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442|回复: 2

好文,不敢独享(转)

[复制链接]
鲜花(1) 鸡蛋(0)
发表于 2007-10-1 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逃脱者可获生机,再次参战。说这话的,是投机之王索罗斯。
( r5 @: ^" e& n: `. [    可是,即使像他这样的估值高手,也在判断网络股泡沫时,提前了一年。当时,网络股暴跌5成,他加入做空行列,结果巨亏。因为年末网络股继续暴涨,2000年涨上5200点的高位。) p% a9 v0 [) G/ U( @* I4 _
    由朱肯米勒接手再战,在1999年由年初亏25%转为年底赚三成,可是,好梦在2000年一季度结束,量子基金在四月份亏损2成,宣布重组。
; r6 H8 O8 K2 T3 t3 \    即使是现在的股市大跌,也不能判断股市就不能在年内再创新高。
: D1 c; H  a$ g9 X2 ^8 J+ \! T4 T    关键的问题是,股市调整的次序你搞不清楚。
% {) ?2 K0 R2 `    是先跌至3000点甚至2800点,就像纳斯达克市场一样,再往上涨,还是跌至3600点见底,重新上涨创新高?0 U) |( }% _7 W: F0 C( x# \  a; C% j
    中间的过程,决定你能不能重新参战。如果你的能力没有耐心,或者你的钱没有耐心,在2800点斩仓,结果你将无力再战,即使股市再创新高,你只不过是在扭亏。9 M9 W! G7 G6 ^9 b9 h  k  x* u
    目前,大市的运行趋势谁能看清楚?如果有人真能看清楚,如果有股指期货,他敢下注吗?
0 x4 S* w! Z/ ]' Z    现在,所以的趋势,结局都是在和政策博弈。正因为如此,没有答案。技术和资金面都失灵。
8 `# X. A  v6 r, Y    泡沫本来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但是,在深沪股市,可能没有了。因为,从前每一次泡沫的破灭和膨胀,都起于政策,归结于政策。
  R6 g- o8 ~' K* h3 e. Y; c  r    + o! j; q+ J; O2 d8 b, i" d/ {# L5 c
    两位华尔街顶尖高手相继在网络股上失守,证明的两件事:/ @; u! }; R, y4 w3 R0 H
    一、价值判断可能是对的,但是,时机上不一定正确。索罗斯的判断长期看可是对的,可是,他不得不回补仓位。因为,市场情绪战败了他。3 u8 ]- g7 ^" Q) H# X8 m7 w* u
    二、趋势判断可能是对的,但是,一旦错误,你的纠错能力到底怎样?当索罗斯咆哮要朱肯米勒出货时,朱以为游戏还在8点钟,其实,已是9点的散场时间。
4 `6 A1 x3 }0 ]$ Z' O; ~/ x    本轮行情的泡沫到底能吹多大?天知道。但是,如果你是价值投资,就像巴菲特,远离,是惟一的办法。$ c' m- a% z0 W9 h# a
    如果你的投机者,记住,止损是你最后的逃生门。3 w8 Q3 N2 d$ }
    
+ D! e& J' S' [6 k5 x2 K    美国20世纪最伟大的投机者,一是索罗斯,一是20年代的利文摩尔。
- U1 O/ V" X# I7 S0 ~6 k7 L    利文摩尔逃脱了1929年的大sold out,他是做空的,他赚了。% X* r8 `, M8 m  K1 {4 ~
    可是,在后来的抢反弹中,他加入了做多队伍。
6 }' U9 {. e- ^; v    牛市的山顶上,不死人,可是,抢反弹中,遍地旬尸首。
2 S, p0 M# m9 B4 }" q. n    从1929年的340点跌至1932年的43点,全球股市上最大的空头利文摩尔,竟然死于做多。
! R* S4 d  _  ?* k; |/ \    这看似笑话,可是,有多少人知道究竟是为什么?1 m3 u% u% M1 x, ]" w6 C+ [
    至少有两点:一、不相信牛市变成熊市后,会是大萧条的熊市,而且,会把最后的价值投资者踩在脚底。任何在牛市有价值的观念,都被证明是错误。
5 r( @2 _0 K+ `1 |* i    二、小概率事件到底会不会在中国发生。不知道。但是,日本的17年熊市,美国纳市的sold out和德国中小板市场的关闭,让目前仍是小市值公司为主的中国股市,不得不三思。
% @: p- _, Q$ C8 e: R6 A* j    贵州茅台17倍的市销率,苏宁电器133倍受欢迎的市盈率,真的是价值投资吗?1 P2 ~0 ^9 Y4 l, K: P; b0 ?0 y0 H
    5 l1 [% y! n$ h% a* y
    主力在牛市中做庄和撤退过程,实际上仍是养、套、杀。
0 D; J! t6 A) b& B2 f    养是什么股票先暴涨一番。然后三个跌停,把你套住。最后的杀。抵抗型下跌,每次都让你有希望,最后却被打回熊市的原形。
8 d4 O' ?0 M4 L8 h    由于牛市的情绪依然深深烙在脑海,,所以,主力的手法很容易得逞。因为熊市不可能有这么多人抢反弹。在5月份和在6月4日至6月25日期间,垃圾股的巨量换手,说明主力可能遁逃了。
3 b# D! L9 y9 y7 }    $ {! m# _  x& j/ M
    当三成股票跌幅逾三成,一成股票跌幅逾四成时,指数才跌了一成。这说明了什么?
