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6)  鸡蛋( 0)
|
“做人难,做鸡更难”,如果能通鸡类语言的话,我估计这是鸡们最想说的一句话。8 S' X' p$ o$ ]% {5 d" A
7 D1 ]& Y! a" Q( U/ M1 O
“做鸡更难”的感叹很容易被理解为某种行业的人在抱怨工作辛苦、环境恶劣,不要误会,因为禽类的鸡已经被我们赋予了一些莫名其妙的含义。假如你在杭州饭店里见一貌美女郎朗声说“本鸡”也不要误以为人家在做自我介绍,“本鸡”无非相对“洋鸡”而言,没有那层附加的意思。, ^6 E, y9 I) A+ t* y
9 m ~: H+ O& e
最近几千年来,鸡成为我们肉类食物中很主要的一种。现代,鸡们在努力为我们提供肉食的同时,还在现代汉语词汇学里被侮辱和蹂躏。如果哪一天,鸡在字典里的解释又增加那条意思,我想我们实在是有点愧对鸡的“人格”了。) n, @$ w* |( e, o$ E
" O, Q' x& a" d' d2 c我始终都认为20年前的鸡和20年前的人一样,比较有幸福感一些,20年前,曾经有只凶悍的公鸡追得我四处逃窜,而现在,它们都老老实实地躺在超市的冷冻柜台里等我惠顾,我的孩子肯定不会理解为何会发生被鸡追咬的事故。现代诗人在诗句里如果出现“鸡鸣桑树巅”的句子,我认为他一定有非同凡响的想像力或者言外之意。现代的鸡,翅膀比几千年前更退化了,不要说飞上桑树,就是跳一跳也很困难。而且,谁会给它们在桑树顶上引吭高歌的机会?
4 b# s4 F# f3 D! s6 Q( A R4 ~/ y- Q0 ~$ A6 T2 L4 `5 e
鸡类的生长已经完全被生产所取代,更加地精细化、集约化,也更加地英年早逝。我曾有幸参观过一个展览,一个非常著名的农业企业在上海某大厦里展览自己的成果,其中就有养鸡这一项。隔着玻璃橱窗,我看见数百只鸡挤挤擦擦地被养在一撮儿,每只鸡按照长成后的体积设计了空间,决没有一点多余,简直不容旋踵。这些鸡是清一色的娘子军,被褫夺了恋爱的权力,以防止出现“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情况。它们不但有组织,而且有纪律地生活。只要抬头,眼前就有水管可以滴答水,有食管可以滴答食物,简直不需要走动半步。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鸡们在喝水吃食之外,根本就一动不动,决不浪费半点体力,特别专心致志地在那里长肉,想必这些鸡的单位面积产量是相当惊人的。此情此景,让橱窗外的我不由得想起裴多菲的那首名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1 O$ l8 C3 _2 a7 b$ r7 h0 O- l
$ d7 Y% L# W' b8 @- o( r$ }7 z后来,我又在电视里看到,更专业的养鸡场是上下分几层的,鸡们也是住楼房的――当然是经济适用房。/ O5 S, a( l. z; g
. z. e6 T. g+ j' E( B5 j) T选购鸡类食品的时候,我们总对鸡的生长环境特别关注,这是首要的一条。虽然自己住在鸽子笼里,但我们希望吃到嘴里的鸡生前能生活在阳光明媚、草木繁茂、泉水叮咚的别墅环境里。但近些年鸡类饲养技术的发展已经容不得我们挑剔,特别是:如果你要挑剔鸡类的生长环境的话,就必须额外付出一些货币。
8 W1 c8 T1 i F" x. z, s$ R; T3 j* f \8 N' W0 g5 D- S. Q
出于对鸡类生存环境的期待,我们总是认为“返璞归真”地过着田园生活的鸡更好吃一些。上次在江西婺源,我们在农家田地里发现了几只昂首挺胸金羽红冠的鸡,立刻就开始畅想它们脱掉金羽红冠的外套之后的美味模样。曾有一度,我一看见某饭店的广告就垂涎欲滴,那广告是关于三黄鸡的,广告替鸡发言说:“我们唯一的饲料是稻谷小虫”。我们就想像着鸡们吃了充满蛋白质的肥美的稻谷小虫之后,经过了鸡胃的消化与分解,那营养美味的部分就溶溶地浸透了所有的鸡肉纤维……3 C( M; W" K5 r1 `1 j0 j( z
* _5 l! r3 ], I/ r7 k
后来,我也发现这无非就是广告罢了,现在的广告是很讲究提炼优势特征的。某个无聊的晚上,我打开电视,恰好看见三黄鸡的饲养技术电视片。原来,那些鸡是在三四层的鸡笼里长大,每平方米要有25只之多,而且,它们出生之后的8天里,要被注射7次各类药水。之后,老早以前吃过的三黄鸡就在我肚子里作祟,让我很是难过。并且感到,我再一次做了广告的俘虏。" z9 a' T! k5 v$ j8 W. V
+ `. {" }3 ?* n3 x7 N1 {7 d这次去上海,在锦江饭店的宣传报刊上看到,他们又对鸡的烹饪和饲养有了新的进步。他们推出了“香喷喷、腊腊黄”的“走地阉鸡”,这些鸡是特别饲养的,在出生50天以后进行阉割,使其在生长过程中减少雄性激素,在宰杀前的2个星期内尽量不使其走动,以保证其肉质鲜嫩……悲夫!做人难,做鸡更难!以前有赌咒发誓的话说:“来世做牛做马……”依我看,还不如说“来世做鸡”更狠毒,特别是做“走地阉鸡”。
$ Q6 U9 u( I+ V G9 I1 D
6 ~) @8 x# {" _* }最近,我又听说在美国的现代化的大型养鸡场里,在鸡类的经济适用房之外的“绿地”里,总要有几只鸡在优哉游哉地闲逛,工作人员要跟在它们后边喂食,恐怕要做出伺候鸡祖宗的架势来。不要以为这些“自由的鸡”格外尊贵,它们能获得自由的原因是:为了做给笼子里的鸡看,如果没有了这几只“自由的鸡”,笼子里那些大多数的鸡有可能失去生存的希望,拒绝长肉,甚至会绝望,然后集体死掉。看看,所谓的自由总是与谎言和阴谋联系在一起。
( o' x9 {1 r% F( Z4 _1 S& n- m, q3 B
l5 I* ]( v- c2 d7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我们人类也未尝不是生活在笼子里的鸡,依赖那“自由的鸡”给予我们生存的希望和假象。对自由的向往,是人类和鸡类共同的追求。我们比鸡幸福一点的是:我们吃鸡的肉,而一般情况下,还没有谁能吃我们的肉。! K" N, I! G) Z, X8 y
5 ^& a! n- Q1 n- K『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站网友“帝国时代”原创,转载需征得原作者同意并注明转载自www.edmontonchina.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