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2)  鸡蛋( 0)
|
注:文章节录自太虚大师的《佛学的人生观》一文,只敲核心比较部分,全文实在没有时间都敲上,有些半白话的词会稍稍直译一点点。
! k* u) v; r! V8 _, c+ D3 C! C9 o8 t6 l# K
一、返归自然派(中国老子,庄子派是也): 此派观念,以为凡自然的,皆具有完满的美善, 人虽是自然一分,但失去完满美善者,系由于不能安于自然而妄有造作,致生出种种不自然的罪恶和痛苦。若能返归自然,则完满美善即能复现。
+ u+ {: W# v7 A$ b) l7 b8 w0 N3 k
' M H f8 t' l$ P- ~二、改善人为派(孔孟为代表): 此派也以自然为美善,其不美善者,亦是由于人的行为不当而产生。但与前派不同的是, 前派是全毁弃人为,以人为皆不善。 此派则认为,不善固然由于人为,而自然之美善也必是假借人为方能完满。所谓“作之君、作之师”,作为人类的轨范,掩其不善而补充其善。+ S6 Z9 G4 a5 v. i3 E7 N- o1 e
0 V4 ]. |3 z* F# Y7 ]8 \+ C/ H5 e, i三、科学派: 与中国思想相反, 科学的人生观,是向自然界予取予求的以满足人的欲望。 而自然界的朴素简陋,又不能满足人的要求,乃发明驾驭之法, 以制服自然利用自然而享受之, 且加以改造以适应人意,故科学的人生观,须发展人为的力量而去征服自然。
1 X; E) l# f: p9 S# ~ L( M
0 o: n3 m2 Z/ ]6 J四、神教派(耶稣,回教等) : 此派以为宇宙间自然及人为的现象,皆恶劣而不美满, 唯有此现象物理世界所从出的本体天神、上帝为至善。 此人间系由人的祖先造罪恶受惩罚而堕落所成的。 人欲得到究竟的完善,必舍离此现象人间的世界,归于本体的上帝天国方可。
9 Q/ A' A0 Q2 s# N6 e6 n1 Q5 F
, U" J: n6 |* O% h五、进化论派 : 此派思想出自希腊古哲学,到十九世纪才告完成。此派对自然的解释,认为其原始皆非常单纯朴陋, 如由混沌进化到万有, 无机物进化到动植物,猿类进化到人类,穴居进化到广厦,诸如此类,皆是由简至繁,由恶劣到优良。将来的现象界,以理想推之,愈演愈优,愈进愈善, 有方兴未艾之乐观; 而与宗教派舍离这个物理界的人间,以求返本体的天界者,大相反背也。
- Y$ U3 W8 }7 Z" f) f- N3 V1 [1 z! \2 A# @: y4 m
六、大乘佛法派: 大乘人生观所描述的宇宙观,认为凡现实物理世界的一切现象(包括人,动物,山河大地),无论如何的大小高低的差别存在, 都是因缘汇聚所生的。 过去的现象及事物是现在的因, 现在的一切又是未来的因, 向上追溯至无始,向下推至无终,所谓“无始无终”(从时间上讲)。 但是每一个现象的产生邮费一个原因导致的,实是由每一个与之相关的众多因缘所汇聚成的 。所谓“一即一切, 一切即一”, 这中间即没有哪个位于中间,也没有哪个位于边上。又无中无边(空间上讲), 虽然哪怕是一个微尘, 其真相也是无始无终,无中无边的,但是和合相续的假象作用而已。还会不停的变化下去。
+ Q+ J6 s0 \, x6 v# E/ ?" c
; p H/ O3 X0 k7 e5 N以人为例,人的成分由物理的、生理的、心理的组织乃至血统的遗传,风俗的沿习,教育的培养,无一息不与全人类、全宇宙呼吸相通。人人如此,不能称谁是中心, 谁不是中心。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既可以说时间上无始无终,空间上无中无边; 也可以说即始即终,即中即边。何以说呢? 即终,则宇宙以创造我目的, 即始,则宇宙由我而创造。 即边则宇宙以我为极轨,即中则宇宙以我为司命。(这句话不懂了!!)。以这种无始终,无中边的宇宙观, 去观察即终始,又中边的人生, 就变成了极活泼自在,极圆满平等的宇宙人生观了。
9 F0 d, \8 V, N5 A5 t0 T8 ?( w6 U3 f0 O; ^3 X
其意义在于,明了世界的美丑,是由过去之遗传;而现在之动作,亦必效果于未来际, 一个人的动作固然受他人及环境的转移, 但也能影响为他人的环境。故此,我们的言行举止,不能不特别谨慎了!
6 R/ i, y2 }0 C$ l# j2 ]/ u$ o, c) a" [, Z1 c
如果人类果然能实现大乘的人生观, 则所谓世界大同,社会平等,即佛法所谓“无人我相的圆融法界”。 世界之所以有争斗者,均由各人错认其狭小的假相为我,而去侵略非我,排斥非我,产生种种冲突。
l% O( c+ F8 D; W5 K& X+ Z0 ~! q2 W) R, t* e
结言曰:吾人的一切动作,须从利他处着想, 利他即是自利; 一切莫向损人处进行,损人即是损己。 因此,吾人之举止言行,须消极的不害他,而积极的能利他,以此为善行的标准,此大乘佛学的人生观也!$ k/ L) |/ @$ T! m) \& ~9 S
- R) @ J2 k$ o8 J8 e9 ?) s! x --全文毕8 Q. v" q. W2 d2 _, w/ Q& a8 d
& s) a+ y* k, M2 m1 n1 R( G9 K太虚大师简介:民国时期的一代佛教领袖,佛学思想巨擎。早年参禅、听经、阅藏、闭关。 十九岁阅藏时,一日读《大般若经》将尽, 忽然失去身心世界,泯然空寂中,灵光湛湛,无数尘刹焕然炳现,明照无边,坐经数小时,如弹指倾, 亲证自心现量境界。 又经三年闭关,精研佛理,博览群书,遂形成一生弘法的思想纲领。 出关后,始其一生致力于中国佛教改革运动。倡导人生佛教,立志整顿僧伽制度。讲经说法,游化奔走各界诸方,为法忘身,盛名远播,享誉四海。* R$ w# ^ |% i. j$ q( ?
1 v0 O$ w4 M0 [4 `, M' |
[ 本帖最后由 绿菏 于 2008-2-11 15:06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