1 A- u/ b+ r5 D9 a7 K    难道只是二八格局这么简单?
! f1 o) |, {  q# D+ J    从筹码上分析,说明主力正在以极其优美的姿态,极强的操盘能力,有次序,有节奏的撤退。6 D& R  `, p$ q8 T* Z
    换言之,这也是利润最大化的撤退方式。; R, v4 E- ]/ M1 ?/ F
    当券商股暴跌时,这个牛市的风向标,突然倒塌。这是公墓和私募最集中做多的板块。竟然说倒了就倒了。
2 x# U9 V: q2 Q1 j* V: Z    主力已从最牛的龙头板块上撤退,指数竟然没有大跌。机构们已非吴下阿蒙了。& D; z9 q: x7 [# v
    
% g  b( l/ y, L+ M, A0 J  Z    任何一个超级主力,如果没有被股市消灭,其和其他主力相比的最成功之处,一定是撤退方案。
  e! L( ?5 F* Y3 {0 r    在本轮超级牛市中,主力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撤退?这是最关键的问题。黄金10年只是忽悠新股民的,滑头们怎么能上这当?  C$ B2 s+ u8 ?& t' w/ m
    主力是在创新高,拉中移动、中石油,营造一个盛世景象后撤退?还是就此趴下,跌至2009年?2 B& s9 ^3 K7 X: M' x  \7 \' J% Z2 Y* E
    恐怕没有人会赞成后者。& w# {. i0 Y. l2 r# E: g9 X. L# m. G
    1996年底股市的大调整和始于今年5月的股市调整,可能是最像的一次。. Q* d$ n2 u; G
    1996的股市,从924点起跳,在12月13日最高涨至3776点。累积涨幅和今年的有些相似。* Q9 L! t/ Z7 |) N
    管理层风险提示后出招,当时的所谓利空,放至今年根本不算什么。但是,主力选择了普跌方式,在11月25日将大盘砸至2792点。
# U2 n, X3 Z0 U; Q; N    与今年的二八格局不同的是,当时是齐跌,连长虹都跌了四成。主力显然无法出局。
$ Y0 |) e; i$ o    不得不,次年大反攻,顶着政策一道道金牌,往上做。结果是什么,是深成指涨至6103点。时间是5月12日,离7月1日香港回归还有30多个交易日。
- s, ^% C& q0 h8 Y- f% Q    不过,可怕的是,这一做多,深成指要到今年1月才解套。10年,很多股票至今未解套。
5 h+ g( a& Y6 B) d# b  j    主力本轮的撤退,最理想的是,在明年4、5月份走出最后的主升浪。可惜,以后10年,股市赚钱将成小概率事件。3 }' \2 j2 z/ `$ ?6 l6 [
    由于中国金融战开始,主力的做多撤退方式能不能如此理想,还是最终服从大局?不知道啊。等着看吧。& E' _1 X1 X2 r& e# \1 U+ _
  
# w* {: V" k* k! D+ ]: h  华尔街的所有哲学都是利益。8 Q$ y, i  m, A+ Y, D
    政治不过是寻求利益分配的工具。中美的较强,最终仍是实力强者说了算。100年以来,没有国家能出其外。
  |. {4 T5 O4 f) t/ Q    英镑、日元、台币、港币、卢布,这些曾在升值后溃败的货币,揭示的表面上是华尔街的胜利,以及美国的强大。但是,实质上却是资本的胜利。
3 R) K0 P  {$ h    当本币升值后崩溃时,出手最重的,绝对不是外资或者游资,而是本土的资金。是全国人民一起把自己高估的货币打垮。
; E; ^( w! i: W8 H- R7 c7 J    英镑崩溃时,英国人都在赌英国央行溃败。个人都是理性的,只不过,这一所谓的理性导致了更长的经济衰退。个人的理性最终让集体陷于困境。
5 d! K! m% ^' O* x( h8 U  W    人民币低估了吗?从工资表来看,绝对是。在生产要素里,只有工资是低估的。其它土地的地价并不低。资本,利率是人为的压低,黑市价多高了。咱们的科学技术到底有没有低估?
# b- F" r5 a4 ~    而且ZF断定人民币没有低估,眼前的一切可能都是梦幻。8 ^4 v$ k. Y( H7 G
    温总说,有能力、有决心、有办法,解决所有的金融问题。斯言是宣战吗?不知道啊。* o1 L$ r% S0 y% n- E  }
    ) N2 {$ c6 c) K6 s
    日本的经济泡沫破灭,在于ZF人为地延长股市的繁荣。6 X+ u! W  D9 Z' c; _+ C
    1987年美国股市泡沫破灭,日本竟然走出独立行情。像索罗斯这样的高手皆因此败北。
. O. L. I2 N" g' F2 {- ~    日本ZF似乎很得意。结果当日本股市涨至3900点时,市值竟饶有兴趣是全球股票市场总额的45%,远远超过美国。: r" i$ y4 \+ C& }, s0 _- ?
    当时,曾在60年代投资日本股市,占其市值一度达三成的美国投资大师伯垣顿,在20000点已清仓。原因是估值太高。
2 I+ G. I3 q, B, @' |    伯坦顿与巴老在80年代齐名,为格老最得意的两个门生。
6 D' f6 b8 {2 z  K    伯坦顿号称环球投资之父,在20000万就唱空日本股市。正如格拉斯潘在1996年底认为美国股市非理性繁荣。
7 W6 C7 w' f+ s1 e2 h6 s$ e5 w' Z" k4 u0 C    枉断股市见顶或见底,说说可以。如果像索罗斯一样,在股指期货上下了重单,你就知道,那是身家。
4 v0 t; S# v& d- \2 ~, _' l4 W2 c    
# W; V  I8 U5 x) ~' C- w    现在的问题最根本,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是——中国ZF会不会人为地延长股市的繁荣。  c  @* m% K2 c. _3 I
    如果你认为是,你就大胆地买进。( @& a& C7 M4 {+ k
    因为中国ZF要做到这一点,比当年日本容易去了。
: X9 }5 o  F  o+ W8 a% B. H    所谓人为地延长,是指操纵股市的涨跌。2 l, h* u1 R- q2 }& l
    日本等发达国家股市,基本是市场自身的博弈。' F' D+ n' }0 @0 g% C; Z
