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14)  鸡蛋( 8)
|
王毅干得漂亮!
, X9 `, x4 l# u# [, j, d* o$ w+ [
9 d+ o' {+ N6 q' N3 p今天,想必大家都看了咱们外交部长王毅怒斥加拿大记者的视频。那个铿锵有力!那个不卑不亢!真的,如果岛叔是个女人的话,也会爱上他的(不好意思,借了泰国外长的梗)。* r" X' S3 B* O, W) \* h
9 q( q% ]: j. w7 j8 c9 s
当时的情况是这样,咱们再重温一遍。" j e, W$ o c& y9 v r
' i# c* [8 V+ N" U
先爽一把
. X) z+ B4 W$ ]) G; w& a6 E
; X* H$ m( n6 e: W当地时间6月1日,王毅在加拿大首都渥太华与该国外长迪翁,联合举行记者会。会上,加拿大一个小媒体的女记者,叫阿曼达•康纳利,向迪翁提问:“关于中国如何对待人权倡导者的担忧一直不少,比如香港书店老板、凯文•高,更不用说中国对南海的领土野心对区域稳定产生的影响。基于上述担忧,为什么加拿大寻求与中国建立更紧密关系,您计划怎样通过这种关系促进该地区的人权和安全,您是否专门提到了凯文•高的案件?”& P, E' ^- V/ u' W" q
: y6 d/ R3 ~3 Z8 M4 C人权、南海,在一些西方人眼中,中国永远是一个野蛮的麻烦制造者,百年前是这种态度,现在还是这样。在外事场合,这种“不友好”的偏见真是司空见惯。事实上,加拿大的人权问题在去年也被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点名批评过,但一谈起中国,一种文明优越感还是油然而生。3 G6 q9 r3 q; R2 N6 a0 P6 y, y
" y" U5 X; m$ Q至于南海问题,中国的立场非常坚定,称中国在南海维护主权的行为是“野心”,把区域不稳定怪罪于中国,明显有失偏颇。而最后一句话,想让加拿大利用同中国关系的推进,向中国施压,更是一种真理在握的凌驾万国的心态。
4 q8 B5 B- v B8 C( N& h
% H T+ `( ~ r: }- @& B: P问题虽然是提给迪翁的,但在迪翁回答之后,王毅主动表示,他有必要对此做个回应。也是,你当我面问这么带刺儿的问题,当我不存在啊?! b/ ~, u W- A% z0 ^ b4 {( K9 Z
9 B, \8 V% u A; C% x3 c
王毅一脸严肃,表示:“我必须说,你的问题充满了对中国的偏见与傲慢……我不知道这从何而来,但完全无法令人接受。”
9 z, R$ ` ~# U, r8 \, u7 t; S. `& s
* d8 a; _! s8 x0 ]$ i# ?- ]王毅随后质问:“你去过中国吗?”“你知道中国从一个一穷二白的面貌到把6亿以上的人摆脱了贫困吗?”“你知道中国已经把保护人权列入到我们的宪法当中了吗?”中国外长用一连串问题有力回应阿曼达的发难。2 \6 c8 {3 C' }: N5 d# X7 q4 a
, }0 D U O& [, @- \王毅接着教育阿曼达:“最了解中国人权状况的不是你,而是中国人自己,你没有发言权,而中国人有发言权,所以请你不要再做这种不负责任的提问。我们欢迎善意的建议,但拒绝毫无根据和没有理由的指责。”
- B h" A. Q' w& S! T; c9 _% e: o, a7 B- k
爽不爽?真爽!
