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32)  鸡蛋( 0)
|

楼主 |
发表于 2009-5-19 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熊之家 于 2009-5-19 15:54 编辑
W) w( n& d4 d2 {/ H+ V5 R, \7 }; q: s1 C" |3 g: r* y# a
求学篇 (四)2 o# W2 i7 h0 i% j# N/ {, t
U, k; p: o# l6 J, O
或许是可怜我funding拿的太少,或许是良心发现,case manager在最后时刻告诉我,可以申请funding读part time ESL。我一听有funding,刚才还像是泄了气的皮球,一下容光焕发、两眼发光。按耐住激动的心情,问:”How?” 听完case manager一番解释,原来此funding和咱朝思暮想的彼funding稍有区别,就是此part time的funding没有每个月的生活费。我一想也好,好歹不用自己付学费呀。生活费嘛,还是自己老老实实打工去挣吧。于是就报名了一月份开始的听说课程,终于实现了自己的ESL梦。感觉作为新移民,如果没进学校读LINC或ESL,就少了一段难得的经历。
* l/ H) e8 i+ @5 z( n* l
' N* z/ b- k' @% E( C5 |9 H! B* }前文说过,课堂其实就是一个小社会,个人认为此话尤适于加国。加拿大是个多文化的移民国家,不管是在路上、在商店里、在办公室、and etc.,不同肤色、种族、宗教、文化的人随处可见。而在课堂里,就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到这些人,和他们面对面亲密交流。我们班一个11个学生,竟然来自七个不同的国家:中国5人,索马里、沙特、卢旺达、黎巴嫩、俄罗斯、埃塞俄比亚各一人。老师是个老头,是来自乌克兰的第二代移民。一上起课来,八种不同的文化就开始在教室里回旋激荡。不过还好,一节课多则两小时,少则一小时,大家在一起的时间不长,又都是同学,相处还算和谐融洽。+ z, h4 J% e' G" E6 I
3 {1 c* e) m5 \+ o7 s5 Y% H( F! ^好多年没坐在课堂里认真听课了,头几节课还颇觉新鲜。这里上课比在中国要随意许多,一小时的课,老师晚到10分钟,早放10分钟,那是常有之事。老师如此,学生自然也不甘处于下风。有时老师还在讲课,就有同学不慌不忙起身离开教室。我第一次看到此景,眼镜差点大跌到地上摔得粉碎。后来见多了,就习以为常了。这些同学要么有急事,要么赶去乘公交。有些公交快线一小时一班,错过了就要等一小时。事先他们都和老师打过招呼,自然也就没有不尊敬老师之嫌。至于上课翘二郎腿、吃零食、随时向老师提问等情况,那就更不在话下了。
" u1 e' i, u3 _& @2 S' x, L5 q/ d, I" A5 D; w5 @4 `6 g
四级ESL听说课程,侧重点是听和说。听的训练除了上课听老师夸夸其谈外,还经常有一些听写和听力理解的Quiz。说,则包括课堂分组讨论,还有就是两个小组演讲(group presentation)和两个个人演讲(individual presentation)。说一直是我的弱项,即使是用中文,更别提用英文了。碰到演讲,尽管事先把要说的都详尽的写在小纸片上,演讲前几乎都能背诵了,但一上台,仍然是结结巴巴,言不尽意。
/ f8 a: c1 Q9 h& i( g- z
, L- t: W4 k# W4 D* ^小组演讲(group presentation)稍难于个人演讲(individual presentation),原因主要在于沟通。一来大家英文是第二语言,都没达到表达自如的水平;二来大家来自于不同文化,又存在个性差异。我第一次小组演讲,和沙特一哥们和俄罗斯一姐们一组。沙特那哥们口语不错,但人很固执,从来都是坚持己见。我刚开始试图说服他,发觉那是徒劳,为不破坏小组的安定团结,后来就顺其意而为之了。俄罗斯那姐们说起英语像是在说俄语,叽里呱啦很难弄清楚她到底在说啥。要说也好办,我们先定好了要讲的内容,列出大纲,然后三个人各负责一部分就OK了。可轮到谁来做PPT,他们俩就开始打太极了。我一看这不行啊,干脆我来做好了。后来发现,小组演将的PPT全是中国同学做的。轮到个人演讲每个人都要做PPT的时候,他国的同学都是简单的几张图片,远不及中国同学那样专业。
! K% j6 U! d1 c8 ^2 \
) s7 f* s" @' b x有一次上课,因为大家文化背景的不同,还发生了一件趣事。
2 C* _! z/ m3 R: ]) G( l3 U8 s+ l+ v+ _9 I& X6 @# x
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