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 M% ]- n2 D 另一个风险则与次贷一样,鼓励那些本应租房度日的人去买房。这可以从联邦住房管理局(FHA)所批准贷款的违约率看出来。现在FHA已经取代房利美和房地美成为提高美国纳税人在未来住房抵押贷款违约中敞口的主要力量。今年8月份,FHA所担保的抵押贷款违约率已经达到8.1%,高于去年同期的5.7%。5 V( U- L$ C; G9 i
7 f# e! p# c' P/ D8 P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政府介入美国金融板块。过去两年来,从广义上讲,据估算联邦政府已经向金融部门贷出、支出或担保了大约11万亿美元资金。这要归因于华盛顿愚蠢地坚持金融机构可以“大而不能倒”这一荒谬观念,不论它是房利美、AIG还是花旗。 L4 I' E4 ]/ a* A k- N1 ]7 g0 w" D1 e
$ ?% E* U6 p" [7 O O 上述所有行为让我们可以正当地将美国与泡沫后的日本联系在一起。当年日本由于监管上的拖延(债务展期),银行花了数年时间才完成资产负债表的清理过程。同样类型的拖延也正在阻止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商业地产市场的清算过程。类似地,与当年日本一样,过去一年来,美国的基础货币出现爆炸式增长,而银行贷款却在下滑。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完全有理由担心美国已经陷入日本式的流动性陷阱。 # w6 Z q/ G2 B0 |6 g! W8 d- g& W. p/ @7 o I7 q( U
的确,日本当年的泡沫经济更主要是企业债务负担过高(大部分都是以土地或房产作为抵押),而美国是个人债台高筑。但如果从不太精确的角度来对比两个国家,那么日本的例子显示了如果去杠杆化趋势一旦确立,投资行为将会发生怎样的改变。0 Y% R. P2 a5 L! Z {) e
% ]; J; @& l9 Y 这可以从日本机构投资者在国债和股票之间资产配置的急剧转变而看出来。在泡沫顶峰时期结束于1989年3月的1988财年,日本保险公司和养老基金在国内股市的资产比例达到了37.2%的峰值,2008财年末已经暴跌至6.4%,而它们所持有日本国债的资产比重从1990财年的3.2%飙升至2008财年的36%。 * a' Q. v5 \: d, H7 A8 Z% N 4 X5 `- Z+ X5 s; { 相比之下,美国的机构投资者仍配置了比例过高的股票,国债配置不足。但如果美国真的处于一个去杠杆周期的话,这一点将会发生剧烈转变。当然,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日本的保险公司和养老基金直到1998年才开始让国债在其资产配置中的比重超过股票。 / S7 O" `7 l/ g8 F $ n D2 Y1 \0 k; N 这也是为什么华尔街应该在美国股市上涨的时候尽可能地多赚一笔。下一个资产泡沫将不会在西方,而是在亚洲新兴市场,尤其是中国。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如果西方经济的复苏被证明越是贫血,那么西方利率正常化所需时间将越长,结果导致亚洲的资产泡沫越大。可以说,联储廉价资金的主要受益者是亚洲新兴市场,而非美国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