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541)  鸡蛋( 13)
|
本帖最后由 FrankSoccer 于 2015-1-19 09:51 编辑
3 ?5 x* ? s( `0 D, G7 ]! F4 _
& ^& I! J1 y# o& U0 n5 y前些天讨论日本时,我说中国当时厉害很多。有争议。看到这个采访(中国队五届亚洲杯元老),发来分享一下:
0 |/ Q# e, r m, u" b3 s2 k+ v9 O0 |" b3 R6 k! G
1992施大爷与贾秀全的碰撞
S$ |6 l7 S4 i0 _0 O' H+ ?+ @
; J) ~" h8 y5 \$ Q, W+ b 1992年在日本举行的那届亚洲杯,是最后一次只有8支球队参加的杯赛,那一次区楚良作为傅玉斌的替补出战。那个时候的区楚良是队里的年轻球员,“自己那个时候的心态大约就和现在的刘彬彬差不多吧。”区楚良说。
2 G' f2 ^# i& u; U2 H: y$ k3 f s0 a$ \ O
当时的主力门将傅玉斌是一个个性极其鲜明的球员,多年之后区楚良现在的弟子王大雷常常被人拿出来与傅玉斌相比。“虽然技术特点不是太一样,但是大雷和傅玉斌的性格还真的挺像的。”区楚良说。1 ?! o j! R/ a! s& s
& G3 S$ l) `: T 那一年的中国队顺利打进了四强,半决赛碰的是东道主日本队。当时的中日交手与如今完全是两个劲头,彼时的日本足球刚刚开始职业化,他们的足球水平还未能与中国抗衡。“那个年代,日本足球看中国都是仰视的,他们的水平与中国足球差距还是不小的。后来这个差距被迅速磨平,现在他们看我们已经是这样了……”说到这区楚良做了一个趾高气扬的动作。
# u6 e# T) a8 ~# P& K* \7 B7 q( n. S- ]9 m. Y, x
当年的那场半决赛,因为两个有争议的判罚让中国队与胜利失之交臂,日本也由此第一次登上了亚洲之巅。而那场半决赛之前,更让人们吃惊的是队中大佬贾秀全与主教练施拉普纳之间因为技战术理念上的冲突,导致他在最关键的比赛上坐在了替补席上。当时年轻的区楚良还难以完全理解这样的冲突,但20多年之后,自己也身为教练的他对这种冲突的认识已经更加深刻。
; E$ I$ o& f6 j- T
9 Q C7 g8 d7 [0 v. B7 T+ I “那时候的中国足球其实还是挺封闭的,我们几乎与欧洲先进国家足球理念毫无接触,所以当施拉普纳完全以欧洲的模式处理球队问题时,矛盾自然就产生了。”区楚良回忆说,“施拉普纳当时对贾秀全在防守的一些站位上有不同的看法,他不是按照中国人的方式私下里进行交流,而是在全队面前直接指出了这一点。在当时的中国人看来,这样的交流其实就意味着批评。而贾秀全当时是全队的队长,又是资历最老的队员,这样的方式当时的中国球员是无法接受的,冲突就此产生。如果放到今天,这样的冲突可能就不会有了。”
+ K! R1 s( `& L% B8 m& P6 g! u3 e
如果当时亚洲最好的中后卫,J联赛明星队的成员贾秀全参加了那场与日本队的半决赛,结果会有不同吗?中国队会取代日本站在亚洲之巅吗?区楚良没有回答这样的假设,只是意味深长地说:“1992年时的日本足球,包括他们国家队、联赛和青少年的建设,就已经有了明确的思路,即使是20多年后的今天,他们的理念发生的变化也不是很大。而我们,其实一直没有找到明确的道路。”显然中日足球的差距并不只是一个亚洲杯冠军所能弥补的。* y- f2 v: E4 m5 R# T$ C2 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