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70)  鸡蛋( 0)
|
作者:董清霞! n6 D7 I! P/ o2 Q
在加拿大的华裔移民家庭有个奇特的现象,就是不少家庭的大孩子与第二和第三名孩子年龄相差较大,很多时候,大孩子肩负起照顾弟弟妹妹的角色。这种现象的产生,缘于中国的“一胎”政策。移民抵达加拿大后,安家立业的课题包括了生第二胎和第三胎,这是一个特殊环境下的特殊景象,为了让读者了解移民家庭的生孩乐,记者特意走访了若干个家庭。
1 E2 r7 a. ?& i, S p8 x. D3 Z: y* C* `: ]+ Y2 s' f8 S4 Z
现在开店卖打印机墨盒的技术移民老白,在国内时就有一个女儿,来温哥华后,太太又生了一儿一女。一说起孩子们,他马上就笑容满面,幸福感溢于言表。 3 T' p5 a4 a4 N- F' ~& [
6 Z* d1 _* Z: n
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使有些特别想要多个孩子的家庭成了“超生游击队”,也使一些家庭认罚生老二。移民来温哥华后,就没有这种压力了,喜欢孩子的家庭就纷纷生老二、老三,有些人甚至高龄产子。
. S" J9 n m1 B5 V' o
8 m+ i- k& W/ w) _9 |实际上,老二老三的到来,使家庭更美满幸福,凝聚力更强。记者采访的多个孩子家庭的父母,通常都说:“生多个孩子,再苦再累都值!” 4 l; U+ @1 m4 z9 \: t
9 H! E: c8 ]$ N6 K: y3 M; p1 K& P9 q
一位在加拿大生了小女儿的妈妈说,在中国生的儿子从小娇惯,吃饭很挑,要哄着吃。女儿就被训练得不挑食,比哥哥更好带。 " ?4 ]% V0 q) p# d. a
' a5 C% d4 m/ ~1 f1 z) F/ x$ _以下是几个家庭生老二、老三的故事。
( f7 s; L' N! ] o# A0 r! J+ I
' [$ S E% o5 S: F% j+ `) F6 L5 H2 ~9 I
养老二多累也值 # ~3 A( z! E8 `) u
. P; U" I& G# z
4 a! [. i( s7 E/ `' O8 K, G7 L0 r
谈到在移民加拿大最大的收获时,Flora说:“在加拿大我们有了第二个孩子。” : J; A( d: ?$ _8 l
* m) |& q) C M) B
5年前刚刚登陆温哥华1个月,对周围的环境还很陌生时,Flora意外怀孕了。这是第二胎,大女儿当时已经上中学。要不要这个孩子呢?她非常犹豫。对新的国家还不适应,如果生孩子就没法找工作了。 . Q; d& r6 g, _# H
- M8 P F. R5 c( }9 ]
丈夫说:“这个孩子一定得要。怀上了就是活生生的人,有第二个孩子是大喜事。如果你不能工作,我干什么都行,也能养活你们。”想了好久,Flora决定把孩子生下来。“既来之,则安之。这是我人生最后一次生孩子。”Flora说。 7 j4 D1 S, I7 Y+ } o
" N) ?/ `3 R; [, P
) ]2 \* X- q! c& u% Z! |# d$ h- U千辛万苦生下老二 3 B* S% I& u% Z$ |4 n( y; Y
9 U) S4 Q! |: z B d, @' w
, P7 N m2 v6 b# ^5 M/ [* D- y
