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677)  鸡蛋( 0)
|
孝敬长辈,从好好说话做起。
( O' w3 |* ?' c' F6 \5 @
e* ?6 y0 o- {8 _% P 婆婆今年来我家过年,每天总也闲不住。我说,你来这歇歇,看看电视吧,她也不肯,手里总是不停地忙这忙那。她每天,会找我说好多好多话,多是村里的家长里短。
1 Y3 h- a* i/ x5 |1 ~" {# ?6 x2 v) f/ d2 M8 F6 C
有一回聊着聊着,老人家感慨万分地说了句,转眼自己都六十多了,看着身边好多六七十岁的老头老太太过世了,心里总不大是滋味儿,心里想着人生真是太短了,也不知什么时候说走就走了,总觉得心里有太多太多的话想要叨叨。! h* n- \9 S9 G- }( |6 P0 d
! [( B6 l6 r$ q9 x2 e& X, C 我知道她的内心很恐慌,今天睁眼不知道明天能活多久,说不恐惧是假的。* N# {/ y7 I0 L& h
! z; S0 |2 V5 Z0 }
有一段时间,我好与父母争辩,他们让我朝东我偏朝西。因为,我觉得自己长大了,好像自己多牛的样子,竟渐渐对父母的唠叨心生嫌弃。5 r, w/ d; i1 u Z! r
4 W o5 \ ^' q- ]
有一次,我和父亲起了口舌之争,父亲暴跳如雷浑身发抖。我也气得脸红脖子粗的,也不知从哪儿来的一股气,脱口而出来一句:“够了,你这么多年,一直在以爱的名义,挟制我,控制我!我受够了!”; Q$ P" m3 k; Y
6 _0 \; W: z6 T( B4 S$ V+ ]
父亲听完怔住了,连续几天都没有说话。
/ C$ |9 Q( }; L; j
) z' T4 J. Y, x( ` 母亲在一旁直叹着气说,女儿啊你可算吵赢了,你真的出息了啊。
9 L' T. c' O5 W% R/ l& E : W7 _+ m/ t4 ~' o5 |1 C X1 h% C
那一种感觉,比用刀子剜心还难受。
' R$ I) B2 C! `+ _- H- m: d
& T* ^( ^+ v ?9 y& A 是的,或许每个人在青年时代,都会经历过这么一遭。我们是那么不可一世,也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也不知道自己是有多大的能耐,心里住着一头青面獠牙的小兽,愤世嫉俗地这也看不惯,那也看不惯,觉得父母观念落伍,见识狭隘,整天像个刺头儿一样地活着,只要父母说两句不中听的话,立即伶牙俐齿回敬过去。 & p7 w3 a1 \$ {
1 u2 A0 Y, F7 {0 A, n3 [* R
看过一个说法,口舌之争的胜利,大概是容易让人上瘾的。) U! l+ |/ ^: X6 _# {5 ^5 J j
# W, A# E( A! V 这种现象,在网络上屡见不鲜。比如,生活中温婉有礼的人,在网络上可能是一个喷子,仗着谁也不认识谁,洋洋洒洒发泄自己的不满和戾气。然而,生活远比网络残忍,我们往往对和自己利益相关的领导同事们表现得彬彬有礼,却对真正牵挂我们的父母苛刻有加。# w' ]6 _6 @& f' F0 g4 N3 v
7 Y5 r* I+ }; c% T# ~& ?& l
是啊,和父母争辩赢了,仿佛瞬间可以得到一种膨胀的满足感,仿佛终于终于维护了自己的形象、认知、价值观以及所谓的信仰。在这个证明的过程中,父母含辛茹苦的付出,被残忍地忽略了,我们眼里满满都是对他们的不满——他们见识那么狭隘,他们没有学过心理学,他们不懂得如何正确关注我们的成长,他们是那么简单粗暴地将一己之愿,强加在我们身上,让我们喘不过气来……) i1 b: a# i' U5 m. u8 O7 v* {* x
2 c* s7 ]3 ~9 {
过年了,总能听到好多年轻人埋怨,这回去太有压力了,家里老人不停叨叨,问有没有对象啦,工资多少钱啊,买房买车没,等等。/ x$ g8 Y$ k, ~# ~% t
$ V$ O! r( p! V( X 然而在抱怨的同时,我们仿佛忘记了一个事实,那就是父母总是在竭尽所能地爱着我们。+ e1 j0 R( z3 m7 i2 O
; h# R9 R4 Z) \- F1 t! x& H! j
既然爱,为何我们不能好好说话?
