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0)  鸡蛋( 0)
|

楼主 |
发表于 2008-12-10 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释迦牟尼
+ H3 A( B6 d, W# {5 b当中国的大道在神州大地上流传的时候,与此同时,在同是东方文明古国的印度,释迦牟尼的佛法已经弘传开了。
1 a7 @0 j1 O- S! @) `+ a/ L3 b: t8 @6 j3 D( p' i
释迦牟尼出生在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劫比罗城。其母摩耶夫人在回娘家途中于蓝毗尼园(今尼泊尔南部)生下释迦牟尼。后世传说释迦牟尼出生后,前行七步,举步生莲,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天下地下,唯我独尊。”这完全是后人瞎编出来的。这宇宙中有无数的诸天神佛,谁敢妄自尊大?释迦牟尼决不会这么做的。这种说法其实是狂热的宗教感情在作怪。佛陀更乐意看到后人按照他的教法去修行,而不是这样无中生有的吹捧。
# B( e3 P, G, l3 x6 s$ n1 s% U9 P, v; I- d* X
释迦牟尼从小就具有悲天悯人的胸怀,喜欢思考人生的真理。十九岁的时候,释迦牟尼抛弃了王位,离开了王宫,出家修行。当时的印度,有各种宗派的修炼方法。这些修法,在释迦牟尼以前就已经存在。释迦牟尼先修 “无想定”三年,最后修成了。但他认为那不是道,不是究竟,就舍弃了。释迦牟尼又修“非想-非非想定”三年,最后达到了这个境界。但他发现那也不是道,所以又丢掉不要了。释迦牟尼两次“知非即舍”,当时再也找不到明师,只好自己到酷寒的雪山上去修苦行。他一天只吃一个干果,饿得不成人形。他这样苦修,是要找出一个真理来。但是六年之后,他认为苦行也不是道,就下山去了。
4 f: K7 r, E W' u0 O. i# }7 V; @7 X5 b' |1 F; t
释迦牟尼来到恒河边。瘦弱的他饿得实在撑不住了,昏倒在河边。恰好有一个牧羊女经过,供养他很好的乳酪,释迦牟尼得到了营养,恢复了体力。但他没有办法找到一个能够指导他的明师,便渡过恒河来到一棵菩提树下打坐,发誓非成“无上正等正觉”不可,否则便死在那里。 : c) p! s( E5 p: S1 E1 C6 |
7 o; J( p- B! U( J' L# M
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打坐七七四十九天。第四十九天凌晨,他抬头望天,看到了天上的明星。这一望,神通与功能瞬间炸开,他的思维在刹那间被打开,一下子想起了自己以前修炼的东西,知道了自己的前世今生及种种开悟后应该知道的事情。由于开悟时释放出的能量冲击波,很大的一个地理范围在释迦牟尼开悟的那一瞬间震动起来。当时的人认为发生了轻微的地震、山崩和海啸,其实是释迦牟尼佛开悟所致。当然,佛的能量是慈悲的,不会伤害到人。释迦牟尼知道自己得道了,因为他已经具备了开悟后的智慧与能力。经过十二年艰苦卓绝的修行,释迦牟尼佛终于睹明星而悟道。之后,释迦牟尼佛便开始了四十九年的传法生涯。
6 [8 O+ D g+ k1 [6 ~, l
* h# E6 L9 D4 v3 u$ T' I释迦牟尼佛那一法门的特点叫作“戒、定、慧”。戒就是戒去常人中的一切欲望和执著,定是指人入定修行,慧是指人开悟开慧。大藏经多少万卷,都不离这三个字。当然,它具体的表述铺展开来相当庞杂,但其实质就是这三个字。 7 V% L' E$ g! B6 h
0 }8 E8 R% a: i# `" K, A当时,印度有八种宗教同时流传。释迦牟尼所传的佛法和另外七种宗教一直发生着意识形态上的争论。当时的婆罗门教势力很大,与释迦牟尼佛的争论最多。1 z4 z, y- ^0 s; ?, o p. W, d
C) q; ]0 \) f7 G, Y6 ?9 {
人们的所言所行都与史前佛的教诲相违背了。这样,婆罗门教就走入了末法。在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的佛法便在印度传播开来。因为释迦牟尼佛传的是正法,在传法过程当中,释迦牟尼佛不断驳倒其他宗教的教理,所以不断有外道中人舍弃外道皈依佛教。如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原先是婆罗门外道,他与释迦牟尼佛辩论,知道释迦牟尼佛传的是正法,就离开婆罗门成为释迦牟尼佛最有智慧的弟子。这样,释迦牟尼的佛法越来越强盛,而其他宗教就越来越衰微。佛法渐为其他宗教所不容。宗教之间的矛盾激化到最后,出现了裸形外道杀害佛弟子的事情。神通第一的目犍连被裸形外道从山上推下的滚石压死,成为佛弟子中第一个殉教弟子。外道还把佛的弟子抓去,投入火坑,或绑在柱子上用箭射死。佛灭度后,佛的弟子曾被五百人一个单位地砍头。这些迫害事件都是非常令人悲痛的! ; M$ ?9 N- z7 u2 u& r3 J3 q
9 W9 X( j/ C( t3 [* B. z在释迦牟尼佛涅?以后,其他宗教又开始兴盛起来。印度的佛教经过多次改良,最后结合了婆罗门教的东西,演变成了一种新的宗教——印度教。印度教不再信释迦牟尼,也不供奉什么佛了。所以,佛教在印度产生,最后却在印度消失了。然而在东南亚,在中国等地,佛法广泛地传播开来,深刻地影响了这些国家的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