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 i Y" d% ~9 g我比较同意乐乐的观点,也可能是乐乐家孩子和我的孩子在各自的球队里相对来说水平比其他孩子都高些的原因吧,在这一系列的讨论中和乐乐比较有共鸣。 h. Q/ r0 B8 V3 ]4 ?9 T# {, g/ p' x3 i9 U6 C: x1 D5 k# F2 P
从专业角度来说我不否定战术素养对一只球队的重要性,这是不言而喻的。缺乏战术场上只能是十个队员的简单集合,有战术贯彻才叫球队,对于冰球,足球这种团体运动项目这点至关重要。 % M% r- f2 e: t. x M9 `$ G$ w5 ]& Z0 S. t+ e但是话说白了,这里面有一个平衡的问题,有个时机的问题,另外还有一个家长心理预期的问题。# ^6 h8 C2 E+ J( _- C3 s8 J
% d; w# i# J# V9 V7 S: ?
孩子参加minor hockey的时候比赛是不计分的,真正的for fun。有一回我中间有事走开了一会儿,等回去接孩子的时候比赛接近尾声。问了一个家长比赛的情况,答曰"张三进一个,李四进两个,我家孩子进了一个,对方进球若干,我们队要赢了……" 等等等等,异常详细。换作我也会如此,第一关心自己孩子打的好不好,第二看自己球队能不能赢。至于战术也好,技术也罢,都是为上面两个中心思想而服务的。 纯粹理论性的讨论在我限定的这个框架里不太合适。 $ ?6 D1 I, Z0 a" C2 D' w2 h1 B 2 b) {. M% F9 |- x6 ^1 G0 x8 V总结一下孩子球队输球后从我个人角度观察到的输球原因吧(为什么说输球呢,可能是输球容易引发思考的原因吧)。对方有一(几)个队员很厉害,我们防不住他(们);对方整体实力比我们强;对方运气比我们好(对方守门员超猛);我方后卫失误太多...但是明显感觉对方赢在战术和配合上的比赛几乎没有。我这么说可能比较主观,但是相信有很多家长会和我有同样的发现。 1 Q/ p2 p0 m* v0 ~% S1 ^! U. Q- ? 0 V" ~4 H) u- o) c: u) t# C说到我女儿,她是那种"众乐乐"的性格。经常看到她在场上把球传给队友让队友射门,原因是她觉得那个队友还没有进过球,她想制造机会让队友开心。事实上,借调也好,到STING参加训练也好,我认为那几个教练都看好女儿的传球,这不仅仅是技术问题,也是个人性格的体现,现在拔高到战术素养似乎有点太早,呵呵。* }, f* a/ X6 s& L0 y$ O
! V) _, z, k5 y3 |上周那个进了四个球的比赛,女儿的进球都发生在上下半场的后半段,在多次尝试传球给队友后女儿失去耐心,自己开始射门得分。白大夫回帖说到必胜之后调整主力队员的理论我接受,但是我女儿的情况是第一场大胜之后第二场被派去守门,教练是什么意图不好说,但女儿心里显然是不痛快的。( z# o" L9 W w/ h0 j( w6 X3 K
4 E/ c2 { E# i6 P- V4 x
和女儿同在一起踢球的一个小姑娘的爸爸也是足球教练,有次看球的时候一起闲聊他说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都自私,他用的原话就是selfish,这在我和老外有关孩子的交流中是很罕见的,这可能是基于他执教的经历吧。看看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比赛也能了解一些。没球队员拼命喊有球队员传球,一旦拿球后就显得很独,射门的欲望非常强烈,这就是那个教练所说的selfish吧。所以在这个阶段,具体到我女儿十岁左右的情况,个人技术的提高我想应该是 最重要的,这符合这个阶段孩子的心理特点,符合球队赢球的目标,也符合坐在看台上家长的预期。 至于说战术培养,一方面我认为比重不应该这么大,另一方面我也同意乐乐说的,在整个队伍相对来说人员不是很稳定的情况下过分强调,似乎有点太早。$ d" m* q) S& w0 \( {/ D
& ~( E, K/ g3 H" L8 j6 M另外,战术的培养也应该技术先行,再好的战术技术跟不上也做不出来,女儿曾经传出过很好的球但是因为接应队友缺乏技术,一停二看三通过,好好的机会丧失,还不如当时女儿自己一个人带球来的效果好些。0 J- E$ U. q4 k ?3 J. n
9 Y0 K% l$ f/ D! Q" j
一家之言了,候教方家$ v6 c& l& I O/ V, D;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