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927|回复: 0

[中国新闻] 鲁能700亿国资被吞 胡舒立代胡锦涛出征

[复制链接]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7-1-18 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中国大陆《财经》杂志1月8日揭开惊天秘密:山东的超大型国有企业鲁能集团借“转制”之名悄然落入私人手中,超过700亿人民币的国有资产可能流失。网上这篇文章立即被当局封杀,但此事已在上层和民间引起强烈反应。知情人士对多维说,权势人物强力介入鲁能“转制”牟取巨额利益,从而引起反弹,胡舒立领导的《财经》的报导反映了中国最高层的幕后权力博弈。
( _3 ?- Q- O) F, {' A! \# r. Y3 U
: {+ [6 g! g9 P# ?  《财经》曝光鲁能转制神秘经过
, g1 v9 C$ I+ ?9 B7 L. g* A) C- R, y  ?
  由中国著名新闻女强人胡舒立担任主编的《财经》杂志,数年来一直以敢言著称,被称为继《南方周末》之后的“中国第二面镜子”。1月8日出版的2007 年第1期《财经》杂志,以“封面故事”的显著版面,发表重头报导《谁的鲁能》,揭露山东国有企业鲁能集团借“转制”之名,悄然将这个超大型国企“私有化”:过去名不见经传的两家北京私人企业“北京首大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和“北京国源联合有限公司”,竟以37.3亿的收购价,获得总资产高达738.05 亿的鲁能集团91.6%的股份,而新公司大部分董事仍为国企时的高层。《财经》强烈质疑:逾700亿人民币国有资产可能流失。, ?. J9 X2 p$ o& m
. Y2 O( _4 d% f% E4 U6 X( W0 ?
  《财经》杂志的这一篇“重磅炸弹”,开宗明义地说:2006年,山东资产规模最大的企业同时也是全国电力系统最大的职工持股企业山东鲁能集团,完成了向私人公司的“变身”。不过,谁拥有鲁能仍是一个谜。
' s7 Y: O) `; a6 n( I$ b6 p/ A* {
  《财经》杂志报导:在内部人严密运筹之下,鲁能集团的职工退股已经基本完成,两家位于北京的企业——北京首大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首大能源”)和北京国源联合有限公司(下称“国源联合”)——已获得鲁能集团91.6%的股份。鲁能集团股权的作价依据,为鲁能集团截至2005年底的账面净值,并且减去了鲁能集团向股东支付的2005年度现金红利。以此计算,两家公司收购总价格约为37.3亿元。3 g) C+ s2 B* F- a4 J$ n8 N
$ D& J. ?& K9 S7 O
  报道称,长期以来,在鲁能集团内部除了少数人外,无人知晓是哪两家公司,更不清楚是用什么价格、什么方式转让股权。由于鲁能集团总资产高达 738.05亿元,这一不清不楚的股权转让行为被疑为内部人操作,涉嫌国有资产流失。鲁能集团旗下的三家上市公司均发布公告,宣布从元月9日起停牌,等候实际控制人鲁能集团有关股权转让的说明。/ ^+ B/ ]7 J9 e% m  a# W6 o
( Y5 b" D6 Y, n' A' H/ U/ M& J( e$ f
  据《财经》杂志报导鲁能集团让人眼花缭乱的变迁路线图为:早年为国有企业的鲁能,原本是山东电力集团(当时为山东省电力工业局)下属第三产业和多种经营企业的总称,创建于1995年,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前夕通过在山东电力系统大规模集资,改造为职工持股企业,50家股东中除鲁能物业以外,均为职工持股企业或代持企业。, S+ a/ o: Z- ^* ^& L
2 |1 _/ q- q1 x0 y" o4 B
  1999年6月,更名为鲁能发展集团公司,改为职工持股、国有参股。2000年5月,山东电力集团向鲁能控股增资,鲁能控股的注册资本达14.8亿元,随后对鲁能集团资产展开收购——100%国有控股;2002年11月,鲁能有限公司成立(后改名为“鲁能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鲁能有限”)。7 j1 w) h. O. X( c" @' n3 w: S) g

