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扁舟

各位朋友,过年好!

[复制链接]
鲜花(2) 鸡蛋(0)
发表于 2008-2-12 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是啊!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有点小学生学大人的口气。听着可笑,好玩。见笑了!
& O2 b* M1 y- h7 @' w% Y9 P$ G0 p5 j& P6 b# [
所以,我才一再解释,请看话,不要看人。话和人不相符,不要往一起放。我是只可听话,不可看的人。(自己的毛病很多,但又不是在这里骗人哦!) 3 F2 ]0 f0 B' A. m- s

. W- f$ W" _% f% R; s7 f学习和探讨的是佛法,不是人。我自己把这里看成一个反刍消化的地方。所以,论理不论人,就对了。谁都不烦恼了!再次谢谢!
3 K3 Y& `7 ~+ x3 A! M" P" \- G! f/ z) \5 \/ a
[ 本帖最后由 绿菏 于 2008-2-12 14:28 编辑 ]
鲜花(5)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8-2-12 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青云街61 于 2008-2-12 04:12 发表
: p$ r. z  y# ^& ^我的确“不是学佛的”。我总觉得:对于佛我们人应该做的是“拜”“信”和“敬”等等,如果自己想成佛那唯一的途径是“修”。当然佛理是应该好好学的。
% B" v. n, Z1 Z' p7 Z我对绿荷先生说的“要修‘对一切众生’的同情心”不理解,我的 ...

2 u% ?4 m0 {) Q2 z
' U: o0 f' ?8 z+ O7 F: y( Z以“拜、敬、信”为宗教预期的人,比较容易在基督教中找到共鸣。而佛教,是以“修行”为主要内容的。对佛的“敬”是学生对老师的敬。这与基督教中对主宰的敬,求“上帝保佑”是有很大不同的。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2-13 0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要说一句“抱歉”

看了绿荷对我说话的第一份贴子,有一种被嘲讽的感觉。就说那个标题吧:“哈哈!恕我直言,你不是学佛的吧!”。我诚然不是“学佛的”,但有什么可“哈哈!”的呢?所以,我说了“先生”,“免费赐教”等等带有嘲讽意味的话。“请君入瓮”,也想让嘲讽者尝尝被嘲讽的滋味。这足见我还是个俗人,也许因此又拉大了与佛的距离也说不定。得不偿失啊!
3 K8 j6 S3 h0 m5 e$ \; n  b1 }我的“思想来源”,我想大概主要的是常识和逻辑,以我对佛理极粗浅的了解,不敢说是来源于佛理。但我觉得,常识和逻辑并非不重要,它是探讨一切问题的基础。话说到这里,也请恕我直言,我觉得在绿荷的贴子里,与常识相悖,不合逻辑之处是比较多的。随便举两个例子吧,“就象母奶有营养,有经验的人告诉你了,你不明白,非要问个明白,何不亲自尝尝呢?”,我想:人到了能听懂有没有营养的年龄再去尝母奶,那实在是“为时晚矣”了,再者说,即使尝也只能尝出味道而营养是尝不出来的。毛泽东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去尝一尝”,没说“要想知道梨子的营养。。。。。。”,再举一个吧,“。。。而是一个哇哇乱叫的佛法学前班小学生而已”,到底是在学前班呢还是已经上了小学了呢?3 I0 l9 l/ _3 D9 ?; f% L/ s
我觉得,我决不是在这里玩弄文字游戏,也不是在吹毛求疵。还是那句话:常识和逻辑并非不重要,它是探讨一切问题的基础。如果我们不重视常识和逻辑----基础,而把精力完全用在佛理----高层次上,也许会事倍功半啊!  q3 B  r% c1 }+ H& }
看了绿荷最近的帖子,感觉好多了。我想:只有彼此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心平气和地探讨问题,才能真正收到最好的效果,我们的觉悟才能因此而提高,也许,我们还能成为同志,成为彼此切磋的朋友(如果你不嫌弃的话), ]3 P2 u$ }4 v; X
我对我曾经说过的一些有嘲讽意味的话,真诚的说一句“抱歉”,希望绿荷海涵。
鲜花(2) 鸡蛋(0)
发表于 2008-2-13 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谢谢!