, d# }% K' C6 b. O' y- m% D
8 c5 q+ ?; v9 B2 F8 S6 S' \ 我有个闺蜜叫梅子,过年的时候我和她见面,说起父母她突然来了句,有什么不能忍的,哪怕父母说的不对又如何,他们又能陪我们多少年?
3 K _& \: R! t7 h( V
) Z' J7 J: y+ F, z% q6 U- R" k 如果你的父母对你说:“孩子你吃了吗?”
6 |, [8 x/ S$ E6 t4 Q2 ]
( Z; m1 U1 ~# u# S& C; ~ 其实他们想说的是:“孩子,我想你了啊”。& @9 r4 Z2 `& C; L# R
2 E E: u6 u* J. v4 ? 如果你的父母对你说:“孩子你该找对象了啊。”
% o/ ]5 K( v9 |0 v7 d/ D$ G2 Q$ R2 F+ `# x( [; R" ~/ L; t
其实他们更想说的是:“孩子,我不知道自己还能陪你多少年,赶紧找一个爱你的人成个家吧,这样我就能放心了。”: n: V; y# d3 M* Q
6 ~, \1 ?3 f- P- Q2 D3 K$ R 如果你的父母告诉你:“孩子,家里一切都好,你忙你的莫要挂念。”9 H( y& v G! }# R8 x. H
7 _( |, Q6 T6 J4 U5 t+ U
其实他们真正想的却是:“我不能陪你一世,但我依然想知道你的消息。”
# e& Y: J; E. h' D$ E$ d- i! k
% `% s7 O( c; M9 ~■ ■ ■ ■ ■
4 Q: d! @8 u4 a% c* s7 g: y $ L; _) n9 D2 a& \ L
我和婆婆,这些年来也少有争执。因为我知道,她所做的一切事,都是希望我们能过得好。
! V& ]; R) _& }6 x% J! { u& t* \
8 X4 ^/ m) U" r2 b! \# X 正是因为爱,才使得我们从陌生人变成了亲人,并渐渐学会了包容。我对待婆婆有一点,就是从她说出的话中,找到她真正想要表达的东西,老人家觉得我能体谅她的心情,自然愿意和我这个儿媳妇亲近。( L/ C& M7 _$ p" U
% s0 i. T: S, y+ E 比如婆婆对我说:“你看现在二胎政策也放开了,不如你们再要一个,一个孩子也怪孤单的。”
0 }6 n8 s% h$ K8 G: s$ v8 Z/ X/ k
0 I R$ J. d1 Y1 j0 z 我笑眯眯地对她说:“妈,是的,我这边好说。这不这事儿你还得催催你儿子呢,他天天在外忙,你要多做做他的工作啊。”
, d, B. e# f; x& D ) o6 B8 n5 s) [9 T3 n( b% e
婆婆再也不在我面前叨叨了,她忙着做儿子的思想工作去了。0 ]# w s- V r' U' [6 E5 a G5 p" L
z* i2 N) z' R4 X. G$ I+ d- ~
■ ■ ■ ■ ■6 R; m# f( y8 x0 x K! k f O2 i
/ I- U+ _' X z+ V: a6 ?
