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73|回复: 0

(ZZ)“上火”是怎么回事?

[复制链接]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12-17 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上火”是怎么回事?
4 W( y  |1 Z8 p0 I9 G) ~' e
" f$ V6 q3 c" f# r: A* x, F  作者:王献章0 y2 V! ^8 v7 Z: f* h0 L" u5 y
0 }6 }" p9 a  @3 C4 B0 g0 P
  你做为一个中国人,不明白什么叫“上火”?你觉得自己还像个中国人吗?
, f. b$ A3 t2 Y有哪个中国人不明白什么叫“上火”的?——当我问及一个同胞什么叫“上火”. F$ t2 K' ~1 \& n1 N9 r
时,他没有解释含义,却对我如是说。这位自称留医日本的针灸专业户还告诉我,/ M% m, C( ], Y$ H2 X( p
他工作很忙,又要申请专利,还要去美国讲学,就没有时间和我辩论了。我听了
3 d4 m4 N9 Z  P5 ^* h; v6 a很扫兴,本来是想弄清“上火”究竟是怎么回事,他却自顾忙自己的事去了。我' Z4 D7 w9 h) v& o" A& o, x
搁放不下,也无法搁放,因为它涉及临床和生命。患者的各种症状是客观唯一的# b/ m5 O) X; Q8 ]9 R" W
呀,它不允许再造重复和多元化。它最正确的诊断和最佳的治疗方案只有一个。$ q$ e: e( ~2 q5 ^, y
一般中国患者来到医生面前都会这样说,“我的孩子发热、咳嗽、嗓子疼,是- U) u. S* P1 n) T$ `( v
‘上火’了,给我一盒清降片吧(医生一查体温摄氏39度,一看扁桃体化脓了,/ F- k/ t! B, ^" J3 m
连说不行不行。家长说,说明书上写着主治发热、急性咽炎扁桃体炎);我鼻出
/ X+ P7 j/ S: y8 U. U5 E血,‘上火’了;我感冒了,‘上火’了;我因为‘上火’就感冒了;我的孩子
# ?8 W9 J! s7 @" q1 W4 C有食了,有食火就发烧,就不想吃东西;口干舌燥嗓子疼,口周起泡,这是‘上  G' A/ `# @* L0 |' [
火’,给我开点儿‘去火’中药吧;我浑身不舒服,说不清楚,反正是‘上火’;
: d+ n3 A' Q4 `# T9 i我眼红、头晕、牙疼、便秘,是‘上火’了吧?我咳嗽、胸闷、胸疼、憋气是
7 i# V) Y5 Y) e7 g2 ?2 @0 T* b‘心火’吧!”“上火”一词几乎成为了许多患者和一些“医生”的口头禅,牵
' q" R- m1 G' l! H2 ~6 K涉的范围非常广泛,“去火”用来治病更是理所当然。不探个究竟,不给患者正+ M% K" d; r/ o3 p- Q) C
确地解释说明,就无法诊断和施治。+ P  ~1 ~* \  o
6 e/ d4 a# h$ ?& [* b2 Z. f: y
  古医文化的传播和影响得益于汉字的传播和影响,因此它也必定囿于汉字之0 B* U9 w/ {8 F. B
魂(人文、哲思、传统习俗、文法修辞)的传播和影响,使其始终不能摆脱传统8 J* F7 w. }4 o* ]
文化的影响和束缚。如果我们能做到,让语言文字仅仅成为一个个有声音的符号,# F" w8 s! _4 Z' p  E1 a
让这些音素、音节所代表的内涵全部是现代医学的内容,我们就不会吞食语言文. |% r* D) z6 T# W: r
化和客观实际严重脱节的恶果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辑的《现代汉
, {% G: B$ a+ E语词典》中对“上”字的解释是:做为名词用时多表示方位,如往上看、桌子上;/ S. H5 V' g& x" {: }  p
做为动词用时,多表示由低到高处的动作过程或趋向或结果目的,比如上山、爬
9 `, p9 E" U' x3 a5 N2 X' ^上山、爬上了山。对“火”字的解释是:做为名词用时,指物体燃烧发的光和焰,
" Q" i# L! C5 U1 e& z6 N! L如火光、火花;做为形容词、动词用时多表示一种程度和状态,如买卖很火、他
1 }- L, z# x4 I火了。对组成动宾词组“上火”一词的解释是:做为动词有二个含义,一是发怒,$ w. A  t  [1 Q+ x( d# _: ?