    上市公司对自身价值的判断,投资机构对经济趋势、大盘行情和公司价值的判断,都是导致博弈的因素。这些咱都有。但是,咱还有新兴加转轨的一面。此外,最关键的是,政策市三字,是永恒的。在外汇公司和国资委的历史完成之前,任何想从深沪股市抹去政策市三个字的努力,都是徒劳的。' N3 z7 X" D+ t9 P
    . W- X  z; G; K" U
    政策市最典型的规则是,政策就是规则,不按牌理出牌。7 P. @) r" ~9 h/ m6 q
    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在卢布贬值中崩溃,原因是没有预测到俄罗斯竟然会撕毁国家信用,不再保证卢布国债的支付。
. J/ S! U) H9 k! e9 x0 m    其实,更失望的是索罗斯,因为当时俄罗斯的内阁不少曾经是索罗斯基金会的成员。但是,他也没有改变卢布的崩溃。9 N- R5 J$ I2 W6 z, n" f
    香港ZF在1998年出面买进股票,持有市值一度以千亿计。这种政策干预市场谁能预料?5 `" O  x3 ~- n  @$ I
    美国股市1907年大崩溃,摩根找到最大的空头利文摩尔,要其放弃做空,否则,将国家出手改变游戏规则。这可能是最好的政策干预。
2 y& }# [5 L" c    近期出台印花税、特别国债,是不是改变了游戏规则?可能还不算,但是,最少是改变了游戏场。而对权证来说,游戏规则已改变。这就是政策市的先兆。
' {( H  v7 R- o9 {    探寻政策的底线和上限,是最近大资金最忙于做的一件事。在弄清楚政策红线后,任何胆大妄为,可能都是以卵击石。
$ t; E, u$ I8 d) `  w    
9 W* D& m2 A* u; K# D. Y  o! i    中国政策市的规则,是先打招呼,然后再改变游戏规则。
. ?5 H( E5 ~$ k% @( r) h    叫你别过度投机,你把管理层当根葱。你看看招行认沽,那是自找的,主力出货的困苦,比想像中难得多。弄个义庄钾肥的苦肉戏,不过是维持市场残存的一点人气,为自己的出货保留已经不多的空间。
  O! B, q9 j' y9 Y/ _9 T5 v# z    从5月14号打招呼,到最近的政策持续推出,时间才两个月不到。没有一次政策调控会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变脸。除非有重大的金融事件出现,譬如大灾难,股市调控的节奏会持续较长时间。
$ K5 d4 |9 m; Y- D3 v' C8 H    典型的征兆是,正监会连新基金都不敢大批了。
  Y/ ?6 B  ^& |6 u) V: F5 j# D& T    用时间换空间,可能是最理想的调整方式。股市指数也不暴跌暴跌,亏钱的只是弱势群体——垃圾股。谁叫你过度投机来着,亏了你自认倒霉吧。
3 a+ [- ^9 \/ V' C5 x& B$ B/ ]# R- F    蓝筹股可是权势群体的生命线,他们一定会死守,除非大牛市预期扭转。( c# b2 z6 `2 N$ R# {, p! Y3 k
    想想,连2001年到2006牛的大熊市中,机构都9 [+ T4 s1 l0 ~6 {: E
    但是,一旦完成筹码转换,小散接手蓝筹,大牛市可能真的结束了。
. S- R& R# M9 W2 _5 B" q    
( I# ^2 d/ ]! r4 I$ q0 z' A    对市场主力而言,至少目前有两件事是确定的:
# `% S& P7 B$ X- f6 E& u    一、年内至少明年初股市将再创新高。! T0 D- Y7 M# _5 a/ ?  V
    二、创新高前一定有一波像样的调整。
3 ~4 f) a" X- [7 m6 a" f; d    不确定的是,创新高的时间,是年底还是明年。关键一点是,创新高的点位,是从3600点起跳,还是从3000点或者2800点。9 Z: m  h/ T% |8 l; p+ s$ b  e
    而更为重要的是,拉动指数创新高的股票,是现在的工行、中行,还是未来的中移动,中石油、联想、华润或者中国电信?
$ C: Z, D7 W0 H% d0 E    也许股市真的创新高,可是,很可能与你的股票无关。你的股票也许在股市涨至5000点甚至6000点时,只是个旁观者。7 b/ Y9 ^6 s9 Z' f/ v) d
    也许垃圾股真的能涨,可是,那是像今年的香港题材股行情一样,质本洁来还洁去,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E$ U0 T2 `! T- y
    所以,由于ZF手上的牌太多,以至无法对后市做出准确判断。最好的办法,是顺势而为。
5 b( a4 ]" K! ]/ r0 F    对了,坚持;错了,认错。在市场面前。大家永远是个小学生。
7 \5 F! ^" T6 R1 m    最终决定命运的,不在于你是错是对,关键是你对的时候赚了多少,错的时候亏了多少。6 Z6 P- _# [2 p: y6 A* x
    连利文摩尔、艾略特、索罗斯、罗伯逊、格拉汉,这些人都曾在市场面前认错。1 n) d$ t# l) K6 h! h9 ]& ^: U
    即使是政策制定者凯恩斯都数度破产,你我算个啥?
$ w/ m+ t6 E8 K! {    ) ?/ S, h, K: _! c
    思考主力会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仓位调整。应该是最重要的一件事。
7 c% G7 N2 j6 G    撤退,以什么样的方式,撤离哪些山头?又会将红旗插上哪些高地?
# x8 d7 `0 }" y8 @7 x  |    剔换哪些仓位迎接中移动?现在权重股的估值高了吗?二三线的重仓股估值高了吗?
+ ^0 n. @' e; @  y1 ?+ p    未来新的股票增量总值可能超过现在的存量,这对市场影响有多大?
8 c4 S2 T/ ]6 s    在今年的龙头股券商和地产之后,下一波的龙头还是他们吗?银行股有能力再做一波大行情吗?
" W5 @  q# x6 }! p& L& d    筹码的转换过程,就是财富的重新分配过程。
! ]( S6 d' D/ `# e3 ~$ a2 F    新政策如备兑权证一旦推出,股指期货一旦推出,融资融券一旦推出,权重股将占据市场的大部分成交量。正如香港和海外一样。
' \' G# C; s. z; H$ h5 e! u" B    小资金可以天天进出,大主力会怎样对待?