怀大女儿时,Flora妊娠反应了三个月,生老二时反应了一年。“这一年我基本上不吃不喝,吃了就吐,连血都吐出来了。”医生说,吃了就吐也得吃,这样多少能吸收一点。
, M+ G' C! n$ V- ` ^0 m* C7 @# R$ m' Q( G) A
生孩子时,她瘦了十几公斤,差不多是皮包骨了。本来以为怀的是个儿子,等生出来时,才知道是女儿。“不管是男是女,自己的孩子都觉得可爱。”她说,“生老二的选择是正确的。”
2 n1 a }- h6 b- M- _
' s6 C' a( A, D* t, i& JFlora和先生是从日本过来的技术移民,丈夫是化学博士,她是社会学硕士,但来温哥华后很难找到对口的工作。为了生存,他们转行了,在烈治文开了一家名叫顺寿司的餐馆,夫妻俩一起做。现在餐馆的生意越做越好了,但工作非常累,常常要到深夜才能回家。回家还要为大女儿准备午餐,为两个女儿准备第二天的晚餐。
) p, y3 Y% w1 C) K* V" Y
7 P: \$ |9 k& s" f他们每星期只在星期一休息,用这一天带两个孩子出去玩。到了风景优美的地方,两个孩子下车去玩,Flora和丈夫就在车上小睡一会儿。
6 S' S9 }( Y4 c, S( ?$ M: o7 k& c# D2 r Z; B" b' ~: K" Q# m% q
2 j0 S5 J2 z, @' Y9 g8 l" s姐姐有了责任感
" ?/ l V2 j% l" `* ^: ~) e& H8 `) x+ J$ O% j7 @/ w# g: _
% w9 p( ~, r7 i+ \+ P当Flora怀着老二时,她的大女儿并不喜欢有弟弟或妹妹,但当看到新出生的妹妹时,她喜欢得不得了。Flora和丈夫告诉大女儿:“你是妹妹的榜样。”在与妹妹在一起时,大女儿感到有人需要她,就忽然懂事了,有了责任感。
* y# r) e$ I# A5 ~; S7 x' e
5 W: h$ _- n) P) M" J大女儿上高中时早晨8点起床,送妹妹去日托的地方,放学再去把妹妹接回来,给她洗澡,喂她吃东西,带她睡觉,教她弹钢琴。她还会帮父母收拾家。 / N1 n& e3 R3 z
" P. R- k; f0 ?6 F大女儿教小女儿很多东西,现在4岁的小女儿已会绘声绘色地讲故事,是跟姐姐学的。 ; Q0 A" [7 J! \" J4 B) w7 g! B
5 _) S7 _3 n+ o0 i
“姐妹之间比孩子与家长更容易接近和沟通。”Flora欣慰地说。
% Y4 }0 `. c! T* D9 f7 Y! m9 ?' @% h+ s. U/ g0 O1 Q6 b
大女儿和小女儿感情很好。大女儿回国,不给自己买东西,箱子里的礼物大部份都是给妹妹的,有裙子、鞋、书、光盘。她还给父母买了礼物。小女儿整天盼着姐姐回来。
2 L( l6 N" P7 W/ D7 T/ m3 j小女儿知道父母忙,很乖,在父母有事必须走时不吵不闹。她喜欢跟着姐姐,姐姐在她眼里有威严,她听姐姐的。
r$ e8 @: z. \" M8 ^
9 V4 r$ E8 ~- d# Y7 Y6 V8 U$ W. w! q
带妹妹没影响学习 - t' }4 `2 Z& i7 x
& @2 ]) U! j T- S. @1 d; g
, t# j L3 j8 z夫妻两个都忙,没空管孩子,最担心的是大女儿的学习。问她学习怎么样,能不能上大学?她也不细说,只是说:“你们不用问这个事情。” . m0 Z" `/ n! ?
