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 p. q% @" ?2 m- ?# D 关键在于,星巴克(SBUX)清楚地了解行销的威力。因此,据称他们在实验室当中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对咖啡进行了分子层面的重组,最终获得了这种粉末状的产品,后者将重新为“速溶咖啡”定义,并提升这种产品的品质。 2 x* J1 a3 n' s6 I ' p; r4 _6 D7 I+ p3 U 经过了审慎的“临床试验”,星巴克于周二正式在美国市场推出了自己的Via速溶咖啡,引发了强烈的反响。全美各地都可以看到咖啡迷在星巴克店面门外排起长队,急切地想要接受比较挑战,看看他们是否能够品出咖啡师冲泡的咖啡和速溶咖啡之间的不同。 & f& ^9 @8 p4 p4 O# @ 7 n! {$ z& H0 y+ | 消费者究竟喝出了什么名堂暂且不论,至少可以说,星巴克的股东们并没有觉得这一举措多么值得振奋,星巴克股价当天的下跌就是最好的证据。当然,我们也可以说,股价的下跌其实是应验了所谓“因传言而买进,因消息坐实而卖出”的模式,或者我们还可以有另外一种解释,即星巴克的股价今年迄今为止已经上涨了115%,动能也该消耗完了。2 i: @! x. K' _7 A! Y
, }- H6 z/ f6 `$ y1 k* ?
不过,至少星巴克的竞争对手是不希望这样的解释坐实的,他们更希望星巴克股价的受挫是与前途未决的Via有关。毕竟这关系到他们自己的切身利益,而且是巨大的利益。据统计,目前全球近40%的咖啡饮用者每天早晨喝的都是速溶咖啡,自从瑞士食品巨头雀巢(NSRG.Y)于1930年代晚期开始行销他们的产品以来,这已经成为了一种近乎仪式的存在。+ a+ q) {& b- ~2 K |! k+ \
# j. n9 s$ @& A! w
星巴克的Via产品先在美国市场试水,是一个非常明智的决定,在这里,只有9%的人饮用速溶咖啡。不过,只要美国人接受了这一产品,这就等于是一个明确的信号,世界其他地方也将迅速见到这种产品,一场速溶咖啡大战就要打响了。7 |7 t% z. j- k( L" G* d
$ [! b5 K" o, h' p' y" k
不消说,为了海外市场份额大打出手,挑战众多全球食品业界响当当的名字,这可不是一件小事,不过与此同时也应该看到,他们所面对的,还是一个长期以来不甚重视产品开发,而是更加重视利润率和库存管理的市场,这就意味着在这个市场上得手,难度要相对低得多。3 m/ s& Q q' ^; I8 n' `
# z9 E. @! Y% q9 H- R 更为重要的是,对于星巴克而言,这其实是一个新的营收增长机会。在这之前,他们只能诉诸不断地开设新的店面,而这种做法的成本不必说是非常高昂的,而且在经济不景气的时代收效甚微。- v" }+ A. r& l3 M% Q
5 x$ v* I( J. {/ U
目前,Via速溶咖啡还是新事物。几个月之后,投资者就将看到它对于星巴克的国内盈利究竟意味着什么。不过,要真正彻底评估这种新产品的能量,还必须等到它登陆海外市场之后——星巴克首席执行官舒尔茨(Howard Schultz)无疑是希望从自己实验室走出的是一个巨人杀手。 - C' }) Z/ r; v- m0 p$ A: e. r$ u% E
(本文作者:Jim Jel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