一是中医把大便干燥或鼻腔黏膜、口腔粘膜、结膜等发炎(此处有受微生物感染0 Q# t1 v+ P& x4 [7 G! l
的意思,这是中医的概念范畴吗?)的症状叫“上火”(无概念,只是各种症状
; y& N8 _9 y. X+ M: a的代称),如他“上火” 了,眼睛红红的。很显然,我们从语法上分析,此处
- {1 @! T4 M+ A; h9 h5 v& i“上火”一词已经从动词的含义引申到能代表许多临床症状的代词,变成一个病! c) Y+ h3 R/ L% u- \! U4 Y
称代词了。如果没有病的症状出现,单称“上火”一词是没有具体含义的。也就( R% O; d+ d! a6 E: u" ^; f
是说,它没有具体概念,不是某一疾病的专用名词,用其给病人下判断是模糊的、
$ N) N% Z# ]; f# T+ F不具体不明确莫衷一是的。这与“ 经络”解释人体解剖生理的逻辑思维形式如2 W' m- ^" d1 m, D$ P% s
出一辙,也代表了传统古医文化在思维表现形式上的概貌。  v9 e) \  z. M- _
% W) u% F0 w7 E- P4 y
  事实上,传统医学文化理论中对“上火”一词的解释远远不是《词典》中的
8 E! O9 T; J# F! O, J  S释义所能涵盖的。这也正好印证了“上火”一词是指代许多疾病症状的病称代词。
3 N/ m( ?+ l( n* Z3 r5 i杨医亚主编的供医学专业用的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学》在病因一章中则把: D1 A4 d3 C. W  b6 R4 e' ~( z
“火”又列为致病原因的六淫之一。文章说,火为热之极(热到极点是火,这是
, y* y0 b# L4 O* {3 ~火的解释吗?),故火与热互称(火与热又变成了并列关系,可以相提并论了)。, ?& H" g5 f. `8 n3 d4 j# {! ?
火邪为病(没说火邪是什么,只说火邪成为病),有外火与内火的区别(现在又& l1 G+ q9 q# }5 S1 Z4 f* e
扯到临床症状上了)。五气(风寒暑湿燥)和五志(忧思惊恐悲)在一定条件下0 Q& B' U- X+ O# j1 I
都有化火的可能(什么都可以转化成火,概念无限延伸)。火热之性,燔灼焚焰,
9 j8 T: ?. A* y升腾上炎,故言火性炎上(以上论述中对火的外形和特点进行了描述,又似乎在
$ H' O$ u: n9 R' h4 P; Z说病变,不知何意)。其(在此指代火字吗)伤于人多见壮热、恶热、烦躁不安,
2 o) [7 X# b$ i4 B. K3 d或疮疡红肿热痛等(火字在句首是病因,句中句尾的诸多证候群也都是有火的意: g8 [9 j$ n0 j
思,都是‘有火’的症状。概念不一,思维混乱,受此文化熏陶后的学子都会变
3 d  e7 X4 u4 V5 O成大白痴是显而易见的)。因其性炎上,故火邪致病,又多表现于人体上部(用
5 y7 L# e$ }  \! z: c自然界火的特性用来分析人体患病特点。病因是火邪,患的病是“上火”。身体
& ~' s) H  m5 m$ `) ^! Q下部的病,如大便干燥、便脓便血、肛周红肿、下肢丹毒、疖肿、肠痈、阴道流; u- Z. C! w% G
脓、尿道流脓等是“上火”吗?它们可是在身体下部呀!),如心火上炎可见口
  `/ @# ^  W0 V0 w; ?& W舌生疮(是说心里的火邪像火一样上延到了口腔才致溃疡的。至于说火邪是什么?