, Z1 S2 g0 V5 h( Z$ n  O( P1 |    未来的投资文化可能与现在完全不一样。
+ v6 p6 \6 G; p( y% F: C8 c! G8 W# w    试图预测短期大盘虽然是最没有意义的经济损耗,但是,本身并没有错,关键是预测错了,你怎样应对。
& \9 ?6 z5 h8 s, r    8 l' Y' {! ^9 D5 ^. P' z8 ^
    人们不应该先制定计划,然后让形势适应计划。而应该让计划适应当前的形势。我认为胜败取决于最高指挥部是否拥有这种能力。- l4 C) h% Y" w% ^" P
    这话是巴顿将军,这位指挥诺曼底登陆的统帅所言。7 c& r# [# u1 s& v6 u
    毫无疑问,每个市场的参与者都有自己的主见,但是,关键是形势比人强。4 K9 i& X; C8 q  n- I3 C
    如果将股市比作战场,参战者应该是所有的市场参与者。和国外大不同的是,ZF同时扮演了作战主力军和调停人的角色。# o+ ^( k* a+ A, Q. Y# T
    本轮行情的主力,也就是正面作战的部队,应该是基金。这是阳光下的战场,每一次阵地战或者侧翼战,都有清楚的痕迹。6 a% K, C$ [# Q6 i0 w
  
. f- N: v* M2 p  下一波主力拉动大盘的龙头,肯定不会是目前的基金重仓股。! j: }8 u! b# X' n* u% `7 d" W
    茅台,苏宁,这些最多获利近10倍,且没有外延式增长的股票,是基金借机出货的最好时机。9 m9 D6 D) K6 Q; n% z
    龙头股肯定不是来自于自身业绩的增长。小公司业绩可能增个几倍,但是,如果大象也这样,那肯定是经济或者产业增长出了问题,过热的大棒一定会把企业砸晕了。0 o8 k5 P' X9 S2 t2 m! X
    如果理性地估值,未来的龙头来自于央企整合。这是产生数百亿近千亿市值的板块,也符合国家借资本市场做出国际级别大企业的战略,这也是中国未来能够抵抗金融危机的必然布局。资产注入,整体上市,是目前股市存量的机会。
8 d3 r1 }0 J- A% R    更大的增量机会,源自于红筹的回归。由于筹码的成本相近,大家向上的做多动力是一致的。
- @, x* S+ d# {; }) v, S: h    大资金肯定在等待这一天的来临。目前,所有的策略似乎都在寻找这两个最后的牛市盛宴。. B+ k. S- z* |1 s, [
    & R; f" E) ^# m9 a- T" g
    绝大多数基金重仓股,都完成或者接近完成了牛市价值区域的主升浪。所谓的价值投资,就像做多平何者,难道香港的平安保险是虚幻得可以假装它不存在吗?& x) d0 L, b" c
    但是,以后的上涨,来自于基金的幻觉。就像美国70年代的漂亮50。
" L+ F" c& r7 P2 d# V- {; Q    最后一波,肯定是对市场情绪的估值。目前尚未得出结论的是,政策对这波情绪性行情的制约程度到底有多大,这也是主力不敢轻动的关键。/ M+ t, `1 M/ u0 A: O! R
    由于基金可用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权重股策略,由于权重股流通盘太轻,基金完全可能向做多权重股再往下做空,然后等待红筹股回归。这是利润最大化的作战方式,气势最雄伟,最诱惑人,但也最伤人。& F" `8 a4 ?4 }% U7 X
    但是,也可能是横盘等待。对政策顶恐慌,令茅台们可能又要横行数月。: _( f. ]2 o' z+ y) l6 s, M
    基金重仓股不深跌,指数跌幅不深,时间换空间可能是最后的抉择。4 p4 s% B' s% Z* }% g. d' R. x" [; y
    不过,任何过度悲观和过度乐观可能都是错的。
1 x% G' X9 R0 K8 g+ R    往四周看,全球股市都在创新高。
; Q* P0 F- J" g3 N4 c# v0 F    往上看,4300点的政策顶真有点吓人。资金的龙头,甚至上市公司利润的龙头都是被别人拧着。: U$ @( ?( B- G- R) C# M
    往下看,1000点的低位真有点像深渊。仿佛随时都能将人吞噬。( T: M4 ?1 X- c) y1 j- T6 _# }
    往前方看,红筹央企们正准备上市,从来只见新人笑,有谁知道旧人哭。
. r" m& o( M- w( l    往后方看,很多兄弟已倒在牛市的沙滩上,属于他们的时代浪潮,似乎一去不复返了。
" W+ n8 v: a( }6 z! s7 m    在股市中,每个人也许只是一粒尘埃,谁知道哪一阵风过后,哪一个支点在哪?& N8 }8 n$ }, g
    价值投资者可能早早就找到了落脚点,只是大多数人仍在风中。/ l* q$ ^! L" b) x# Z
    0 N. t3 b' a6 ~9 a. w: o: B% m
    目前,价值投资者言必谈巴菲特,并且将他与苏宁、茅台挂上勾。
2 T, S2 d: i8 V/ Y" N; C    巴菲特的精髓是什么?
8 \0 }/ L& p1 c8 h    简单地盾,是买进持有。行业最好的股票,最可能低的价格和最可能长的持有时间。2 J7 d, C5 P; k
    可是,这只是表面功夫。; `' ?- b5 j! ~8 x* p3 d5 e/ z
    巴菲特是华尔街的另类,也就是说,他与股市投资者完全不是一回事。! }- Y' ?% S( Q: Q6 ^8 D2 H6 B
    巴菲特更多更好的是企业的管理者,尽管他不直接经营企业,但是,首先,他的选择企业风格,决定他不用直接经营。其次,即使选择错误,他有有能力,有办法让企业重新回到正轨。; {. `6 R3 T) f  w" }- C' y. d/ N
    可口可乐,本来是一家他不用操心太多的企业,但是,可口可乐一旦想像百事一样多元化,巴菲特绝对不允许。所罗门一度快要破产,最终巴菲特亲自任总裁,将问题解决,投资重新赚钱。6 \- {( Q- s* i, Z6 f# ?
    巴菲特本向具有极强的企业经营能力和产业判断能力,对宏观面的把握更是超强。8 z5 A) i7 n. T
    更进一步说,巴菲特是企业利润的创造者,而不仅仅是企业价值的追随者。这和华尔街基金经理不一样,和林奇也不一样。
" q1 r7 d- z& [3 z* O0 O    巴菲特的风格,决定了所投资企业的风格。普通的基金经理,没有办法改变企业的命运,但是,巴菲特在很大程度上有这个能力。
: B/ }4 c6 z% X- E: @. R' h    正如苏宁一旦出事,基金经理只有恐慌。说像当年从伊利中逃离一样。谁能出手为企业带来生机?谁能阻止企业的胡乱行为?4 {  v4 t" B9 H# e6 _
    在中国学习巴菲特,理念可以,但要践行要参与企业管理的层次,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b) S2 J; ]! q* ^' H; w