0 H, f% a& Q- H9 e: I5 `( x  2003年1月,山东电力职工集资入股“鲁能有限”,“鲁能有限”股权变为电力工会持股31.52%;鲁能物业持股2.42%;此外48家小股东,持股比例均在0.02%到4%之间。这48家小股东是在2002年底的职工持股行动中被改造为职工持股的原三产多经企业,或是为代表职工持股而成立的新公司。随后“鲁能有限”开始收购鲁能系资产,成为职工持股企业。截至2005年底,鲁能集团总资产738.05亿元,下辖煤电、矿业、房地产、工程建设、金融、体育等多个产业。
* I( u; u6 ?6 B% s* S: z3 t
4 S9 r) [) b4 q9 q  《财经》获悉,2006年5月,山东鲁能集团91.6%的股权由“首大能源”、“国源联合”接手。鲁能集团原50家股东除三家外均已完成职工退股,随即将所持鲁能集团股权悉数以净值作价转让,总价款为37.3亿元。其中,山东省电力工会委员会持有的31.52%股权转让给“首大能源”;其余46家股东合计持有60.09%的股份则转让给“国源联合”。相关工商登记变更业已完成。
2 E. V2 g: a+ i8 f' a5 u
  W1 n) ?4 X( E9 e) n  至此,从2002年至2006年,鲁能悄然完成了从国有控股公司到职工持股公司,再到私人公司的“变身”三部曲。/ G. _& T4 o" b+ v
& j0 g2 }5 J3 L! V; l5 Z* E8 B8 m  T
  2006年6月,“首大能源”和“国源联合”对“鲁能有限”进行增资扩股,共同增资37亿元左右(由于山东省工商局自2006年11月以后已不允许对鲁能系的公司调档查询,无法确认此次增资是否完成)。
, y' a/ t' A) Y0 B
/ ?4 r, j& X( |0 }2 G  在《财经》杂志报道之后,1月17日,“鲁能系”的上市公司广宇发展(000537)、金马集团(000602)、鲁能泰山(000720)同时公告,实际控制人山东鲁能集团有限公司在2006年5月27日91.61%的股权已经转让,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
$ z+ S7 c; [; ]' }2 U* e/ f4 R8 ^: w4 [( M2 S9 B) k' n" e# ?
  3公司公告称,2006年6月28日,经鲁能集团2006年度第三次股东会决定,鲁能集团的注册资本金由357,654万元增加至729,400万元,其中,北京国源联合有限公司增资203003.65万元,占增资后的57.29%;首大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增资168742.35万元,占增资后的 38.59%;原鲁能集团的3家小股东占增资后的4.12%。鲁能集团于2006年6月30日办理了工商变更。
8 e' }! U; ]4 A
8 Y; L+ I/ |3 i: q! m7 B( R  不可告人缘于与“太子党”有关  o) a& G6 B1 `( q0 ^8 t# i: z) h
; t9 `) m! w4 H3 A% X. b
  目前,鲁能新一届董事会已产生,“国源联合”和“首大能源”在九人董事会MM据五席。代表新大股东进入鲁能董事会的“国源联合”董事长李彬年仅36岁,而原鲁能的核心人物、董事长高洪德与总裁徐鹏继续担任原职。9 a2 q% }3 w& E6 C

3 o9 a1 t# j. a/ C# B  山东知情人士說,这两家新入主鲁能的北京私人企业大有来头,背后都有MM最高权力层要人的身影。正如一位显然是鲁能职工的网民在《财经》网站留言中揭发所说“众人猜测曾姓、余姓、王姓董事”,据知情人士说,这三位其实直指当今最高层某位和两位位列政治局的封疆大吏。《财经》杂志的文章其实也影射了这一层,在分析鲁能新股东之一的“国源联合”时,指出该公司前任董事长叫王喆,暗示其与新疆的关系;中央最高权力层只有唯一一位姓曾的,就是曾庆红;而余姓实为“俞”姓,即指中央政治局委员、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 G* u1 p9 P4 }

. x1 B" m0 Y/ G+ h$ ?  曾庆红是“太子党”在MM第四代领导人中级别最高者;而俞正声的家世资格也不亚于曾,他的父亲是MM老一代领导人、毛泽东妻子江青的前夫黄敬。" h; T; d4 X. Q  k% g: ]

6 Q/ b* E, S# X  凡在市场经济中冲浪者,没有人不想发财,“低买高卖”是他们共同的心愿。但是,竟能以37.3亿的价格买下实际价值738.05亿的鲁能,以一吞二十,这是寻常人绝对做不到的,如果不是在现阶段的中国,如果没有非常背景、非常手段,根本不可能。2 X% _6 G6 E3 J: j4 a' |( a

