动向全部共有人公示真实的发回情形,反而有所隐瞒,没有尽到其应尽的义务和任务,直接造成了日后乃至本日的抵触和纠纷的形成。”" V( F) P) r B- A/ Z _7 F
“在此并非目无尊长,只想代表诸位手足们对傅熹年提出一些看法:对于这场旷日持久的纠纷,如果是因老辈人或是这辈人之间的恩怨也好,隔阂也罢,以傅家赋予的身份和位置,作为众人的长兄是完整有义务和任务往化解隔阂、打消抵触和曲解的。假如由于是祖父长孙的缘故有老观念的原因或者是学术上的须要,多留些个(文物)实在大家都是能懂得的,是完整可以放到明处来讲的,如果自己首先不信任别人又怎能让别人信任懂得自己呢?不妨心存宽厚以对多一份担负。” ~: W; O) I6 C# J$ Z4 w3 C
“愿望本案的上诉人和被上诉人都能够念及一脉相承的手足之缘,老辈人把财富积聚留存下来的目标尽然不是为了让子孙们相疑相怨到如此田地的。彼此间留些许余地和体面也就对得起老辈人的初衷了……这场纠纷的真正解决之道在于,只有化解才干了结。对于二审法院盼望能够摒除一审的果断、杜尽一审的偏颇,尊敬事实、因势利导的促成傅家各成员在垂暮之年达成和解,为社会的协调、家庭的和气尽到应尽之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