    一是基金经理本身没有这种能力,也没有这种精力。二是,企业仍是强势,资本还是弱势者。
# d; [3 w8 {% `    巴菲特可是一家家企业的董事,你是啥?
1 K+ [, C; ]# V    
+ T! W  C9 {4 e/ `- p    最终让你赚钱的,一是判断趋势的能力,二是纠错的能力。
1 W3 R3 E$ m8 L    巴菲特判断的是长期趋势,所以会在2003年非典时买进中石油。在最悲观的时候,资产可能还会低估,但是,和长期的均值相比,回报肯定更大。4 |: Q, f0 n7 C% ~* X3 T- i
    绝对大多数投资者都是判断中短期趋势,所以,市场成交量会这么大。目前,市场很多个股的趋势和指数的趋势出现明显的背离。3 m9 W' |  m/ t+ S* `, q
    这是一个暂时的波动还是永久的分叉口,应该是需要判断的。市场的情绪目前因此显得极为混乱。
8 H5 T* x3 E  n+ D+ C3 S    手中股票价格被腰斩后,部分投资者对亏钱的恐惧,导致了蛇蛟效应在牛市中放大。这种效应会蔓延至蓝筹股吗?即使真的咬上,政策的创口贴会不会为其止血?. H5 U1 w( |4 D# q( |
    这是变数。比如突然批准发行新基金,放行股指期货?0 S  w+ {; {6 d) l$ [
    : Y5 @% g3 v/ Y; D  m+ |4 u
    目前,最理想的方式,是蓝筹股最后的假摔,完成向3400点的突破。但是,时间的在调整行情的尾段。; g8 q2 C' {0 n2 M9 o6 L2 S
    近期的走势,应该是抵抗型下跌,甚至不排除做出三头四头等更为复杂的形态。
. ^+ w% n) t+ Y. F$ f6 P3 O    虽然个股的熊市已出现,但是,在对指数在半年内仍将创新高这一判断未改变的情况下,远离市场,虽然可能是一种安全的方式,但是,也可能错过最后牛市狂舞台时的利润。- ?" H, y( p3 |- P3 x
    想想看,当年日本的股市市值是全球的4成多。全球10家大银行有7家来自日本。这是最后的疯狂。如果泡沫按其自身的运行方式,结果一定是这样。
4 @6 h9 W4 H+ D  d" ?* X    只是政策面带来的更多的变数。
; Y6 J. G, t2 {/ K0 p    : _( M. C; z$ k5 @
    在任何一个超级牛市中,起跳前的俯冲,通常都是惊人的。
1 r) c9 T3 ~8 `4 m8 i! w4 \, p    从5月29日4335点以来的调整,是对998点以来的修正。由于股改还有每股送3股的收益,实际投资者的平均收益近4倍。6 G% t$ k  a, C  Z. M0 T
    乍一看这是惊人的数据。但是,如果从2001年2245点来算,投资者6年来赚得并不多。而深成指最高涨至14576点,较2005年6月的2590点涨幅的确有点大,可是,早在1997年5月,它已达到过6103点。
/ ^1 G1 R& }' |. P; q    咱老百姓其实在股市上并没有赚过很多钱。
; @1 a, e5 t3 u+ z: a% j    日本当年的股市泡沫的高峰,是国民的集体暴富。当时,日本的口号是“一亿中流”。即在2亿人口中,有一亿是中产阶级。当时,日本的国民工资水平已超过了美国。全球的奢侈品市场都因为日本人的暴富而价格飙升。
6 B5 m4 z  u" e; t4 g    可是,咱中国人还在为猪肉涨价而愁。/ m1 z5 V% P2 A
    中国猪肉贵了吗,真的是不贵,是咱们的收入太低。而养猪的收入更低。  p. q1 }' w: M
    日本、美国等诸多国家都曾经历股市的暴涨和暴跌,但是,国际级企业一定在暴涨时形成,即使股市暴跌,他们的技术还在,市场还在。股市的暴跌让丰田、三星、通用、长江实业这些企业垮了吧?在金融风暴中倒闭的只是金融企业,制造业通常是受益者。在牛市中卖出股权,在熊市中买回股权。% C7 j% g! x3 {! J# V! x) L& u
    可是,咱们缓慢的融资进程,不仅导致流通股本小,股市投机气氛重,而且还阻碍了企业的繁荣,阻碍了股市的长远走牛。阻碍了咱们从股市中分红。
/ s% P- G: }9 h4 ]1 a    将中国电信、中石油、中海油这些企业赶到海外上市的,难道是中小散户?还不是一帮家伙为了手中的筹码不迅速贬值,牺牲了大多数人的利益。1 s7 d- c( t! Y; O, v6 f" m' s
    现在回头看,在将大企业弄回市场之时,竟然最先的政策是调高印花税,而不是让红筹回归,这种市场一热就加税,给那帮家伙太强的警示,散户则成了牛市中的受害最关键的是,资本的效率。
. h8 [  c, {0 J: C1 c    无效率的资本市场,这在2005年前一直都是。好企业环企业都不能融资,大家一起沉沦。, }( |! Z& A) [  u$ Q% o$ Y
    今年上半年的垃圾股暴涨行情,实际上早就应该制止,这种行情本质上是资本的浪费,只是消息操纵者和庄家的私下分红,老百姓很难从中赚钱,国家也很很因此强大。" q1 O' W4 L! a1 _# X1 H
    一个好的投资文化,才有好的股市,才有好的国民致富源泉。
' D9 K, z& J7 C7 i$ O    从5月30日以来的股市下跌,被很多人认为是牛市的中期调整,更悲观者认为是牛市结束。这简直是低估了中国人的智慧,也低估了咱渴望致富的胆识。
* t7 z4 S  z' z& O8 ~0 s. L    在目前熊市思维蔓延的状况下,我们知道,即使地产业最大的万科,市值才1300亿。即使是中国最好的主题公园华侨城,市值才500亿。即使是中国最好的牛退役企业伊利,市值才200亿不到。在日本一度在全世界10大银行里有7家之时,咱们难道不会有世界最好的公司??这些好公司做大做强,成为咱们的摇钱树,难道不应该?" K+ V/ N0 U( @
    
. F$ z4 w5 |8 V    用最上纲上线的话来说,
" x; r  @: ^% p9 I    买进好的公司,等它成为伟大中国的基石。这是对自己一辈子负责任的态度,也是报国的种方式。% l  m) H2 l- H
    另附诗一首,希望大家明白牛市的调整,明白调整的方式。等待。用能复制的赚钱方式,面对未来。! S& p3 h" U7 b3 f
  
& s2 r  i# A4 f; t1 {& v  判断准确一两次大盘短期的涨跌,最终成为大富翁的,想来没有几个。- j1 a, o1 i* r# E$ E+ q5 x  ]
    试图依靠预测短期大盘走势,并试图从中赚取大钱的,最后大多以大失败告终。
' v! Y) ?* y7 O8 k+ ]2 ]( h7 G    在目前的股市,对大盘的判断,基本上成为猜测管理层脸色的游戏。. Z2 p- h% H2 Y; w
    最典型的是,一旦管理层放行10只基金发行,股指又会健步如飞。
9 r# i5 T5 @8 @. D; `, x! l    你能预测准什么时候放行吗?1 D6 N4 j) h9 k$ d/ |6 b
    连索罗斯、巴菲特、利文摩尔都未能成功逃顶,你能行吗?