1 Q% I+ ^$ `% b8 g6 V  t  这也就是为什么鲁能对内、对外一直严密封锁引进的新股东的身份,新入主的究竟是哪两家私人企业更被视为“绝密中的绝密”。《财经》杂志说,即便到了 2006年下半年,鲁能集团股权转让及相关的股权变更手续完成之时,记者遍询鲁能集团与山东电力业内人士,仍无人说得出新股东的名称。国资委、国家电监会等部门的高级官员也表示,迄今没有接到鲁能集团股权转让的报批文件。/ _( M1 P! x9 Q! r4 H; j5 f
; I, W- b8 J& N- a# `, x
  《财经》说,“国源联合”与“首大能源”相当低调和神秘,在入主鲁能之前,两家公司股权交易频发,股权链条繁复,这种复杂的股权结构成功地掩盖了鲁能私有化后的实际控制人。$ t- t1 M0 t  j8 d, p& E" g9 b
1 C. t9 U% ]) ?8 ~4 N. ]
  鲁能的直接掌控者是刘振亚,而此人之所以能在国电高原腐败案中全身而退,就因为其背景很深。
7 P0 N  E) `) m$ n3 C- \0 p6 i4 G2 c( V+ U, {6 z6 I3 p
  “中国最危险的女人”大有来头
9 j- @* X" ]8 o& T) w& v5 q7 [4 o
0 p7 Z1 T5 D0 V$ x( ]2 {  这一消息惊动胡锦涛与温家宝。一位接近国务院国资委的知情人士透露,有关方面已在考虑成立专案组彻查鲁能改制事宜。而这一期《财经》杂志被人大批收购,所有主要网站均奉命撤下文章。新浪网和搜狐网有关人士还向香港《明报》证实,“受到压力”不得不这样做。0 z5 i1 Y% U" u; s2 n  P; v7 @

- A4 ]. \, M0 B6 C  S! V2 [1 c  1982年入行新闻界、在《工人日报》担任记者的胡舒立女士就以“敢言”著称,后来她来美国深造一段,回国后更声誉鹊起。作为新闻人,长期站在风口浪尖,她在急速变革的二十几年里始终保持着预言者和引路人的角色。
- f( f1 @. a: e/ K
! h. O3 B) j. V( o; _  她因《财经》杂志而更加广为人知。这本杂志创刊7年以来,持续关注中国转型进程,对复杂现象进行“尽量不简化”的描述和记录。《财经》杂志坚韧而尖锐的新闻战斗精神,为胡舒立带来了“中国最危险的女人”的评语;而这本杂志所表现出来的勇气、毅力、良知和智慧,亦是对胡舒立个人魅力的最好诠释。胡舒立个人的故事贯穿了中国新闻行业在改革开放之后的发展历程,她被选为《南方人物周刊》2005年“中国魅力50人”之一。3 W, |8 @  E  r
+ r: c% ]( Z" o1 \0 |+ x
  有观察者分析,胡舒立之所以能够在几次大胆直言触犯****的利益集团的危局中化险为夷,除了她由明澈的开放性和敏锐的感知力而来的胆识,除了她天时地利人和的运气,更得之于有要人青睐和垂顾。
7 I8 x- R: M" B2 t# `6 Y$ M# C& g3 t  ^7 d) N: h
  胡舒立长期的执着为她在中央最高层赢得一定的人脉。能够随便推开一些要员大门而入的轶闻,也说明她的人脉的确非同一般。北京消息人士称,这正是胡舒立主导的《财经》杂志敢于太岁头上动土,向鲁能转制开刀的深层背景。7 ~; h7 t: n' X1 ~- o* Q/ l" r

