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版可谓是网络侦探,把我好多少年前的ID都挖出来了,从红袖、诗学、清莲。。。书法网,最初帖子大多有不协律,有的改改,换个网站贴出,有的不便修改(恐面目全非),也就丢下不问了,国内文学网站不那么景气,轮换玩玩后再就懒得去了,以至云版搜索出同题的多个版本,涉及到本人另外的ID,才有“翻作”之谬说。那阕《拾翠羽》我也贴到了书网,哪天云版是不是又要讨伐jlcx888有“翻月明之作”呢?当然,技术问题,但砸无妨,没有高压,拿得钻石? ) T$ @+ y% @* \* T4 u. C / m/ p' A8 l; _1 w, X t五律和七律,都要用对仗。对仗的位置,正例是在中间两联,即颔联和颈联。 . x6 B j3 N. C) L( T
& O, }: H0 T7 ~3 s# n/ w6 m' t还有一种变例,诗中虽然存在两联对仗,但不是都用在中间,而是用在首联和颈联。有的诗评家称这种形式为“偷春格”,因其把本应在颌联出现的对仗用在首联,“如梅花偷春色而先开也”。 0 Z7 J: ]" ^- {. E6 s4 W1 u + d# @8 u: f; @0 t& l作为变例,律诗的对仗也有单联的。 8 R8 I) q! r! e H, N; s
这种只有一联对仗的诗,盛唐时期比较多见。仅有的这一联对仗,一般用在颈联,颔联则不用,诗评家称这种首联、颌联都不用对仗,直到颈联才出现对仗的诗为“蜂腰体”,谓其腰细,“若已断而复续也”。
( }8 }/ Y( U E, P. c D& m! _8 s! w - `4 U" R0 D9 q: v6 U, O/ p山涧砂梨树,横枝探过溪,/ h8 j0 @7 g$ F8 [; D3 l
含烟林木远,带露蓓蕾低。* c* n; C" F( @( e! S0 b, s
只管向阳绽,何需怯棘藜,! w& T1 u; q2 j. E. a9 D
花开惊四顾,巧笑涩青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