" d! P; f1 |- o% R% F8 L    对大资金来说,即使是一个40亿的基金,他的逃顶也不过是从持仓9成变成持仓5成。( d$ ^1 i+ F& v% d* c
    投资最根本的还是在于巨人为伍。而不是判断大盘。如果是趋势投机者,做短线只不过术,只不过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短期收益。1 h) i6 b2 w* @
    刘元生在万科上赚了约16亿,这可能是中国个人投资者的最高境界。尽管大盘17年严寒有过太多风雨。
* c, ~$ e! H/ W  G$ p; m0 T' v  
" [! L1 l1 }) j6 o% R    在市场的赚大钱的主要流派,简单分有几下几种。- V7 ^3 E- `; x' Y7 c. C3 T
    一是巴菲特的价值投资。长线持股,不试图逃脱短期的波动。当然,在大萧条来临前,一定要走。但是,至少普通的二三年熊市不用逃。虽然巴老对近几年美国股市并不乐观,手上现金越来越多,这并不阻碍他继续赚钱。
& \& _& M! w% i3 d) |5 h% x7 _    巴的赚钱方式,说白了是用尽量少的钱,去赚取尽量多的钱,赌的是时间。
  x$ `0 D( }8 W7 W' t0 `    二是索罗斯的短线投机。在牛熊转换时最为激烈,赚钱自然最丰。 索不仅是想逃顶,还要做多空转换时赚钱,这是针尖上的芭蕾。有几个人能玩?( |( o9 s* x( Y  O- D
    但是,在1987年对日本股市的做空,在1998年对香港股市的做空,在1999年做空网络股,结果都证明是错的。
) o$ {" {; C" q5 t$ Z+ u  S% R    尽管是错的,索罗斯并未倒下,原因是他在损失出现重大错误时,在最快的三分钟内平仓,比别人先一步止损。6 H* }6 U( M( w2 L5 N
    索罗斯的策略是用尽可能多的钱,赚取尽可能多的利润。赌的是时点。
2 c7 [5 E+ I0 c7 A' O9 x7 i    三是时而价值时而投机者。2 S& F% b7 Y7 \# e; K# j
    在价值股走强时赚取最大的利润,在投机盛行时也能赚大钱。基金经理通常是这样做的。但是,通常会因为踩错了节奏,而左右被人刮耳光。2 X5 j( M. x! E' M& Q
    
9 z6 J0 y, z% m. r2 k    我们思考机构的布局,更多的是为了判断主力的动向。大盘可能涨,也可能跌,因为现在是政策市,索罗斯所说的测不准,在现在最为管用。
- l9 \0 ~7 X1 @, d% i7 a3 K    当一个市场游戏规则随时可能改变时,试图再预测,到底有多难,你看一下信真期货的操盘成绩就知道了。
/ [; b. [+ c% D; U2 ^  
" n8 }- a: z9 C. u, @    判断一个市场的均值,并不需要多少智慧。系统的统计数据会给你答案。
5 d8 @# f: g6 r: p3 i0 Z' H* t, R    判断一个市场是否有泡沫,只需要市场常识。. M1 g+ |( \  ]5 h3 J" s
    但是,判断泡沫何时破灭,以哪种方式泡沫,破灭的主体是谁,泡沫破灭的受益者是谁?
0 l% [+ S% F& L% Q+ O0 r    这才是最要关键的。! q( F! l5 v" R
    而更为关键的是,判断错误时,你的撤退路线是什么?你的降落伞在哪?3 E* v+ n3 a0 I8 k3 J! O- F6 n4 r
    沪深指数30倍就要变成牛转熊吗?大熊市已来了吗?大熊市会是一年,二年,还是像日本一样的17年?有答案吗?/ ], {2 x) Y$ `( X& Q
    在很多股票跌幅四五成时,用大熊市来恐吓小股民,让他们割肉离场?真的有道理吗?& j8 C1 Q! h  I# ?, `& ?
    以前支持大牛市的大背景——人民币升值、经济持续增长、外贸顺差、劳动生产力提升、央企整合、资产注入、各级国资部门用市值考核上市公司……全部都没有了吗?# Y6 m2 A! g7 ~. F0 l/ e
    是绩差股高估,还是所有股票都高估?
+ D  }! }0 A9 p3 b3 x/ l    逃脱者可获生存,并不是告诉大家全部斩仓离场。而是如何从被动的局面出走出来。5 Y- j, F- G+ v6 @* ]. S& j
    赢利成为一种能力,而不是运气。
" V% f' v8 l! D- E% Y$ A  4 }4 G$ X1 F' q" X. {
    至尊宝跑到悬崖边,放一只鞋子在那里,在人前假装跳崖,不想脚一滑演变成了真跳万丈悬崖。
6 B/ H; T4 a# w- n8 a0 `0 e    与此同时,三个官兵正要对三个强盗行刑,官兵举刀说:早知道不要当强盗。强盗菩提说:早知道也当兵。话音一落,跳崖的至尊宝从天而降,正好砸在三个官兵身上,三个官兵的刀捅进了自己的身体,他们临死前说:早知道不当兵。" [2 V' R0 X' l2 `2 D
    人生时常就象这个情节,没有前一步的“早知道”,只有下下步的“不可知”。4 v: I9 g- V" R% Q0 L2 L
    股市亦如是。昨天还是最恐慌的发行特别国债,现在,CZB和解释是,财政发债购汇仅相当于用特别国债替换部分央行票据,并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不是针对股票市场的紧缩措施,不直接影响证券市场中的存量资金。
2 }0 |. o! ~  J    这是政策的原定方案,还是测试市场反映后的修改方案,可能只有决定者知道。! b$ M9 a" u2 M2 Y$ L& }7 E# B
    现在,大盘的风险是一切都不可测,个股的风险,可测度要低很多。对一些仍可能有外延式增长,或者基本面拐点的股票,只会买贵,不会买错。( S$ C3 R; m  Z* o
    2000年以后,美国有一批股票在网络股泡沫破灭后蒸发。这种厄运会不会是在2007年至2008年到来,还是二年,还是五年后,相信没有人有答案。
) W& A/ v7 P. n" [- C    但是,至少二三年内,中国经济还没有到大萧条的程度,毕竟,咱们的人民币还没有自由兑换。
/ _9 Z/ ~( o3 O$ ], l5 U* Q    4 @& l$ H# |- ~) a' t5 ?- b
    怯怯地揣测一下政策调控股市的意图和效果——
/ n& N. w% C( w    遏制股市过度投机,管理层一再提到的标准为两个:
