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541)  鸡蛋( 13)
|
七七卢沟桥事变”。
2 F0 R6 Q2 b, o0 f+ D
5 Z# ]% V0 P4 t7 Y( N2 j* M9 }8 I( G1 D( U, d9 G1 D9 {" w
 二十九军大刀队 & A5 y3 X) B- u0 [6 i& Z
- u$ N- Z+ a6 T: p! \
0 P. ?9 Z% T) ~7 I6 m' D/ X7 K
“七七事变”之前,根据华北剑拔弩张的形势,中国守军第二十九军开始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这支训练有素、骁勇善战的军队有一个特点,就是每个兵都背一支枪,配一片大刀。中国军队使用的步枪刺刀比日军三八大盖儿的刺刀短得多,白刃战时,刺刀发挥不了作用,大刀却能显示威力,长城抗战时,二十九军的大刀队令日军魂飞魄散,青史留名。. c$ o. [( y) a
9 Z/ F, ^$ f, s, ?- Q1 h w
随着7月的临近,时局更加紧张,二十九军经常派员乔装外出侦察,带回的情报都说中日两军开战在即。从那时起,部队临界战备状态,官兵着装睡觉,枪不离身。
, u. S; ]6 Q. V4 R- \4 X3 u- f; b/ a* E" n: B
又是借助夜幕,又是制造借口,日本中国驻屯军发动了“七七卢沟桥事变”。
9 C$ L# }6 e3 @4 M- B) y& g4 ^ C L, h
* v7 J( S0 k0 @( n7 l, i9 ^9 x二十九军大刀队
: d' L+ s( ^9 b! `$ [8 G; ]
& U2 F# z/ b, }) q9 { f 二十九军将士奋起还击。以吉星文为团长的二一九团被誉为中国抗战时的“四大名团”之一,打响了全国抗战的第一枪。全团官兵英勇顽强,用鲜血和生命为全国抗战拉开了序幕。
4 G# n; l. a+ U$ F
9 s4 x6 U0 {% k “七七事变”发生后,XX中央通电全国: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中国的出路。- y- a' l9 @7 C9 t$ _$ O
$ p, @/ f G- U0 L
“卢沟桥事变”的爆发让中国人感到了亡国灭种的威胁。一向采取妥协退让政策的蒋介石终于忍无可忍,下定了抗战的决心,不再给日本和谈的余地。7月17日,蒋介石发表了著名的庐山抗战声明:“如果战端一开,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8月7日,国民政府国防联席会议做出决定: “以战争为应付日本之决心”。# n! t# {4 P/ e% x
+ f+ l2 I& X' c7 k
后来,日本国内有书籍悲哀地说:“日本从卢沟桥这里走向了战争的深渊。”! Y% a4 u+ u3 J4 D6 J& X5 Z
* i2 u8 S9 K" z" }: r1 d6 h$ n 7月28日,日军围攻二十九军司令部所在地北平南苑,副军长佟麟阁、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以身殉职,举国同声哀悼。佟将军牺牲前,其父病重,他却无暇抽身到北平城探望,只是挥泪说:“事急矣!此移孝作忠之时,吾不能将侍老父矣!”7月29日,在中国红十字会的努力下,找到了佟将军的忠骸,并运回北平城内。佟夫人及子女含悲收殓。柏林寺一位老和尚仰慕将军为国捐躯,冒险收留了将军的灵柩,直至抗战胜利。1937年7月31日,国民政府追赠佟麟阁、赵登禹陆军上将衔阶。' Y9 K, l. {" c* |! J1 ~4 C
! Q+ C0 X" L+ H' w, W1 f
7月底,浴血疆场的二十九军一部撤往涿州一带布防,北平陷落。奋力反击的二十九军三十八师也由天津撤出。至此,平津沦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