( v4 y6 U9 `9 _( n心里怎么有了火邪?又是怎么从心到了口腔内?就不解释了。因为医家从来不讲
" q, d- Z1 |6 A* y  K清,患者也从不去问。几千年了,都是这么过来的,习惯了,定格了,麻木了,  r9 M+ N6 j5 w3 Q& e4 o
成理了。泰斗、报纸、电视台、官员都这样讲,难道还有错?);胃火上炎可见
$ P0 s( p0 X$ B) @& u牙龈肿痛(与上雷同不解释了);肝火上炎可见目赤肿痛(思维方式都一样)。
' g+ e8 X- v* P——综上所述,很显然,古人在无法认清各种复杂症状的本质时,就把表面观察
- k/ I9 K1 y0 Y# |到的一些疾病现象用火的颜色、势态、上趋等特点来比喻。“上火”词汇的出现,8 A* ~0 w% n: ^0 }" y3 `
同“经络”、“肾虚”一样,增加了汉语语言的不纯洁性,给民族的文化、思维、4 J8 q7 n0 R/ S- [) H
方法论、学术理论的建立等带来一片混乱和不利的影响。不难发现,编者把混乱
2 l; l6 A2 w1 o( \0 M! G. u8 k的思维用古文加白话的语言文字形式展示给我们看。文章概念不单一、不明确、% S( v! ^1 A8 D$ U3 w4 I8 W% g
不具体,内容不清晰,层次不分明。“火” 字统领全篇,无确切、明了、一致/ G- X( y% E* F
的涵义。任意解释,任意取代。这种文字游戏让学者深陷玄学的泥潭,无法理解,1 o: T" q* X" D* \, J  u1 D8 R
只有死记硬背,成为一个个名副其实的学痴、书痴。“孔已己”之流应运而生,, I5 `+ z: b; h9 v% r
到处泛滥。一个丝毫不通医理,没有医疗实践,只识几个汉字的吴仪,一个洁身' C/ H& H: q! O0 n* d
自好的人,她也不愿意使自己成为欣赏古玩的表率;如果没有传统古医学文化氛# |4 b) f3 Z! A3 o; g3 [/ W* [
围的影响,也不会仅仅为了捞取政治资本,去倡导人们读二千年前的古董《黄帝
& U: z* s; F- t内经》的。阳光无法关住,狐狸总会露出尾巴。历史进步的规律,科学技术的威
; i' X  n5 p, N: j) Q力,是无可匹敌的。' T- a3 G' a2 D
- D' e! _2 s4 {& `) Y9 \* ^& _
  如果说“经络”一词是古人在看不到人体精细解剖,不懂什么是细胞的前题  o; k. c7 P7 U; S
下虚构而成的。同理,限于古代基础学科尚没建立,也不可能科学地解释人体的
6 t; f) P: ?% A; }& A病理改变,从而把许多临床症状从表面上用“上火”一词形象泛泛地比喻,是可7 z& I& W. y: c1 \- T
以理解的。许多患者把自己的一些临床表现和体征诸如头晕、头痛、发热、口干、, Z( a& M# X, g$ X  ]
咽喉肿疼、目赤、口舌生疮、牙痛、齿龈肿疼、便秘、便脓血、咳吐黄痰或脓血、# d+ h% P6 h$ P5 L
口臭、胃灼热感、疖痈等症状统统称为“上火”,也可以说给医生听。但是,作9 o) M3 F# M% p8 m, K
为一个医生,绝不能停留在如此荒谬的认知阶段,而盲目给一些“怯火”药。事
9 E( h, y+ W$ x5 L实上,“上火”一病客观并不存在,“上火”一词是一个有玄学意味的抽象的代7 I6 f) v# P. _
名词。它不是指一种病或一个症状,而是许多疾病和症状的代名词。能代称许多: J; q$ ?: F. `* o5 _
疾病症状的“上火”一词在人们嘴里说出来时,你得到的印象仅仅是提供了一个
7 i9 {( K- J' ]患病的信号。而患者患病的信息和资料要通过各种检查手段全方位来获取,材料
  }3 w8 R' C4 `% y必须要客观、真实、具体、详尽,而不能用“上火”、“肾虚”一类的代词来搪, K! W% W- E8 \; k& P2 @" E9 M
塞,用把脉看舌苔来取证。那样,你就必定做出错误的判断和治疗。就要延误病- W8 Y# R) H, T  i3 }1 e- y
情,草菅人命。