我觉得,和老人说话的第一点,就是永远不要顶撞对方。也许,老人提出来的意见,让你无法接受。但,不论你有多么冠冕堂皇的理由,都不要顶撞,否则会伤了老人的心的。
) h9 o; J0 `' E: v
8 H6 i9 ^' |7 b9 i2 n5 B6 L 如果遇见嘴巴厉害的老人,第二招,就是运用心理学的巴纳姆效应,进行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8 x; T, s4 Q# u! k; R
4 `9 m0 A* O$ g$ v
什么叫巴纳姆效应?就是人们普遍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比如“你嘴巴这么狠,心里一定很苦吧”、比如“其实你就是表面逞强,内心却无比脆弱善良”等等。; s8 U# [. F( B% H; a7 _$ E6 F( B
7 f- x# I/ |9 J. |# @, a8 q: b# T
我有个朋友,就深谙这一点。当她的婆婆,第一次对她各种抱怨的时候,她只默默地听着,不做任何辩解。等老人气消了,她跑过去对婆婆说:“妈,我知道你就是刀子嘴豆腐心。这么些年来,你为我们付出了这么多,我心里清楚,你是气头上才说的这些气话,我才不会往心里去呢。只是妈,人说火大伤身,我挨骂事小,你气坏了身子,可就不值当了啊。”' f: Q+ U$ M$ _$ L1 T% F, H$ [
9 e Q8 r* v* h
后来,她婆婆的脾气,就变得好多了。逢人就夸,她自己的媳妇通情达理,再也不对媳妇有任何抱怨了。
' p% d) w8 u4 l; D' h8 u' P3 o
9 R7 J, X6 q9 O, r B% \ 第三点,生活没有绝对的好与坏。那些你不想过的生活,不代表没有价值,记得说话的时候,要多肯定与夸赞对方。+ s& M ~- i4 S7 v! Z
: c2 ]* v0 r# E- y3 L
比如,我婆婆家是农村的,这次过来也把外甥带来玩儿了。有的时候,婆婆会流露出对我们生活的羡慕,这时候我经常会说:“其实吧,你知道的妈,城里生活一出门就要花钱,娶个媳妇都要花上百万买房子,要我说俺姐夫才是好命,能娶到俺姐这么好的媳妇,还生了个这么聪明的外甥,要知道这种生活是多少城里人,可望不可即的啊。”
" ?/ B# O! M/ p 1 y$ v3 | m# M' n/ | C$ \7 X
我这么一说,婆婆笑开了花儿。
1 ~* p8 k7 R# D# {' o
# B+ d' P% f+ G J$ R5 B 虽然,他们的生活不是我们想要的,但我们说话的时候,一定不能流露出任何不该有的优越感,说出的话尽量让对方感到舒服,千万不能以自己的感受为中心,要时刻关注对方的感受。0 ^) G( d7 H6 W8 c
% l, a& j7 F+ W* U4 X& C! j
最后一点,我们已经是大人了,该说的不该说的,一定要经过脑子,不要没事给老人添堵。
! C- b8 I7 d9 R( L $ R: [0 }, `+ D4 U K
比如,我回去的时候,父亲总会问我工作上的事情。但,我也不会事无巨细都对他说,一般都会向他传递一些正面积极的信息,比如公司要上市啦,比如我明年的课时费有望增长。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我会选择自行消化。如果实在消化不了,会找领导或者同事帮助。我知道这些问题说出来,无疑会增加父亲的焦虑,并且于事无补。
! S* k% g- | ]8 g# {9 p: [ 1 D1 A) l" z3 c' s
还比如,现在的网络时代,对于老人来说,就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很多事物超出了他们的认知范围。当他们表示出好奇的时候,一定不要用“这么简单的东西,你都不知道吗”这样的话来打击他们。你可以说:“其实现在科技发展太快了,别说你们了,有些连我们自己都还懵着呢”。然后,再慢慢用他们能懂的语言告诉他们。这样一来,父母心中,就会感到宽慰许多。
/ |: L, {+ }! n e) m1 R 0 M# G3 b9 @3 {7 n9 e2 h1 W
人说,家有老人是个宝,能有老人在我们耳边叨叨,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
9 Z* b" V% ? }" _5 j4 M; w! M; ]' C3 J$ l7 M( \; s8 q2 P/ Y
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yU09qdbcG1Wxdhi0#rd |
|