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2)  鸡蛋( 0)
|
% ^# K% C9 p5 ~# ?& M' H% v
y, P2 x4 @! Y" @
; K/ l8 C# M+ y' j 所谓的“义气”在世间人看来是一种美德,但是对大乘行者来说却是要断除的。并非学佛人不可以讲义气,而是要摈除狭隘的义气,不可过于执着,更不能以利他之名行利自之实。
?6 d! c, L) B& a |4 z6 N2 B# K
+ K9 ^& ^, ~9 o! t9 g1 b1 {% y2 b+ E6 b3 k' g3 M; D$ N. N
比如世间人讲有仇必报,否则,就视之为懦弱;但是以出世间的角度而言,以大乘佛法的教义来讲,有仇不能报。因为根本不存在仇人,众生皆是宿世的父母,都是恩人。如果自己有修行,则会将一切伤害视为利益。因为我们可以通过他们的伤害,通过这些对境,去修忍辱,修安忍波罗蜜;去锻炼自己的心态,坚固自己的信念……以此角度思维,都是恩人,没有仇人,何来报仇之说?
6 u" L$ H$ }; B0 r* f9 t$ h& `6 O' j
, W9 Q4 u' o9 F. ^) y 一名大乘修行人,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为自己谋私利。在自私自利的前提下,做任何事都是有害于众生的。这样的要求对有些初学者来说,可能有些困难,但这是我们的目标,也是自己要达到的境界。就算没有别的修行,最起码也要禁绝任何伤害他人的事。* }# ^# v6 w" a# Y
4 X$ x0 k7 q- P+ c% B+ P- V
& ]- D7 [( z7 P) h: u3 Q. ~( v 但在有利于众生的前提下,允许某些看似伤害他人的行为,比如释迦牟尼佛的前世的大悲商主,他杀害了短茅黑人,这对短茅黑人来说是最大的伤害,但实际没有过患。如果不去阻止他,不去杀掉他,他会杀害五百位商人,将来要下地狱。而杀他恰恰是利益他,同时也保住了五百名商人的生命。# s+ _# r) X9 B# k4 h% |
5 v6 A/ C! \0 n1 B) w
+ _5 V$ F4 L" C! J
在对众生利大害小的情况下,允许有一些伤害他人的行为,这种伤害实际上是一种利益。并且,此利益的长远意义超过了伤害,这样的情况下是可以的。但是也一定要谨慎取舍因果,不能凭自己的习气肆意妄为。! C) g: N7 [, y$ b8 S; J
: D" b `$ a5 C: C$ K( r! L) 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