; q1 m' n) `3 w: B5 |: `  北京观察者认为,胡锦涛在反腐败过程中,大体上部署了三部曲:第一步,是拿下陈粮予,单刀直入强攻“上海帮”;第二步,是斗垮刘志华,步步为营智取“北京帮”;第三步,则是敲山震虎阻吓“太子党”。鲁能转制正好给了胡锦涛这样的机会,来遏制“太子党”的势力。' N8 V; v8 t1 l3 T* w6 n  w
( }/ R$ ~* L0 `( k
  观察者认为,胡舒立是代胡锦涛出征。有些权贵的子女借鲁能转制之机而将巨额国有资产攫取到自己手中,也将自己的小辫子落到了胡锦涛手中。2 [) N3 c' `# G' g' I* G
1 n5 s7 x" Y% K  \# @
  但曾庆红、俞正声子女涉及该案有多深,至今未有详細材料初公开。9 y) L; R& h8 r. t4 s$ S
. z  \" _7 u5 i( `6 N* d5 B* U8 w
民众抨击“里应外合”* {) n2 _0 j2 r$ E, @7 q
" B- L0 _  w; O2 L: A! A6 l
  2006年12月,中国投资协会会长陈光健上书国务院,反映山东鲁能集团清退职工股并引进两家私人企业股东的情况。这封信措词紧急,请求国务院成立专门调查组,查清这一事件是否涉及腐败问题。《财经》杂志称,陈光健曾任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颇具影响力。他上一次就鲁能改制为职工持股企业之事上书国务院是在2003年。当年8月,国资委、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出国资37号文件,明确要求“暂停电力系统职工投资电力企业”。这一文件严禁电力企业未经审批实施企业改制、出售资产和新设立企业。- q" q& T3 H4 y
. r, ~8 T1 N" B  s/ [
  《财经》杂志揭了鲁能转制的盖子后,海内外掀起强烈反应浪潮。前总理朱镕基的清华大学同班同学、中国电力联合会前秘书长、电力专家陈望祥,接受香港《明报》记者采访时,也直斥鲁能集团“私有化”的过程,是典型的国有企业掌门人以权力公开掠夺国有资产的事件。
" _3 ~5 t4 x9 ]5 z$ U1 a, s% Q+ Z& f: @& J8 I/ N7 c
  这位资深电力专家指出,鲁能以所谓“职工持股”为转制“私有化”辩解,完全站不住脚。他说,鲁能今天能拥有700亿财富完全是借助国有电力企业支撑,“用国家的资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公然掠夺国有资产,这不是犯罪是什么?”
; m" w9 L' r1 |/ F, s3 W
7 i7 ~0 L9 f2 m: J/ J6 Q2 F  陈望祥还忧虑:中国电力系统像鲁能这样的“职工持股”公司不少,资产规模都非常庞大,如果鲁能的做法得逞,将引发一场更大规模的国有资产流失潮。
+ X) c* W1 ~3 P* U  q2 C  Y
+ g) @1 m- _7 _- w 一位接近国资委的人士告诉上海《东方早报》记者,有关方面已在考虑像当初调查德隆一样,成立专案组来彻查鲁能的改制行为,还透露,“国务院相关部委还在制订一份规范全国国企职工持股的管理文件。”据悉,这份文件的主要精神一是肯定职工持股行为;二是要求股权交易公平公开透明,并针对哪些人可以持股、哪些人不能持股分别作了规定。预计今年六七月份,这份文件就将出台。
1 ?6 L1 h. m% Q3 f
& s! {% u( Z' J4 j  中国研究职工持股问题专家、上海荣正投资咨询公司董事长郑培敏也借上海《东方早报》抨击说:“由三年前中央清理电力行业职工持股所引发的这场改制行动至少在过程中有不透明、不公平的地方,意味着少数人在操纵改制,借国家清理整顿电力行业职工持股的名义,行损害鲁能国有资产、职工权益之实。甚至不排除有人在以鲁能自己的钱来收购鲁能股权的可能。”他表示,按照《财经》的报道,意味着鲁能旗下任何一点小资产拿出来都可能作为收购成本,“这和郑俊怀当初收购伊利股权的性质是一样的”,“所不同的是,郑俊怀的行为是监守自盗,而鲁能的案子则很可能是里应外合。”' C! O: r) p4 Q; e" F. x% \

, f. {+ W3 m! L) E8 {  他表示,此案凸显了我国国资委托代理体制的弊端。由于大部分股权所有者都不会真正关心企业的经营,因此在改制的大背景下,股权转让行为很容易被少数人控制。
, D7 G/ ^" R* y* r, N
: [' [; x0 C1 {+ e, ]  魏民延则在《“中国良心”胡舒立揭黑直指高层腐败》一文中,尖锐指出:“普遍认为,互联网删去此文显然来自高层授意,更有传言说鲁能私有化事涉最高层权斗。向以不畏权贵、敢于揭黑著称的《财经》杂志主编胡舒立,继上回批评温家宝宏观调控引起瞩目后,再一次撼动高层。网民称赞胡舒立及《财经》杂志,‘是中国的第二面镜子’,‘是真正的社会脊梁,是中国的最后良心’,呼吁‘舒立及同仁,顶住啊,中国就剩余你们一家有良心不被收买的媒体了’!”
. G9 S) {: P) q; k6 E
7 `% |; g# F9 r; D2 n  胡舒立及《财经》杂志的命运,分析人士认为,胡舒立数度涉险均安然而过。而且正处于高层内部权争十分微妙的时期,谁都不愿把事件往最坏里做。就算这次《财经》的文章暗射最高层的腐败,但政治的微妙恰在于此,谁又能说,《财经》杂志能知道如此详尽内幕,其中没有政治对手的故意放料?从这个意义上说,《财经》的变数,也是十七大的变数。1 |( U+ C6 R7 D5 t) {4 S