# r+ ?9 W- s. U1 C" d' a    一是成交量过大,个股换手率太高。可是,昨日两市成交才1100多亿,回到了今年初的水平。
  ?  J8 A2 O0 R8 K! ?, ?# {    二、绩差股市盈率太高,投机过度。可是,虽说部分绩差股市盈率仍不低。可是,毕竟人家股价都腰斩了。就算是割肉,也得歇一段时间再割吧。真的要逼庄家逼到没有任何退路吗?不符合一贯的监管风格。
$ w; m  P2 ]; ~4 x$ V- w    如果这两个标准都暂时到位了,是不是让股市走自己的路?该疯狂的继续疯狂,该沉沦的继续沉沦?' ^; w/ P1 ~" N% K& v" O5 X
    至少,政策面释放暖意。好比CZB大张旗鼓地澄清,是不是第一招?* m4 @! I& P* I: W8 G/ f
  
2 N/ Z+ `6 V* R+ i' N$ n    中国股市会出现一分钱的股票,一定会的。但是,前提是壳资源为零,地方政绩工程为零,新股发行注册制,以及操纵股市罪要辩方举证自己无罪。( m, P$ J- s9 H! F! ?+ m
    现在到了绩差股跌至一分钱的时候了吗?对空头来说,一定是盼望的。
! |0 u7 D1 d" r! Y5 c: B; c8 Y- l    如果真的跌到一分钱,前提有两个:  i) I8 U" f. Z4 I3 K7 B
   一,中国股市出现大sold out,经济大萧条。* p3 U, R# z9 l( q( y$ e# @. i; b- @
    二、股市发行发不出去。
- s, ?' y. \9 A3 c9 r: H  k- {    现在到了这么悲观的时候吗?现在最起码是管理层人为地挤泡沫。应该还是在人造熊市阶段。9 T7 l1 w* W8 Q( @
    也许人造地会变成真的熊市,前提是管理层决定在中美金融战中决定牺牲股市,决定中国不再通过融资来化解社会风险,提高资产效率。7 a3 ]- H) O! i# z0 l; n
    已经到了这一步吗?
1 ~5 G4 ]7 S$ v* h5 E/ R4 v! l    所有的政策市都有底限,连1996年底,那时股市还未获正名,股市都有跌的底线,还在没有了吗?
: @. ]" Q! ^) M" x4 z! \6 z    对那些手中股票被腰斩的投资者,建议他们将股票换成蓝筹股或者斩仓,这话稍有良知的都说不出口。难道这引起股票真的不会再有反弹吗,即使是短暂的?
  O1 B! k- E# E    对集体投资理念错误的惩罚,是不是到了资本消灭的境地?
6 N3 W: Z+ I" t( D  _0 D  6 e- B! ]) q( D" `7 x
    翻开两市跌幅榜,最该沉沦的,也是散户手中最多的股票——ST股不少竟在涨幅榜前列。而跌得最凶的是所谓蓝筹股。
% L# A0 Z: @4 N9 H" T; i: ~& D    腐朽的终将重放异彩,绚烂者终将腐朽。格拉汉的话,似乎在警告什么。4 }& G1 ~! K4 N5 _. \
    一波调整见底的标志是什么?
* A& K& Q7 q& [4 v# {    通常的观点为是权重股补跌。$ _# l" v# ^# f7 W# [
    今天开始补跌了,而且是恐慌性的大跌。
3 T; l. J, e+ I$ a    见底了吗?仔细;观察,等待,信号。
$ w# H1 ?( B* g  T9 Y$ l  " f; Z+ M7 y. J
  对于大盘的运行趋势,目前大致有四种,在哪种趋势上下注,决定你的收益。' ^( F( J1 M- q: j$ p$ P( N0 m
    一是收敛形三角整理。大盘会在4335点和3404点间震荡,上不破顶,下不破底,而且,底部在逐步提高。不暴涨不暴跌,符合管理层的监管思路。这是牛市调整中最强的格局,反映蓝筹股很抗跌。0 U5 u; W2 A" _, @3 r% V9 K
    二是箱体震荡。在4335点和3404点震荡,可能破顶,也可能破底。震荡呈现的是无规则的震荡。这反映在政策面干预下的时出利好时出利空的过度反应情绪。这是牛市调整中次强的格局,反映蓝筹股会补跌,但是,跌不深。
, _  b: E8 i' I! }    三是双头见顶形态。以4335点减去3404点为量度跌幅,以3404点为中轴,低点为2500点,这是对998点以来的大修正,但是,牛市仍可能延续,在明年中创出新高。这是牛市中的危险格局,蓝筹股崩溃,市场重新震荡全靠政策输血。6 H; r0 f9 V0 l7 R$ B
    四是4335点是两三年内的高点。如果这一观点确立,投资者惟一的选择是离场。而且,几年内别回头。这种格局的出现,是全球股市出现大股灾,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大幅下滑,人民币升值被逆转。4 T; I$ O1 m: b8 Q) ]# N+ N, J
    市场什么情况都没有可能发生,但是,哪种情况概率最大,便是考验你下注的能力和眼光。
6 {9 C. y) B' I# r% g  2 [" I' ^7 K; H% F1 L' A4 g% K
    在股市里赚钱,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自己聪明自己赚。一种自己笨让别人帮你赚。
% H4 M1 O6 \! @$ O& E% m- L0 r    承认自己笨,赚钱有两种方式,一是让别人帮你操作。买进基金或者委托理财。一是跟着别人走。( `' P4 `- g) N& a( b
    如果觉得自己聪明,你可以自己操作。但是,有两点要记住:# e$ T* M* p& p( |" E" X5 N
    一、没有一个人能永远战胜市场。还是老话,你最后是不是赢家,在于你赚钱的时候下了多大注,亏钱时又下了多大注。更直接地说,就是你下最大注的那一把,你赢了没有。% C. c5 m- w6 S  e1 h/ d1 P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把把正确,就像林园一样。这是不可能的。那是典型的大话。如果中国经济出现像1929年那样的大熊市,市场上将没有赢家。中国 2001年至今的熊市之所以有赢家,是因为经济没有出现问题,企业的利润在?别人的意见,有时候是条捷径,但是,最终选择哪种意见,也就是怎样站队,觉得你的成功。同样,即使站队正确,也要有耐心,好要有幸运。要知道,红军过草地也曾经很曲折 ,也淘汰了很多人。可是,如果站错了队,一定是会被淘汰的。$ Z" V3 n0 v# n' n6 W
    投资从来是人世间最难的事,否则不会是一人赚钱,二人打平,七人亏损。