老杨团队 追求完美
哪里,哪里!知道是我说话不慎。我这人有点嘻嘻哈哈的,有时开玩笑不看场合。容易引起误会。以后用词谨慎小心点。说实话,心里时常感觉很惭愧,尤其有时有点夸夸其谈之后,心里自问,你能做到这些吗? 你自己又是怎样呢? 虽然一心向佛,但身为女性,知道有此女性的业障身,就是因为自己的情执过重才投胎作了女人的。习气毛病更是佛家所不齿, 本身就比你们男性少修了500年。所以,多多向男同胞学习,学习他们的理性与宽容,大度。3 N% z+ |* r& r8 Y! n

7 J' M, Z% J, P所以,知道学佛的路,不好走。走不好,反倒成了魔子魔孙,来破坏,败坏佛教的。尤其女性,这个我都看到过,自称佛弟子,自己做得不好,学得不好,让周围的人说,看看佛教就是这个样子。败坏了佛教的形象,断了周围一些人学佛的想法和兴趣。人家看你这样,人家就不来学了。我最怕有此不好的影响。尤其在此地。这是为什麽很多比我修得好得多的人,轻易不讲话,就怕讲错。 但我想,时间不多了,这个生命很短暂(我也经历过生死),要等到什麽时候才能自利利他呢?。既然认识到了佛法的宝贵,如果自己努力修行的同时,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小心的去结些善缘,也是有可能的。(啰嗦了点,不好意思!)9 J4 f0 b3 @0 M- d! ^8 g" z
' M% x  Y; a3 ~2 s9 T( x2 Q; u
承蒙您的坦诚,我也很高兴和您探讨。 首先,先扯远一点 。我想我们学习佛法的目的,是为了把我们对宇宙人生错误,颠倒的认识纠正过来,然后按照正确的认识,正确的方式去生活,去解脱修行。对吧!  所以,学佛第一步就是听闻佛法,闻法后发现自己原先的一切的常识和逻辑都是错误的,颠倒的。这是第一步的收获。 就是彻底承认自己原来都错了。那就算起步了。
, o5 {+ F, _4 `/ i% N, q& q# |" V$ m- u
所以,在没有真正进入佛门之前,有种种和我们通常的常识和逻辑相背的感觉,是很正常。我就很长时间转不过来自己的想法。佛法说人生苦,没有乐。我怎麽看怎麽有乐! 佛法说没有男女相,我怎麽看怎麽男的是男的,女的是女的。但是,我好的是,我放下了自己的一切想法,就去看,去听闻下去,然后慢慢多多的思维观察,发现这背后真的是如佛所说这样,一点不假。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当你看太阳的时候,太阳很亮,很刺眼,当你闭上眼睛时,太阳的形象变成了一个小黑点。不妨您试试。 这就是说,我们眼睛所看到的,以为太阳是大大的,亮亮的,圆圆的,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其实,太阳还有一面真正的核心是个黑点。 我举这个例子,说这段话的意思是,如果您想学佛法, 先要对自己起个疑问,我原来这样的逻辑认识可能是错误的。然后把自己的执著放下,空掉。才有可能放进新的东西进来。但不是说就不去思维,一边学习一边积极的思维思考。我想我是这样的过程来的,尤其看了释迦摩尼佛的四圣谛,十二因缘后,突然意识到,我原来错了。我要认真去学学了。
, ?3 y  ^7 Y$ U% A( O% [% U/ u) y; W: }
扯回来,母奶的比喻,出自《菩提道次第广论》,我是第一次从日常老法师讲广论时,听到的。当然,我的转述有大问题,过于简单,用词和逻辑上有问题。(不是这一句话就讲清楚的) 原来的比喻背景原因是这样的: 日常老法师说,很多人不学佛,不相信佛法,你怎麽说他也不信。 他会说,我要眼见为实,我看不见有地狱,看不见有轮回,怎麽让我信。你先给我都讲明白了,证明给我看,我才会信,才会去学。 老法师说,这就像吃母奶, 人一生下来就自然要吃母奶,在还没搞明白母奶是不是有营养时,就边吃边感受,慢慢长大,自然就知道母奶有营养了。 佛法也是, 佛法就像母奶,是我们人生成长所必需的。 我们不可能说先弄明白了母奶有什麽营养,才肯去吃吧! 都是边吃边感受。边吃边证明。 学佛法也是一样,我们暂且信佛说的,不要先不信。先不信,就断了自己吃奶的可能性了。但现在,太多的人就是这样的想法,我不信,你要先说服我,证明给我看,我才去试,才去学。那就断了自己的法身慧命了,完全没有出离轮回的机会了。8 X0 B0 a$ }6 t4 _* D
2 Q. F2 u* n1 b  e; t4 N* w: T
这是真正母奶比喻的全部。我的引用大大的简化了,有问题了!
' u! z$ g% d3 ]5 m  D6 o' u6 \# n+ R% D$ ?* p
其次,佛法学前班小学生,是指佛法学前班里的一个最初的小小的学生。 不是上小学的小学生。我还没有上到小学。其实我也不能说我是学佛的。 就像一个中学生,学了点物理学的知识,他不能说他是学物理的一样。忏悔忏悔!0 c+ x/ e4 B# d3 P/ X. S& i  U* M! B
! H9 _; f. d2 y& H9 A4 ~8 g0 e- |4 D
又啰嗦一大通。 自己的表述就是不完整。所以,只当随便一聊。
4 d$ {6 N' i+ v6 V7 K( a; Z! V
8 B; f3 g- q  {) c' h4 F5 U0 ?阿弥陀佛! 祝好!
  c; m2 E7 F/ g+ w# s: ~# W% Y
; S6 X& n; J9 k2 h[ 本帖最后由 绿菏 于 2008-2-13 12:30 编辑 ]
鲜花(5)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8-2-13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两位大德讨论态度令后学深感钦佩!
7 W" d1 S( G) f& h  o. j) n; k0 [; W7 d( ^! S
论佛理,论常理,首先要有个正确的态度,这态度本身甚至比内容更重要。比如,我们看见一个人,随地吐痰,高声喧哗,或者口气不清新(例如,有太重的大蒜味儿),应该规劝。但是发于慈悲心的规劝,与出于厌憎心、轻蔑心的嘲讽大有不同,对人的效果和对己的修行都很不同。以上例子,是假设对方不正确。而在讨论道理中,因众生皆有佛性,虚心了解对方观点,必有启发。
鲜花(5)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8-2-28 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南京老二 于 2008-2-9 14:16 发表 # @- ]3 o8 l  G: @' D
吃不吃素,我是不在乎的。修行本是为了冲破一种包围。诞生为人,就进入了一个黑箱。大家按人类的游戏规则行事。不过修行就是为了摆脱这种束缚。包括佛教,基督教都是有好的一面。也有束缚人的一面的。真正的修行是连 ...
, e' g7 [# u/ o8 S
' r0 s; ^8 f8 }5 x- b# t4 \
南京这话,很有些新意。佛家的确有无恐怖无挂碍的说法,而且,很可能是修行的目标。那么,你又是如何理解“持戒”的呢?
鲜花(5)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8-2-29 00:3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于老师说二谛与三性搞不明白,《金刚经》你读一劫也读不懂。(原话记不清了。)
( Q6 D* T2 y# R5 `9 A8 N5 z" P6 Q0 z( G! t
这话有气魄,不是高人不敢这么说。( T& S1 t# L2 t" |7 Y  x8 l