9 y0 q' G' l9 s当大女儿报考大学时,他们才知道她的平均成绩在95分以上,想当医生。按她的成绩,可以上美国的大学,也可以上多伦多大学。
) y5 T' _7 W2 i. m" U$ t& }7 }( V, l9 O* k3 S2 _; f5 ^( m
女儿本来想上多伦多大学,但她担心妹妹。问父母:“我去多伦多,妹妹怎么办?”父母说:“我们会更难一些,但我们希望你上最好的大学。”大女儿考虑再三,决定留在温哥华上卑诗大学(UBC),帮父母照顾妹妹。她说,等读研究生再去美国,一样可以当医生。 s' ~0 P$ j4 u0 |6 a
# J4 {5 M$ A! B3 m3 v: ?; j& V& I. b
; q2 s( f- Z& @+ v. C) s; \两个孩子教育方式不同 ( f6 ~' ]8 v( o- d, }- o
7 y1 e! y, T# I+ ]( v4 |
记者问到两个孩子的教育方式有什么不同时,Flora说,对老大是强制性教育,对老二则宽松得多。他们生老大时,年轻有精力,对孩子管得紧,所以老大几乎所有该学的都学了。“游泳、钢琴、舞蹈、画画……都学了。”她说,大女儿游泳很棒,在国家级游泳比赛中拿到了很好的成绩,可以做专业游泳队员。她游泳姿势非常标准,速度也很快,在游泳池里非常突出。 2 g7 Y4 I# J& M% J# ~; F1 l" N4 a
/ I. T! j) H, t% K: d- r
对老二,他们的要求就不那么严格了,她喜欢学什么学什么。一来是因为没有精力管了,二是因为接受了加拿大的教育观念。二女儿喜欢跳舞,Flora夫妇就让她去学,对达到什么标准没要求。
9 m- i) k- b6 g- o) R8 x# [* J& F8 R, Q2 H$ b5 q: N
“有了老二后,家庭气氛更浓了,家更像家了。”Flora说,来加拿大以后最大的收获,就是生了老二。 / B9 `4 Q/ p3 k" X0 }* F H
2 k0 i4 A* l$ S% h6 u/ j
( p" z# Q( T' Y0 Q8 [一家五口乐趣多
' X# U6 X. ~ f4 V S/ j" g$ ?& u1 K3 C( B
( m7 j/ E0 Q- x: ^1 G. d' G* T/ j* b
熊光英的五口之家非常温馨,让人羡慕:老大是儿子,上大学了;老二还是儿子,8岁了,上小学;老三是女儿,才4岁,上托儿所。一家子在一起,热热闹闹的。很多人带一个孩子都会觉得累,熊光英带三个孩子感觉如何?她笑着说:“我喜欢带孩子,所以不觉得累。老二老三可以一起玩,老大还能照顾两个小的。”
" m9 }1 @8 b" O0 r. F5 x8 ?" c* o& A/ v* g t/ u. |$ V6 J
他们一家是技术移民,2000年来的。来加拿大刚刚一个月,就意外怀孕了。夫妻俩都喜欢孩子,在国内不能生老二,来加拿大生多少就没人管了。熊光英看到周围环境那么漂亮,有公园、游泳池,孩子的活动场地也很多,觉得加拿大非常适合孩子成长。没怎么犹豫,他们就决定生老二了。 Q5 r \# I# G. K; |7 F/ ~; A
/ }0 x/ b7 N {7 y( h# ]
怀老二时,妊辰反应很厉害,不能工作,全家人要靠丈夫一个人养。那时刚赶上经济大环境不好,丈夫找不到专业工作,就随便打工养家。即使在那样的情况下,生性乐观的熊光英也没感觉到太大的压力。“大不了送回国养。”她说。等孩子生下来,就不舍得送回国了,送托儿所都不舍得。
: P8 I4 W2 S M
6 H9 p5 C. Z/ t: _2 b( _' r L熊光英本来是学物理的,为了有灵活的工作时间,方便照顾孩子,在老二1岁的时候,她就学了理财,在丈夫可以带孩子的晚上和周末的时间出去培训和工作。
. M3 o$ w# p. X
. K% S# z S- W" e& \# r) k0 R$ _0 a当老二慢慢长大,愿意上托儿所的时候,熊光英又意外怀上了老三。到底要不要这么多孩子,他们有些犹豫。熊光英去做了B超,一看图像,胳膊腿牛奶金能养家? 不现实儿都长出来了,她就不舍得做掉了。于是下定决心生老三。 8 A" @* y& Q& }% A
( R2 Q1 v6 M; y- J. J" q! r1 _4 E, ]7 r