. H  a9 V" n( x: E; T( p" u    无论是哪一种方式,都是你自己的决策,同时意味着放弃。+ q% _2 ?( Z/ d
    
+ ~+ s1 j. i  `5 k( [' [8 B    现在是不是下大赌注的时候,跌到3400点的时候是不是?跌到3000点呢?! l6 d# x" ^- g2 c
    不同的投资流派有不同的解释。从目前的股市来看,宏观调控的方式,可能是决定股市最关键的因素。9 |" V" V! |2 H. J: q! [
    日本当年的大藏省因为对股市的调控太过容易得手,导致金融败战。1 n1 v' R" R+ [4 l% A
    好像是1987年,日本电报电话公司以200倍的市盈率发行。结果,后来市盈率还翻番。而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当时的市盈率才20倍。
# O) v. p2 ]+ z* b    如果以泡沫而言,中国股市远未到日本股市那样恐慌的程度,但是,国家已提前出手,解决泡沫问题。# g9 I# @! E3 J
    所以,从中长期来看,赚钱真的是很困难。像年初这样的乱涨乱赚情况不可能再有。我最担心的是,国家准备牺牲股市,从而在中美国金融战中委屈惨胜。
, i& [7 I7 p% q, p" @9 X9 J    但是,从指数来看,创新高是必然的。因为有了泡沫的提前挤压,这为中移动、中石油的起舞创造了条件。
" Q  A6 B* @; S/ @% W8 j% k    从更大的博弈视野来看,海外热钱是不会让深沪股市在4335点止步。否则,他们无利可图,他们的布局远远未到完成的地步。
6 y- p& [: w6 f" @    苏联的失败,败在内部人的利益分配出了大问题。鸡蛋总是有了缝隙才会发臭。日本一样。金融集团的贪婪,导致国民一样亢奋。1 e$ p; e2 X) I- b( `
    从998点到4335点这一波,更多的是股市回归正常的一步,是国家财富在国内分配的一步。但是,要往上走,是不是国家财富在全世界范围内分配的过程?  L  P/ @9 _- {% z5 z
    国家与海外热钱的博弈,到底是怎样的结果?外汇公司只是参与博弈的重要一步。但是,肯定不是最后一步。这种博弈通常是惨烈的。英镑、日元、卢布危机,都是这种博弈的结果,最后总是小部分人利益。, w" ~" l5 p  Y
    最好的办法,是让越来越多的企业上市,尽快套现,即使游资最后退出,国家还是分一杯羹。印花税、国有股减持,红筹回归,都是如此。) y9 k8 k7 X' A+ _
    如果这是正确的话,未来的行情,可能是国家分红的行情,对资金的运作影响极大。政策面是不是决定这样做?如果是,未来最可能产生利润的板块已明确。
- m  m- U% {" J& Y  4 ~& n8 B. b9 U, a
    如果说深沪股市的4335点相当于日本的39000点,前提是人民币将以极快的速度升值。, |) l% l# k& U+ N( Q) h
    日本在3900点时,股票市值4万亿美元,接近当时全球资本市场总市值的45%,是美国股市的1.5倍。3 Q; G  c! a9 \, L
    由于日本企业普遍交叉持股带来的乘数效应,企业利润极佳,但是,市盈率仍超过60倍。& z+ Z* R: `+ p, A8 p
    当时,日本电话电报公司的市值超过了美国电报电话公司、通用电气、通用汽车和IBM的总和。2 k! L( d2 j0 g! O$ A* y$ Z
    在日本第一劝业银行市盈率56倍时,花旗银行才5.6倍。
7 h2 s) c5 l" s6 o. c4 H4 Y    换言之,如果当时日本ZF举国之地,成立外汇公司,收购美国道指300公司的股权,国财,即使股市怎样跌,都坚持不卖,(原因是相信美国,1百年来相信美国是成功的大概率事件),现在,日本人即使股市再跌,国家也很富。
+ D" B" u1 L# A2 F  J    当国家外汇公司收购黑石时,为什么美国人反对?怕的就是这点。
, s7 ?# m& |# c  
# E/ @3 s2 a5 l    深沪股市的泡沫远未大到日后会有17年熊市的地步。中国经济的实力,以在2003年的平价购买力算已是世界.第二。但是,目前,中国股票市值仍很小,空间很大。虽然很多股票仍然价值高估。8 k& z0 ^  Q2 D: M# X" ^# T
    / G7 w4 c2 K/ f" q
    日本17年的失落,只是世界第一滑向世界第二的失落。日本如果没有当年的海外收购的对冲,而是将钱全部砸在国内,后果是什么?
) b% s7 i5 i& {1 C' a( ?    日本企业的对外收购,是源于企业的本能。当你的竞争对手估值只是你的10分之一?你不会收购他吗?: g6 Y6 q; u9 B2 w6 C
    日本之所以还是世界第二,如果没有庞大的海外资产,他行吗?日本至今还是世界头号债权国。2亿人凭什么做到这一点?日本的困难在于同内生产成本太高,国民太富。+ d/ t. w% u" N0 K; u2 |& e
    中国工人平均工资为日本的20分之一还不到。
1 S. ^7 c1 [& q" M; X* w! K    如果中国经济在目前的情况下就崩溃,全世界的东西将更便宜。全球经济一定玩完。
! `  b) p* E, I. Q% I; B  
3 K7 c. L# j2 \4 z! n& ?    也许一个时代真的来临。我们站在这个时候的转折点上,是不幸,也是有幸。
% R' O  T8 P) r  @2 V" z    2007年的上半年,注定是17年股市最后的大合唱。从牛市的拐点到局部熊市的来临,仿佛是一场暴风险,如此地迅速,又是如此了逆转。
' l, K. ?5 F! C* c0 n! ^    从财富的喧嚣、赚钱的亢奋、全民情绪的激情昂扬
鲜花(85) 鸡蛋(0)
发表于 2007-10-1 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鲜花(1) 鸡蛋(0)
发表于 2007-10-2 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顶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9-18 23:25 , Processed in 0.139598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