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1181)  鸡蛋( 48)
|
我找到了原文:4 v$ Q2 `! o, l1 R& R! f2 t. }8 `
http://www.macleans.ca/economy/e ... he-u-s-did-in-2006/5 }. F2 ^7 ^. |* h& I2 b
& M2 g( j2 Z9 l& E6 b, b图片数据用的是“an index (100 = prices in 2005) of real, or inflation-adjusted house prices”。/ N/ P5 e# _ w- f) j4 }
这个说法大大降低了该数据的可信性。
! O3 G7 D* r1 [9 N$ N# v( u
. M/ Z" g. W4 g; g1)世界各国并不存在一种权威的 inflation 数据。至少加拿大从来不公布全民经济 inflation rate。加拿大只有CPI数据,CPI衡量的是一篮子生活用品,但不代表国民经济也不包含购房开销。CPI用于修正房价是完全错误的。0 A L2 ?+ M7 Q& Y, T. K+ ?
8 s: g, M C1 m# B
2)世界各国的CPI数据也根本不是同样办法算出来的。好比说中国CPI为5%和加拿大CPI为5%根本不是一回事。
# b$ L8 B/ H9 q. F, m" O* d- i7 [" v: ]& W* L
3)文章没有提及数据是否进行了汇率修正。
' j7 ?* L5 R2 Z& o- O; n0 n5 O; O, j% U: y) [" T$ ~1 X% j8 b
4)文章还用了一个重要指标就是 ratio of household debt to disposable income。而温哥华多伦多很多房产的海外买家的收入并不在加拿大,文章没有讲明怎么统计这部分。最可能的是这些人使用了新移民按揭,那么确实增加了债务规模,但同时他们的海外收入或资产并无被计入加拿大收入,造成数据偏差。一个比较好的办法是只计算中位数群体的 ratio of household debt to disposable income。8 i' ?1 X. w9 c# 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