加国是孩子的天堂
, Q& ^. W# X# X7 o/ k+ P, T8 B2 }
" [+ N! c( ^ m3 e1 c5 W; Y3 \% ~/ g6 E& ?8 Z
“带老二老三我从来没觉得累,因为在温哥华孩子比国内好带。”熊光英说。老二1岁时曾经回过国,国内家里铺的是地板,怕孩子磕着。想带孩子出去玩,除了商场几乎无处可去。
2 C6 t! O# y& f9 w! j+ m' m% I3 |& C; _) K
在温哥华,孩子玩的地方很多,很多地方有秋千、儿童玩的设施,在温哥华有车,带他们去哪儿都方便。即使是逛街,也可以让孩子坐在购物车上推着走。
) i- {8 Y! @5 s# ]! [4 K
9 b, E: R# H) {. a4 R T5 L' B( I熊光英家铺着地毯,不怕孩子摔倒,家具都是圆角的,不怕孩子磕着。“孩子在沙发上地上怎么爬都行。”她说。
+ I# U! a0 y5 q# o0 ?她觉得生三个孩子好,孩子们互相照顾,不孤单,小的还能跟大的学东西。“老二教了老三不少东西。”她说。 * F" _' K2 t+ \ b" l3 G
熊光英家老大是在国内生的,像在国内的其它家庭一样,他们给孩子很多压力,四五岁就让他学钢琴、画画。对老二老三的教育方式就宽松多了,觉得孩子学那么多东西是没必要的,他们喜欢学什么就学什么。图书馆适合孩子的书和光盘很多,孩子们会借来看。
6 h$ B' f; L! h2 o( ~# c! R; Z$ p# Q# x5 ]+ L' x
女儿虽然才4岁,但已经懂得爱美了。熊光英发现,加拿大的童装很漂亮精致,可以感受到对孩子的爱心。在中国时,大人往往觉得孩子小,而且在长个儿,穿什么无所谓,常会把大孩子穿剩下的衣服给小孩子穿。 3 L0 c# F, n; e" X$ R8 i
5 f9 @ D b- K0 M+ }
“加拿大对孩子非常重视,从这些细节上可以感受到对孩子的重视。”她说,给孩子看的图书、录像带都设计得非常美。 1 p% Z9 t% b) h8 B+ ?- N n7 R1 X
8 ^% ?& l! J1 b' H$ x$ ]
因为孩子们在加拿大上学,熊光英接触到了加拿大的教育系统。她发现,这里老师水平很高,即使是学前班,老师的素质也非常好,教学规范,态度认真。 $ ~* h z) D2 `9 { T( q
3 Y- m7 t0 x; g4 z7 D6 Q" n熊光英认同加拿大的教育,但也希望孩子们对中国文化有所了解。她一直在让他们学中文。
6 G% u, d$ I& B4 t5 Y# c0 f7 w' t' T! p
6 M6 K. i$ B7 b老二老三一齐来
: _' Y6 e2 i, c" o% b! R
9 v1 I( Z, p6 q$ {7 s9 _
% v" p+ a+ |" B. @; w, R9 r温女士来温哥华后,没有去找工作。她在安顿好家之后,就怀孕打算生老二了。丈夫一直想再要个孩子,在国内不可能,再生孩子,主要是为了实现丈夫的心愿。
) W4 t5 P8 e; `( ~/ Y
5 C5 p6 V; W2 B3 E/ E8 N7 ^+ }/ `/ U让她和丈夫又喜又忧的是,医生告诉她,怀的是双胞胎,老二老三同时来了。无疑这是意外惊喜,双喜临门。但对于人到中年的夫妻俩,同时带两个孩子也是不小的压力。他们的担心决不是多余,两个孩子生下来后,他们夫妻累得几乎趴下了,连接电话的时间都没有。一会儿这个哭,一会儿那个闹,晚上没法睡觉。 $ Q% z! D$ T4 L! }" Z- s' ^. w
8 U0 s) t. C, [& ?# H5 y! y* x
后来,他们想出了一个办法,温女士带一个孩子睡,丈夫在另一个房间带另一个孩子睡。这样才好了一点儿。 & p: ]: i6 T( ~
8 g- C- k7 f' n8 a0 m4 j( I
实在吃不消了,他们想请兼职保姆,在网上登广告找,有人答应得好好的,到上班之前又变卦不来了;有一位干得不错,但干了半个月就走了,找到新的出路了。“想找到做得好又稳定的保姆很难。”温女士说。 / _! E) Y* A k/ A! A9 _( a
