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152)  鸡蛋( 1)
|

楼主 |
发表于 2022-5-26 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冷知识:美国警察只对罪犯违法后追责,其并没有保护公民的义务
1 e4 k L! |4 }2 J7 |9 I
" `% c4 p/ L1 h1 A- C) s) `1 I' }* b" ~/ ?( i; g S" m, y+ u
在美国,如果你的生命受到罪犯的威胁,报警有可能是没有用的。因为美国最高法院曾有过这样的判定:警察在提供警察服务时,不对任何一名公民有任何公共责任规定下的具体责任。换句话说,美国警察的职责只对罪犯违法后进行追责,但对公民受到的具体侵害则没有任何保护的义务。& o6 D$ j* w1 k# L. }. n
$ \1 }) ]- _, z1 ]& `: f
也就是说,警察只有维护法律的责任,并没有保护公民的义务。比如你正面临生命威胁,美国警察可以选择救,也可以选择不救,救与不救由其自行决定。不过,在你被罪犯侵害或者杀死后,警方是一定要逮捕罪犯的。但警方逮捕罪犯,不是为你报仇,只是因为罪犯破坏了法律而已。1 B& B, L4 x1 c; m; E, ?
* y" S8 K2 n4 n" T
' _" n0 C7 \1 F: U6 P; B
4 R. _5 p) U3 h) u& s" W当然了,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匪夷所思的现象,还是跟上世纪两桩案件的判决有关。下面我们就来简单说说!1975年3月的一天夜里,2名歹徒闯入华盛顿特区一间公寓,当着米里亚姆·道格拉斯4岁女儿的面强奸了她。米里亚姆的惨叫声惊动了楼上的两名女住客卡洛琳·沃伦和琼·托利弗
K/ R7 A; \$ f: S
8 l; Z+ i) w6 N! Y! f随后,她俩拨打了报警电话,请求警方提供援助。当时的接警员让她们大可放心,警察会以最快的速度赶去案发现场。可是,接警员并没有把这起报案当回事,因此他只给出了2级准则,这导致警方没有及时出警。直到早上6点半,才有一辆警车跟一名警察出现在案发现场。
" f! m9 ~, m6 Q* w0 G/ `% Z3 b2 V) o
R2 W* t; Q! G, z6 F可是,这名警察下车后只敲了几下公寓的门,当察觉到里面没任何回应时,立马走了。卡洛琳和琼见此,只好再次拨打报警电话,并要求警方立即提供支援。这次,接警员信誓旦旦地表示~警方已经在赶往案发现场的路上。当听到警察已经来了后,卡洛琳和琼便下楼去救人。# Z* \: \. r% a. J' q( W* `! t1 H2 X
* h6 {5 ~! ~$ N" v) e* x, p2 q6 s3 `% V3 e$ g7 L ]/ @, p+ q
4 b$ q0 ^; I* k可谁知,接警员是骗她们的,警方并没有任何警员为此出警。就这样,卡洛琳和琼也被2名歹徒控制。之后,歹徒为了安全起见,将米里亚姆、卡洛琳和琼人劫持到了另一公寓。在此后的14个小时里,2名歹徒对3女进行轮奸、殴打和抢劫。不过万幸的是,3女凭借自己的聪明,最终安全脱身。
7 d; B6 K, q0 `, s* ?% f1 v" z f* C( M5 m) w N5 N6 m
接着,3女对当地警方发起了诉讼,起诉他们在此次事件中没有采取保护被害人的渎职行为。不过法院却宣布此案不予受理,理由是~警方对于大众的保护责任是广义的,并不存在对具体某一公民的特殊责任。之后,3女又发起上诉,但被驳回。1981年,美国最高法院也决定对本案的上诉不予受理。$ V( F1 F: R% }+ Z( m% K, M
7 K, `, l# j8 q0 K6 s美国法院对此案的态度,从法律程序上表明~警方与公民之间不存在任何具体的法律义务。也就是说,如果你遭遇生命威胁时,警察可以选择不救你,因为从法律解释上讲,他并没有保护你(受害者)的义务。只有等你遭到侵害或者已经死亡后,警方才会对罪犯进行追责,因为罪犯这时已经破坏了法律。
" s( L7 ]) @1 X, y6 U3 |' P( H/ B4 n& T. m
. N! v& T( `! y y1 @
& M7 u, Z/ \( q% U# B; Z
因为美国法律属于典型的案例法体系,任何案例一旦宣判,便会在一定范围内,对所有同类型案件产生法律效力,供法官作为审判依据除非之后该案例被推翻。而又因为上述案件是美国最高法院做出的判决,所以其案例的判决对全美国有效。也是从这时起,美国人才知道~警察并不能保护自己。
( D9 a- F- L. @5 S, s
% q" Y& }. t) N' Q ~1 d1 c而之后一起案例的判决,更是让美国最高法院再次确定~警察在提供警察服务时,不对任何一名公民有任何公共责任规定下的具体责任。这就是石城镇冈萨雷斯案!也就是说,石城镇冈萨雷斯案让美国最高法院再次确定:美国警察只对罪犯违法后追责,并没有保护公民的义务。! F. z- C8 a- z. z
$ c) S5 Z4 l# H$ ?! L; _$ ?$ A0 E! a
% o6 }" i6 a+ t4 h) E1 K" b" c怎么回事呢?1999年,科罗拉多州石城镇的居民杰西卡•冈萨雷斯与其前夫西蒙办理离婚。之后,西蒙一直试图控制杰西卡和3个女儿。为了安全起见,杰西卡向法庭申请禁止令,要求西蒙除了合法探视时间外,必须离杰西卡及其子女100码以外。同年的某天下午,西蒙绑架了3个女儿。
' M, K: y4 O/ b. j, H. `: b4 ^' }7 K! J/ |# i! e9 d y, }& j& w# M
紧接着,杰西卡多次报警,要求警方解救自己的女儿。不过这个合情合理合法的要求,却被警方拒绝,理由是杰西卡曾破坏禁止令,允许西蒙在其他时间探视过孩子。没过多久,西蒙在杀死3个女儿后,又带着枪前往警局想要将报警的前妻杰西卡杀死。
$ e1 U5 R# f- K! c( C/ `( q8 K6 ~, l4 \4 I Q+ J! A$ b
西蒙可能是被愤怒冲昏了头脑吧,他在开枪射击杰西卡的时候,居然也向警方射击。于是乎,他被警方乱枪打死。换句话说,如果西蒙不向警方开枪射击,警方很有可能任凭他在警局杀死前妻杰西卡,而无动于衷。事后,杰西卡以警方“未能适当地执行对限制令侵权投诉作出回应”,将当地警方告上法庭。9 f. c/ U- E6 i, O2 X
- D4 J+ t7 e0 p5 L P
- T' u$ d4 M V7 @
7 |* V" q7 a' ]但法院依据1981年的案例,驳回其诉讼,理由是:禁止令是法律命令,其意义在于罪犯如果侵犯受害人后要受到法律的惩罚。这里的惩罚基础在于罪犯对法律的破坏而不是个人的伤害。警方没有在这个禁止令被破坏途中进行干预的义务,但是有在这个破坏后把对方绳之以法的义务。8 P* s5 {9 |" H& o/ ^ U
) ?: L& e' } u3 F9 l之后,愤怒的杰西卡继续上诉,虽然获得了部分胜诉,但警方很快反向上诉到最高法院。最终,最高法院作出了维持原判的判决,并再次确认:警察只对罪犯违法追责,其并没有保护公民的义务。当然了,如果警察在办案过程中觉得你很危险,他可以随时掏枪干掉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