" C& o5 C$ l: j
+ {  p9 d! M  y/ P  我们在临床上看到的那些所谓的“上火”病,基本上都是感冒病所为,特别" T/ e& M  U% w$ i" L; w
是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每年冬季几乎都有一次周期性大流行。而其他季节呈
9 `: v3 x9 o  G多发性、局部的散在流行也很常见,也容易为人们所忽视。其实,对此搞好流行
3 i* z. v2 S, M病学调查并引起医务工作者的重视,更有普遍的,有针对性的实际意义。几千年
! P2 u7 A9 r3 h来,甚至直到今天,我们一直受不科学的临床观察和认识方法的影响,把本来可2 N( [: q6 d1 N' y: F
以看清的问题笼罩上一层个个类似“上火”一词迷惘无知的阴影,妨碍我们临床
  B" n  `0 a8 L: n/ |% \9 e! q工作的正常进行。流感病毒虽然以侵犯鼻腔、咽喉等上呼吸道为主,但引起人体
" ]# n0 T. `7 X+ \0 ]- _2 S2 s) O各部位的损害也不少见,如口腔粘膜的受损致口舌生疮、牙周炎;消化道病变如
4 R, ~8 J+ f$ J呕吐、便秘或腹泻。临床上,有的患者表现为发热、咳嗽、流涕等明显的感冒症
5 X" H9 q: N/ j' S# l状;而有的患者则仅仅表现为口周疱疹、食欲不振、头晕乏力、病情加重、旧病" z1 s( ~( F7 p% @* \) E, P
复发、并发症突发等隐晦的临床表现。而往往这些症状轻微无发热、咳嗽、流涕
) I2 i2 u' K: j0 a3 [1 V* _的患者,不进行详尽的流行病学调查,咽喉部也没有认真观察是否充血,就用
( q2 U* g* p8 T6 U; w& |! i& \“上火”一词来搪塞。近日来,高血压病发生率骤然上升,有流行的迹象,仔细
9 b0 K# }% d  L. v4 Q( |9 u检查,大多有流感病毒感染的体征。一般认为是病毒感染以后导致毛细血管痉挛,: n7 V, E9 A6 {* I1 r( F
血流阻力加大后血压升高的。流感病毒结构简单,极易侵入人体组织细胞内寄生
1 l! r/ R5 y; S$ q) h引起损伤及继发细菌感染并导致各种机能紊乱;也能破坏胰岛细胞使患者的血糖9 F* f) R& U  f$ ~2 R$ }8 K3 S
升高;并能改变血液粘稠度产生血栓诱发心肌梗塞,导致严重心律失常或猝死;
( K. t6 R: c6 t* B7 }还能干扰人类遗传基因系统,引起细胞畸形,进一步诱发癌变。7 T# m7 k2 @: {* w
( f6 f- b' x* v4 y1 h' j! J
  做为一个基层临床医生,如果身边不放着无菌的压舌板(不知道那些中医大
' g  Z7 f4 ~& G, b师们有无此举措,也许他们注重的是把脉和舌苔)是很失职的。因为门诊患者中! q5 T' Q4 |' C$ Q
最普通最常见的疾病是上呼吸道感染,不管它临床表现多么复杂,我们也会看到/ V( y, w, k* V# G" r( x
扁桃体、咽部(不压迫舌根部很难看到它们的全部)受袭后所表现的充血、红肿
3 {' o& ]0 C$ f4 e甚至化脓的客观体征。其临床意义比起传统的看舌苔、把脉不知要强多少倍。然3 o6 y+ E) P3 j" n) {# {
而,传统古医文化的中国人始终没有把这看似很简单的问题重视起来,而大谈奢/ g1 }. V6 X5 ^. |/ X  b8 I
谈什么上火、伤寒杂病、寒凉攻下补脾派、温热病、戾气之类的远离临床实际的
5 @6 E, y& [4 b# O2 `3 x4 I空泛的玄学理论,使患者得不到正确的诊断和及时的治疗。许多上呼吸道感染、
- ^4 N% q) l+ P( M6 _1 F有并发症或病毒感染持续状态且症状不典型较隐晦的患者,他们(甚至包括一些5 s& Y. Y! f+ b5 O
临床医疗工作者)都误以为自己患了“上火”病,服一些“怯火”之类的中药或: i+ J+ J, z/ k6 [