5 f( a7 ]2 d1 R" _& `  s原话,应该是:听本教授一堂课,胜读一劫金刚经?
鲜花(5)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8-2-29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扁舟 于 2008-2-29 00:36 发表 " J/ c' N! ^5 _" A( y' E4 U
于老师说二谛与三性搞不明白,《金刚经》你读一劫也读不懂。(原话记不清了。)% k: w6 y" w: }$ f9 n2 Z( B$ I+ N
3 x: p- x; I% {  O
这话有气魄,不是高人不敢这么说。: U! y+ _8 k0 S- ]5 r0 J

3 M3 l: B3 f7 a9 @0 W. `8 ^原话,应该是:听本教授一堂课,胜读一劫金刚经?
0 r( v) F# v  y0 W( e) q/ V
% V" \0 i8 ~: O1 \4 H/ _
二谛三性与金刚经密切相关。但是,是因为搞明白了二谛三性,才读懂金刚经还是因为读了金刚经才搞明白了二谛三性,因果关系不可颠倒。
9 `/ P9 B1 r' m
2 d; F2 ^. _1 Q# R4 ^) w读一劫金刚经,功德不可思议,不可轻易轻慢蔑视。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2-29 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扁舟 于 2008-2-29 00:36 发表
$ W6 v: L  K0 |8 H1 A5 j* D7 a于老师说二谛与三性搞不明白,《金刚经》你读一劫也读不懂。(原话记不清了。)% K/ S! u1 ]$ t) L
9 I; P. j* B+ f$ t. V
这话有气魄,不是高人不敢这么说。( ~4 |: L! O# i& `

! p9 C! k3 T1 B- [! L: R! \; m原话,应该是:听本教授一堂课,胜读一劫金刚经?
: S4 @5 G: }8 T# J0 @5 T) F

- @( c! \& C  @) q4 L# T+ G确实不是原话,只是我编的有气魄" L; T5 U- Y3 R! [, }. W$ A& E
好在“佛陀 — 觉者”里面有他的原话,再有一星期你就知道了。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2-29 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原帖由 扁舟 于 2008-2-29 11:26 发表
- ?# h% r4 p' a5 n4 ^9 |* Y4 l# i  l
/ K# X( ]2 }' I: c6 \; ?
二谛三性与金刚经密切相关。但是,是因为搞明白了二谛三性,才读懂金刚经还是因为读了金刚经才搞明白了二谛三性,因果关系不可颠倒。' a: @8 K8 i  |; r: J( [
3 h( X! [, M' U- U+ u
读一劫金刚经,功德不可思议,不可轻易轻慢蔑视。
) c6 \1 D' l! A4 ?- u6 m0 @
, D* l+ R5 u) e/ S" v3 c
由于我断章取意引了一句话,引起了歧义。原意重点是说学习方法。比如一班学生,有的学习好,有的差。并不是说不该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11-13 10:55 , Processed in 0.203214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