9 C* C/ Z# L0 t+ o8 y2 \6 |4 o8 m( k$ }& p( r1 _
再想一想7 e# N- h, z3 h. Q6 z1 {5 G
! @- P' x! g" H+ I
冷静下来,回想一下王毅的回应,有几点值得注意。
) ?) e5 P. u. W
5 @5 q0 u7 c) O3 K0 _! |6 L首先,这种直接的、带着情绪的、充满个性的、强硬的外交辞令,改变了过去人们对中国外交语言一贯绵软无力、打官腔的刻板印象。 A5 U/ H9 |( Z) h- D) t
7 w% u- t5 i- A# f; Z
有人说,中国的外交辞令,动辄就“深感震惊”“强烈谴责”“深表遗憾”,但是却感受不到其中的力量,不提气。这次王毅怒斥的话,就让人看到中国外交风格的一种转变。& W5 t- s3 r4 J$ R$ Q. l9 f! O
& g3 L" {! W# u$ n过去,我们说决不当头,安心发展经济。这是一种赶超策略,静悄悄地发展,闷声发财。现在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了,那么大块头,不被人盯上是不可能的。我们已经在世界的关注焦点中,很多事情就是冲着中国来的,怎么躲都多不掉。所以,近些年中国的外交风格变得更加理直气壮,更加务实高效,更加有礼有节,也是我们面对新形势的题中应有之意。
& ^7 D$ z/ H1 N7 O! o4 @! l% v8 z& `) D8 p
其次,生气、怒斥这样的外交表现,要用在刀刃上。中国不喜好咄咄逼人,但也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领土问题就是,人权问题也是。
; C3 K" m* H. w. w/ x; L
7 k1 w' j; x) N! t' Z. K' w/ ^对西方比较落后的观念,中国外交官直接面对是正途,不高兴就是不高兴,如果说容忍一下吧,或者看她是个女人就算了,或者是采取模棱两可的态度,只会让更多人觉得中国理亏。他们会说:你看,我这么说他们外长都不生气,看来我说到他们痛处了。所以在面对这样一个大是大非问题的时候,解释有必要,生气也是应该的。外交官的风度不是凡事和和气气,当和事老,而是表现在进退有节,在根本的国家原则和利益上再强硬也不过分。
; p: x/ Y1 y& E0 B6 c* |; ]* b- N4 d0 r7 S' h% I$ ^
另外,西方媒体的傲慢和偏见是根深蒂固的。比如人权问题,他们的脑子里就是一根弦,就是认为人权高于国权,就是认为中国压制人权,中国人权状况太糟,却看不到中国人权状况的改善与积极态度。; _: @. Z n0 W- \2 N
- r5 e% U& |1 v( k我们讲了很多道理,意思跟王毅的差不多,就是中国人得先解决吃饭的问题,先活下去,再来谈什么人权。你看看我们的扶贫成绩,你看看我们的经济发展成绩。
$ b2 |) S5 s- J$ E" X3 n
4 @2 ~% f% C& V' S- H" y: e但是,这么跟他们讲,效果不彰,说不服他们。这跟世界传媒格局西强东弱有关,不细说。要让对方服,一种方法是,从对方的思路出发,用对方可以接受的方式去讲理,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一种方法就是,用拳头说话,你不服,我用实力压倒你,把你打倒。
3 F, t' ? U8 ]& w. G
% y7 U" {9 d7 c世界和平是大趋势,我们当然不能采取后者。用前者的方法,讲究技巧,费时费力。这些年我们取得了一些效果,比如,西藏问题,外国人老说解放后西藏无人权。我国过去回击多次,效果不好,2009年我们设立“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从人权角度向世界宣示一个最核心的问题——西藏百万农奴的人权才最值得关注,这就是用西方的话语回应西方的质疑。
0 u+ z7 H' u9 m) {, _2 B
; Q2 G$ p6 j' e) C4 V当然在这个说服过程中,春风化雨是必要的,雷霆一击也不能丢弃。中国这些年的崛起,引来了羡慕、嫉妒,甚至嫉恨,这都很正常,更何况中国是一个非西方文化系统里崛起的大国,偏见在所难免。但中国命中注定就是大国,也终将成为强国。
+ q& B2 z+ D8 {; t- X1 S# X- ]5 s
9 k8 C# O% ^% f& R大国的风度是包容发展,但绝不是软弱可欺,需要维护自己的根本利益的时候,我们也绝不吝惜自己的拳头。 |
鲜花鸡蛋qdjd2000 在2016-6-3 22:09 送朵鲜花 并说:我非常同意你的观点,送朵鲜花鼓励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