吃一些寒凉食物和大量水果,使疾病得不到合理的护理和治疗。把本来在最佳时
6 n, d- @7 b* z" E( r! Q, O6 m7 |  d机可以治愈的常见病拖延成慢性病。例如,门诊儿童扁桃体中度以上增生的患病
1 H" \/ _  e  X% T1 p; v率几乎占三分之一,他们反复感冒、反复感染甚至反复化脓。最后,不得不忍痛; F: [# ], h) q$ L4 U+ ~
割爱,行扁桃体摘除术。
9 X0 c1 Z8 s* O) `( {! b* ^% H! Q8 a8 q3 f% \+ ]6 s3 X
  那位同胞到底也没告诉我“上火”的概念是什么,却对我讲吃烧烤、油炸、
* D$ e/ ], h6 m7 X5 q& [/ s辛辣食品就“上火”(我真不知道他是如何训练出这种逻辑思维形式的)。他也
1 I7 z8 u% m5 M+ O+ Q& j% r煞有介事地把金属针刺进人体,申请专利,要出国讲学,忙得不亦乐乎。多少年; L6 n, o. ^5 H2 n3 V
来,我一直试图沿着“上火”文化的这条线索在临床上寻找。时间越久,我的观
  E- a7 x1 M8 v' {+ m; y' ~) q察越深入,“上火”一词所涵盖的内容越来越淡化,越来越模糊,直到在我的视
$ o2 ~* U* ^& m$ K3 j野里完全消失。“上火”了,许多人都胡言乱语信口开河!难道这不是得道于古
; _) A# t, |+ v; S: r医文化的影响吗?平民可以不计,那些大师们的言行又怎么样呢?翻开他们的著  v7 J* X, ?5 `9 _5 F+ B
作看看也很明明白白,又有哪一个不在胡言乱语信口开河呢?他们的逻辑思维极
( a/ |) g% d) m; T其混乱,对社会对后世都会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人类是多么不幸啊!科学尚未" \) u6 K6 z  G/ F( w4 ?4 f
发达之日,宗教就抢先占据了人类大脑的空间。这些以语言符号为外衣的信息,
% T; @; y3 K) `9 _存在于人类的大脑中并代代相袭。世界独一无二的自成体系的中国传统医学文化% {5 X1 p# c+ l. k1 W
也冒以科学体系在医学科学启蒙之前就深深印在了这个有相当群体人们的大脑中,; u6 _) ^. c- s$ y5 ?
以至于到了现代医学昌盛发达的新时代,仍有不少遗老遗少来不断彰显它的博大
9 x6 D9 U+ O; F精深。人类的寂寞与惶恐,对死亡的害怕,久而久之形成一种心理方面的病症,
; I8 I9 s. z' |0 B. ~并试图通过某种文化的渗透或肉体的刺激来调和这些紊乱以期达到某种新的平衡。6 D4 V' W) U. W8 i$ C4 d
宗教、针灸、拔罐(正常组织受到的损伤也不亚于针刺,只是脱去了经络和穴位
% N, h' x2 _! j% B! s的外衣)等文化及时跳出来,用暗示而没有因果关系的方法,来纠正人们由于寂: A* V2 B" s- @3 @
寞、惶恐和害怕形成的心理病症。传统和习惯,无奈和困惑,企盼和向往,愿望
& M( x, X2 N2 H. E- V4 P和幻想,使这些人们不觉机体损伤的痛苦,反而得到短暂的慰藉和心灵的修整而
- k5 u6 }. B  Y+ ?4 ~, X5 u愿意去美化和张扬它们。我很庆幸自己能有这种认识,可以摆脱传统的不科学的1 W% o  ~0 b, ?$ T8 a* j; t  E
古医文化的束缚,在医学科学的大道上往前走。$ K$ C0 @! ~& a4 O, v5 R$ n: q& s
- q' z8 d! Q: }4 S1 H; T+ I
http://xys.org/xys/ebooks/others/science/dajia9/zhongyi2052.tx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7-18 09:03 , Processed in 0.155968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