: t) G: w7 P. B% k) I2 h  4 k9 D) ?7 \5 m; W: \9 q2 a! p

' p( x" p4 N) z( B3 s  附:《财经》网站网民对《谁的鲁能》一文被封杀的小部分议论:( `% ?5 R6 n$ m3 v: A

( M4 ^9 s( r( x2 e  J! @9 n  《财经》杂志网友2007-01-137 l) y$ x- j4 j
" j) [/ C2 P5 v0 X3 d6 _7 g& p' G
  舒立及同仁,顶住啊,中国就剩余你们一家有良心不被收买的媒体了!!!最好让胡总及家宝知道……
" c/ G; _( p1 L1 X2 n/ J1 E! `9 D0 d" r3 D
  viviviwang2007-01-13 / a3 E$ O* l% P8 R! q6 m& a! {
% a/ v. W: c( y3 _& Q! Y' @. o
  中国有良心的媒体基本上都死掉了,只有《财经》,希望胡主编能顶住,最好直接找人送到家宝总理,保重,《财经》的同仁们!注意安全!!!保重,保重,你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中国人民,全中国善良的普通人会给你们正义的支持,只是这样的声音太弱小了……/ x3 G/ J- u" c- _4 A, B- J

& r* n7 I2 ~3 e/ V8 e  《财经》杂志网友2007-01-13
8 H4 _: S3 t9 n. \2 r4 E
: ^/ @! L" B: U* r5 W  《财经》,不要理睬那些豺狼和他们的走狗狂吠,山东电力的广大职工支持你!那些说你们是枪手的,也许就是领了某某高级走狗的旨意,来这里向你们泼粪的。国家电网公司的头是哪里人?国网监查局的头是哪里人?山东电力集团公司的董事长是哪里人?山东电力集团公司的党委书记是哪里人?北京供电公司的总经理是哪里人?……让我们冷眼热瞧,看你横行到几时!, W4 L7 ^0 A' v0 f% i9 _3 f
( z( E. d' |# I/ ]) m  s
  123456789pp2007-01-12
9 f0 \) @4 F+ h8 q1 B) j. U1 t5 m; f9 p5 e( [
  作为鲁能的企业职工,我相信财经的报道,但是其猜测部分有待考证……鲁能被大多数的利益相关者敌视是事实。国家限制电力投资过热的口号早已在喊,这其中不乏有竞争悲剧的成分。现在有好多议论:1、山国电被划走姊妹篇2、众人猜测曾姓、余姓、王姓董事3、政治要挟或政治献媚4、声东击西-暗渡陈仓-金蝉脱壳。
* [$ G+ i% H0 `1 J$ X4 D' o, _) w1 P' C% v
  《财经》杂志网友2007-01-12) T2 m) [3 v- w0 {1 l, Y8 q" m
! F1 o* Q' z0 t( L8 U
  现在中国的许多大型国有企业都在秘密进行私有改造。都想控制国家的经济命脉。都想做中国未来的主人。比如电信石化等等的大型国有垄断企业的老总都秘密进行国有资产私有化。把国家的钱转变为私有。这是社会的发展方向。因为国人的自私和监管的失利,才有今天的局势。再不下大力气整治,将来不好说有什么样的结果。腐败和法律不健全导致了国有资产的合理私有化。官员凌驾于法律之上成了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标志。
$ |' c. I+ K4 V: [; b  x& ~2 c7 W' I$ _$ K) e5 j. R/ `1 ~
  《财经》杂志网友2007-01-14; W; h/ y+ U5 E6 }

/ W) M7 I0 H% A' q: r3 b  希望锦涛主席、家宝总理尽快责成有关部门,将事件彻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11-11 13:06 , Processed in 0.118073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