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48)  鸡蛋( 0)
|

楼主 |
发表于 2008-7-18 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放风儿 于 2008-7-18 13:35 发表 - N& y" P- \" i) g# s
& g* P. \7 y7 s
8 z4 e* q! ^4 n
首先感谢LZ的文字,车坛需要多些这样的文章,不然就变成考驾照论坛了。9 O3 B, i6 K" P: u7 T" Q- N" g9 N# Y
" Y9 b% M, w, X* x& r- K$ b9 ^如果你用COROLLA和TAURUS相比,我认为差别还不算大(compact car 对midsize car),但如你用COROLLA和ESCALAD比就太过分了,所以我才举 ... P' |9 w2 q! g0 g. h* g- ~
. b' {/ z$ W% l1 n* I+ f# m: i, ~谢谢你的意见,我打算把文章里关于安全性的叙述修改一下。5 D1 o8 W) g+ h7 Z/ Z
1 `' z. P' h0 y) e实际上我是基本同意你的观点的。 如果说碰撞实验不具有代表意义那也就没人做更没人拿出来说了。我也承认,现代结构力学能够把十分软的材料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大幅度的提高结构强度,比如常用的纸箱就是很好的例子。但是,我觉得各个车厂在技术方面不会差距太大,而我也的确没有概念说TOYOTA在结构设计方面有特领先的绝活,倒是HONDA常常拿着ACE BODY来说事儿。实际上,我也相信,碰撞实验的实验条件代表了碰撞事故发生时的大部分或典型的可能性,所以我相信在和碰撞实验条件的实际事故当中,车的安全性能是符合实验反应的水平的,而且,大部分车辆应该都差不多,这个我的确没有异议。! K3 L8 s) Z0 j* F' v! s" q5 v( z4 S
3 S( c5 _/ z4 m8 }0 U+ h8 B2 R0 |
我只是认为实际碰撞的情形比实验条件复杂的多,碰撞实验也并不能完全反应车在各种状态下的安全性能。毕竟事故的发生过程经常是不可预见并且不可控的,所以,在很多不类似实验条件的碰撞中,能够保护乘客的还是要靠合理的车身强度和车身强度的分配。安全问题是个很复杂的问题,仅仅通过碰撞实验来认识,尽管覆盖了最大的可能性,客观的说,仍然是不全面的,比如在事故中车身受到强剪切力或者多种受力复合作用的状态,就是碰撞实验所没有覆盖的,而在实际当中的确发生了,还产生了严重的后果。从COMMON SENCE和个人心理的角度来说,我只能说我宁可选择材料厚点的,感觉结实点的,特别是选择家庭用车的时候,玩的车另说,那些车的保护目标和保护方法和普通车不一样。这就是我文章里的观点,很抱歉,我没有表述的很清楚。4 h: L, W' Q- C, W
2 X# z7 s# _$ O! N
另外,钢板的厚度就算不影响类似碰撞实验条件的事故中的保护性能,对于小的刮蹭和小的碰撞的确是息息相关,钢板厚点的,小的刮蹭和碰撞中损失会相对小些,而小的事故的放生概率,比大事故的概率高很多,我觉得这个也是钢板厚点的意义所在,毕竟这里的人工费那个贵啊。。。。是吧?* d2 N* q M5 x; u" J6 s
) y( `7 T) @2 \9 U' I3 w9 A
, i: C! x$ M4 T
如果这样说算是清楚了,我就这样改。: {( [/ x6 _9 o( N" L/ H
9 ?9 n% M* M" j b8 G2 j3 o
我得承认,这文章写的匆忙,我也不想假装专家,所以有错误和疏忽是很难避免的,文章本意是给大家一些概念,特别是在选车是要考虑哪些方面,以帮助大家在选择时做更全面的考虑。文章中认知性的结论只代表我个人的认识水平和观点,俺就不保证正确了哈。
6 y' R8 {( a9 e- V+ E
- `: ]8 B& N" E/ c希望大家各自寻找信息,以做出自己的判断。
, `0 M2 a3 h1 P9 w7 q, ]1 A
# L- `+ t5 q6 t$ Y, D( b5 |; j[ 本帖最后由 scuba1995 于 2008-7-18 15:15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