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前门外有个中外驰名的酱园子——六必居。这六必居是个老字号,从开张到现在可有了年头儿啦。据说掌柜的是山西人,明朝嘉靖年间开的业。六必居后身往北就是西河沿,当年那儿有个三府菜园。严蒿严丞相府里有个厨师经常到菜园、酱园一带买东西,经他介绍,严蒿就给酱园子题了三字——六必居。 ) B$ {$ K: c, l( I2 r1 x- o! W1 ?" T" `7 }8 n
六必居现在挂的这块匾是假的,那么真的到哪儿去了呢?传说,康熙年间六必居酱园着了一场大火,把真匾给烧了。 7 K; N$ ]5 `# K0 _2 k 1 A* V2 o, {3 x& f8 n6 h 在早,这酱园子、油盐店的徒弟们全能写一手好字,那是见天开菜单子练的。晚半晌上门以后的一个钟头,就是掌柜的让学徒学打算盘,开菜单子,练习写字的时间,这是多少年留下的老传统,所以酱园、油盐店的徒弟大多能写一手好字。有个学徒偏偏喜欢严蒿题的这三字:六必居。因此,每天扫地的时候,他拿着笤帚一边扫地一边比划:六必居,六必居;晚上练字还是六必居。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入神啦。 / y) T5 p; \& m
" Y" X$ M& U: F% r( N* r 这匾这么一烧,东家着急啦:“坏啦,这是严蒿写的,咱们写不了哇。”学徒说:“这个没关系,我那儿写的有样子,您看看。”他把练的字拿出来让东家一看,东家喜出望外:“嘿!行啊,你来一块吧。”所以,现在这匾就是那学徒写的。不仅如此,北墙上那六必居三个字,也是从那匾上拓下来的。这几个字写得苍劲有力,您瞧那“必”字,中间一笔一般人全写成一撇儿,人家则是一杠子,直插入内,然后笔这么一提,显得特别有劲。 ' h! Y: j1 n, [0 A* G2 A. ]4 K $ C9 |9 }( h @2 ^. X 严蒿写了一手好字为什么还不受人敬重呐?这是因为他自己把事儿全耽搁啦——他是一个奸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