! @: o1 o- q5 j; w有保姆来帮着带几小时,温女士就抓紧时间睡一会儿。那段时间,能睡足简直是一种奢望。好在时间过得很快,孩子越来越好带,一转眼,两个宝贝儿子已经两岁多了。
3 U1 v1 w" i# d+ p+ e2 E m
8 w! z' R; L5 s& S: n" g( g+ q9 F! {5 j3 r! {: K S$ f2 o/ I
全职在家带孩子 + C1 `! F9 c6 {. i' O
7 D e6 g. I# c0 u! G+ u! E y
( m0 T9 w& }$ a7 y) _) }因为不用去工作,温女士与丈夫可以全心全意在家带孩子。生老大时,他们年轻,很忙,孩子有家人帮忙带,还请保姆帮忙,他们也疼孩子,但给孩子的时间不多。生老二老三,他们的全部注意力都在孩子身上,看着他们哭和笑,为他们每一个小小的进步而欣喜。温女士的朋友笑她:“带儿子就像带孙子一样。”
$ Y. e7 X0 Z' R' O1 T2 `: _
9 n `2 X8 ~5 t( x虽然带老二老三辛苦,但温女士并不后悔,觉得很值得。大女儿很快就要上大学了,本来要经历一个孩子不在的空巢期,但现在有两个小孩子,她和丈夫就有感情寄托了。孩子稍微大一点了,双胞胎比一个孩子更好带,两个孩子可以一起玩,不用缠着大人。温女士很高兴自己有三个孩子,她说,长大后,三个孩子还有个照应。 5 u" g2 u- U) y* P3 ]; u' ?
* B9 n, i) b5 u! I& W
) [( _8 `/ Q% O" c) P
大女儿一下子长大了
$ i+ z$ y8 R! D# m- @1 ^
, l' u. }% }, ^$ v
/ C, R5 z1 X- a0 x x在温女士夫妇准备怀第二胎时,他们上中学的女儿是反对的,说,你们想养老,我养你们就行了。两个弟弟生出来后,她喜欢得不行,不嫉妒弟弟们夺了父母的爱。她也会帮着带弟弟,弟弟一睡醒,她第一时间就跑过去哄他们。她也体谅父母带弟弟们辛苦,看问题不那么尖锐了。她还经常带同学回家来看弟弟。 " _* B: ?4 `9 a5 d
; N; g' A+ U2 B# p“有弟弟之后,女儿一下子长大了,懂事多了。”温女士说。 9 y" Q {4 s2 V; H
/ i- w! n# r: K
5 p/ l; y2 ^* W2 P! c( P' @! `高龄期圆产子梦 $ a. Q1 b8 |( f, n! x7 c8 u
9 c5 r8 q! O3 m2 g$ E
8 f3 @( U R9 ]1 x# q5 u2 Y袁女士做单亲妈妈做了很多年,终于遇到了自己心仪的另一半。男友从未结过婚,又喜欢小孩,她想为男友生个孩子。 ; {& E4 }1 k9 L( V4 ?! O1 P* k% I
* M) Q `5 ?; W+ ^1 C
女儿已经上大学了,自己的年龄已经超过40岁,袁女士不知道还能不能生孩子,也担心生出不健康的孩子。热恋期间,袁女士就去找医生把避孕用的环取出来了。男友很感动,于是他们做好了迎接新生命的准备。 % `; V! W- G$ P. U/ q* J6 z
2 i$ \0 |4 s3 N5 U
遗憾的是,时间过去了几个月,还是没有怀孕。他们去看医生,医生说,袁女士的两侧输卵管都堵住了。一种办法是输入药液,试图疏通输入管,不一定能通,通了还可能再堵。另一种方法就是用试管婴儿的办法帮助生育。
) \+ R; A) q9 l1 M0 D& S
9 H4 n2 }( t4 h: N4 S1 h袁女士选择了试管婴儿的方式。为了增加成熟卵子的数目,她需要每天定时注射一种药物。记者不久前见到她时,她正在按时注射期间,对生孩子充满了憧憬。她如数家珍地告诉记者试管婴儿的原理和程序,那么多复杂的医学名词,她都很熟悉。她一直在问医生,也上网看资料,几乎成了专家。
" A) |1 `3 p* G; z9 U) b9 x1 D) p: J( P4 D) z
“怀孕成功要一环扣一环,成功率不高,为10%至15%。”她说。在等待受精卵着床的那段时间,她很紧张。男友为了安慰她,带她去北温散心,呼吸新鲜空气。回到家,她大失所望,又来月经了,怀孕失败。去找医生,医生给她讲了道理。意思是说,子宫太寒,受精卵呆不住,土壤不够好,种子难发芽。
: W5 O# W" H/ b; D4 ?0 q% c& X' @
% {+ m' g# L& Z: p+ W2 t
可能会领养孩子 2 W& Z ^' Y) C& P
. o; [! Y2 ^# V3 b4 [6 {: S
) |; b; o+ g% }伤心了一阵子,袁女士也就释然了。两个人感情好,不用靠孩子维系。男友家没有传宗接代的压力,他们经济上宽松,不用孩子养老。男朋友也说:“如果有孩子,那是额外的福利,没有也没关系。” 4 a9 [; n! A+ c7 |2 F) c
5 M* v( d8 j$ F袁女士要孩子是希望有两个人爱情的结晶,有共同关爱的一个小生命。或许,他们会回中国领养孩子。 % K8 m5 r- W! L S+ h
; j! R& j7 r+ b. ~! d c袁女士说:“不是自己的孩子我也喜欢,每个孩子都是天使。” 3 I. q: H* T! |, f% }
$ N5 o- z& f4 E2 |
5 k8 C* z k5 v/ N S牛奶金能养家? 不现实 Y& L3 R: y, V- I6 L- @
! o2 Y# a( U* @$ O$ L" m _, M$ l }3 A3 U' A
加拿大的牛奶金制度,全称Canada Child Tax Benefit(CCTB),是政府对于18岁以下孩子的免税福利。1998年7月,加拿大政府在原有CCTB基础上设立了补充牛奶金(National Child Benefit Supplement, NCBS),原先的牛奶金变为基本牛奶金,从而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国家儿童福利制度(National Child Benefit, NCB)。 9 G2 X% p' u9 W' E6 a Q3 a ^
/ m* i& U5 u7 K0 n( J) T" ]
中等家庭如以年收入4万、两个18岁以下小孩计,每月CCTB金额为237.18。如果家庭收入是零,有三个18岁以下小孩,牛奶金收入共有814.41元。孩子越多,开销也越大,所以凭牛奶金养家是不够的。具体可到税局的网站查看:http://www.cra-arc.gc.ca/ebci/ic ... kAccept&lang=en,可根据你的条件计算。 ) j1 v# j( L( V
6 {; {/ _& V0 r计算牛奶金主要有五个因素:一是家庭中18岁以下孩子的数量; 二是 7岁以下孩子的数量;三是家庭净收入;四是报税时申报的孩子照管费用;五是如果孩子符合残疾儿童条款,则有最高每月191.66元的额外补助。 P, z" k* Z# g$ L$ H" C0 e6 |
; d2 ~) T* }* e" e
税务局每年7月根据报税人及其配偶的上年税单计算牛奶金;牛奶金一般是每月的20日发放;欲持续获得牛奶金,申请人必须每年报税,即使当年收入为零。 : D B, Q# c9 M( G' x) h) m1 l0 F/ d
9 e% ~7 S0 O: Z" x# E- O
. q; ]1 w) [" b统一儿童补贴(UCCB) " J' ^: j ]/ A' h
2 P t: n4 q( X/ A6 c+ m/ {/ g; x: s
2006年7月加政府推出了统一儿童补贴(Universal Child Care Benefit,UCCB)。统一儿童补贴是针对于有6岁以下儿童的家庭,数额每个孩子每月100元,是需要纳税的收入,但在计算牛奶金和GST退税时并不统计在内。报税时该收入算在家庭中收入低的一方。对于从未申请过牛奶金的家庭,需要填表申请UCCB,而对于申请过牛奶的金家庭则不必。
8 n' ~- L; A5 V+ G4 \7 I" i( Z F1 d( X7 H) \0 |
领取统一儿童补贴的代价是:首先该补贴是纳税收入;第二,申请了统一儿童补贴,则不能申请基本牛奶金7岁以下孩子的补贴(每月20.75元)。 . r$ b+ z$ E* E& q
. n! Q# ?& j. c8 F( ]: l2 S2 v1 r
) A+ z, \5 n+ w8 [0 A7 h! u! ~5 w
以上数据由中鼎会计师事务所提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